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gèn
  

 简化字:赓
  部首: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抵償。《管子.國蓄》:「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有不賡本之事。」唐.尹知章.注:「賡,猶償也。」



連續、繼續。《書經.益稷》:「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漢.孔安國.傳:「賡,續。」唐.李白〈明堂賦〉:「千里鼓舞,百寮賡歌。」


  

 简化字:鹒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參見「鶬鶊」條。


  

 简化字:縆
  部首: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粗大的繩索。《說文解字.糸部》:「緪,大索也。」清.王士禎〈愁霖行〉:「涒灘之歲陰氣凝,愁霖不絕如貫緪。」



繃急琴弦。《楚辭.屈原.九歌.東君》:「緪瑟兮交鼓,簫鍾兮瑤虡。」漢.王逸.注:「緪,急張絃也。」


  

  部首: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1.小坑。《玉篇.土部》:「埂,小坑也。」

2.田地裡可供行走及區劃田界的小土堤或小路。如:「田埂」、「土埂」。


  

  部首: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地名。春秋時莒邑。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沂水縣境。


  

  部首: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1.因情緒激動,而發不出聲音來。如:「哽咽」。《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傳下.文帝諸子傳》:「因把姬手南望慟哭,左右莫不哀哽。」

2.噎住、無法下嚥。《抱朴子.外篇.任能》:「故口不容而強吞之者必哽。」


  

  部首: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1.植物的枝莖。如:「花梗」、「菜梗」。《戰國策.齊策三》:「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鳴螿隨汎梗,別燕起秋菰。」

2.大概。如:「梗概」。《文選.張衡.東京賦》:「故粗為賓言其梗概如此。」




1.阻塞。如:「從中作梗」。《北史.卷六七.令狐整傳》:「先是州縣生梗,長吏多不得之官,寄政於總管府。」《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音耗遂梗,久不如黃省問。」

2.向上挺直。《紅樓夢》第二三回:「鳳姐聽了,把頭一梗。」




剛正直爽。如:「梗直」、「風骨梗正」。


  

 简化字:绠
  部首: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汲水所用的繩子。《左傳.襄公九年》:「具綆缶,備水器。」晉.杜預.注:「綆,汲索。」唐.劉禹錫〈武陵觀火詩〉:「操綆不暇汲,循牆還避踰。」


  

 简化字:鲠
  部首:骨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骨頭卡在喉嚨裡。《說文解字.骨部》:「骾,食骨留咽中也。」如:「如骾在喉」。



耿直。《漢書.卷六〇.杜周傳》:「王氏世權日久,朝無骨骾之臣。」明.陸采《懷香記》第一四齣:「明為軍機,豈容暫停。既承君命,若抗辭推避非忠骾。」


  

 简化字:鲠
  部首:魚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8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1.魚骨、魚刺。《說文解字.魚部》:「鯁,魚骨也。」

2.禍害。《國語.晉語六》:「今治政而內亂,不可謂德;除鯁而避彊,不可謂刑。」《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昔先零作寇,……始服終叛,至今為鯁。」




1.魚骨刺在喉嚨中。《廣韻.上聲.梗韻》:「鯁,刺在喉。」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禮記.內則》「魚去乙」句下漢.鄭玄.注:「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

2.阻塞不通。南朝梁.庾肩吾〈亂後行經吳郵亭詩〉:「獯戎鯁伊洛,雜種亂轘轅。」宋.蘇軾〈張文定公墓誌銘〉:「餉道一鯁,兵安所仰食?」




正直、耿直。《史記.卷八六.刺客傳.專諸傳》:「方今吳外困于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隋書.卷三九.陰壽傳》:「性剛鯁,有不可奪之志。」


  

  部首: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ㄥˇ
  拼音: gěng




1.明亮的、光大的。如:「耿月」。《書經.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2.正直不阿的。如:「耿介」、「耿直」。唐.韓愈〈南山詩〉:「參差相疊重,剛耿陵宇宙。」

3.悲傷、悲痛。《梁書.卷二七.殷鈞傳》:「知比諸德,哀頓為過,又所進殆無一溢,甚以酸耿。」




照耀。《國語.晉語三》:「若入,必伯諸侯以見天子,其光耿於民矣。」宋.陸游〈西村〉詩:「一首清詩記今夕,細雲新月耿黃昏。」



姓。如漢代有耿壽昌。


  

  部首: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ㄍㄥˋ
  拼音: gèng




道路。《儀禮.既夕禮》:「唯君命止柩於堩,其餘則否。」《禮記.雜記下》:「非從柩與反哭,無免於堩。」漢.鄭玄.注:「堩,道路也。」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ㄍㄣˊ
  拼音: gén




滑稽的言詞或動作。如:「逗哏」、「抓哏」。



可笑有趣。如:「你瞧,那個小丑的樣子多哏哪!」


  

