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肉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ㄉㄨˋ
  拼音: dù




腹部。《玉篇.肉部》:「肚,腹肚。」宋.蘇軾〈鳳翔八觀詩.石鼓歌〉:「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部首: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ˋ
  拼音: dù




1.表示物質的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狀況。如:「長度」、「硬度」、「溼度」、「密度」、「酸度」。

2.法制、規範。如:「制度」、「法度」。漢.揚雄〈長楊賦〉:「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3.標準。如:「尺度」、「限度」。《國語.周語下》:「用物過度妨於財,正害財匱妨於樂。」唐.韓愈〈重雲李觀疾贈之〉詩:「天行失其度,陰氣來干陽。」

4.人的器量、胸懷。如:「器度」。《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5.外表、儀態。如:「風度」、「態度」。《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生因竊往。扣其關,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謙喜承迎,儀度皆潔。」

6.量詞:(1)計算依一定標準劃分的單位。如:「耗電三百度」、「今天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六度。」(2)計算次數的單位。如:「再度光臨」。《北史.卷四〇.列傳.李彪》:「彪前後六度銜命。」

7.數學上指:(1)計算圓弧及角的單位。圓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對的中心角,為角度的一度。(2)物體的長、寬、高。如:「三度空間」。

8.姓。如漢代有度尚。




1.過、經歷。如:「度日如年」、「光陰虛度」。

2.由此岸到彼岸。同「渡」。《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若夫經制不定,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3.通過、跨越。同「渡」。《史記.卷九四.田儋列傳》:「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唐.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部首: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ㄨ
  拼音: dū




1.大城市。如:「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如:「首都」、「國都」、「京都」、「行都」。

3.姓。如漢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定都。《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居。《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總計。《文選.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




優雅、優美。《詩經.鄭風.有女同車》:「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简化字:阇
  部首: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ㄨ
  拼音: dū




城門上的平臺。《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闉闍,有女如荼。」漢.毛亨.傳:「闍,城臺也。」唐.孔穎達.正義:「闍,是城上之臺,謂當門臺也。」


  

  部首: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ㄨˊ
  拼音: dú




蝳蜍:蜘蛛的別稱。漢.揚雄《方言》卷一一:「鼅鼄,……,北燕、朝鮮、洌水之間謂之蝳蜍。」《玉篇.蟲部》:「蝳,蝳蜍,肥大蜘蛛。」


  

 简化字:专
  部首:而
部外笔画:3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ㄢ
  拼音: duān




1.事物的起始。通「端」。《漢書.卷三〇.藝文志》:「言感物造耑,材知深美。」

2.器物的尖端。《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


  

  部首: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ㄨㄣ
  拼音: dūn




1.督理。如:「敦促」。《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余以誨盜之業,敦余以召賊之策。」

2.和睦、使融洽。如:「敦親睦鄰」。




質樸、篤厚。如:「敦厚」。《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漢.王符《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誠懇。如:「敦聘」、「敦請」。



姓。如春秋時衛國有敦治。


  

  部首:足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ㄨㄣ
  拼音: dūn




1.彎曲兩腿,臀部虛坐而不著地。如:「蹲踞」、「蹲下」。

2.留、閒居。《老殘遊記》第一回:「這麼長天大日的,老殘,你蹲在家裡做甚?」


  

  部首:广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樓牆。《說文解字.广部》:「庉,樓牆也。」



參見「庉庉」條。


  

  部首:囗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用竹篾、荊柳條、稻草等編成或用竹蓆所圍成的盛糧器具。如:「米囤」、「麥囤」。唐.貫休〈山居〉詩二四首之一七:「且為小囤盛紅粟,別有珍禽勝白鷗。」《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囤子裡的散糧被亂人搶了一個精光,只有潑灑在地上的,掃了掃,還有兩三擔糧食。」


  

 简化字:饨
  部首:食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參見「餛飩」條。


  

 简化字:顿
  部首:頁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1.以頭或足叩地。如:「頓首」、「頓腳」。唐.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2.暫停、停留。如:「停頓」。《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四》:「六龍安可頓,運流有代謝。」

