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wài
  外帶

 简化字:外带
  注音: ㄨㄞˋ ㄉㄞˋ
  拼音: wài dài

1.加上、附帶。如:「他不僅工廠倒閉,還外帶許多債務要償還。」

2.客人不在餐廳用餐而將食物帶走。如:「外帶外送」、「有些餐廳外帶餐點可享折扣優惠。」


  外丹

  注音: ㄨㄞˋ ㄉㄢ
  拼音: wài dān

道家用語。指用爐鼎燒鍊鉛汞等礦石藥物,以配製所謂長生不死的丹藥。相對於以修煉體內精氣神為主的內丹而言。


  外敵

 简化字:外敌
  注音: ㄨㄞˋ ㄉㄧˊ
  拼音: wài dí

由外入侵的敵人。《戰國策.燕策一》:「內寇不與,外敵不可距。」


  外地

  注音: ㄨㄞˋ ㄉㄧˋ
  拼音: wài dì
 相反词:本地、內地

本地以外的地方。如:「每逢假日,車站總是擠滿了外地來的遊客。」唐.韋莊〈思歸〉詩:「外地見花終寂寞,異鄉聞樂更淒涼。」《宋史.卷二六三.列傳.竇儀》:「淫刑之興,近聞數等,蓋緣外地不守通規,或以長釘貫人手足,或以短刀臠人肌膚,遷延信宿,不令就死。」


  外弟

  注音: ㄨㄞˋ ㄉㄧˋ
  拼音: wài dì

1.同母異父的弟弟。《左傳.成公十一年》:「聲伯以其外弟為大夫,而嫁其外妹於施孝叔。」

2.表弟。《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蔣琬傳》:「弱冠與外弟泉陵劉敏俱知名。」《宋書.卷五五.臧燾傳》:「傅僧祐,祖父弘仁,高祖外弟也,以中表歷顯官。」


  外電

 简化字:外电
  注音: ㄨㄞˋ ㄉㄧㄢˋ
  拼音: wài diàn

國外傳播媒體所發布的新聞。


  外調

 简化字:外调
  注音: ㄨㄞˋ ㄉㄧㄠˋ
  拼音: wài diào

由原服務單位調職到別的分支機構。如:「他向上級申請外調,是為了可以就近照顧父母。」《明史.卷七二.職官志一》:「凡王官不外調,王姻不內除,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屬同族則以下避上。」


  外耳

  注音: ㄨㄞˋ ㄦˇ
  拼音: wài ěr
 相反词:內耳

為耳的最外部,可分為外耳道及耳殼兩部分,以鼓膜和中耳間隔,負責收集聲波。真正的外耳只見於哺乳類。


  外藩

  注音: ㄨㄞˋ ㄈㄢˊ
  拼音: wài fán

1.屬地。《北史.卷四七.袁翻傳》:「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餘燼歸心,收離聚散,復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度流沙,即是我之外藩。」

2.有封地的諸侯王。《晉書.卷一九.禮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朝議,遂尊恭皇,立廟京師。」《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紀三》贊曰:「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若帝。」

3.外國。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4.清代稱蒙古、西藏、青海為「外藩」。


  外方

  注音: ㄨㄞˋ ㄈㄤ
  拼音: wài fāng
 相似词:外路、外鄉

1.外面。

2.遠方、外地。《南史.卷三二.王弘傳》:「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萬雪齋請諸位喫著說道:『像這樣東西,也是外方來的。』」


  外放

  注音: ㄨㄞˋ ㄈㄤˋ
  拼音: wài fàng

由京官被任為地方官。《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不是內用,就是外放,就是派出洋做欽差的分兒,都掄得到。」


  歪風

 简化字:歪风
  注音: ㄨㄞ ㄈㄥ
  拼音: wāi fēng

不好的風氣。如:「大家應建立正確的理財、投資觀念,才不致助長了投機的歪風。」


  外稃

  注音: ㄨㄞˋ ㄈㄨ
  拼音: wài fū

禾本科植物的小花外面包著的苞片。


  外敷

  注音: ㄨㄞˋ ㄈㄨ
  拼音: wài fū
 相反词:內服

把藥膏、藥水等塗抹在患處表皮上。如:「醫師把藥膏外敷在手肘紅腫處。」《鏡花緣》第二九回:「但藥有外敷內服之不同,必須面看傷之輕重,方能斟酌用藥。」


  外父

  注音: ㄨㄞˋ ㄈㄨˋ
  拼音: wài fù
 相反词:外母

妻子的父親,即岳父、丈人。《稱謂錄.卷七.妻之父.外父》:「馮布贅於孫氏,其外父有煩惱事,輒曰:『俾布代之。』」《警世通言.卷二〇.計押番金鰻產禍》:「周三不合圖財殺害外父外母,慶奴不合因奸殺害兩條性命,押赴市曹處斬。」


