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tuò
  佛陀

  注音: ㄈㄛˊ ㄊㄨㄛˊ
  拼音: fó tuó

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為梵語buddha的音譯。《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桓帝時,襄楷言佛陀、黃老道以諫,欲令好生惡殺,少嗜慾,去奢泰,尚無為。」也作「浮屠」、「浮圖」、「佛馱」。


  佛馱

 简化字:佛驮
  注音: ㄈㄛˊ ㄊㄨㄛˊ
  拼音: fó tuó

佛教用語。基本上僅用於人名等音譯詞句。梵語buddha的音譯。如:「佛馱跋陀羅」、「南無佛馱耶」。


  袱駝

 简化字:袱驼
  注音: ㄈㄨˊ ㄊㄨㄛˊ
  拼音: fú tuó

包袱。《水滸傳》第二回:「當夜子母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細軟銀兩,做一擔兒打挾了,又裝兩個料袋袱駝,拴在馬上。」


  浮托

  注音: ㄈㄨˊ ㄊㄨㄛ
  拼音: fú tuō

襯托。如:「這幅彩繡上繡著一對鸞鳳,翅下浮托著幾片輕雲,十分精美。」


  付托

  注音: ㄈㄨˋ ㄊㄨㄛ
  拼音: fù tuō

交付委託。《元史.卷三八.順帝本紀一》:「陛下春秋鼎盛,宜思文皇付托之重,致天下於隆平。」《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丁戌見盧彊傾心付托時,也是實心應承,無有虛謬。」


  付託

 简化字:付托
  注音: ㄈㄨˋ ㄊㄨㄛ
  拼音: fù tuō
 相似词:囑託

交付並囑託。如:「劉備最後把國家大事,全部付託給諸葛亮。」


  搞妥

  注音: ㄍㄠˇ ㄊㄨㄛˇ
  拼音: gǎo tuǒ
 相似词:辦妥、辦好

處理妥當。如:「他忙了三天三夜,終於把行程給搞妥了。」


  告託

 简化字:告托
  注音: ㄍㄠˋ ㄊㄨㄛ
  拼音: gào tuō

告知、告訴。宋.程垓〈雪獅兒.斷雲低晚〉詞:「潮倚醉,要人摟著,低告託,早把被香熏卻。」


  關託

 简化字:关托
  注音: ㄍㄨㄢ ㄊㄨㄛ
  拼音: guān tuō

關說請託、說人情。《新唐書.卷一八〇.李德裕傳》:「戚里多所請丐,挾宦人詗禁中語,關託大臣。」


  烘托

  注音: ㄏㄨㄥ ㄊㄨㄛ
  拼音: hōng tuō
 相似词:渲染、襯托、襯著

從周圍或旁邊渲染,使主體或重點更加顯明。如:「他的山水畫,常用淡墨烘托出遠山。」也作「烘襯」。


  花托

  注音: ㄏㄨㄚ ㄊㄨㄛ
  拼音: huā tuō

花軸頂端著生花器的部分,常膨大呈球形或環狀。花的其他部分,如花萼、花瓣、雌蕊、雄蕊則著生於花托上。


  搳脫

 简化字:搳脱
  注音: ㄏㄨㄚˊ ㄊㄨㄛ
  拼音: huá tuō

吳語。指丟掉。《海上花列傳》第一六回:「中意末走走,勿中意搳脫塊洋錢好哉!」


  華佗

 简化字:华佗
  注音: ㄏㄨㄚˋ ㄊㄨㄛˊ
  拼音: huà tuó

人名。(?~西元207)字元化,東漢譙縣(今安徽省亳縣)人。為當時名醫,擅長外科手術,首用麻醉劑為病人開刀治療,並創五禽戲之運動以助養生,後因忤曹操而遭殺害。醫界或以他為行神。也作「華陀」、「華坨」。


  繯橐

 简化字:缳橐
  注音: ㄏㄨㄢˊ ㄊㄨㄛˊ
  拼音: huán tuó

網羅、囊括。《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揫斂九藪之動物,繯橐四野之飛征。」


  渾脫

 简化字:浑脱
  注音: ㄏㄨㄣˊ ㄊㄨㄛ
  拼音: 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沒有雕琢的痕跡。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顯渾脫圓成。」

2.將動物的皮整張剝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裝物品、飲料,吹氣後可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傳》:「敘州守將橫截江津,軍不得渡,按只聚軍中牛皮,作渾脫及皮船,乘之與戰。」

3.用整張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書.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長孫無忌以烏羊毛為渾脫氈帽,人多效之,謂之『趙公渾脫』。」

4.流行於蒙古、中亞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頭戴渾脫氈帽表演。《舊唐書.卷一八九.儒學傳下.郭山惲傳》:「工部尚書張錫為談容娘舞,將作大匠宗晉卿舞渾脫。」《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比見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莫遮』,旗鼓相當,軍陣勢也;騰逐喧噪,戰爭象也。」


