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guá
  

  部首:冖
部外笔画:7
 总笔画:9
  注音:(2) ㄍㄨㄢˋ
  拼音:(2) guàn




1.戴帽子。《漢書.卷四三.酈食其傳》:「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

2.男子已成年。唐.劉禹錫〈子劉子自傳〉:「初,禹錫既冠,舉進士,一幸而中試。」《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朱重長成一十七歲,生得一表人才,須然已冠,尚未娶妻。」

3.覆蓋。《文選.江淹.雜體詩.謝僕射》:「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

4.超越、領先。如:「獨冠群芳」。《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聲施後世。」

5.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一種古代的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後亦稱成年男子為「冠」。《論語.先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第一的、最優秀的。如:「冠軍」。


  

 简化字:观
  部首:見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5
  注音:(2) ㄍㄨㄢˋ
  拼音:(2) guàn




1.古代宮門外懸掛告示的地方。《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于觀之上,喟然而歎。」《新唐書.卷四八.百官志三》:「朝會,則率其屬正百官之班序,遲明列於兩觀。」

2.高的樓臺。《左傳.宣公十二年》:「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尸以為京觀?」《史記.卷八七.李斯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即因劫令自殺。」

3.道教的廟宇。如:「道觀」。《西遊記》第二十四回:「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

4.《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巽(☴)上。象先王教化風行於世之義。

5.姓。如春秋時楚國有觀射父。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2) ㄍㄨㄢˇ
  拼音:(2) guǎn




東莞:縣名。位於大陸地區廣東省廣州市東南,東江下游。


  

  部首: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2) ㄍㄨㄢˇ
  拼音:(2) guǎn

(一)之讀音。


  

  部首:斗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2) ㄍㄨㄢˇ
  拼音:(2) guǎn




主管。《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浮食奇民欲擅斡山海之貨,以致富羨。」《新唐書.卷一六六.杜佑傳》:「天性精於吏職,為治不皦察,數斡計賦,相民利病而上下之。」


  

  部首:辵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2) ㄍㄨㄤˇ
  拼音:(2) guǎng




1.欺騙。《詩經.鄭風.揚之水》:「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左傳.定公十年》:「是我迋吾兄也。」

2.恐懼。《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子無我迋,不幸而後亡。」


  

 简化字:邝
  部首:邑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8
  注音:(2) ㄍㄨㄤˇ
  拼音:(2) guǎng

(一)之又音。


  

  部首: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2) ㄍㄨㄤˋ
  拼音:(2) guàng




1.器物上的橫木。如:「門桄」、「織機桄」。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四.蠶桑.桑事圖譜》:「狀如高凳,平穿二桄,就作登級。」

2.量詞。計算以桄子繞好的線團的單位。如:「一桄毛線」。


  

  部首: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3) ㄚˋ
  拼音:(3) à

(二)之又音。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3) ˙ㄚ
  拼音:(3) a




語尾助詞,無義。如:「不錯啊!」、「好棒啊!」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3) ㄍㄨㄚ
  拼音:(3) guā

參見「咭咭呱呱」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3) ㄍㄨㄢ
  拼音:(3) guān




1.植物名:(1)莎草科藨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生於池沼、澤畔。莖圓柱形,高五十至八十公分,下部具三、四片葉鞘,最上方葉鞘著有葉片。長側枝聚繖花序側生,輻射枝多枚,小穗單生或二至三枚簇生,褐色。莖可用來編織器物。也稱為「水蔥」。(2)繖形科當歸屬,「白芷」之古稱。參見「白芷」條。

2.用莞織成的蓆子。《詩經.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寢。」漢.鄭玄.箋:「莞,小蒲之蓆也。」

3.姓。如三國時吳國有莞恭。


  挨光

  注音: ㄞ ㄍㄨㄤ
  拼音: āi guāng

偷情。《金瓶梅》第三回:「怎的是挨光,似如今俗呼偷情就是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坐間眉來眼去,與智圓甚是肉麻。老和尚硬挨光,說得句把風情話,沒著沒落的,冷淡的當不得。」


  庵觀

 简化字:庵观
  注音: ㄢ ㄍㄨㄢˋ
  拼音: ān guàn

庵,只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觀,道教的道場。「庵觀」指女道士的道場。《西遊記》第三六回:「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


