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fén
  

  部首:水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0
  注音: ㄈㄣˋ
  拼音: fèn




水自地下噴湧而出。《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宋.邢昺.疏:「尾,猶底也。言源深大出於底下者名瀵。」唐.劉禹錫〈機汲記〉:「雖瀵湧於庭,莫尚其霈洽也。」



噴湧出的泉水。《列子.湯問》:「山名壺領,狀若甔甀,頂有口……有水湧出,名曰神瀵。」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參見「吩咐」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1.香氣。如:「含芳吐芬」。《楚辭.屈原.離騷》:「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晉.傅咸〈感別賦〉:「分綢繆而日新,蘭蕙含芬。」

2.借指好名聲、好德性。《文選.陸機.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晉書.卷七四.列傳.桓彝》:「揚芬千載之上,淪骨九泉之下。」

3.姓。如周代有芬質。




隆起的樣子。通「墳」。《管子.地員》:「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唐.尹知章.注:「芬然,壤起貌。」



眾多。通「紛」。《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唐.顏師古.注:「芬亦謂眾多。」


  

  部首:气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1.氣的通稱。如:「祥氛」、「妖氛」、「氣氛」。《國語.晉語一》:「獻公田,見翟柤之氛,歸寑不寐。」

2.景象、氣象。如:「戰氛熾烈」。


  

  部首: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參見「衯衯」條。


  

  部首:羽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參見「翂翂」條。


  

 简化字:纷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1.爭執。如:「糾紛」、「排難解紛」。《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謀解時紛,功濟宇內。」

2.姓。如戰國時魏有紛疆。




擾亂、打擾。《墨子.尚同》中:「當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家君恐交遊紛意念,故謝客耳。」



眾多。如:「大雪紛飛」。


  

  部首: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一種白色結晶物。能自空氣中吸收水分而自行液化。味灼,有特殊臭味,腐蝕力極強,有毒。工業上用於木材之防腐、殺菌及製成高分子塑膠。俗稱為「石炭酸」。


  

  部首: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1.霧氣。《玉篇.雨部》:「雰,霧氣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一.六元正紀大論》:「大寒迺至,川澤嚴凝,寒雰結為霜雪。」

2.氣的通稱。唐.李紳〈華山慶雲見〉詩:「氣色含珠日,晴光吐翠雰。」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有香味的樹木。《集韻.平聲.文韻》:「梤,《說文》:『香木也。亦作棻。』」



茂盛。《文選.班固.西都賦》:「五穀垂穎,桑麻鋪棻。」


  

  部首: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蒸飯,米煮半熟後以箕漉出再蒸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饙,滫飯也。如今北方蒸飯,先以米下水一涫漉出,再蒸勻熟之。下水涫之曰饙,再蒸之曰餾。」《詩經.大雅.泂酌》:「挹彼注茲,可以饙饎。」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參見「汾河」條。


  

  部首: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參見「妢胡」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植物名。榆科榆屬,「白榆」之古稱,參見「白榆」條。


  

  部首: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1.同「鼢」。《說文解字.鼠部》:「鼢,地中行鼠,伯勞所化也,……或从虫、分。」

2.人名用字。如漢代時田蚡。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1.短梁。《三國志.卷四九.吳書.太史慈傳》:「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2.麻布。《周禮.春官.巾車》:「素車棼蔽,犬䄙素飾,小服皆素。」漢.鄭玄.注:「棼,讀為薠,薠麻以為蔽。」




使紊亂。《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部首:鼠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7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參見「鼢鼠」條。


  

  部首:巾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馬御兩旁的綢條飾物。《詩經.衛風.碩人》:「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漢.毛亨.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且以為飾。」


  

  部首:艸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雜草的香氣。《說文解字.艸部》:「蕡,雜香艸。」



草木果實很多的樣子。《玉篇.艸部》:「蕡,草木多實。」《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漢.毛亨.傳:「蕡,實貌。」



擾亂。《墨子.天志下》:「故墨子言曰:『是蕡我者。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


  

  部首:羊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傳說中土裡的怪物。《國語.魯語下》:「水之怪物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部首:鼓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8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古代的軍用大鼓,長八尺。《說文解字.鼓部》:「鼖,大鼓謂之鼖。鼖八尺而兩面,以鼓軍事。」《明史.卷六二.樂志二》:「序屆夏首兮風氣薰,禮嚴時祫兮戛擊鐘鼖。」


  

  部首:車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參見「轒櫓」、「轒轀」等條。


  

 简化字:豮
  部首:豕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閹割過的豬。《說文解字.豕部》:「豶,羠豕也。」清.段玉裁.注:「羠,騬羊也;騬,犗馬也;犗,騬牛也。皆去勢之謂也。」《北史.卷六九.陸通傳》:「郡界有豕生數子,經旬而死。其家又有豶,遂乳養之。」


  

  部首:麻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3
  注音: ㄈㄣˊ
  拼音: fén




1.麻的果實。《爾雅.釋草》:「黂,枲實。」俗稱為「麻子」。

2.結實的麻。《淮南子.說山》:「見黂而求成布。」漢.高誘.注:「黂,麻之有實者,可以為布。」

3.麻絮。《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


  

  部首:米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ˇ
  拼音: fěn




1.擦在臉部的細末狀化妝品。《說文解字.米部》:「粉,傅面者也。」如:「脂粉」、「香粉」。《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2.細末。明.張自烈《正字通.米部》:「凡物磑之如屑者皆名粉。」如:「花粉」、「麵粉」、「胡椒粉」、「洗衣粉」。




1.塗抹、塗飾。如:「粉刷」。漢.揚雄《太玄經.卷五.視》:「粉其題䪻,雨其屋須,視無姝。」

2.碾碎、碎爛。如:「粉身碎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錄》:「乃發其墓,粉其骨而颺之。」