3.安置、放置。如:「安頓」。宋.楊萬里〈城頭秋望〉詩二首之一:「秋光好處頓胡床,旋喚茶甌淺著湯。」

4.整治。如:「整頓」。《資治通鑑.卷二.周紀二.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

5.屯兵、駐紮。通「屯」。《韓非子.五蠹》:「萬乘之國,莫敢自頓於堅城之下,而使強敵裁其弊也。」




1.疲倦。如:「困頓」、「委頓」。《孫子.謀攻》:「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

2.鈍、不鋒利。漢.賈誼〈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3.傾倒、毀壞。《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舟船戰具,頓廢不脩。」




1.量詞。計算吃飯、斥責等行為次數的單位。如:「吃一頓飯」、「痛打一頓」。

2.姓。如漢代有頓琦。




立刻、突然。如:「頓悟」、「茅塞頓開」。《紅樓夢》第五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部首:目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1.一種抵禦敵人矢刃等攻擊,保護己身安全的兵器。如:「盾牌」、「籐盾」、「金劍神盾」。

2.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深厚的民意基礎是他強而有力的後盾。」

3.盾形的物品。多用作獎牌或紀念品。如:「銀盾」、「金盾」。

4.荷蘭、越南、印尼等國貨幣單位的簡稱。


  

 简化字:炖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ㄨㄣˋ
  拼音: dùn




烹調方法:(1)將食物加水,用文火慢煮使爛熟。如:「清燉」、「燉雞」。(2)將食物放入盅或陶罐中,隔水以慢火煨煮使材料熟軟。如:「鳳爪燉冬菇」。


  

  部首:口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ㄛ
  拼音: duō

參見「哆嗦」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ㄨㄛˊ
  拼音: duó




1.拾取。《詩經.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韓非子.五蠹》:「鑠金百溢,盜跖不掇。」

2.採摘。《文選.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宋.歐陽修〈豐樂亭記〉:「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

3.擇取。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博搜精掇,編而次之。」

4.搬、端。《水滸傳》第二六回:「武松掇條凳子,卻坐在橫頭。」《儒林外史》第四回:「嚴家家人掇了一個食盒來,又提了一瓶酒。」

5.調轉、扭轉。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五齣:「那時我就掇身轉來,就如奉承嚴家一般奉承他了。」




短。《莊子.秋水》:「掇而不跂,知時无止。」晉.郭象.注:「掇,猶短也。」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ㄨㄛˇ
  拼音: duǒ




1.建築物突出的部分。如:「城垛」、「門垛子」。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四齣:「蒼苔滑擦,倚逗著斷垣低垛,因何蝴蝶門兒落合?」

2.箭靶。如:「射垛」。《太平廣記.卷二五〇.鄧玄挺》:「又嘗與謝佑同射,先自矜敏手,及至對射,數十發皆不中垛。」


  

  部首: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ㄨㄛˇ
  拼音: duǒ




小孩剪髮後所餘留的頭髮。《禮記.內則》:「三月之末,擇日翦髮為鬌。」唐.孔穎達.正義:「三月翦髮所留不翦者謂之鬌。」


  

  部首:夕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ㄉㄨㄛ
  拼音: duō




1.豐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諒、友多聞。」《文選.潘岳.楊荊州誄》:「多才豐藝,強記洽聞。」

2.有餘。如:「一年多」、「十萬多人」。




1.經常。如:「多讀多寫」。《文選.孔融.薦禰衡表》:「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2.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謝」、「好得多」、「快得多」。

3.大部分。表數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諸侯多謀伐寡人者。」《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王侯第宅,多題為寺。」

4.過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閒事」。

5.只、只是。《論語.子張》:「多見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獨住僧〉詩:「多應獨住山林慣,唯照寒泉自剃頭。」




1.稱美、稱讚。《史記.卷一〇〇.季布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世。」《漢書.卷六八.霍光傳》:「眾庶莫不多光。」