 简化字:亘
  部首:二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ㄍㄣˋ
  拼音: gèn




時間或空間延續不斷。如:「亙古」、「橫亙」、「綿亙數里」。《樂府詩集.卷四一.相和歌辭十六.南朝宋.鮑照.東武吟行》:「密途亙萬里,寧歲猶七奔。」



窮盡。《文選.張衡.南都賦》:「貯水渟洿,亙望無涯。」唐.李善.注:「亙,竟也。」



姓。如漢代有亙寬。


  

  部首:艮
 总笔画:6
  注音: ㄍㄣˋ
  拼音: gèn




1.《易經》卦名:(1)八卦之一。卦形為☶。象徵山。(2)六十四卦之一。艮(☶)下艮(☶)上。象動靜不失其時,則其道光明。

2.方位名。指東北方。《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遂翕翼以委命兮,受符守乎艮維。」唐.章懷太子.注:「艮,東北之位。」唐.歐陽詹〈棧道銘〉:「秦之坤,蜀之艮,連高夾深,九州之險也。」

3.姓。如漢代有艮當。

4.二一四部首之一。




靜止。《易經.艮卦.彖曰》:「艮,止也。」



堅固、堅硬。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艮,堅也。」疏證:「說卦傳云:『艮為山,為小石,皆堅之義也。』今俗語猶謂物堅不可拔曰艮。」


  

  部首:曰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1.改換、改變。如:「更改」、「變更」。唐.王維〈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樂〉詩:「自茲相將去,誓死意不更。」

2.調換、交替。如:「更代」、「交更」。《左傳.昭公三年》:「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多編數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紆迴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

3.經歷、經過。如:「少不更事」。《漢書.卷六一.張騫李廣利傳.張騫》:「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宋.陸游〈春夜讀書感懷〉詩:「悲哉白髮翁,世事已飽更。」

4.抵償、償還。《史記.卷三〇.平準書》:「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都內。」《淮南子.詮言訓》:「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責,事之敗也不足以敝身。」




1.古代表示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如:「更深半夜」、「三更燈火五更雞」。五代十國.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詞:「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2.指更鼓聲。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宋.孫光憲〈更漏子.聽寒更〉詞:「聽寒更,聞遠雁,半夜蕭娘深院。」

3.古代年長致仕而經驗豐富的長老。如:「三老五更」。

4.古代一種替代徭役的名稱。如:「更賦」。

5.姓。如戰國時魏國有更羸。


  

  部首: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一種稻米類型。葉片較狹而短,色深綠,莖稈較矮、較堅硬。穀粒呈短圓形,內外穎上細毛多而長,米飯煮起來較軟。粳稻一般學術上稱為「日本型稻」或「中國型稻」,其米粒直鏈性澱粉含量為百分之十八至二十五。俗稱的「蓬萊米」,即屬於粳稻類型。


  

  部首:耒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1.犁田、種植。如:「耕田」、「耕地」。《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

2.比喻謀生。如:「舌耕」、「筆耕」。《文選.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從事耕種的。如:「耕叟」。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耕夫釋耒,桑婦下機。」


  

  部首:羊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ㄍㄥ
  拼音: gēng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一種烹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湯煮滾,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狀。


  

  部首:艮
 总笔画:6
  注音:(2) ㄍㄣˇ
  拼音:(2) gěn




1.食物堅韌不脆。如:「艮蘿蔔不好吃。」

2.耿直的。如:「這個人真艮!」

3.衣飾簡略無華彩。如:「他的衣物一向都是這麼艮的。」

4.語言粗率、不婉轉。如:「他的話太艮了。」


  

 简化字:颈
  部首:頁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2) ㄍㄥˇ
  拼音:(2) gěng




脖子的後面部分。如:「脖頸兒」。


  

 简化字:亘
  部首:二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2) ㄍㄥˋ
  拼音:(2) gèng

(一)之又音。


  

  部首:曰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3) ㄍㄥˋ
  拼音:(3) gèng




1.愈甚、越發。表示加重一層的語氣。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再、復。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紅樓夢》第一二〇回:「雨村聽著卻不明白,知仙機也不便更問。」

3.竟然、終於。《全唐詩.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4.豈、難道、那裡。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樓〉詩二首之二:「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滸傳》第一一〇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說?」

5.縱使、即使、不論怎樣。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宋.柳永〈如魚水.輕靄浮空〉詞:「更歸去,偏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

6.反而。漢.王充《論衡.奇怪》:「儒者稱聖人之生,不因人氣,更稟精於天。」


  八更

  注音: ㄅㄚ ㄍㄥ
  拼音: bā gēng

一夜本分五更,八更極言時候很晚。如:「再這樣鬧個不停,這頓飯一定得吃到八更去。」


  板根

  注音: ㄅㄢˇ ㄍㄣ
  拼音: bǎn gēn

樹木樹幹基部的側根特別向上隆起生長,突出地面,向四周延伸,像一塊塊橫置的木板,可加強樹木的支撐能力,故稱為板根。具板根之樹木,常見於熱帶雨林中。


  備耕

 简化字:备耕
  注音: ㄅㄟˋ ㄍㄥ
  拼音: bèi gēng

為耕種做準備,包括修理農具、挖溝、積肥等工作。如:「春天一到,農民紛紛備耕,準備下田。」《舊唐書.卷一三三.列傳.李晟》:「乃上書請理不用命者,兼備耕以積粟,攘卻西蕃,上皆從之。」


