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hào
  

 简化字:钞
  部首: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1.紙幣、錢財。如:「千元大鈔」、「讓你破鈔,真不好意思。」

2.文學作品等經過選錄而編成的書。如清代曾國藩編有經史百家雜鈔與十八家詩鈔二書。

3.姓。如明代有鈔秀。




1.掠取、掠奪。漢.王符《潛夫論.勸將》:「東寇趙、魏,西鈔蜀、漢。」《後漢書.卷七三.公孫瓚傳》:「剋會期日,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施為?」

2.謄寫。《抱朴子.內篇.金丹》:「余今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


  

  部首:口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1.譏笑。如:「嘲弄」、「嘲笑」、「冷嘲熱諷」。

2.逗引、挑逗。《金瓶梅》第一回:「(金蓮)常把眉目嘲人,雙睛傳意。」

3.吟詠。《北史.卷三六.薛辯傳》:「因使元翌等嘲,以酒為韻。」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


  

  部首: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ㄠˋ
  拼音: hào




地名:(1)周武王的都城。故址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附近。通「鎬」。(2)春秋時晉邑。故城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柏鄉縣北。


  

 简化字:镐
  部首:金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8
  注音: ㄏㄠˋ
  拼音: hào




1.溫熱東西的器具。《說文解字.金部》:「鎬,溫器。」

2.地名:(1)西周初年的首都。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西安市西南。(2)周朝北方的地名。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寧夏靈武縣附近。


  

 简化字:号
  部首:虍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ㄠˋ
  拼音: hào




1.名稱、別名。如:「別號」、「帝號」、「國號」、「外號」。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2.命令。如:「號令」、「發號施令」。

3.商店。如:「寶號」、「公司行號」、「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老殘遊記》第三回:「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莊,叫個日昇昌字號。」

4.物品的大小等級。如:「特大號」、「中號」、「五號字」。

5.標誌、標記。如:「記號」、「暗號」、「問號」。《水滸傳》第二四回:「到第三日晌午前後,你整整齊齊打扮了來,咳嗽為號。」

6.排定的次第。如:「座號」、「編號」、「流水號」。

7.種、類。如:「像這號人物還是少惹為妙。」

8.量詞。計算編定的人物數目的單位。如:「醫生今天已看了三十號病人,還剩下五號。」

9.樂團或軍隊所使用的喇叭。如:「法國號」、「軍號」、「伸縮號」。

10. 軍號所吹出的各種規定號音。如:「起床號」、「衝鋒號」。




1.召喚。如:「號召全球為環保而努力。」《左傳.襄公十九年》:「冬,十一月,齊侯圍之,見衛在城上,號之,乃下。」

2.發出命令。《莊子.田子方》:「何不號於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

3.宣稱、誇言。如:「號稱天下第一。」《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是時,羽兵四十萬,號百萬。」

4.稱謂、稱呼。《左傳.昭公四年》:「未問其名,號之曰牛。」《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勝乃立為王,號張楚。」


  

  部首:女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ㄏㄠˇ
  拼音: hǎo




1.美、善,理想的。如:「好東西」、「好風景」、「花好月圓」、「好人好事」。唐.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詞:「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2.友愛的。如:「好朋友」、「好同學」。

3.完整的、沒壞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1.相善、彼此親愛。如:「友好」。唐.高適〈贈別晉三處士〉詩:「知己從來不易知,慕君為人與君好。」《紅樓夢》第二七回:「誰和我好,我就和誰好。」

2.痊癒。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孩兒感些風寒,這幾日身子不快,來不得。傳語員外得知,一好便來。」




1.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厲害」。

2.完成、完畢。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寫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錦。」

3.容易。如:「這事好辦。」、「這問題好解決。」、「這小孩好帶。」

4.以便、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訴我你的住處,我好去找你。」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5.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刁邁彭屈指一算,後任明天好到,便約張太太三天回音。」

6.置於某些動詞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7.置於數量詞或時間詞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1.表示稱讚或允許。如:「好!就這麼辦。」《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2.表示責備或不滿意的語氣。如:「好!這下子事情愈來愈棘手了。」


  

  部首: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ㄠˇ
  拼音: hǎo




1.地名。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鄠縣、盩厔縣之間。

2.姓。如漢代有郝賢。


  

  部首:小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 ㄕㄠˇ
  拼音: shǎo




不多。如:「稀少」、「和平日相比,她今天的話好像少了一點。」



1.短缺、不夠。如:「米麵是一天不可少的。」、「少了一個人,不知有沒有候補的?」

2.二數相較的差。如:「五比八少三。」

3.丟失、遺失。如:「我屋裡少了幾件東西,你們知不知道?」

4.輕視、不滿。《史記.卷六九.蘇秦傳》:「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弗信。」




1.不久、短時間。《孟子.萬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

2.不經常的。如:「這是少有的事。」

3.略微、稍微。《莊子.徐无鬼》:「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


  

