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挨鬧

 简化字:挨闹
  注音: ㄞ ㄋㄠˋ
  拼音: āi nào

湊熱鬧。《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七出》:「百尺綵樓高,十里人挨鬧。」


  按捺

  注音: ㄢˋ ㄋㄚˋ
  拼音: àn nà
 相似词:抑制

抑止、忍耐。《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氣得按捺不下,打一磚去。」《老殘遊記》第一七回:「翠環此時按捺不住,料想一定凶多吉少,不覺含淚跪到人瑞面前。」也作「按納」。


  按納

 简化字:按纳
  注音: ㄢˋ ㄋㄚˋ
  拼音: àn nà

1.抑止、忍耐。《董西廂》卷三:「君瑞心頭怒發,忿得來七上八下。煩惱身心怎按納?誦篤篤地酩子裡罵。」《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施還此時怒氣填胸,一點無明火按納不住。」也作「按捺」。

2.捉摸。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因姐姐閉月羞花,真假、這其間性兒難按納,一地裡胡拿。」


  安南

  注音: ㄢ ㄋㄢˊ
  拼音: ān nán

1.地名。今貴州省晴隆縣。

2.國名。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南部。參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條。


  安難

 简化字:安难
  注音: ㄢ ㄋㄢˋ
  拼音: ān nàn

不避難。《荀子.富國》:「其耕者樂田,其戰士安難。」


  熬惱

 简化字:熬恼
  注音: ㄠ ㄋㄠˇ
  拼音: āo nǎo

心中煩悶不快。如:「他為了這事,心裡感到很熬惱。」


  懊惱

 简化字:懊恼
  注音: ㄠˋ ㄋㄠˇ
  拼音: ào nǎo
 相似词:懊悔、懊喪

1.心中鬱恨、悔恨。唐.白居易〈聽竹枝贈李侍御〉詩:「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儒林外史》第一〇回:「魯編修自覺得此事不甚吉利,懊惱了一回,又不好說。」

2.鷓鴣啼叫聲。唐.韋莊〈鷓鴣〉詩:「懊惱澤家非有恨,年年常憶鳳城歸。」自注:「懊惱澤家,鷓鴣之音也。」


  懊憹

  注音: ㄠˋ ㄋㄠˊ
  拼音: ào náo

心中煩亂。《聊齋志異.卷五.章阿瑞》:「如是年餘,女忽病瞀悶,懊憹恍惚,如見鬼狀。」


  八難

 简化字:八难
  注音: ㄅㄚ ㄋㄢˊ
  拼音: bā nán

1.張良向漢高祖陳述的八件難事:一為制項籍之死命;二為得項籍之頭;三為封聖人墓、表賢者閭、式智者門;四為散府庫以賜貧窮;五為偃武行文,不復用兵;六為休馬無所用;七為放牛不復輸積;八為復六國之後,歸天下游士以事。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漢書.卷一.高帝紀》:「食其欲立六國後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後人引用此語,多是稱讚張良見事之精闢。《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索隱述贊》:「人稱三傑,辯推八難。」

2.佛教用語。指八種難以入道的狀況,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長壽天、聾盲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眾生在這八種情況或苦、或樂、或殘廢、或過分聰明和沒機會見佛,都很難修行。《西遊記》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薩可是掃三災、救八難的觀世音麼?』」也稱為「八無暇」。

3.道教上有二義:一指得生人道、去女為男、形體完全、得生中土、值有道君、稟性慈仁、值國太平、與三寶相遇,八種人生難能可貴的情況。二指癱、瘓、癲、癇、瘋、癆、蠱、癩八種難治的惡疾。


  百衲

  注音: ㄅㄞˇ ㄋㄚˋ
  拼音: bǎi nà

1.縫補很多。如:「百衲本」。

2.有很多補綴的衣服。常指僧衣。唐.皇甫冉〈題昭上人房〉詩:「沃州傳教後,百衲老空林。」唐.白居易〈戲贈蕭處士清禪師〉詩:「三杯嵬峨忘機客,百衲頭陀任運僧。」也稱為「百衲綻衣」、「百衲衣」。


