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hǒu
  趁手

  注音: ㄔㄣˋ ㄕㄡˇ
  拼音: chèn shǒu

1.順手、隨手。如:「趁手把燈熄了。」

2.趁便、順便。宋.韋驤〈減字木蘭花.金貂貰酒〉詞:「樂事可為須趁手,且醉青春。」


  襯手

 简化字:衬手
  注音: ㄔㄣˋ ㄕㄡˇ
  拼音: chèn shǒu

1.手碰到東西。《水滸傳》第七八回:「順手提起鋼鞭來,只一下,打個襯手,正著荊忠腦袋。」

2.順手。《警世通言.卷二.計押番金鰻產禍》:「周三讓他過一步,劈腦後便剁。覺得襯手,劈然倒地,命歸泉世。」也作「趁手」。


  城守

  注音: ㄔㄥˊ ㄕㄡˇ
  拼音: chéng shǒu

1.守禦城邑的事。《戰國策.楚策一》:「不至十日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竟陵已東,盡城守矣。」《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三》:「入在朕前,湊其智略,出連城守,闕爾無聞。」

2.清代官制稱掌城門管鑰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四回:「在監裡提了出來綁了,歷城縣會了城守,親自押出西關。」


  承受

  注音: ㄔㄥˊ ㄕㄡˋ
  拼音: chéng shòu
 相似词:擔當、繼承、接受、經受、承擔
 相反词:推卸

接受。《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京令吏將乳香附客試賣,客果得價數倍,後客欣然承受。」《紅樓夢》第二九回:「方纔吃的香薷飲解暑湯便承受不住,哇的一聲,都吐了出來。」


  吃受

  注音: ㄔ ㄕㄡˋ
  拼音: chī shòu

捱受。《董西廂》卷五:「怎吃受夫人看冷破,雲雨怎成合?」


  螭首

  注音: ㄔ ㄕㄡˇ
  拼音: chī shǒu

螭獸頭部形貌的雕刻,通常刻於鐘鼎、彞器、印章、碑首、石階、石柱等處,作為裝飾之用。《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閤,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赤手

  注音: ㄔˋ ㄕㄡˇ
  拼音: chì shǒu
 相似词:白手、空手

空手。如:「赤手難抵雙拳」。宋.蘇軾〈送范純粹守慶州〉詩:「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敕授

  注音: ㄔˋ ㄕㄡˋ
  拼音: chì shòu

唐時朝廷封贈六品以下的官,稱為「敕授」。《資治通鑑.卷二一〇.唐紀二十六.睿宗景雲元年》:「舊制,三品以上官冊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出手

  注音: ㄔㄨ ㄕㄡˇ
  拼音: chū shǒu
 相似词:脫手、動手

1.撰作的詩文,方才脫稿。《陳書.卷二六.徐陵傳》:「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傳寫成誦。」

2.賣出、脫手。如:「這幾個錢他不肯出手。」也作「出脫」。

3.出任其事。《水滸傳》第二四回:「若不嫌時,奴出手與乾娘做如何?」《警世通言.卷二〇.計押番金鰻產禍》:「日前時便怕人笑話,沒出手。」

4.用錢。如:「他出手很大方。」

5.展現的本領。如:「出手不凡」。


  出首

  注音: ㄔㄨ ㄕㄡˇ
  拼音: chū shǒu

1.舉發他人的犯罪行為。《水滸傳》第二回:「銀子并書都拿去了,望華陰縣裡來出首。」《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從前李子梁在江蘇任上,也遇著這種稀奇案件,是一個剃髮匠出首的。」

2.自首。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我踏門進去,姦夫走脫,小人將妻子殺了,今來出首。」


  出售

  注音: ㄔㄨ ㄕㄡˋ
  拼音: chū shòu
 相似词:發賣、銷售、出賣
 相反词:購買、進貨

販賣、銷售。如:「房屋出售」、「轎車出售」。


  除授

  注音: ㄔㄨˊ ㄕㄡˋ
  拼音: chú shòu

任命官職。《三國演義》第二回:「雋表奏孫堅、劉備等功。堅有人情,除別郡司馬上任去了;惟玄德聽候日久,不得除授。」《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其時有個粵西橫州刺史張翰方得除授,患病身故,告身還在銓曹。」


