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戈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讀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一)之又音。


  

 简化字:额
  部首:頁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8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譯音用字。常用於山名、地名等的音譯。如:「額非爾士峰」、「額魯特蒙古」。


  

  部首:歹
 总笔画:4
  注音:(2) ㄜˋ
  拼音:(2) è




殘骨。《說文解字.歺部》:「歹,古文歺。」《廣韻.入聲.曷韻》:「歺,說文曰:『列骨之殘也。』凡從歺者,今亦作歹。」


  

 简化字:恶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參見「惡心」條。


  

  部首: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又音。


  

  部首: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一)之又音。


  

  部首: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2) ㄜˇ
  拼音:(2) ě

參見「砐硪」條。


  

 简化字:贷
  部首:貝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2) ㄊㄜˋ
  拼音:(2) tè




失誤。《禮記.月令》:「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部首:虫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2) ㄊㄜˋ
  拼音:(2) tè




一種專食苗葉的小青蟲。元.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詩:「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


  

 简化字:哑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3) ㄜˋ
  拼音:(3) è

參見「啞啞」(二)條。


  

  部首:犬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3) ㄜˇ
  拼音:(3) ě

參見「猗儺」條。


  白藤

  注音: ㄅㄞˊ ㄊㄥˊ
  拼音: bái téng

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藤本。莖長可達六公尺,徑約達二公分。葉羽狀全裂,裂片線形或披針形,葉鞘刺散生,罕無刺,葉總梗上部特別延長,具逆刺,藉以攀緣上升。花為黃綠色而具異臭,果近球形,外被十八至二十縱列之鱗片,熟時黃色,種子一顆。藤莖可製多種器物。


  貝特

 简化字:贝特
  注音: ㄅㄟˋ ㄊㄜˋ
  拼音: bèi tè

人名。(西元1906~?)美國物理學家,研究金屬電子、量子力學及原子核理論。西元一九三九年因觀察研究恆星內部所進行的核子反應過程發現碳週期,於一九六七年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奠定其學術研究地位。


  奔騰

 简化字:奔腾
  注音: ㄅㄣ ㄊㄥˊ
  拼音: bēn téng
 相似词:奔跑、奔馳、飛躍
 相反词:平靜

原指馬匹跳躍奔馳的樣子。後借以形容波濤洶湧澎湃的樣子。


  波特

  注音: ㄅㄛ ㄊㄜˋ
  拼音: bō tè

人名。(西元1890~?)美國女作家。其短篇小說的結構豐富,人物刻劃複雜,頗受當時評論界讚賞。作品多以墨西哥為背景,亦及於納粹黨的描述。著有《盛開的猶大花》、《愚人船》等。


  勃騰

 简化字:勃腾
  注音: ㄅㄛˊ ㄊㄥˊ
  拼音: bó téng

擬聲詞。形容心跳聲。《老殘遊記二編》第三回:「逸雲說:『我那心勃騰勃騰的亂跳,跳了會子,我就把前兒夜裡想的事都說出來了。』」


  不忒

  注音: ㄅㄨˋ ㄊㄜˋ
  拼音: bù tè

1.不變。南朝宋.顏延年〈赭白馬賦〉:「齒歷雖衰而藝美不忒。」唐.元稹《鶯鶯傳》:「鄙薄之志,無以奉酬;至於終始之盟,則固不忒。」

2.沒有差錯。《易經.豫卦》:「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南朝齊.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二:「是以五正置於朱宣,下民不忒。」


  不特

  注音: ㄅㄨˋ ㄊㄜˋ
  拼音: bù tè

不但、不只是。如:「張大師不特是個藝術家,在文學方面更是造詣非凡。」


  草藤

  注音: ㄘㄠˇ ㄊㄥˊ
  拼音: cǎo téng

植物名。豆科蠶豆屬,多年生草本。莖蔓性,長一至二公尺,偶數羽狀複葉,葉軸頂端變成分枝之卷鬚,小葉八至二十四枚,狹披針形。花冠蝶形,淡紫色,總狀花序。供觀賞,莖葉可為牧草及綠肥。


  差忒

  注音: ㄔㄚ ㄊㄜˋ
  拼音: chā tè

差錯、舛誤。《呂氏春秋.季夏紀.季夏》:「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忒。」


  讒慝

 简化字:谗慝
  注音: ㄔㄢˊ ㄊㄜˋ
  拼音: chán tè

邪惡的人,或邪惡的言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之口。」《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讒慝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


  倒騰

 简化字:倒腾
  注音: ㄉㄠˇ ㄊㄥˊ
  拼音: dǎo téng

1.移轉翻騰。如:「他在房間倒騰了半天,不知在找什麼。」也作「搗騰」。

2.販賣、出售。《金瓶梅》第九三回:「又過了不上半月,把小房倒騰了,卻去賃房居住。」


  搗騰

 简化字:捣腾
  注音: ㄉㄠˇ ㄊㄥˊ
  拼音: dǎo téng

移轉翻騰。也作「倒騰」。


  獨特

 简化字:独特
  注音: ㄉㄨˊ ㄊㄜˋ
  拼音: dú tè
 相似词:特別、特殊、奇特
 相反词:普通

獨有的、特殊的。如:「每位服裝設計師,每年都會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服裝風格。」