  部首: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ㄕㄠ
  拼音: shāo




1.順便請人攜帶物品。如:「捎信」、「捎帶」。《水滸傳》第五六回:「先父臨終之日,留下這些東西,教寄與哥哥做遺念。為因無心腹之人,不曾捎來。」

2.拂、掠。唐.白居易〈新樂府.秦吉了〉:「鳶捎乳燕一巢覆,烏啄母雞雙眼枯。」明.沈周〈題畫〉:「西風捎鬢腳,直得不梳頭。」

3.割除。漢.張衡〈東京賦〉:「捎魑魅,斮獝狂。」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部首:禾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ㄕㄠ
  拼音: shāo




1.略微。如:「請稍候」、「稍縱即逝」。

2.頗、甚。《文選.江淹.恨賦》:「紫臺稍遠,關山無極。」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

3.已經。唐.趙冬曦〈和尹懋秋夜遊灉湖〉詩二首之一:「山暗雲猶辨,潭幽月稍來。」

4.正、方才。宋.陳師道〈寄晁無斁春懷〉詩:「稍聽春鳥語叮嚀,又見官池出斷冰。」




1.俸祿。《儀禮.聘禮》:「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漢.鄭玄.注:「稍,廩食也。」

2.錢財、賭本。《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公子寬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來決賭何如?」

3.姓。如漢代有稍騰。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ㄕㄠ
  拼音: shāo




樹梢。同「梢」。《楚辭.宋玉.九辯》:「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


  

  部首:勹
部外笔画:1
 总笔画:3
  注音: ㄕㄠˊ
  拼音: sháo




1.舀東西的器具。如:「鐵勺」、「湯勺」。

2.量詞:(1)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勺等於百分之一公升。也稱為「公勺」。(2)計算勺子容裝物的單位。如:「一勺水」。


  

  部首:艸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ㄕㄠˊ
  拼音: sháo

參見「芍藥」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船槳。同「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因飲酒醉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舡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

2.借以指船。同「櫂」。《文選.張協.七命八首之二》:「縱棹隨風,弭楫乘波。」




划船、泛舟。同「櫂」。《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宋.蘇軾〈好事近.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部首:月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2.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部首:爪
 总笔画:4
  注音: ㄓㄠˇ
  拼音: zhǎo




1.人類手、腳的指甲。也指手指或手。如:「指爪」、「腳爪」。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夙惠》:「先生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輒背,一字不遺。」明.高明《琵琶記》第二七齣:「我祇憑十爪,如何能彀墳土高。」

2.動物腳趾的尖角。也指其尖利趾甲。如:「雞爪」、「鷹爪」、「那隻老虎,張牙舞爪的,作勢想撲殺小兔子。」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騫飛避暖勁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萬里寒空祇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3.二一四部首之一。




用爪抓、搔或捏。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明.劉基《郁離子.虞孚》:「貙人立而爪之斃。」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1.呼喚,特指上對下的呼喚。如:「召喚」、「召集」。《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2.招致、引來。如:「召禍」。《書經.微子》:「降監殷民,用乂讎斂,召敵讎不怠。」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ㄓㄠ
  拼音: zhāo




1.打手勢以示意人過來。如:「招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2.用廣告、通知等公開方式使人來。如:「招生」、「招考」、「招標」。

3.逗、惹、引。如:「招禍」、「招惹」、「別招你媽生氣!」、「餅乾屑會招來螞蟻。」《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紅樓夢》第一一回:「你別在這裡只管這們著,倒招的媳婦也心裡不好。」

4.北平方言。指傳染。如:「這病招人,要小心!」

5.承認罪狀。如:「招認」、「不打自招」、「這廝口風緊得很,怎麼逼都不招。」

6.進用。《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二》:「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7.使入贅。如:「招婿」。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或招或嫁,可不好那!」

8.尋找。《文選.左思.招隱詩二首之一》:「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1.箭靶。《呂氏春秋.孟春紀.本生》:「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2.武技、手段。如:「絕招」、「耍花招」。

3.明顯的標幟。如:「招牌」、「酒招」、「市招」。

4.量詞。計算招術的單位。如:「一招妙計」、「雙方交手三十招仍未分出勝負。」


  

 简化字:剿
  部首:力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2) ㄔㄠ
  拼音:(2) chāo




抄襲。《禮記.曲禮上》:「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



矯健、敏捷。唐.李賀〈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六郡無勦兒,長刀誰拭塵。」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ㄔㄠˊ
  拼音:(2) cháo