  外附

  注音: ㄨㄞˋ ㄈㄨˋ
  拼音: wài fù

1.舊時家塾中加入外來附讀學生,稱為「外附」。

2.從外附和。《漢書.卷八六.王嘉傳》:「相等前坐在位不盡忠誠,外附諸侯,操持兩心,背人臣之義。」


  外婦

 简化字:外妇
  注音: ㄨㄞˋ ㄈㄨˋ
  拼音: wài fù

妻室以外的妾婦。《漢書.卷三八.高五王傳.齊悼惠王劉肥傳》:「齊悼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時外婦也。」《新唐書.卷一四五.竇參傳》:「而通玄以宗室女為外婦,帝知,未及責。」也稱為「外宅」。


  外傅

  注音: ㄨㄞˋ ㄈㄨˋ
  拼音: wài fù

教學的老師,別於內傅而言。《禮記.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清.李漁《秦淮健兒傳》:「健兒性善動,不喜讀書,外氏命就外傅,不率教。」


  外感

  注音: ㄨㄞˋ ㄍㄢˇ
  拼音: wài gǎn

1.受外來刺激而起的感動。《宋書.卷九一.孝義傳.序》:「雖義發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聖哲詒言。」

2.中醫上指風寒暑溼自外侵入的病。


  外港

  注音: ㄨㄞˋ ㄍㄤˇ
  拼音: wài gǎng

1.港口的外圍區。如:「今天我們坐遊艇到外港參觀。」

2.不具港口或沒有良好港口的都市,以附近較好的港口為其港口,則此港口即為該都市的外港。如基隆為臺北的外港。


  歪哥

  注音: ㄨㄞ ㄍㄜ
  拼音: wāi gē

閩南方言。指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他人財物。


  外公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ㄥ
  拼音: wài gōng

稱謂。稱母親的父親。《西遊記》第六七回:「聽見說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這般親熱,預先就唱個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回來到了那邊,你叫我一聲外公,我認你做外孫罷!」也稱為「外祖父」。


  外功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ㄥ
  拼音: wài gōng

拳術家稱練習手、眼、身、步及肩、肘、腕、胯、膝等見諸形貌的拳法為「外功」。相對於內功而言。


  外掛

 简化字:外挂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ㄚˋ
  拼音: wài guà

不是內建的,而是需藉由外加的軟硬體設備輔助。


  外褂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ㄚˋ
  拼音: wài guà

清代官吏大禮服的上衣,因加於各種衣服的外面,故稱為「外褂」。《老殘遊記》第二回:「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後頭送出來的主人,卻是穿的棗紅寧綢箭衣,天青緞子外褂。」也稱為「外套」。


  外官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ㄢ
  拼音: wài guān

1.外省的官吏。相對於京官而言。《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今外官多曠,並可以補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他們外官看得一班京官都是窮鬼,老實說,八千銀子誰看在眼裡?」

2.古代稱九卿為「外官」。《國語.周語中》:「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三國吳.韋昭.注:「九品,九卿。」

3.捍衛邊境的官。《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


  外觀

 简化字:外观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ㄢ
  拼音: wài guān
 相反词:內幕、內情、內觀

1.觀看外界的事物。如:「一國領袖須隨時內審國情,外觀國際情勢。」《晉書.卷七五.列傳.范汪》:「凡此諸賢,並有目疾,得此方云: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

2.外表的形態。如:「外觀不佳」。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你的渾家教來拜我。外觀不雅,休教來罷。」《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待要私下走過去聽聽,又恐這班僕婦丫鬟不知其中的底裡深情,轉覺外觀不雅。」