2.勝、超過。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一〇齣:「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简化字:堕
  部首:土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ㄨㄛˋ
  拼音: duò




落、掉。如:「墮落」、「墮入海中」。《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



怠慢。通「惰」。如:「墮民」。


  

  部首:糸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4
  注音:(2) ㄉㄨˊ
  拼音:(2) dú

(一)之又音。


  

 简化字:顿
  部首:頁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3
  注音:(2) ㄉㄨˊ
  拼音:(2) dú

參見「冒頓」條。


  

  部首:肉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ㄉㄨˇ
  拼音:(2) dǔ




俗稱動物的胃為「肚」。《集韻.上聲.姥韻》:「肚,胃也。」如:「牛肚」、「豬肚」、「羊肚」。


  

  部首: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2) ㄉㄨˋ
  拼音:(2) dù




敗壞。《漢書.卷八三.薛宣傳》:「得其人則萬姓欣喜,百僚說服;不得其人則大職墮斁,王功不興。」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秦漢而還,多事四夷,中州耗斁,無世無之。」


  

  部首: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2) ㄉㄨㄟ
  拼音:(2) duī




鐘紐。《孟子.盡心下》:「高子曰:『禹之聲,尚文王之聲。』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漢.趙岐.注:「追,鐘鈕也。鈕磨齧處深矣。蠡,欲絕之貌也。」



雕、雕琢。《詩經.大雅.棫樸》:「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漢.鄭玄.注:「追,猶治也。」


  

  部首:金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2) ㄉㄨㄟˋ
  拼音:(2) duì




矛戟柄末端的平底金屬套。《詩經.秦風.小戎》:「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淮南子.說林》:「錞之與刃,孰先弊也?」漢.高誘.注:「錞,矜下銅鐏也。」


  

 简化字:炖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2) ㄉㄨㄣ
  拼音:(2) dūn




火勢旺盛。《玉篇.火部》:「燉,火盛貌。」



燉煌:地名。參見「敦煌」條。


  

  部首: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2) ㄉㄨㄣˋ
  拼音:(2) dùn




不明朗、不開通。通「沌」。如:「渾敦」。


  

  部首: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9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一)之又音。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2) ㄉㄨㄛ
  拼音:(2) duō

(一)之又音。


  

  部首:夕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2) ㄉㄨㄛˊ
  拼音:(2) duó




何等、如何。表疑問、感嘆的語氣。如:「多好」、「多高」、「帶大一個孩子是多麼不容易啊!」


  

  部首:衣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2) ㄉㄨㄛˊ
  拼音:(2) duó

(一)之又音。


  

  部首:火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一)之又音。


  

  部首: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控制行船方向的設備,多裝置在船尾。同「舵」。《淮南子.說林》:「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


  

 简化字:驮
  部首:馬
部外笔画:3
 总笔画:13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1.牲畜背上載負的東西。宋.陸游〈短歌示諸稚〉詩:「再歸又六年,疲馬欣解馱。」

2.量詞。計算牲口所載負物品的單位。如:「錦緞二十馱」、「接連進了十幾馱貨,倉庫都滿了。」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堆積。如:「快把那些稻草綑垛起來!」



合攏成堆的東西。如:「草垛」、「柴火垛」。《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八塊方磚,齊齊整整,疊作一垛在階沿上,有四尺來高。」


  

  部首:广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2) ㄉㄨㄛˋ
  拼音:(2) duò




1.考慮、推測。如:「審度」、「揣度」。《詩經.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2.測量。如:「量度」。漢.文帝〈議佐百姓詔〉:「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


  

  部首: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3) ㄉㄨㄟ
  拼音:(3) duī




催逼、逼迫。《詩經.邶風.北門》:「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孤獨的樣子。《詩經.豳風.東山》:「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部首: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4) ㄉㄨㄟˋ
  拼音:(4) duì




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阿堵

  注音: ㄚ ㄉㄨˇ
  拼音: ā dǔ

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相當於這或這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應阿堵上。』」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075 页数: 3/10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