1.白色的。如:「粉蝶兒」。《儒林外史》第六回:「頭戴紗帽,身穿圓領補服,腳下粉底皂靴。」

2.北平方言。指猥褻的、淫穢的。如:「粉曲」、「粉戲」。


  

  部首: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1.草木茂盛的樣子。《說文解字.生部》:「丰,艸盛丰丰也。」

2.容貌美好或豐滿的樣子。《詩經.鄭風.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




1.神態、風韻。通「風」。如:「丰姿」、「丰采」、「丰儀」。

2.《詩經.鄭風》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丰〉,刺亂也。」或亦指女子初不欲嫁其人,既乃悔而從之之詩。首章三句為:「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部首: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1.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如:「賞封」、「信封」、「拆封」。

2.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3.疆界。《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又欲肆其西封。」晉.杜預.注:「封,疆也。」

4.姓。唐代有封演。




1.密閉、緘合。如:「大雪封山」、「封住洞口」。《後漢書.卷六.順帝紀》:「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2.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3.限制。如:「故步自封」。

4.舊時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5.聚土築墳。《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唐.孔穎達.正義:「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

6.天子築壇祭天。《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

7.富厚、增加。《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國吳.韋昭.注:「封,厚也。」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8.圍棋中以破壞對手的通道而對其實施封鎖的下法。


  

 简化字:枫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植物名:(1)槭樹科槭樹屬。包括「三角楓」、「五角楓」、「青楓」等一群落葉喬木之俗稱。葉對生,掌狀裂。繖房或圓錐花序。翅果二枚相連,張開成鈍角或銳角。也稱為「槭」、「槭樹」。(2)楓香之古稱,參見「楓香」條。秋間葉落前,葉色由黃而紅,甚為美觀,故常栽培為庭園樹。俗稱為「楓樹」。


  

 简化字:疯
  部首:疒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精神失常的、不正常的。如:「瘋子」、「瘋言瘋語」。



癲狂、神經錯亂。《紅樓夢》第四二回:「你瞧瞧這寶丫頭瘋了,審問我什麼?」


  

  部首:牛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犎牛:古代一種背上肉隆起像駱駝的野牛。《爾雅.釋畜》「犦牛」句下晉.郭璞.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交州合浦徐聞縣出此牛。」


  

  部首:艸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植物名。十字花科蕓薹屬,「蕪菁」、「蔓菁」之古稱。《說文解字.艸部》:「葑,須從。」段玉裁注引〈坊記〉:「葑,蔓菁也,陳宋之閒謂之葑。」也稱為「蔓菁」。參見「蕪菁」、「蔓菁」條。


  

  部首:人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ㄥˋ
  拼音: fèng




薪資。以前單指官員所得的薪資、酬勞。如:「薪俸」、「月俸」、「高官厚俸」。《儒林外史》第七回:「到七日上,李老爺果然奉旨出獄,只罰了三個月的俸。」


  

 简化字:凤
  部首:鳥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4
  注音: ㄈㄥˋ
  拼音: fèng




1.參見「鳳凰」條。

2.姓。如漢代有鳳綱。


  

 简化字:赗
  部首:貝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ㄈㄥˋ
  拼音: fèng




送給喪家助喪的物品。《集韻.去聲.送韻》:「賵,贈死之物。」《公羊傳.隱公元年》:「車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



以車、馬等物助人辦喪事。《儀禮.既夕禮》:「公賵玄纁束馬兩。」漢.鄭玄.注:「賵,所以助主人送葬也。」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1.高而尖的山頭。如:「頂峰」、「高峰」、「顛峰」。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

2.形似山頭高起的部分。如:「駝峰」、「波峰」。


  

  部首: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杜甫〈秦州雜詩〉二〇首之一八:「警急烽常報,傳聲檄屢飛。」


  

  部首:虫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昆蟲綱膜翅目蜂類的泛稱。共含六科,約一萬二千多種。體長約一至三公分,會飛,多有毒刺,能蜇人,常群居一起。較常見的有蜜蜂、黃蜂等。


  

 简化字:锋
  部首:金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5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1.兵器銳利的部分。如:「刀鋒」、「劍鋒」。

2.泛指器物的尖端部分。如:「筆鋒」、「針鋒」。

3.借指刀、劍等兵器。《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晉.陸機〈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鏑自相和。」

4.軍隊的前列或在前領導的人。如:「先鋒」、「前鋒」。

5.銳利的情勢。如:「詞鋒」、「禪鋒」。《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

6.氣象學上指密度、溫度、溼度等性質不同的兩氣團間之交界面或交替帶。如:「冷鋒」、「暖鋒」。




銳利的。如:「鋒刃」。


  

 简化字:丰
  部首:豆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8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1.厚、多。如:「豐富」、「豐衣足食」。《文選.陸機.辯亡論下》:「其器利,其財豐。」

2.大。如:「豐功偉業」。《列子.楊朱》:「豐屋美服,厚味姣色。」

3.肥美、飽滿。如:「豐腴」、「豐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

4.富饒。如:「豐饒」。《文選.張衡.西京賦》:「地沃野豐,百物殷阜。」《南史.卷五十四.梁簡文帝諸子傳.南郡王大連傳》:「會稽豐沃,糧仗山積。」

5.茂盛。宋.歐陽修〈秋聲賦〉:「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




使厚多。《國語.晉語一》:「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1.古代用以承酒觶的禮器,形似豆而較低。《儀禮.公食大夫》:「飲酒實于觶,加于豐。」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震(☳)上。象大之義。

3.姓。如宋代有豐稷。


  

 简化字:沣
  部首:水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1
  注音: ㄈㄥ
  拼音: fēng

參見「灃水」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081 页数: 3/103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