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sèng
  衲僧

  注音: ㄋㄚˋ ㄙㄥ
  拼音: nà sēng

僧侶。唐.貫休〈湖頭別墅〉詩三首之二:「更無他事出,只有衲僧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京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尼僧

  注音: ㄋㄧˊ ㄙㄥ
  拼音: ní sēng

出家女眾。《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王爵在後,走入庵裡,又見一個尼僧在裡面將出來。」《儒林外史》第一三回:「蘭若庵僧慧遠,具控伊徒尼僧心遠,被地棍權勿用奸拐霸占在家一案。」也作「尼姑」。


  女僧

  注音: ㄋㄩˇ ㄙㄥ
  拼音: nǚ sēng

尼姑。《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理刑道:『還是男僧在內?女僧在內?』皂隸道:『止有女僧五人。』」


  鬅鬙

  注音: ㄆㄥˊ ㄙㄥ
  拼音: péng sēng

頭髮散亂的樣子。《佩文韻府.卷二五.蒸韻引宋.陸游詩》:「傍架討尋書散亂,倚屏吟嘯髮鬅鬙。」元.趙善慶〈小桃紅.數聲啼鳥〉曲:「鬅鬙鬢絲,追尋心事,正是斷腸時。」


  貧僧

 简化字:贫僧
  注音: ㄆㄧㄣˊ ㄙㄥ
  拼音: pín sēng

和尚自稱的謙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貧僧請取這袈裟,試令羅公取之。不得,是羅公輸;取得,是貧僧輸。」《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道:『貧僧當年住在南京太平府蕪湖縣甘露菴裡的,後來在京師報國寺做方丈。』」


  僧殘

 简化字:僧残
  注音: ㄙㄥ ㄘㄢˊ
  拼音: sēng cán

梵語Saṃghāvaśeṣa的音意合譯。佛教戒律中罪科名,是僅次於被擯除僧團的罪。犯者須於僧眾中懺悔,才能除罪。《四分律》卷三三:「復次,弟子若犯僧殘,和尚當如法料理。」


  僧道

  注音: ㄙㄥ ㄉㄠˋ
  拼音: sēng dào

僧徒與道士。《宋史.卷四二九.道學傳三.朱熹傳》:「日與講說聖賢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婦之為僧道者。」《紅樓夢》第七〇回:「賈璉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斷做佛事。」


  僧房

  注音: ㄙㄥ ㄈㄤˊ
  拼音: sēng fáng

寺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不分鄉村市井道院僧房,俱要走到,必有下落。」《紅樓夢》第一回:「想尊兄旅寄僧房,不無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齋一飲。」


  僧綱

 简化字:僧纲
  注音: ㄙㄥ ㄍㄤ
  拼音: sēng gāng

管理僧人的僧官。《西遊記》第一二回:「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僧官

  注音: ㄙㄥ ㄍㄨㄢ
  拼音: sēng guān

掌管僧人、寺廟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屠戶拿著銀子,一直走到集上庵裡滕和尚家。恰好大寺裡僧官慧敏也在那裡坐著。」


  僧行

  注音: ㄙㄥ ㄏㄤˊ
  拼音: sēng háng

僧眾。《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入到國中,見一所荒寺,寺內亦無僧行。」《董西廂》卷二:「僧行,有誰隨俺?」


  僧侶

 简化字:僧侣
  注音: ㄙㄥ ㄌㄩˇ
  拼音: sēng lǚ

出家人。亦指其他宗教的修道人。宋.蘇軾〈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詩二首之二:「僧侶且陪香火社,詩壇欲斂鸛鵝軍。」


  僧尼

  注音: ㄙㄥ ㄋㄧˊ
  拼音: sēng ní

泛指男性的出家人和女性的出家人。唐.韓愈〈論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


  僧祇

  注音: ㄙㄥ ㄑㄧˊ
  拼音: sēng qí

胡語音譯:(1)佛教部派之一。大眾部。(2)印度最大的數量單位。意為無量。一百五十讚佛頌:「三僧祇數量,精勤無懈惓。」


  僧伽

  注音: ㄙㄥ ㄑㄧㄝˊ
  拼音: sēng qié

梵語saṁgha的音譯。意為大眾或會議。佛教用以指出家團體。《大智度論》卷三:「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