  活脫

 简化字:活脱
  注音: ㄏㄨㄛˊ ㄊㄨㄛ
  拼音: huó tuō

1.塑像的工人。《直語補證.活脫》:「搏丸之技,一名活脫,即塑工也。」

2.酷似、極像。宋.楊萬里〈冬暖〉詩:「小春活脫是春時,霜熟風酣日上遲。」

3.開脫、甩脫。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誰想道滴溜溜九天飛下一紙赦書來,……太子也,你便似鉤竿頭活脫了巨鰲腮。」

4.聰明伶俐。《醒世恆言.卷二三.金海陵縱欲亡身》:「家奴中有個閻乞兒,年紀不上二十,且是生得乾淨活脫。」


  豁脫

 简化字:豁脱
  注音: ㄏㄨㄛˋ ㄊㄨㄛ
  拼音: huò tuō

1.脫手、放棄。《醒世姻緣傳》第四二回:「那典屋的人貪價錢便宜,不肯豁脫,送了他一份厚禮,他方才不出來作踐。」

2.不可靠、靠不住。《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等了二日不來,看看的知道有些豁脫,等到三日不見狄家人到,艾前川自己已是又焦又悔。」


  擊柝

 简化字:击柝
  注音: ㄐㄧˊ ㄊㄨㄛˋ
  拼音: jí tuò
 相似词:打更

巡夜時敲打梆子以相警戒。《易經.繫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晞不解衣,戒侯卒擊柝衛太尉。」


  寄託

 简化字:寄托
  注音: ㄐㄧˋ ㄊㄨㄛ
  拼音: jì tuō
 相似词:委托

1.委託、付託。《三國志.卷四〇.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身責重,思得良伴。」

2.依託、安身。《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3.文學家寄情託興,借題發揮。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學詞途徑》:「初學詞求有寄託,有寄託則表裡相宣,斐然成章。」

4.法律上指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行為。


  假托

  注音: ㄐㄧㄚˇ ㄊㄨㄛ
  拼音: jiǎ tuō

1.虛擬、虛構。《隋書.卷七八.藝術傳.序》:「或變亂陰陽,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熒惑民心。」《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天下的事,纔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實的,未可執了一個見識,道總是虛妄的事。」也作「假託」。

2.假冒、偽托。如:「這件事分明是別人做的,卻假托張小姐的名義,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3.憑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來說明做人處事的道理。」

4.藉口、托詞。《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質物值錢者,纔足了年數,就假托變賣過了,不准贖取。如此刻剝貧戶,以致肥饒。」


  交託

 简化字:交托
  注音: ㄐㄧㄠ ㄊㄨㄛ
  拼音: jiāo tuō

交給、託付。如:「董事會把公司全權交託他管理。」


  蛟鼉

 简化字:蛟鼍
  注音: ㄐㄧㄠ ㄊㄨㄛˊ
  拼音: jiāo tuó

蛟龍。唐.韓愈〈石鼓歌〉:「年深豈免有缺畫,快劍斫斷生蛟鼉。」清.王鵬運〈滿江紅.風帽塵衫〉詞:「氣讋蛟鼉瀾欲挽,悲生笳鼓民猶社。」


  矯託

 简化字:矫托
  注音: ㄐㄧㄠˇ ㄊㄨㄛ
  拼音: jiǎo tuō

假託。《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矯託天命,偽作符書。」《新唐書.卷一〇七.傅弈傳》:「刑德威福,繫之人主。今其徒矯託,皆云由佛。」


  結托

 简化字:结托
  注音: ㄐㄧㄝˊ ㄊㄨㄛ
  拼音: jié tuō

攀附、巴結。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一折:「你今日不相識的故意為相識,你可便不親的結托為親戚。」


  解脫

 简化字:解脱
  注音: ㄐㄧㄝˇ ㄊㄨㄛ
  拼音: jiě tuō
 相似词:擺脫、開脫

1.開釋、解除。《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寧成傳》:「是時九卿罪死即死,少被刑,而成極刑,自以不復收,於是解脫,詐刻傳出關歸家。」《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釋質,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時解脫。」

2.佛教用語。指修行者的心已完全息滅貪、瞋、痴等一切煩惱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亦稱「涅槃」。


  金柝

  注音: ㄐㄧㄣ ㄊㄨㄛˋ
  拼音: jīn tuò

古代軍中夜警的刁斗與打更木。《文選.顏延年.陽給事誄》:「金柝夜擊,和門晝扃。」南北朝.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開脫

 简化字:开脱
  注音: ㄎㄞ ㄊㄨㄛ
  拼音: kāi tuō
 相似词:擺脫、解脫
 相反词:羅織

設法解脫罪名。《老殘遊記》第一六回:「先送一千兩銀子,說你們這一案叫我設法兒開脫。」《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你是個死囚,大老爺要開脫你,也全虧我在旁邊說幾句好話。」