  白囊

  注音: ㄅㄞˊ ㄋㄤˊ
  拼音: bái náng

白紗布口罩。如:「他嘴上掛著白囊,說話咕噥不清。」


  包囊

  注音: ㄅㄠ ㄋㄤˊ
  拼音: bāo náng

大多數原生動物在惡劣的環境下,會形成囊狀物,包裹住身體,暫呈休眠狀態,待環境改善後,再破囊而出,重新活動。


  貝納

 简化字:贝纳
  注音: ㄅㄟˋ ㄋㄚˋ
  拼音: bèi nà

人名。(西元1813~1878)法國生理學家,以實驗的方法證實身體各組織器官的機能。主要研究交感神經、筋脈亢奮、肝臟功能等方面。在實驗醫學方面成就卓越,可說是近代實驗醫學的鼻祖。


  貝南

 简化字:贝南
  注音: ㄅㄟˋ ㄋㄢˊ
  拼音: bèi nán

國名。位於非洲西部。參見「貝南共和國」條。


  背囊

  注音: ㄅㄟˋ ㄋㄤˊ
  拼音: bèi náng

背包。如:「你背這麼大的背囊,裡頭裝些什麼東西?」


  被囊

  注音: ㄅㄟˋ ㄋㄤˊ
  拼音: bèi náng

裝衣服或寢具的袋子。《晉書.卷四.惠帝紀》:「侍中黃門被囊中齎私錢三千,詔貸用。」


  避難

 简化字:避难
  注音: ㄅㄧˋ ㄋㄢˋ
  拼音: bì nàn
 相似词:避亂、避秦、逃亡、亡命

逃避災難或迫害。《三國演義》第一〇回:「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時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難而來此地?」


  辯難

 简化字:辩难
  注音: ㄅㄧㄢˋ ㄋㄢˋ
  拼音: biàn nàn

辯駁質問。《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曹襃》:「作章句辯難,於是遂有慶氏學。」《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子春反覆辯難,輯對答如流。」


  兵難

 简化字:兵难
  注音: ㄅㄧㄥ ㄋㄢˋ
  拼音: bīng nàn
 相似词:兵亂、兵禍、兵災

戰爭帶來的災難。《新唐書.卷三五.五行志二》:「滄州城塹中冰有文,如畫大樹華葉芬敷者,時人以為其地當有兵難。」


  伯納

 简化字:伯纳
  注音: ㄅㄛˊ ㄋㄚˋ
  拼音: bó nà

人名。(西元1901~1971)英國物理學家。主要成就在結晶學、生化學等方面,並提倡生命論。重要著作有生命的起源、歷史與科學等。


  駁難

 简化字:驳难
  注音: ㄅㄛˊ ㄋㄢˋ
  拼音: bó nàn

辯駁責難。如:「荒謬的言論,應予駁難。」《魏書.卷七七.列傳.辛雄》:「自後每有疑議,雄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捕拿

  注音: ㄅㄨˇ ㄋㄚˊ
  拼音: bǔ ná

捉拿、追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魯編修道:『古語道得好:無兵無糧,因甚不降?』只是各偽官也逃脫了許多,只有他領著南贛數郡一齊歸降,所以朝廷尤把他罪狀的狠,懸賞捕拿。」


  補納

 简化字:补纳
  注音: ㄅㄨˇ ㄋㄚˋ
  拼音: bǔ nà

1.縫補。《通俗編.服飾》引漢.曹操〈魏武令〉:「吾衣皆十歲也,歲解浣補納之耳。」

2.補充交納。如:「忘了繳納所得稅,得趕快補納,免得加徵利息。」


  不奈

  注音: ㄅㄨˋ ㄋㄞˋ
  拼音: bù nài

無法忍受。宋.盧祖皋〈卜算子.續續露蛩鳴〉詞:「續續露蛩鳴,索索風梧語。瘦骨從來不奈秋,一夜秋如許。」《水滸傳》第六二回:「自古丈夫造反,妻子不首。不奈有情皮肉,無情杖子,你便招了,也只吃得有數的官司。」


  不耐

  注音: ㄅㄨˋ ㄋㄞˋ
  拼音: bù nài

不能久持。《三國演義》第四回:「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


  不難

 简化字:不难
  注音: ㄅㄨˋ ㄋㄢˊ
  拼音: bù nán

簡單、容易。《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今之仲連,求之不難,可無息乎!」《三國演義》第一〇回:「如今曹家輜重車輛無數,你們欲得富貴不難,只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將入去,把曹嵩一家殺了,取了財物,同往山中落草。」


  不撓

 简化字:不挠
  注音: ㄅㄨˋ ㄋㄠˊ
  拼音: bù náo

不屈服。《魏書.卷八七.節義列傳》:「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崔生高朗,折而不撓。」