  外館

 简化字:外馆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ㄢˇ
  拼音: wài guǎn

1.舊時公主出嫁,移居宮外的館舍,稱為「外館」。唐.宋之問〈宴安樂公主宅得空字〉詩:「英藩築外館,愛主出王宮。」

2.城外的館舍。《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孔子在齊,舍於外館。」

3.派駐外國人員的館舍。如:「外交部長預訂下月赴歐,巡視各外館。」


  外國

 简化字:外国
  注音: ㄨㄞˋ ㄍㄨㄛˊ
  拼音: wài guó
 相似词:番邦、異邦
 相反词:祖國、本國

稱本國以外的國家。《紅樓夢》第五二回:「你到我那裡去,就說我們這裡有一個外國美人來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九回:「去年外國新到了一種紙捲煙的機器,小巧得很。」


  外海

  注音: ㄨㄞˋ ㄏㄞˇ
  拼音: wài hǎi

沿海以外的海面。如:「這艘船正在花蓮的外海捕魚。」


  外行

  注音: ㄨㄞˋ ㄏㄤˊ
  拼音: wài háng
 相似词:生手
 相反词:內行

對某事無經驗或不懂。《儒林外史》第三〇回:「杜慎卿道:『葦兄,你這話更外行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誰知勞航芥坐馬車卻是個老手,坐轎子乃是外行,他不曉得坐轎子是要倒退進去的。」也作「不在行」。


  外號

 简化字:外号
  注音: ㄨㄞˋ ㄏㄠˋ
  拼音: wài hào
 相似词:綽號

按人的相貌或性情的特徵而取的別名,往往含有嘲諷或親暱的意思。如把戴眼鏡的人取名為四眼田雞。《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同校的朋友把他起了個外號,叫做沖天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三回:「又另有一個別號,叫做酒將軍,因為他酒量好人家送他這麼一個外號。」


  外戶

 简化字:外户
  注音: ㄨㄞˋ ㄏㄨˋ
  拼音: wài hù

從外掩合的門扉。《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宋.范成大〈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三首之三:「笑倩艾人看外戶,北窗深處詠歸來。」


  歪話

 简化字:歪话
  注音: ㄨㄞ ㄏㄨㄚˋ
  拼音: wāi huà

不合理的話。《西遊記》第七一回:「若說半個『不』字,他就說出無數的歪話,甚不中聽。」《紅樓夢》第三五回:「你只會聽見你妹妹的歪話,難道昨兒晚上你說的那話就應該的不成!」


  外話

 简化字:外话
  注音: ㄨㄞˋ ㄏㄨㄚˋ
  拼音: wài huà

1.市井粗俗的言語,稱為「外話」。

2.客氣見外的話。《紅樓夢》第四二回:「平兒笑道:『休說外話,咱們都是自己,我纔這樣,你放心收了罷。』」


  外患

  注音: ㄨㄞˋ ㄏㄨㄢˋ
  拼音: wài huàn
 相似词:外禍
 相反词:內訌、內患、內亂

來自國外的禍害。如:「外患頻仍」、「內憂外患」。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新唐書.卷一〇.昭宗本紀》贊曰:「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而外患已成,內無賢佐,頗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亂。」也作「外禍」。


  外匯

 简化字:外汇
  注音: ㄨㄞˋ ㄏㄨㄟˋ
  拼音: wài huì

依據臺灣《管理外匯條例》第2條規定,外匯係指外國貨幣、票據及有價證券。


  外貨

 简化字:外货
  注音: ㄨㄞˋ ㄏㄨㄛˋ
  拼音: wài huò

外國的貨物。如:「這家百貨行販賣的物品,外貨充斥,良莠不齊。」


  外集

  注音: ㄨㄞˋ ㄐㄧˊ
  拼音: wài jí

1.正集以外的稿,多係經人蒐集而成者。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五〇.集部.別集類三.詁訓柳先生文集》。

2.奏議類的稱呼,以道學家尊道學而薄事功,故於議政之文,稱為「外集」。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三.集部.別集類二六.三魚堂文集》。

3.稱僧人的詩文。如僧宗泐有《全室外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〇.集部.別集類二三.全室外集》:「是編題曰外集,蓋釋氏以佛經為內學,故以詩文為外,猶宋釋道璨柳塘外集例也。」


  外籍

  注音: ㄨㄞˋ ㄐㄧˊ
  拼音: wài jí

本國以外的國籍。如:「與外籍人士交流,有助於拓展國際觀。」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62 页数: 3/1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