  觸手

 简化字:触手
  注音: ㄔㄨˋ ㄕㄡˇ
  拼音: chù shǒu

腔腸動物的感覺器官。多位於身體前端口的周緣,可自由伸縮,有些則附有吸盤。觸手可感覺周圍環境及幫助捕食。如水母、水螅、海參等均有觸手。


  傳授

 简化字:传授
  注音: ㄔㄨㄢˊ ㄕㄡˋ
  拼音: chuán shòu
 相似词:教授

將知識、技能教給他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三國演義》第四九回:「亮雖不才,曾遇異人,傳授奇門遁甲天書,可以呼風喚雨。」


  創收

 简化字:创收
  注音: ㄔㄨㄤˋ ㄕㄡ
  拼音: chuàng shōu

大陸地區指利用有利條件為本單位創造收入。


  吹手

  注音: ㄔㄨㄟ ㄕㄡˇ
  拼音: chuī shǒu

吹管樂器的人。《福惠全書.卷二一.保甲部.訓練伍壯》:「吹手舉樂,本縣起座。」《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亭子前四個吹手滴滴打打的吹著。」


  垂手

  注音: ㄔㄨㄟˊ ㄕㄡˇ
  拼音: chuí shǒu

1.雙手下垂,表示敬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孫公子們來,他卻不敢和他起坐,只許垂手相見。」《紅樓夢》第五四回:「於是除邢王二夫人,滿席都離了席,俱垂手旁侍。」

2.古樂舞。舞者舞而垂其手。《樂府詩集.卷七六.雜曲歌辭十六.南朝梁.吳均.大垂手》:「垂手忽迢迢,飛燕掌中嬌。」唐.鮑溶〈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詩一〇首之六:「黃昏小垂手,與我駐浮雲。」


  椿壽

 简化字:椿寿
  注音: ㄔㄨㄣ ㄕㄡˋ
  拼音: chūn shòu

祝人長壽之辭。如:「敬具菲儀,用祝椿壽。」也稱為「椿齡」。


  鶉首

 简化字:鹑首
  注音: ㄔㄨㄣˊ ㄕㄡˇ
  拼音: chún shǒu

星名。古當秦的分野,與黃道十二宮的巨蟹宮相當。《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鉞」句下唐.張守節.正義:「東井八星,鉞一星,輿鬼四星,一星為質,為鶉首,於辰在未,皆秦之分野。」


  湊手

 简化字:凑手
  注音: ㄘㄡˋ ㄕㄡˇ
  拼音: còu shǒu

手頭方便。元.鄭廷玉《金鳳釵》第四折:「邦云:『就與了我罷。』銀匠云:『鈔不湊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陳四老爺一時銀子不湊手,就托他情願對扣借一百兩銀子還他。」


  搓手

  注音: ㄘㄨㄛ ㄕㄡˇ
  拼音: cuō shǒu

兩手相揉擦。《文明小史》第一三回:「這時候制臺大人正在廳上等信,等了半天,不見回來,以為當不成功,今年這個年如何過得過去?不時搓手的盤算。」


  措手

  注音: ㄘㄨㄛˋ ㄕㄡˇ
  拼音: cuò shǒu

著手處理、應付。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那日若無軍師與列位大人呵,可著我險些兒難措手。」《西遊記》第四回:「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


  搭手

  注音: ㄉㄚ ㄕㄡˇ
  拼音: dā shǒu

1.幫忙。如:「幸虧他搭手,我才得以爬上陡坡。」

2.病名。生於兩肩骨活動處的癰疽,因手可搭到,故稱為「搭手」。


  打手

  注音: ㄉㄚˇ ㄕㄡˇ
  拼音: dǎ shǒu

1.拍手、拍掌。元.無名氏〈柳營曲.打著一面雲月旗〉曲:「眾番官齊打手,眾侍女捧金波。」

2.受人僱用、幫人打架的人。如:「打手像凶神惡煞似的,站在酒家前面。」也稱為「打仔」。

3.一種處罰。即打他人的手掌心。也稱為「打手心」。


  大受

  注音: ㄉㄚˋ ㄕㄡˋ
  拼音: dà shòu

授予重責、承受重任。《論語.衛靈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明史.卷二一二.俞大猷列傳》:「譚綸嘗與書:『節制精明,公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精悍馳騁,公不如劉。然此皆小知,而公則堪大受。』」