  番騰

 简化字:番腾
  注音: ㄈㄢ ㄊㄥˊ
  拼音: fān téng

變化翻新、推陳出新。也作「翻騰」。


  翻騰

 简化字:翻腾
  注音: ㄈㄢ ㄊㄥˊ
  拼音: fān téng
 相似词:翻滾

1.上下滾翻,翻動。如:「許多問題在他腦中翻騰,使他澈夜未眠。」

2.翻亂原來的順序。比喻舊事重提。《紅樓夢》第五五回:「必要過兩三個月尋出由頭來,徹底子翻騰一陣,生怕人不知道。」

3.輾轉反側。形容睡不著覺。《紅樓夢》第四八回:「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

4.變化翻新,推陳出新。宋.魏了翁〈賀新郎.舊日重陽日〉詞:「造物翻騰新機杼,不踏詩人陳跡。」元.張養浩〈一枝花.用盡我套.梁州曲〉:「恨不的把野草翻騰做菽粟,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也作「番騰」。


  非特

  注音: ㄈㄟ ㄊㄜˋ
  拼音: fēi tè

不但。如:「太過溺愛孩子,非特無益,反而有害。」《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傳.樗里子》:「今臣之賢不若曾參,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參之母信曾參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


  飛騰

 简化字:飞腾
  注音: ㄈㄟ ㄊㄥˊ
  拼音: fēi téng
 相似词:高漲、上升

往高處升騰。《楚辭.屈原.離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文選.應璩.與滿公琰書》:「故使鮮魚出於潛淵,芳旨發自幽巷;繁俎綺錯,羽爵飛騰。」


  沸騰

 简化字:沸腾
  注音: ㄈㄟˋ ㄊㄥˊ
  拼音: fèi téng
 相似词:歡騰
 相反词:冷卻

1.液體在一定壓力下,加熱至一定的溫度時,液體表面及內部發生汽化的現象。

2.水流湧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晉.左思〈吳都賦〉:「濆薄沸騰,寂寥長邁。」

3.喧噪動蕩。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舊唐書.卷五九.列傳.任瓌》:「隋氏失馭,天下沸騰。」


  伏特

  注音: ㄈㄨˊ ㄊㄜˋ
  拼音: fú tè

量詞。表示電位差的單位。將一庫侖電荷在電場中,若由一點移至另一點,須作一焦耳的功,則稱二點間之電位差為「一伏特」。


  葛藤

  注音: ㄍㄜˊ ㄊㄥˊ
  拼音: gé téng

1.植物名。豆科葛屬,多年生蔓草。莖長十公尺以上。三出複葉互生。腋生總狀花序,秋季密生紫紅色蝶形花。莢果長六至九公分,被褐色硬毛。根肥大,供製澱粉及藥用。

2.比喻糾纏牽連的關係。


  鉤藤

 简化字:钩藤
  注音: ㄍㄡ ㄊㄥˊ
  拼音: gōu téng

植物名。茜草科鉤藤屬,常綠藤本。營養側枝常變態成鉤狀刺。葉對生,橢圓形。葉端尖。夏日開花,頭狀花序腋生,單一或聚繖狀排列,球形,花冠淡紅至淡黃色。蒴果廣橢圓形,集生成球形果序。


  孤特

  注音: ㄍㄨ ㄊㄜˋ
  拼音: gū tè

孤立。《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以不能阿尊事實,孤特寡助。」


  瓜藤

  注音: ㄍㄨㄚ ㄊㄥˊ
  拼音: guā téng

瓜類植物的藤蔓。


  怪特

  注音: ㄍㄨㄞˋ ㄊㄜˋ
  拼音: guài tè

奇異獨特。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詭特

 简化字:诡特
  注音: ㄍㄨㄟˇ ㄊㄜˋ
  拼音: guǐ tè

怪異、奇特。如:「言行詭特」。


  護疼

 简化字:护疼
  注音: ㄏㄨˋ ㄊㄥˊ
  拼音: hù téng

怕疼。《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騾子護疼,把腦袋一撥甩,就把騎著的人掀了下來。」


  歡騰

 简化字:欢腾
  注音: ㄏㄨㄢ ㄊㄥˊ
  拼音: huān téng
 相似词:沸騰、歡喜、歡娛、欣喜

高興得手舞足蹈。如:「欣逢雙十國慶,普天同慶,全民歡騰。」也作「騰歡」。


  奸慝

  注音: ㄐㄧㄢ ㄊㄜˋ
  拼音: jiān tè

1.邪惡。《明史.卷二五八.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也作「姦慝」。

2.邪惡之人。唐.陳子昂〈禡牙文〉:「奸慝竊命,戎夷不龔,則必肆諸市朝。」也作「姦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72 页数: 3/1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