  本根

  注音: ㄅㄣˇ ㄍㄣ
  拼音: běn gēn

1.事物的根基。《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一》:「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文選.曹冏.六代論》:「臣聞公族者,國之枝葉,枝葉落則本根無所庇蔭。」

2.事物的來歷。漢.王充《論衡.正說》:「說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微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


  筆耕

 简化字:笔耕
  注音: ㄅㄧˇ ㄍㄥ
  拼音: bǐ gēng
 相似词:賣文

以筆墨工作謀生。《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傭書勞苦,投筆嘆曰:『大丈夫當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耕乎?』」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表〉:「既筆耕為養,亦傭書成學。」


  變更

 简化字:变更
  注音: ㄅㄧㄢˋ ㄍㄥ
  拼音: biàn gēng
 相似词:變革、改變、改動、更改、轉變、轉換

更改。《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三國演義》第一〇五回:「照依舊制,不敢變更。」


  病根

  注音: ㄅㄧㄥˋ ㄍㄣ
  拼音: bìng gēn
 相似词:病源

1.疾病的根原。如:「治病若不把病根去掉,怎能算痊癒?」《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華佗》:「君病根深,應當剖破腹。」《三國演義》第七八回:「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

2.比喻為引起災禍或失敗的根本原因。《朱子語類.卷一一〇.朱子七.論兵》:「古今禍亂,必有病根。漢宦官后戚,唐藩鎮,皆病根也。」《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你這病根,卻又只吃虧在一個聰明好勝。」


  菜根

  注音: ㄘㄞˋ ㄍㄣ
  拼音: cài gēn

蔬菜的根。比喻粗食。宋.楊萬里〈春菜〉詩:「秪合南溪嚼菜根,一尊徑醉溪中雲。」


  殘羹

 简化字:残羹
  注音: ㄘㄢˊ ㄍㄥ
  拼音: cán gēng
 相似词:冷炙、餕餘

吃剩的飯菜羹湯。如:「他把昨天的剩菜殘羹溫熱後,湊合著當午餐。」


  倉庚

 简化字:仓庚
  注音: ㄘㄤ ㄍㄥ
  拼音: cāng gēng

黃鶯的別名。參見「黃鶯」條。


  鶬鶊

 简化字:鸧鹒
  注音: ㄘㄤ ㄍㄥ
  拼音: cāng gēng

黃鶯的別名。參見「黃鶯」條。


  側根

 简化字:侧根
  注音: ㄘㄜˋ ㄍㄣ
  拼音: cè gēn

植物根系中由主根周圍生出分枝,向橫方或斜下方延伸的根,稱為「側根」。也稱為「支根」。


  娼根

  注音: ㄔㄤ ㄍㄣ
  拼音: chāng gēn

辱罵婦女的話。娼妓胚子,舊時指天生淫賤的女人。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我道他為甚的聲聲把我娼根罵,似這等無明火難按納!」《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一進門時,你便數他不是,與他尋鬧,叫他領著娼根另住,那時憑你安排了。」


  長庚

 简化字:长庚
  注音: ㄔㄤˊ ㄍㄥ
  拼音: cháng gēng

1.傍晚出現在西方天空的金星。參見「金星」條。《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2.天象之一,常被歸為妖氣或妖星。可能指特定形狀的彗星,也可能是極光。《史記.卷二七.天官書》:「長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見,兵起。」《晉書.卷一二.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十九曰長庚,如一匹布著天。見則兵起。」宋.張元幹〈石州慢.雨急雲飛〉詞:「長庚光怒,群盜縱橫,逆胡猖獗。」


  城根

  注音: ㄔㄥˊ ㄍㄣ
  拼音: chéng gēn

城牆下附近的地方。唐.杜荀鶴〈寄溫州朱尚書并呈軍倅崔太博〉詩:「山從海岸妝吟景,水自城根演政聲。」


  齒根

 简化字:齿根
  注音: ㄔˇ ㄍㄣ
  拼音: chǐ gēn

牙齒嵌入齒槽骨的部分,本體為牙本質,外覆牙骨質,以牙周韌帶與齒槽骨相連。


  持更

  注音: ㄔˊ ㄍㄥ
  拼音: chí gēng

值更擊鼓以警夜。《新唐書.卷四九.百官志四上》:「捉鋪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問,不應則彈弓而嚮之,復不應則旁射,又不應則射之。晝以排門人遠望,暮夜以持更人遠聽。」《資治通鑑.卷二五一.唐紀六七.懿宗咸通九年》:「賊夜使婦人持更。」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783 页数: 3/2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