  大綬

 简化字:大绶
  注音: ㄉㄚˋ ㄕㄡˋ
  拼音: dà shòu

一、二等寶鼎及雲麾勛章所附的綬帶。佩掛時,由右肩垂於左脅下,綬帶下端綴以副章,勛章則佩於上衣左襟小口袋下緣,大口袋上緣的中間部位。


  大壽

 简化字:大寿
  注音: ㄉㄚˋ ㄕㄡˋ
  拼音: dà shòu

1.重大的生日。一般指五十歲以上逢十的壽辰。如:「他祖父上月過七十大壽,賀客盈門,極為熱鬧。」

2.高壽。《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伯母的大事,我們做子姪的理應效勞,想老母這樣大壽歸天,也罷了!」


  代收

  注音: ㄉㄞˋ ㄕㄡ
  拼音: dài shōu

代替接收。如:「他今天不在家,這封信就由我代收好了。」


  代手

  注音: ㄉㄞˋ ㄕㄡˇ
  拼音: dài shǒu

抹布。《三俠五義》第二八回:「茶博士過來,用代手擦抹桌面。」也作「帶手」。


  代售

  注音: ㄉㄞˋ ㄕㄡˋ
  拼音: dài shòu

代替銷售。如:「代售郵票」、「代售門票」。


  待售

  注音: ㄉㄞˋ ㄕㄡˋ
  拼音: dài shòu

等待售出。如:「這間屋子貼著『待售』的條子已經很久了,至今仍乏人問津。」清.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雜貨店》:「有設肆陳列百物以待售者,飲食服用之所需,無論貧富皆有所宜,曰雜貨店,亦曰一料店。」


  帶手

 简化字:带手
  注音: ㄉㄞˋ ㄕㄡˇ
  拼音: dài shǒu

俗稱飯鋪用的抹布。如:「這桌子那麼髒,拿個帶手來擦擦。」也作「代手」。


  當手

 简化字:当手
  注音: ㄉㄤ ㄕㄡˇ
  拼音: dāng shǒu

掌櫃、經理。《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且說這三荷包,辭了他哥哥出來,也不及坐轎,便叫小跟班的打了燈籠,一直走到司前,一爿匯票號裡,找到當手的倪二先生。」也作「擋手」。


  擋手

 简化字:挡手
  注音: ㄉㄤˇ ㄕㄡˇ
  拼音: dǎng shǒu

吳語。指商店經理。《官場現形記》第二一回:「當中還有幾個鹽商的子弟,參店的老板,票號錢莊的擋手,一時也數他不清。」也作「當手」。


  倒手

  注音: ㄉㄠˇ ㄕㄡˇ
  拼音: dǎo shǒu

1.從這一手換到另一手。如:「他臂力真大,沒倒手也能把東西提那麼遠。」《施公案》第一六二回:「天霸見謝虎一扭膀,一隻飛鏢直衝西門,一歪腦袋,躲過飛鏢落地,謝虎又一倒手,二隻鏢又照英雄前心打來。」

2.貨物的轉手買賣。如:「這批貨經他這麼一倒手,不知賺了多少。」


  到手

  注音: ㄉㄠˋ ㄕㄡˇ
  拼音: dào shǒu
 相似词:得手

獲得。《紅樓夢》第五七回:「我原要說他家的人,誰知他的人沒到手,倒被他說了我們的一個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拾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


  盜首

 简化字:盗首
  注音: ㄉㄠˋ ㄕㄡˇ
  拼音: dào shǒu

強盜土匪的首領。《活地獄》第一〇回:「這盜首名喚梁亞梗,是本省人氏。廣東人性氣最是剛強,殺人不眨眼。」


  得手

  注音: ㄉㄜˊ ㄕㄡˇ
  拼音: dé shǒu
 相似词:到手
 相反词:失手

順利、成功。《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學道三年任滿,保題了他的優行。這一進京,倒是個功名的捷徑,所以曉得他就得手的。」《紅樓夢》第一二回:「賈瑞聽了,喜之不盡,忙忙的告辭而去,心內以為得手。」


  敵手

 简化字:敌手
  注音: ㄉㄧˊ ㄕㄡˇ
  拼音: dí shǒu
 相似词:對手

才力足以相抗衡的對手。宋.辛棄疾〈南鄕子.何處望神州〉詞:「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三國演義》第八六回:「臣料魏與吳皆無諸葛亮之敵手。」


  典守

  注音: ㄉㄧㄢˇ ㄕㄡˇ
  拼音: diǎn shǒu

保管、主管。《明史.卷一一三.后妃傳.序》:「官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視唐減百四十餘人,凡以服勞宮寢、祇勤典守而已。」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234 页数: 3/56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