  安廣

 简化字:安广
  注音: ㄢ ㄍㄨㄤˇ
  拼音: ān guǎng

舉止安穩,識見廣闊。漢.趙曄〈句踐伐吳外傳〉:「又令安廣之人,佩石碣之矢,張盧生之弩,躬率君子之軍六千人以為中陣。」


  八卦

  注音: ㄅㄚ ㄍㄨㄚˋ
  拼音: bā guà

1.《易經》中八個基本卦名。相傳為伏羲氏所作,由陰(⚋)、陽(⚊)二爻組合而成,三爻成卦,以象徵宇宙結構及諸事的變化。八卦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易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平御覽.卷九.天部.風》引王子年《拾遺記》:「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

2.閒言閒語,道人長短之意。本為香港地區的流行用語,後臺灣亦沿用之。如:「團體中只要有人喜歡八卦,是非必多。」

3.也指胡亂的傳言。如:「影星八卦」、「八卦報」。


  拔關

 简化字:拔关
  注音: ㄅㄚˊ ㄍㄨㄢ
  拼音: bá guān

1.關,門栓。「拔關」指開門。《聊齋志異.卷五.荷花三娘子》:「一夜,閉戶獨酌,忽聞彈指敲窗,拔關出視,則狐女也。」

2.過關。如:「在這場競賽中,他連連拔關,最後勇奪冠軍。」


  把關

 简化字:把关
  注音: ㄅㄚˇ ㄍㄨㄢ
  拼音: bǎ guān

1.把守關口。《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吾聞江南小兒謠言云:『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

2.泛指為求合乎標準而進行的篩選工作。如:「沒有品管人員的把關,就沒有良好的產品品質。」


  罷官

 简化字:罢官
  注音: ㄅㄚˋ ㄍㄨㄢ
  拼音: bà guān

辭退官職。《舊唐書.卷四五.輿服志》:「又顏延之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里,當代稱其放誕。」《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弢甫閒談,說起雲南總督陸夏夫,現已罷官在家。」


  白鸛

 简化字:白鹳
  注音: ㄅㄞˊ ㄍㄨㄢˋ
  拼音: bái guàn

動物名。鳥綱鸛形目。喙長,呈黑色、楔形。尾為圓尾,腳為紅色,特長而有力。體除後半段黑色外,上下均為純白色。


  百官

  注音: ㄅㄞˇ ㄍㄨㄢ
  拼音: bǎi guān
 相似词:百僚

各種官吏。《易經.繫辭下》:「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文選.潘岳.西征賦》:「天子寢於諒闇,百官聽於冢宰。」


  拜官

  注音: ㄅㄞˋ ㄍㄨㄢ
  拼音: bài guān

授官。《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及募民有入粟者,使得拜官。」


  稗官

  注音: ㄅㄞˋ ㄍㄨㄢ
  拼音: bài guān

本指小官,後世沿稱小說家為「稗官」。《漢書.卷三〇.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三國魏.如淳.注:「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唐.顏師古.注:「稗官,小官。」


  白光

  注音: ㄅㄞˊ ㄍㄨㄤ
  拼音: bái guāng

白色的光線、明亮的光線。如:「拉開窗簾,一道白光竹自窗外射入。」


  包管

  注音: ㄅㄠ ㄍㄨㄢˇ
  拼音: bāo guǎn
 相似词:保管、擔保

1.擔保。元.無名氏《盆兒鬼》第四折:「你不要執我,放我家去,做好事與你,包管得超渡生天。」《紅樓夢》第四六回:「有什麼不稱心之處只管說與我,我包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

2.保證負責的單據。《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老哥如不見信,我另外寫一張包管給你。」


  保管

  注音: ㄅㄠˇ ㄍㄨㄢˇ
  拼音: bǎo guǎn
 相似词:包管、保存

1.保護管理。如:「這件行李,請代為保管。」《清史稿.卷一五六.邦交志四》:「十年,中、法因越南啟釁,招商局輪船商人籌照西國通例,暫售與美國旗昌洋商保管,旋事定,仍收回。」

2.擔保、保證。《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去見監督時,千萬和顏下氣,磕頭請安的禮節是廢不得的。只要合中國求館的秀才一樣,保管就可以成功了。」


  寶倌

 简化字:宝倌
  注音: ㄅㄠˇ ㄍㄨㄢ
  拼音: bǎo guān

賭場中專門負責搖寶、開寶的人。如:「寶倌戴著一頂瓜皮帽,好不搭調的感覺。」


  抱關

 简化字:抱关
  注音: ㄅㄠˋ ㄍㄨㄢ
  拼音: bào guān

1.守門或守門的人。《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自迎嬴於眾人廣坐之中。」

2.比喻卑微的職位。《後漢書.卷二二.朱祐等傳.論曰》:「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宋.蘇軾〈次韻胡完夫〉詩:「青衫別淚尚斕斑,十載江湖困抱關。」