  開拓

 简化字:开拓
  注音: ㄎㄞ ㄊㄨㄛˋ
  拼音: kāi tuò
 相似词:開闢、開發、開墾、斥地

開發、拓展。《三國志.卷二五.魏書.楊阜傳》:「伏惟陛下奉武皇帝開拓之大業,守文皇帝克終之元緒。」


  咳唾

  注音: ㄎㄜˊ ㄊㄨㄛˋ
  拼音: ké tuò

1.噴吐唾液。《大戴禮記.保傅》:「周旋俯仰,視瞻無儀,安顧咳唾,趨行不得。」

2.唾液、口水。《隋書.卷七五.儒林列傳.王孝籍》:「伏惟明尚書公動哀矜之色,開寬裕之懷,咳唾足以活枯鱗,吹噓可用飛窮羽。」

3.言論、談吐。《莊子.漁父》:「竊待於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魏書.卷九三.恩倖列傳.序》:「夫令色巧言,矯情飾貌,邀眄睞之利,射咳唾之私,此蓋苟進之常也。」


  懇託

 简化字:恳托
  注音: ㄎㄣˇ ㄊㄨㄛ
  拼音: kěn tuō

誠心請求、拜託。如:「只有懇託張老先生出面調解,才能使他們言歸於好。」


  樂託

 简化字:乐托
  注音: ㄌㄜˋ ㄊㄨㄛ
  拼音: lè tuō

1.行為放浪而無所節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修載樂託之性,出自門風。」也作「落托」、「落拓」。

2.失意、落寞的樣子。如:「他一生樂託,抑鬱不得志。」也作「落拓」。


  離脫

 简化字:离脱
  注音: ㄌㄧˊ ㄊㄨㄛ
  拼音: lí tuō

脫離。《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娘行離脫風塵去,從今且免得,人折柳梢枝。」《警世通言.卷三八.蔣淑真刎頸鴛鴦會》:「且如趙象知相識務,離脫虎口,免遭毒手,可謂善悔過者也。」


  攦脫

 简化字:攦脱
  注音: ㄌㄧˋ ㄊㄨㄛ
  拼音: lì tuō

擺脫。《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張六嫂攦脫不得,只得同到劉家。」《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那里肯依,一手攦脫了京娘,奔至柳樹下。」


  溜脫

 简化字:溜脱
  注音: ㄌㄧㄡ ㄊㄨㄛ
  拼音: liū tuō

溜開脫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眾人一齊下手,把十幾個人都拿了,一個也不曾溜脫。」


  漏脫

 简化字:漏脱
  注音: ㄌㄡˋ ㄊㄨㄛ
  拼音: lòu tuō

遺失、遺漏。《南史.卷四〇.吳喜傳》:「演之嘗作讓表,未奏失本,喜經一見即寫,無所漏脫。」《初刻拍案驚奇》卷六:「不殺盡此輩,何以為人!但只是既不曉得其人,若不精細,必有漏脫。」


  落托

  注音: ㄌㄨㄛˋ ㄊㄨㄛ
  拼音: luò tuō

1.行為放浪不拘,無所節制。唐.許堯佐《柳氏傳》:「昌黎韓翊,有詩名。性頗落托,羈滯貧甚。」也作「樂託」、「落拓」。

2.失意、冷落。《樂府詩集.卷四六.清商曲辭三.吳聲歌曲三.懊儂歌》:「攬衣未結帶,落托行人斷。」也作「落拓」。


  落拓

  注音: ㄌㄨㄛˋ ㄊㄨㄛˋ
  拼音: luò tuò
 相似词:逍遙、放蕩
 相反词:端嚴、瀟灑

1.行跡放任,不受拘束。《北史.卷四一.列傳.楊敷》:「素字處道,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也作「樂託」、「落托」。

2.潦倒失意、不得志。明.吳偉業〈臨江仙.落拓江湖常載酒〉詞:「落拓江湖常載酒,十年重見雲英,依然綽約掌中輕。」也作「樂託」、「落泊」、「落薄」、「落托」、「落魄」。

3.景物淒涼蕭瑟的樣子。唐.李山甫〈落花〉詩:「落拓東風不藉春,吹開吹謝兩何因。」


  落魄

  注音: ㄌㄨㄛˋ ㄊㄨㄛˋ
  拼音: luò tuò
 相似词:坎坷
 相反词:得志

1.窮困潦倒而不得志。《史記.卷九七.酈生傳》:「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里監門吏。」《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計皆無。」也作「落拓」。

2.率性豪放、不受拘束。唐.杜牧〈遣懷〉詩:「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駱駝

 简化字:骆驼
  注音: ㄌㄨㄛˋ ˙ㄊㄨㄛ
  拼音: luò tuo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脊椎動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駝峰,依駝峰可分單峰和雙峰兩種。雙重眼瞼,可擋風沙。腳下有肉墊,適於沙漠行走。能反芻,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可供騎乘及載貨,是沙漠中的主要負重動物,故也稱為「沙漠之舟」。原產地在北非、阿拉伯、伊朗、中亞和西班牙等地。也稱為「橐駝」。


  明駝

 简化字:明驼
  注音: ㄇㄧㄥˊ ㄊㄨㄛˊ
  拼音: míng tuó

善走的駱駝。明.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六齣:「似明駝出塞,琵琶在懷,珍珠偷灑。」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712 页数: 3/1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