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wēn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參見「汶水」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擦拭。漢.曹丕〈又與吳質書〉:「閒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抆淚,既痛逝者,行自念也。」《文選.江淹.別賦》:「瀝泣共訣,抆血相視。」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雜亂、混亂。如:「有條不紊」。《晉書.卷一二一.李期載記》:「慶賞威刑,皆決數人而已,于是綱維紊矣。」



擾亂。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啟〉:「借權製之義,紊禮滅經。」


  

  部首: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著喪服,去冠紮髮,以布纏裹。《左傳.哀公二年》:「使太子絻,八人衰絰,偽自衛逆者。」


  

 简化字:问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1.向人請教。如:「詢問」、「發問」、「請問」。唐.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責備、追究。如:「責問」、「追問」、「唯你是問」。

3.干預、干涉。如:「不聞不問」、「概不過問」。

4.審訊、判決。如:「訊問」、「審問」、「問案」。《紅樓夢》第一〇三回:「後來聽見你兄弟問了死罪,他雖哭了一場,以後倒擦脂抹粉的起來。」

5.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慰問」、「訪問」、「問候」。

6.饋贈、贈送。《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子使工尹襄問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




1.音信、書信。《晉書.卷五四.陸機傳》:「既而羈遇京師,久無家問。」《宋書.卷四四.謝晦傳》:「穆之喪問至,高祖哭之甚慟。」

2.名譽。通「聞」(二)。《墨子.非命下》:「必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遂得光譽令問於天下。」


  

 简化字:揾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1.按、壓。如:「搵鈴」。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大拳頭搵住嘴縫,闊腳板踏住胸脯。」《孤本元明雜劇.黃花峪.第二折》:「則我這拳著處滴溜撲著那廝身占土,急起來著那廝嘴搵地。」

2.擦拭、揩拭。同「抆」。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倩何人,喚取盈盈翠袖,搵英雄淚。」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淚珠兒不敢對人拋,背地裡搵了。」


  

  部首:玉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9
  注音: ㄨㄣˋ
  拼音: wèn




陶瓷、玉、玻璃等器物上的裂痕。漢.揚雄《方言》卷六:「器破而未離謂之璺。」


  

  部首: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蚊科的通稱。幼蟲孑孓生活在水中。成蟲體呈灰褐色,喙管細長,雌蟲吸食人血,能傳染疾病,雄蟲只吸食花果的汁液。種類甚多,如三斑家蚊、瘧蚊、埃及斑蚊等。


  

 简化字:纹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1.錦繡上的文采。唐.李商隱〈戊辰會靜中出貽同志二十韻〉:「飄颻被青霓,婀娜佩紫紋。」

2.物體呈現如線條的痕紋。如:「水紋」、「指紋」、「皺紋」。唐.李商隱〈促漏〉詩:「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聊齋志異.卷八.崔猛》:「針刺其臂,作十字紋,朱塗之,俾勿滅。」




刺染花紋圖案。如:「紋身」。


  

 简化字:温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ㄣ
  拼音: wēn




1.不冷不熱。如:「溫暖」、「溫水」、「溫帶」。漢.王充《論衡.寒溫》:「近水則寒,近火則溫。」

2.柔和。如:「溫柔」、「溫順」。《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3.做事不爽快。如:「溫吞」、「這個人溫得很。」




1.使暖和。如:「溫一壺酒」。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

2.複習。如:「溫書」、「溫習」。《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冷熱的程度。如:「體溫」、「室溫」、「高溫」。

2.姓。如漢代有溫疥。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ㄣ
  拼音: wēn




濱海地區築堤攔水以養殖魚類的池塘。如:「魚塭」。


  

  部首:疒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ㄨㄣ
  拼音: wēn




人或牲畜的急性傳染病。《集韻.平聲.魂韻》:「瘟,疫也。」如:「雞瘟」、「犬瘟」。


  

 简化字:辒
  部首:車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ㄨㄣ
  拼音: wēn

參見「轀輬」、「轀車」等條。


  

 简化字:鳁
  部首:魚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注音: ㄨㄣ
  拼音: wēn