  報官

 简化字:报官
  注音: ㄅㄠˋ ㄍㄨㄢ
  拼音: bào guān

報告官府。《紅樓夢》第九二回:「如今坊上知道了,要報官。他急了,央我來求奶奶說個人情,他再過來給奶奶磕頭。」


  報關

 简化字:报关
  注音: ㄅㄠˋ ㄍㄨㄢ
  拼音: bào guān

凡貨物的出口或進口,應由貨物輸出者或輸入者向海關申報,辦理進、出口手續,稱為「報關」。如:「向國外訂購的貨物,要經過報關才能進口。」


  報館

 简化字:报馆
  注音: ㄅㄠˋ ㄍㄨㄢˇ
  拼音: bào guǎn
 相似词:報社

編輯、發行報紙的機構。《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把這段事體,做了一大篇文章,找著個自由報館,登了幾天方才登完。」也稱為「報社」。


  葆光

  注音: ㄅㄠˇ ㄍㄨㄤ
  拼音: bǎo guāng

韜蔽其光芒。比喻隱藏智德。《莊子.齊物論》:「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來,此之謂葆光。」


  悲觀

 简化字:悲观
  注音: ㄅㄟ ㄍㄨㄢ
  拼音: bēi guān
 相似词:消極
 相反词:樂觀、達觀

1.沮喪或負面的人生態度。如:「你別太悲觀,事情還是有轉圜的餘地。」

2.以救苦救難的心來觀察眾生的痛苦。《妙法蓮華經》卷七:「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背光

  注音: ㄅㄟˋ ㄍㄨㄤ
  拼音: bèi guāng
 相反词:向光

光線不能直接照到,稱為「背光」。如:「背光照像,鎂光燈的強度要夠。」


  本官

  注音: ㄅㄣˇ ㄍㄨㄢ
  拼音: běn guān

1.原官職。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以公為侍中尚書令鎮國將軍;永明元年進號衛將軍,二年以本官領丹陽尹。」《新唐書.卷一七三.列傳.裴度》:「議者交口請相度,乃以本官兼中書侍郎、平章事,權佞側目。」

2.本地方主官。《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五出》:「若得落籍除名,願為夫婦,如今不免多將些金帛,前往衙前,尋那舊契張面前,去那本官根前說則個。」

3.官員自稱。《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本官聽得說有個行在崔待詔,教請過來做生活。」《水滸傳》第八回:「他做下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利刃,故入節堂,殺害本官,怎週全得他?」


  本貫

 简化字:本贯
  注音: ㄅㄣˇ ㄍㄨㄢˋ
  拼音: běn guàn

原籍、本籍。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老夫姓張名義,字文秀,本貫南京人也。」


  避乖

  注音: ㄅㄧˋ ㄍㄨㄞ
  拼音: bì guāi

躲離災害或是非。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若說俺朝野公卿,無一個將相之才,因此上萬乘君向西蜀避乖,誰曾見這一場興衰?」元.徐再思〈殿前歡.老蒼龍〉曲:「老蒼龍,避乖高臥此山中。」


  鼻觀

 简化字:鼻观
  注音: ㄅㄧˊ ㄍㄨㄢˋ
  拼音: bí guàn
 相似词:鼻孔、鼻子眼

鼻孔。宋.仲并〈八聲甘州.正西山〉詞:「風外青鞋未熟,鼻觀已先知。」元.白樸〈清平樂.碧雲葉底〉詞:「餘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觀曾參。」


  筆管

 简化字:笔管
  注音: ㄅㄧˇ ㄍㄨㄢˇ
  拼音: bǐ guǎn

1.筆桿。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幽人筆》:「司空圖隱於中條山,芟松枝為筆管。」

2.樂器名,吹管樂器。屬布依族的吹奏樂器,長約五十至七十公分,竹製,管身細長,外型似毛筆,故名。一端有長方形簧片,另一端接小喇叭口,常用於民歌伴奏及獨奏,流行於貴州省一帶。


  閉關

 简化字:闭关
  注音: ㄅㄧˋ ㄍㄨㄢ
  拼音: bì guān

1.關閉關口,不和外國通商。如:「閉關自守」。

2.修行者用一段特定的時間,獨自關閉在一個場所內辛勤修行。如:「師父已經閉關,請在七七四十九天後再來。」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123 页数: 3/10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