  採納

 简化字:采纳
  注音: ㄘㄞˇ ㄋㄚˋ
  拼音: cǎi nà
 相似词:接納、採取、採用

接受他人的意見。《後漢書.卷三〇下.郎顗傳》:「宜採納良臣,以助聖化。」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採納賢良,選用忠良。」


  才難

 简化字:才难
  注音: ㄘㄞˊ ㄋㄢˊ
  拼音: cái nán

人才難得。《論語.泰伯》:「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抱朴子.外篇.尚博》:「古人歎息於才難,故謂百世為隨踵。」


  慚赧

 简化字:惭赧
  注音: ㄘㄢˊ ㄋㄢˇ
  拼音: cán nǎn

羞愧臉紅。《後漢書.卷六四.延篤傳》:「下見先君遠祖,可不慚赧。」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一〇齣:「言之慚赧,只恐逆流難挽。」


  察納

 简化字:察纳
  注音: ㄔㄚˊ ㄋㄚˋ
  拼音: chá nà

仔細觀察審慎接納。如:「察納雅言」。《晉書.卷五六.列傳.江統》:「思竭愚誠,謹陳五事如左,惟蒙一省再省,少垂察納。」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剎那

 简化字:刹那
  注音: ㄔㄚˋ ㄋㄚˋ
  拼音: chà nà
 相似词:頃刻、霎時、瞬息、俄頃
 相反词:永久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為梵語Kṣaṇa的音譯。表示極短的時間。《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二:「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


  禪那

 简化字:禅那
  注音: ㄔㄢˊ ㄋㄚˋ
  拼音: chán nà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吵鬧

 简化字:吵闹
  注音: ㄔㄠˇ ㄋㄠˋ
  拼音: chǎo nào
 相似词:譁鬧、嘈吵
 相反词:安靜、寂靜、寧靜、幽靜

1.爭吵,發生口角。《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松藩衛邊外生番與內地民人互市,因買賣不公,彼此吵鬧起來。」《紅樓夢》第三一回:「碧痕、秋紋、麝月等眾丫鬟見吵鬧,都鴉雀無聞的在外頭聽消息。」

2.吵雜、不安靜。《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要僻地方,只有南門外報恩寺裡好:又不吵鬧,房子又寬,房錢又不十分貴。」


  陳那

 简化字:陈那
  注音: ㄔㄣˊ ㄋㄚˋ
  拼音: chén nà

人名。(西元440?~520?)古印度佛教哲學家。屬婆羅門種姓,先從小乘犢子部出家,後改學大乘,為世親的弟子。佛教新因明學的創始者。他把因明從辯論技術,發展成知識論。其學說除了為大小乘佛教吸收外,也影響耆那教、勝論派等。


  痴那

  注音: ㄔ ㄋㄚˋ
  拼音: chī nà

出家人自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家中有一鈷䥈,可令痴那入內坐上,將三十斤鐵蓋蓋定,下面燒起猛火燒煮,豈愁不死?」也作「痴衲」。


  飭拿

 简化字:饬拿
  注音: ㄔˋ ㄋㄚˊ
  拼音: chì ná

飭令捉捕。如:「飭拿人犯」。


  吃惱

 简化字:吃恼
  注音: ㄔ ㄋㄠˇ
  拼音: chī nǎo

生氣、惱怒。《四遊記.西遊記.第三七回》:「我本國君王吃惱,說我僧人偷去寶貝,故不放光,把我一寺僧人,俱已打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回:「道士看見金員外吃惱,問道:『這籤何處用?』」


  疇曩

 简化字:畴曩
  注音: ㄔㄡˊ ㄋㄤˇ
  拼音: chóu nǎng

往日。《文選.盧諶.贈劉琨詩》:「借曰如昨,忽為疇曩。」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出納

 简化字:出纳
  注音: ㄔㄨ ㄋㄚˋ
  拼音: chū nà

1.傳達君王的命令,反映群眾的意見。《書經.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晉.賈謐〈荅賈長淵〉詩:「祗承皇命,出納無違。」

2.財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出納之際,吏緣為姦。」

3.負責管理銀錢收支的職務,或擔任此種職務的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槐西雜志四》:「鄰人前世為巨室,君為司出納,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4.泛指發出和收進的管理工作。宋.秦觀〈安都〉:「大賈之室,斂散金錢以逐什一之利;出納百貨以收倍稱之息。」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342 页数: 3/5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