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hái
  褊窄

  注音: ㄅㄧㄢˇ ㄓㄞˇ
  拼音: biǎn zhǎi

狹窄。如:「若遇上心胸褊窄的人,須小心應付,以免招來是非。」《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過了頭七,將靈柩送在祖塋安葬。」


  表海

  注音: ㄅㄧㄠˇ ㄏㄞˇ
  拼音: biǎo hǎi

濱海。晉.程本《子華子.晏子問黨》:「且齊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輪廣隅澳,其塗之所出,四通而八達,游士之所湊也。」


  濱海

 简化字:滨海
  注音: ㄅㄧㄣ ㄏㄞˇ
  拼音: bīn hǎi
 相似词:臨海

沿海。《公羊傳.僖公四年》:「君既服南夷矣,何不還師濱海而東服東夷且歸。」


  病害

  注音: ㄅㄧㄥˋ ㄏㄞˋ
  拼音: bìng hài

因氣候環境、土壤不適宜,或細菌、病毒感染,導致植物的發育不良、枯萎或死亡,稱為「病害」。


  渤海

  注音: ㄅㄛˊ ㄏㄞˇ
  拼音: bó hǎi

1.海洋名。在大陸地區東北方,以山東、遼東兩半島環抱而成,其外為黃海。遼寧、河北兩省及山東省北部都瀕臨此海。也稱為「北海」。

2.郡名。漢代設置,在今河北境內,並及山東境。

3.國名。參見「渤海國」條。


  薄海

  注音: ㄅㄛˊ ㄏㄞˇ
  拼音: bó hǎi

1.逼近於海。《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常山以南,大行左轉,度河、濟,阿、甄以東薄海,為齊、趙國。」《明史.卷一二三.張士誠列傳》:「當是時,士誠所據,南抵紹興,北踰徐州,達於濟寧之金溝,西距汝、潁、濠、泗,東薄海,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

2.海內外各地。如:「國慶佳節,薄海騰歡。」《宋史.卷一三三.樂志八》:「中天褅郊,薄海朝貢。」《清史稿.卷一四九.交通志一》:「是以幹路收歸國有,命下之日,薄海百姓,必無阻撓之慮。」


  不害

  注音: ㄅㄨˋ ㄏㄞˋ
  拼音: bù hài
 相似词:無傷、無礙

不妨礙。《聊齋志異.卷一〇.葛巾》:「生懼前情俱發,不敢從其謀。女固言:『不害。』」


  不殺

 简化字:不杀
  注音: ㄅㄨˋ ㄕㄞˋ
  拼音: bù shài

不盡、不減。《文選.揚雄.長楊賦》:「士有不談王道者,則樵夫笑之意者以為事罔隆而不殺,物靡盛而不虧。」《醉醒石》第三回:「湯家父母聽得這話,喜歡不殺道:『如此聽憑馮親家那邊,擇個日子便了。』」


  採摘

 简化字:采摘
  注音: ㄘㄞˇ ㄓㄞ
  拼音: cǎi zhāi

採取、摘取。唐.李益〈竹溪〉詩:「採摘愧芳鮮,奉君歲暮節。」宋.曾鞏〈方推官寄新茶〉詩:「採摘東溪最上春,壑源諸葉品尤新。」


  殘骸

 简化字:残骸
  注音: ㄘㄢˊ ㄏㄞˊ
  拼音: cán hái

1.人或動物殘存的骨骸。宋.蘇軾〈到常州謝表〉二首之一:「已分沒身,寄殘骸於魑魅;敢期擇地,收暮景於桑榆。」

2.今亦泛指殘餘物。如:「飛機殘骸」。


  殘害

 简化字:残害
  注音: ㄘㄢˊ ㄏㄞˋ
  拼音: cán hài
 相似词:戕害、殺害、蹂躪、摧殘

傷害、殺害。《書經.泰誓上》:「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于爾萬姓。」《三國演義》第五回:「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


  滄海

 简化字:沧海
  注音: ㄘㄤ ㄏㄞˇ
  拼音: cāng hǎi

1.大海。唐.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比喻人事變遷。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3.地名。漢時置郡。在今遼寧省鴨綠、佟佳兩江流域及新賓縣附近一帶。