鯡目鯡科某些魚類的通稱。小者二寸,大者尺許,背蒼腹白,以浮游生物為食。肉美,可鮮食,亦可製成罐頭食品。俗稱為「沙丁魚」。


  

  部首:羽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ㄨㄥ
  拼音: wēng




1.父親。《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參見「翁姑」、「翁婿」等條。

3.對男性長者的尊稱。如:「老翁」、「李翁」、「漁翁」。唐.柳宗元〈江雪〉詩:「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對男性的尊稱。如:「仁翁」、「某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5.姓。如漢代有翁伯。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ㄥ
  拼音: wēng




形容昆蟲翅膀拍動的聲音。如:「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ㄥˇ
  拼音: wěng




1.雲氣湧起的樣子。《說文解字.水部》:「滃,雲氣起也。」漢.賈誼〈旱雲賦〉:「遙望白雲之蓬勃兮,滃澹澹而妄止。」

2.大水湧動的樣子。《廣韻.上聲.董韻》:「滃,大水貌。」宋.歐陽修〈豐樂亭記〉:「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ㄨㄥˇ
  拼音: wěng




塵土。《玉篇.土部》:「塕,塵也。」



風起塵土飛揚的樣子。《文選.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閒。」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ㄨㄥˇ
  拼音: wěng




參見「蓊蓊」、「蓊勃」等條。


  

  部首:日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ㄨㄥˇ
  拼音: wěng




暡曚:天氣陰暗不明的樣子。《玉篇.日部》:「暡,暡曚,天氣不明也。」


  

  部首:瓦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ㄨㄥˋ
  拼音: wèng




一種口小腹大,用以盛東西的器具。漢.揚雄《方言》卷五:「瓮,甖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郊謂之瓮,或謂之甖。」宋.王安石〈賜也〉詩:「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區區者此身。」《水滸傳》第三三回:「此計大妙,卻似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简化字:瓮
  部首:瓦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注音: ㄨㄥˋ
  拼音: wèng




1.一種口小腹大,用來盛東西的陶器。同「瓮」。如:「酒甕」、「水甕」、「菜甕」。

2.姓。如明代有甕蕙。


  

 简化字:瓮
  部首:缶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ㄨㄥˋ
  拼音: wèng




一種口小腹大,用以盛東西的陶器。同「瓮」。《周禮.天官.膳夫》:「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桮斟酌,以大罋盛酒,圍坐,相向大酌。」


  

  部首:鼻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4
  注音: ㄨㄥˋ
  拼音: wèng




一種鼻道阻塞的疾病。《玉篇.鼻部》:「齆,鼻病也。」


  

 简化字:闻
  部首: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1.聽到。如:「百聞不如一見」。《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2.傳達、傳布。《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與仲父謀伐莒,謀未發而聞其國。」

3.著稱。《隋書.卷七七.隱逸傳.李士謙傳》:「髫齓喪父,事母以孝聞。」唐.李白〈贈孟浩然〉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4.用鼻子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韓非子.十過》:「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




1.知識。如:「見聞廣博」、「孤陋寡聞」。《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贊曰》:「此數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於世。」《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俚人不識,寡見尟聞。」

2.音訊、消息。如:「新聞」、「趣聞」。《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後漢書.卷四〇.班彪傳上》:「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

3.姓。宋代有聞見。


  

  部首:文
 总笔画:4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1.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條。

6.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1.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部首: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玉的紋理。《集韻.平聲.文韻》:「玟,玉文。」


  

  部首:文
 总笔画:4
  注音:(2) ㄨㄣˋ
  拼音:(2) wèn




1.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部首:儿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2) ㄨㄣˋ
  拼音:(2) wèn




古代一種脫冠紮髮的喪服。通「絻」。《集韻.去聲.問韻》:「絻,喪冠也。或省。」《左傳.僖公十五年》:「穆姬聞晉侯將至……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晉.杜預.注:「免、衰、絰,遭喪之服。」



去冠紮髮,穿著喪服,以示哀悼。同「絻」。《禮記.檀弓上》:「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


  

 简化字:闻
  部首: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2) ㄨㄣˋ
  拼音:(2) wèn