戲謔、調笑。同「嘲」、「謿」。如:「詼啁」。《三國志.卷四四.蜀書.費褘傳》:「孫權性既滑稽,嘲啁無方。」


  

  部首:月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ㄠˊ
  拼音:(2) cháo




1.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2.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3.對、向。唐.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詩:「桂水分五嶺,衡山朝九疑。」




1.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2.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3.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對,向。表示動作、行為所對的方向。《紅樓夢》第一一回:「父親遵太爺的話,不敢前來,在家裡率領合家都朝上行了禮了。」《鏡花緣》第九回:「忽見遠遠有一小人……唐敖一見,那敢怠慢,慌忙追趕。那個小人也朝前奔走。」


  

 简化字:钞
  部首: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2) ㄔㄠˋ
  拼音:(2) chào

(一)之又音。


  

  部首:走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2) ㄔㄠˋ
  拼音:(2) chào

(一)之又音。


  

  部首: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2) ㄏㄠˊ
  拼音:(2) háo

(一)之語音。


  

 简化字:鹤
  部首:鳥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注音:(2) ㄏㄠˊ
  拼音:(2) háo

(一)之語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ㄏㄠˊ
  拼音:(2) háo




號叫、吼叫。《莊子.齊物論》:「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


  

 简化字:号
  部首:虍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2) ㄏㄠˊ
  拼音:(2) háo




1.大叫。如:「號叫」。《晉書.卷一七.律曆志中》:「蟄蟲始發,雞始三號。」唐.柳宗元〈童區寄傳〉:「因大號,一虛皆驚。」

2.放聲大哭。如:「號泣」。《莊子.養生主》:「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你家裡哭去,張著大嘴號甚麼!」

3.風發出聲響。如:「狂風怒號」。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部首:女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2) ㄏㄠˋ
  拼音:(2) hào




愛、喜愛。如:「潔身自好」、「好逸惡勞」、「好學不倦」。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韓愈〈師說〉:「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1.心中所喜愛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記.卷六一.伯夷傳》:「(富貴)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舊指玉器中的孔。《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漢.鄭玄.注:「好,璧孔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ㄏㄠˋ
  拼音:(2) hào

參見「涸乾」條。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ㄛ
  拼音:(2) ō




用於句尾或語氣停頓處,表驚嘆。如:「這麼多錢呵!」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ㄛ
  拼音:(2) ō

(一)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ㄛˊ
  拼音:(2) ó




表驚悟或領會的語氣。如:「哦!您就是孫先生。」、「哦!我明白了。」


  

  部首:口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2) ㄛˇ
  拼音:(2) ǒ




表疑惑、驚訝的語氣。如:「嚄!這道題怎麼還算不對?」


  

  部首: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2) ㄕㄠ
  拼音:(2) shāo

參見「蠨蛸」條。


  

  部首:革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2) ㄕㄠ
  拼音:(2) shāo




拴在鞭子上頭的細皮條。《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長鞘馬鞭擊左股,太歲南行當復虜。」


  

  部首: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ㄕㄠˊ
  拼音:(2) sháo




取水、舀東西的器具。同「勺」。《文選.李康.運命論》:「則執杓而飲河者,不過滿腹。」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2) ㄕㄠˊ
  拼音:(2) sháo




古代虞舜時的樂名曲稱。同「韶」。《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禹乃與九招之樂。」


  

  部首:小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2) ㄕㄠˋ
  拼音:(2) shào




年幼的、年輕的。如:「少男」、「少女」、「少爺」。



1.幼年或年輕的時候。《墨子.兼愛中》:「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長。」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

2.年輕的人。《晉書.卷八〇.列傳.王羲之》:「王氏諸少並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那些好事的惡少,都一傳兩,兩傳三的來物色,非止一日。」

3.姓。如漢代有少年唯。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2) ㄕㄠˋ
  拼音:(2) shào




1.國名。周畿內國,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岐山縣西南。

2.姓。如漢代有召平。


  

  部首:手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2) ㄕㄠˋ
  拼音:(2) shào




1.退後。如:「巷口狹窄,請把車子往後捎捎。」

2.退去、退除。如:「捎色」。

3.擊打。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八五.哲宗紹聖四年》:「時有賊馬至好水、峗濟嚕、新結溝等處濳伏伺隙,欲出捎擊糧道。」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也不用蜂媒蝶使,更何須燕侶鶯儔,硬撞八鳳窟鸞穴,只消我移宮換羽,便是我捎關打節。」

4.雨水濺入、雨水敲打。通「潲」。如:「把窗戶關上!雨捎進來了。」宋.葛天民〈荷&f50fc_.gif;浦中〉詩:「急雨捎荷分外奇,珠璣狼籍錦紛披。」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501 页数: 3/88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