  僧人

  注音: ㄙㄥ ㄖㄣˊ
  拼音: sēng rén
 相似词:和尚

佛教的出家人。《董西廂》卷二:「隔著山門厲聲叫:『滿寺裡僧人聽呵!』」《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忙走了出來道:『原來是王大爺。請坐。僧人去烹茶來。』」


  僧俗

  注音: ㄙㄥ ㄙㄨˊ
  拼音: sēng sú

僧侶與一般民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送出,伽藍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


  僧徒

  注音: ㄙㄥ ㄊㄨˊ
  拼音: sēng tú

佛教的出家人。唐.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僧徒多悵望,賓從亦裴回。」《董西廂》卷一:「由是僧徒知生疏於財而重於義,過善之,乃呼知事僧引於塔位一舍後。」也稱為「僧眾」。


  僧鞋

  注音: ㄙㄥ ㄒㄧㄝˊ
  拼音: sēng xié

僧人所穿的鞋。《董西廂》卷三:「穿一對兒淺面鈐口僧鞋。」


  僧衣

  注音: ㄙㄥ ㄧ
  拼音: sēng yī
 相似词:法衣、袈裟

僧人所穿的衣服。唐.綦毋潛〈過融上人蘭若〉詩:「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僧祐

  注音: ㄙㄥ ㄧㄡˋ
  拼音: sēng yòu

人名。(西元445~518)南朝梁高僧,俗姓俞。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十四歲於定林寺出家。後從法穎學律,故大精律部。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每請他講律,聽者常七、八百人。除了弘揚律學外,並開收集佛教文獻的先河。為佛教史學家。編著出《三藏記集》十五卷、《釋迦譜》五卷、《弘明集》十五卷等。


  僧肇

  注音: ㄙㄥ ㄓㄠˋ
  拼音: sēng zhào

人名。(西元384~414)晉京兆人(今陝西西安)。鳩摩羅什門下四哲之一,參預羅什譯場,被稱為「解空第一」。著有《物不遷論》、《不真空論》等。


  鬙兒

 简化字:鬙儿
  注音: ㄙㄥㄦ
  拼音: sēngr

出外兜售食物的人。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顧覓人力》:「主管酒肆食店博士、鐺頭、行菜、過買、外出鬙兒,酒家人師公、大伯等人。」也稱為「僧兒」。


  聖僧

 简化字:圣僧
  注音: ㄕㄥˋ ㄙㄥ
  拼音: shèng sēng

佛教用語:(1)佛教稱由悟道的出家人所組成的團體。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八:「於一切聖僧不壞信。」(2)禪林僧堂中央所安置的佛弟子像,如舍利弗、目犍連等。(3)尊稱精通佛法、悟得大道的高僧。《西遊記》第二七回:「原來這唐僧是個慈憫的聖僧。他見行者哀告,卻也回心轉意。」


  替僧

  注音: ㄊㄧˋ ㄙㄥ
  拼音: tì sēng

明代稱替代初生的皇太子及諸王出家為僧的幼童為「替僧」。《稱謂錄.卷三一.僧.替僧》引張爾岐《蒿菴閒話》云:「明朝凡皇太子諸王生,率剃度幼童一人為僧,名曰替僧。」


  小僧

  注音: ㄒㄧㄠˇ ㄙㄥ
  拼音: xiǎo sēng

沙彌,或出家人自稱的謙辭。宋.黃庭堅〈題默軒和遵老〉詩:「松風佳客共,茶夢小僧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小僧相國寺住持長老也。」


  齋僧

 简化字:斋僧
  注音: ㄓㄞ ㄙㄥ
  拼音: zhāi sēng

設齋食以供養僧人。《舊唐書.卷一三.德宗本紀下》:「己丑,右神策中尉霍僊鳴病,賜馬十匹,令於諸寺齋僧。」


  高僧傳

 简化字:高僧传
  注音: ㄍㄠ ㄙㄥ ㄓㄨㄢˋ
  拼音: gāo sēng zhuàn

書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記載從東漢到梁初的高僧行誼,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兩百餘人。本書為類傳體,分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十門。但因時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後,唐道宣著《續高僧傳》,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明高僧傳》,大致都依這部《高僧傳》的體例。