名譽、名望。明.張自烈《正字通.耳部》:「聞,聲譽曰聞。」《書經.微子之歌》:「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唐.韓愈〈原毀〉:「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



著名的、有名望的。如:「聞人」。


  阿翁

  注音: ㄚ ㄨㄥ
  拼音: ā wēng

稱謂:(1)父親。《稱謂錄.卷一.父.阿翁》:「小知錄:周秦晉隴,皆曰阿翁。」(2)婦人稱丈夫的父親。如:「不疾不聾,不作阿家阿翁。」(3)祖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阿翁詎宜以子戲父?」


  安穩

 简化字:安稳
  注音: ㄢ ㄨㄣˇ
  拼音: ān wěn
 相反词:動搖、危急

1.平安、平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行人安穩,布颿無恙。」《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卷下:「一釜變化蓮花座,四伴是冷水池;此中坐臥,甚是安穩。」

2.安妥、穩妥。《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今宿於驛亭,豈不惹人盤問?還到前村,擇僻靜處民家投宿,方為安穩。」《紅樓夢》第五回:「乃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見他去安置寶玉自是安穩的。」

3.安歇、就寢。唐.張鷟《遊仙窟》:「新婦向來專心為勾當,已後之事,不敢預知。娘子安穩,新婦向房臥也。」

4.睡得很熟、睡得很沉。《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樊)寮欲喚師針灸,恐痛,與口於母腫上吮之,即得小差,以膿血數口流出,其母至夜,便得眠臥安穩。」《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這一覺不比先前,且是睡得安穩,有一個多時辰,才爬起來。」

5.閒靜穩重。如:「他的氣質安穩,處事神閒氣定,從容不迫。」


  按問

 简化字:按问
  注音: ㄢˋ ㄨㄣˋ
  拼音: àn wèn

考查審問。《漢書.卷八二.王商傳》:「商部屬按問,鳳以曉商曰:『災異天事,非人力所為。』」《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謂言欽若擅去官守,命御史中丞薛映就第按問。」也作「按治」。


  案問

 简化字:案问
  注音: ㄢˋ ㄨㄣˋ
  拼音: àn wèn

考詢。《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國淵傳》:「收攝案問,具得情理。」


  跋文

  注音: ㄅㄚˊ ㄨㄣˊ
  拼音: bá wén
 相似词:後記

寫在文章、書籍或畫冊後面的文字,內容多為後記、評介等。一般單稱為「跋」。


  把穩

 简化字:把稳
  注音: ㄅㄚˇ ㄨㄣˇ
  拼音: bǎ wěn

1.主意堅定,不可動搖。《資治通鑑.卷一〇七.晉紀二十九.孝武帝太元十六年》:「陛下將牢太過耳。」元.胡三省.注:「將牢,謂先自固而不妄動也,猶今人之言把穩。」清.李鑑堂《俗語考原.把穩》:「把穩,主持甚堅,不可搖動也。」

2.有把握、拿得穩、算得準。《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滿道:『吏房是不必說了,但當堂拈鬮怎麼這等把穩?』」


  白文

  注音: ㄅㄞˊ ㄨㄣˊ
  拼音: bái wén

1.書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鏤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紋部分,稱為「白文」。《宋史.卷四.太宗本紀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也稱為「陰文」。


  白問

 简化字:白问
  注音: ㄅㄞˊ ㄨㄣˋ
  拼音: bái wèn

只是問問,沒有要求回覆的意思。《紅樓夢》第七二回:「別說請大夫來吃藥,我看不過白問一聲兒身上覺怎麼樣,他就動了氣,反說我咒他病了。」


  斑蚊

  注音: ㄅㄢ ㄨㄣˊ
  拼音: bān wén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通常帶有一些病媒。


  斑紋

 简化字:斑纹
  注音: ㄅㄢ ㄨㄣˊ
  拼音: bān wén
 相似词:花紋

雜色的花紋。如:「老虎身上有美麗的斑紋。」清.徐珂《清稗類鈔.音樂類.敔》:「敔,所以止樂,狀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齟齬,通體有紅黑斑紋,趺以金漆,旁施兩耳以置籈,籈以竹為之。」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955 页数: 3/4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