  蒼海

 简化字:苍海
  注音: ㄘㄤ ㄏㄞˇ
  拼音: cāng hǎi

大海。如:「面對一望無際的蒼海,頓覺心胸開闊許多。」


  插釵

 简化字:插钗
  注音: ㄔㄚ ㄔㄞ
  拼音: chā chāi

1.以釵插於髮中。唐.王維〈扶南曲歌詞〉五首之五:「散黛恨猶輕,插釵嫌未正。」

2.古代男女相親時,如男方中意,則以釵插於冠髻中,表示同意婚事。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〇.嫁娶》:「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釵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釵』。」元.喬吉《兩世姻緣》第四折:「不索你插釵下財納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腳伸腰兩拜。」


  拆白

  注音: ㄔㄞ ㄅㄞˊ
  拼音: chāi bái

吳語:(1)詐騙財物。(2)詐騙財物的人。


  儕輩

 简化字:侪辈
  注音: ㄔㄞˊ ㄅㄟˋ
  拼音: chái bèi

同輩。《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恆以禮法自處,儕輩莫不敬憚焉。」也作「儕等」、「儕類」。


  拆辯

 简化字:拆辩
  注音: ㄔㄞ ㄅㄧㄢˋ
  拼音: chāi biàn

分辯。《水滸傳》第三三回:「就叫劉知寨一同去州裡拆辯明白,休要枉害人性命。」


  差撥

 简化字:差拨
  注音: ㄔㄞ ㄅㄛ
  拼音: chāi bō

1.分派、指使。《水滸傳》第二四回:「官人休怪老身差撥,再買一瓶兒酒來吃如何?」明.高明《琵琶記.五娘葬公婆》:「昨奉玉帝敕旨:『為趙五娘行孝,特令差撥陰兵,與他并力築造墳臺。』」

2.看守囚犯的差役。《水滸傳》第二八回:「少刻差撥到來,便可送與他,若吃殺威棒時,也打得輕。」


  柴草

  注音: ㄔㄞˊ ㄘㄠˇ
  拼音: chái cǎo

可當燃料的柴薪、乾草等。《三國演義》第一二回:「火燄甚盛,城上堆下柴草,遍地都是火。」《紅樓夢》第三九回:「都是纔說抽柴草,惹出火來了。」


  柴車

 简化字:柴车
  注音: ㄔㄞˊ ㄔㄜ
  拼音: chái chē

1.運柴的車輛。

2.簡陋的車。《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時諸計吏多盛飾車馬帷幕,而壹獨柴車草屏。」唐.王勃〈秋晚入洛於畢公宅別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遙,整柴車之有日。」


  拆除

  注音: ㄔㄞ ㄔㄨˊ
  拼音: chāi chú
 相反词:建立

拆毀、除去。如:「工務局決定強行拆除違建。」《清史稿.卷一二八.河渠志三》:「淮水歸海之路不暢,淮水歸海之路不暢,請於揚糧廳之八塔鋪、商家溝各斜挑一河,匯流入江,分減漲水,並拆除芒稻河東西閘,挑穵淤灘,可抵新闢一河之用。」


  差除

  注音: ㄔㄞ ㄔㄨˊ
  拼音: chāi chú

委任官職。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中》:「壽皇在御,秀邸凡有差除,未嘗直降指揮于差敕內,必首稱:『面奉德壽皇帝聖旨,除某人。』」元.吳潛〈二郎神.古希近也〉詞:「況碌碌兒曹,望郎名郡,叨冒差除不一。」