  和合僧

  注音: ㄏㄜˊ ㄏㄜˊ ㄙㄥ
  拼音: hé hé sēng

和合,團眾之意。和合僧是指出家眾。


  火宅僧

  注音: ㄏㄨㄛˇ ㄓㄞˊ ㄙㄥ
  拼音: huǒ zhái sēng

稱有家室的僧人。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七.梵嫂》引唐.鄭熊《番禺雜記》:「廣中僧有室家者,謂之『火宅僧』。」也稱為「火居道士」。


  情僧錄

 简化字:情僧录
  注音: ㄑㄧㄥˊ ㄙㄥ ㄌㄨˋ
  拼音: qíng sēng lù

書名。紅樓夢的別名。參見「紅樓夢」條。


  僧伽藍

 简化字:僧伽蓝
  注音: ㄙㄥ ㄑㄧㄝˊ ㄌㄢˊ
  拼音: sēng qié lán

謂佛教僧團所住的林苑。一般指佛教寺院。梵語saṃghārāma的音譯。《四分律》卷一九:「舍夷城中諸婦女俱梨諸女人,持飲食至僧伽藍中供養。」也作「伽藍」、「僧藍」、「僧伽藍摩」、「僧伽藍磨」。


  行腳僧

 简化字:行脚僧
  注音: ㄒㄧㄥˊ ㄐㄧㄠˇ ㄙㄥ
  拼音: xíng jiǎo sēng

雲遊四方尋師求法的出家人。宋.陸游〈雙流旅舍〉詩三首之一:「開門拂榻便酣寢,我是江南行腳僧。」《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個行腳僧打扮,辭了親屬出家訪道。」


  雲水僧

 简化字:云水僧
  注音: ㄩㄣˊ ㄕㄨㄟˇ ㄙㄥ
  拼音: yún shuǐ sēng

到處漫遊的行腳僧。宋.黃庭堅〈送張天覺得登字〉詩:「去國行萬里,淡如雲水僧。」」


  張僧繇

 简化字:张僧繇
  注音: ㄓㄤ ㄙㄥ ㄧㄡˊ
  拼音: zhāng sēng yóu

人名。(西元479~?)吳人,南朝梁畫家。善山水佛像。所畫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所繪山水,在素縑上,以青綠重色先圖峰巒泉石,而後染出丘壑巉巖,不以筆墨先鉤,謂之沒骨皴;後人將其畫法與吳道子並稱為「疏體」。武帝時,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張氏。


  知事僧

  注音: ㄓ ㄕˋ ㄙㄥ
  拼音: zhī shì sēng

掌理寺院中一切事務的僧人。《董西廂》卷一:「乃呼知事僧引於塔位一舍後,有一軒,清肅可愛,生令僕取行裝而至。」


  粥飯僧

 简化字:粥饭僧
  注音: ㄓㄡ ㄈㄢˋ ㄙㄥ
  拼音: zhōu fàn sēng

只會吃飯而不用心修行的僧人。比喻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新五代史.卷五四.雜傳.李愚》:「廢帝亦謂愚等無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飯僧爾!』以謂飽食終日,而無所用心也。」清.徐珂《清稗類鈔.迷信類.蔣退庵夢羅漢》:「佛前兩羅漢侍,拜其左。右以手招之曰:『彼粥飯僧耳,何足為汝師!』」


  不僧不俗

  注音: ㄅㄨˋ ㄙㄥ ㄅㄨˋ ㄙㄨˊ
  拼音: bù sēng bù sú

比喻沒用處。《醒世恆言.卷二〇.張廷秀逃生救父》:「若揀個好的,也還有指望,倘一時沒眼色,配著一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奉道齋僧

 简化字:奉道斋僧
  注音: ㄈㄥˋ ㄉㄠˋ ㄓㄞ ㄙㄥ
  拼音: fèng dào zhāi sēng

尊信道教,以齋菜施與僧人。泛指信教行善。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齋僧,敬老憐貧,念寡恤孤。」


  老僧入定

  注音: ㄌㄠˇ ㄙㄥ ㄖㄨˋ ㄉㄧㄥˋ
  拼音: lǎo sēng rù dìng
 相似词:古井不波

原指修行很好的老和尚住在定境中。後形容一個人正襟危坐,不受外境的誘惑。《孽海花》第二〇回:「看時,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彿老僧入定一樣。」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0 页数: 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