  拆穿

  注音: ㄔㄞ ㄔㄨㄢ
  拼音: chāi chuān

揭穿、識破。如:「他的詭計被拆穿了。」


  釵釧

 简化字:钗钏
  注音: ㄔㄞ ㄔㄨㄢˋ
  拼音: chāi chuàn

釵與鐲。泛指婦女的飾物。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囊虛把釵釧,米盡拆花鈿。」


  柴刀

  注音: ㄔㄞˊ ㄉㄠ
  拼音: chái dāo

砍柴、劈柴用的刀子。


  拆掉

  注音: ㄔㄞ ㄉㄧㄠˋ
  拼音: chāi diào

拆散分解。如:「拆掉這幢危樓,附近居民終於鬆了一口氣。」《文明小史》第二回:「先去拆掉本府衙門,打死瘟官,看他還能把我們的地方賣給外國人不能?」


  拆兌

 简化字:拆兑
  注音: ㄔㄞ ㄉㄨㄟˋ
  拼音: chāi duì

北平方言:(1)設法籌措。(2)暫時借用。


  差發

 简化字:差发
  注音: ㄔㄞ ㄈㄚ
  拼音: chāi fā

征調稅賦。元.睢景臣〈哨遍.社長排蠻門套.尾〉:「少我的錢差發內旋撥還,欠我的粟稅糧中私准除。」


  差法

  注音: ㄔㄞ ㄈㄚˇ
  拼音: chāi fǎ

1.方法、辦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偌長的身子,則怕人看見。你低著腰把那腳抬得輕著,這等的差法,也著人教你。」

2.賦斂、征調稅賦。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你便晨挑菜,夜看瓜,春種穀,夏澆麻,情取棘針門粉壁上除了差法。」


  柴房

  注音: ㄔㄞˊ ㄈㄤˊ
  拼音: chái fáng

放置木柴的房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伯述道:『到底把你放在什麼地方吃飯?』符最靈囁嚅道:『在廚房後面的一間柴房裡。』」


  柴扉

  注音: ㄔㄞˊ ㄈㄟ
  拼音: chái fēi

以樹枝木幹做成的門。形容簡陋的居所。《文選.范雲.贈張徐州謖詩》:「還聞稚子說,有客款柴扉。」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也作「柴門」。


  拆封

  注音: ㄔㄞ ㄈㄥ
  拼音: chāi fēng

拆開信件或物品包裝的封口。如:「袋裝食品在拆封後應儘快食用,或放在冰箱中保存。」


  拆股

  注音: ㄔㄞ ㄍㄨˇ
  拼音: chāi gǔ
 相反词:合股

結束合作關係,取回應有的資產、股份。


  釵股

 简化字:钗股
  注音: ㄔㄞ ㄍㄨˇ
  拼音: chāi gǔ

國畫中畫墨竹之枝,稱直枝為「釵股」。


  差官

  注音: ㄔㄞ ㄍㄨㄢ
  拼音: chāi guān

官府中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巡撫一個差官,同天長縣的一個門斗,拿了一角文書來尋。」《蕩寇志》第一六回:「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錢,各項開銷。」


  柴禾

  注音: ㄔㄞˊ ㄏㄜˊ
  拼音: chái hé

供燃燒炊爨的木柴枯枝。《金瓶梅》第二三回:「只說他會燒的好豬頭,只用一根柴禾兒,燒得稀爛。」


  茈胡

  注音: ㄔㄞˊ ㄏㄨˊ
  拼音: chái hú

植物名。繖形科柴胡屬,「柴胡」之別稱。參見「柴胡」條。


  柴胡

  注音: ㄔㄞˊ ㄏㄨˊ
  拼音: chái hú

植物名。繖形科柴胡屬。有南北二種,北種稱「北柴胡」,高六十至九十公分。葉狹披針形,南種包括「竹葉柴胡」及「紅柴胡」等,高九十至一百五十公分,葉較橢圓,端尖。夏秋開黃花,複繖形花序疏散,花瓣五枚。果實長橢圓形,表皮光滑。冬季掘根,乾燥後可供藥用,有解熱的功效。也稱為「茈胡」。


  豺虎

  注音: ㄔㄞˊ ㄏㄨˇ
  拼音: chái hǔ

比喻凶狠貪婪的惡人。《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一》:「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呂布,豺虎也,若得兗州,必圖冀州。」


  拆毀

 简化字:拆毁
  注音: ㄔㄞ ㄏㄨㄟˇ
  拼音: chāi huǐ

拆除毀壞。如:「他們正在拆毀這棟老舊建築。」《金瓶梅》第一六回:「先拆毀花家那邊舊房,打開牆垣,築起地腳,蓋起捲棚山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神聖前日分付小人起造,如何又要拆毀?」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742 页数: 3/4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