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雕
  部首:彡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刻鏤。《莊子.天道》:「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2.枯萎、零落。通「凋」。《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3.疲勞、傷殘。《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于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




經雕飾的。如:「彫牆」、「彫弓」。


  

  部首: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磨製玉器。《集韻.平聲.蕭韻》:「琱,說文:『治玉也。』」

2.刻鏤。通「雕」、「彫」。《漢書.卷九〇.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琱而為樸,號為罔漏吞舟之魚。」

3.雕畫彩飾。《漢書.卷七二.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




經雕飾的。《鏡花緣》第一〇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部首: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用石料築成的建築物。《玉篇.石部》:「碉,石室。」如:「明碉暗堡」。宋.李新〈答李丞用其韻〉:「頑雲垂翼山碉暗,喬麥饒花雪嶺開。」《清史稿.卷三一八.阿桂傳》:「(阿桂)進逼僧格宗,突入毀其碉。」


  

  部首: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鷲的別名。同「鵰」。唐.王維〈觀獵〉詩:「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2.指雕刻的技術或成品。如:「竹雕」、「木雕」、「玉雕」、「浮雕」。

3.姓。如漢代有雕延年。




刻鏤。如:「雕塑」、「雕刻」。《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1.經彩畫裝飾的。如:「雕欄玉砌」、「雕梁畫棟」。宋.蘇軾〈超然臺記〉:「去雕牆之美,而庇采椽之居。」

2.狡詐的。通「刁」。《管子.七法》:「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


  

 简化字:雕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被羽毛直達趾間。視力極強,以捕食小動物為生。也稱為「鷲」、「老鵰」。


  

 简化字:鲷
  部首:魚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鱸目。體側扁,呈紅色或淡紅色,背部微凸,頭大口小,生活在熱帶至溫帶沿海。俗稱為「銅盆魚」、「嘉鱲魚」。


  

  部首: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蟬。漢.揚雄《太玄經.卷五.飾卦》:「次八,蛁鳴喁喁,血出其口。」


  

  部首: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動物名。哺乳綱齧齒目鼠類。嘴尖,體細長,四肢短小。耳朵呈三角形,聽覺敏銳。尾粗,毛長寸許,色黃或紫黑,毛皮輕暖珍貴。

2.姓。如漢代有貂蟬。


  

  部首: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ㄠˇ
  拼音: diǎo




1.男性外生殖器的俗稱。《字彙.尸部》:「屌,男子陰名。」

2.罵人的髒話。《董西廂》卷三:「怎背誦華嚴經呵?禿屌!」


  

 简化字:吊
  部首:弓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 ㄉㄧㄠˋ
  拼音: diào




1.祭奠死者。如:「弔唁」、「弔喪」。《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弔之。」《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及渡湘水,為賦以弔屈原。」

2.慰問遭遇不幸的人或團體。《左傳.莊公十一年》:「秋,宋大水,公使弔焉。」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弔。」

3.哀傷、憐憫。《詩經.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弔兮。」漢.毛亨.傳:「弔,傷也。」《左傳.襄公十四年》:「有君不弔,有臣不敏。」晉.杜預.注:「弔,恤也。」

4.求取、提取。同「吊」。漢.王充《論衡.自紀》:「不鬻智以干祿,不辭爵以弔名。」《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監中弔出盧柟主僕,徑去檢驗鈕成尸首。」




量詞。古代計算錢幣的單位。一千個制錢或值一千個制錢的銅幣數量為一弔;北平人稱一百文為「一弔」。《紅樓夢》第五七回:「前兒我悄悄的把綿衣服叫人當了幾弔錢盤纏。」


  

  部首:口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注音: ㄉㄧㄠˋ
  拼音: diào




1.懸掛。如:「懸吊」、「吊頸」、「上吊」。

2.收回、扣留。如:「他因違規駕駛而被吊銷執照。」

3.提取。如:「吊卷」。

4.到喪家慰問祭奠。同「弔」。如:「吊祭」、「哀吊」。




懸掛的。如:「吊鐘」、「吊燈」、「吊橋」。



量詞。古代計算錢幣的單位。同「弔」。


  

 简化字:铞
  部首: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ㄠˋ
  拼音: diào

參見「銱子」、「釕銱兒」等條。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ㄠˋ
  拼音: diào




1.落下。如:「飛機失事,聽說掉在這附近海域。」《紅樓夢》第八二回:「嘆了一回氣,掉了幾點淚。」

2.遺失、遺漏。如:「掉了錢包」、「這裡掉了幾個字,記得補上去。」

3.減退、剝落。如:「掉色」、「掉漆」。

4.擺動、搖動。如:「尾大不掉」。宋.真山民〈春行〉:「東風若欲招人醉,頻掉橋西賣酒旗。」

5.回轉、轉動。如:「將車頭掉過來。」宋.陸游〈送王季嘉赴湖南漕司主管官〉詩:「王子掉頭去,長沙萬里餘。」

6.對換、替換。如:「掉換」、「掉包」。




置動詞之後,表示動作完成。如:「燒掉」、「丟掉」、「除掉」、「忘掉」。


  

  部首:父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ㄧㄝ
  拼音: diē




稱謂:(1)子女對父親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匡超人走到跟前,叫一聲『爹!兒子回來了!』上前磕了頭。」(2)對年長者的尊稱。如:「請問老爹尊姓大名?」(3)祖父的俗稱。如:「阿爹聽到小孫子的哭泣聲,趕忙過去抱起他。」(4)僕人、妻妾對男主人,或平民百姓對官吏的尊稱。元.關漢卿《魯齋郎.楔子》:「比及爹有這個心,小人打聽在肚裡了。」《金瓶梅》第六九回:「話說文嫂兒到家,平安說:『爹在對門房子裡。進去稟報。』西門慶正在書房中,和溫秀坐的,見玳安,隨即出來小客位內坐下。」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ㄝ
  拼音: diē




形容聲音或姿態嬌媚造作。如:「嗲聲嗲氣」。


  

  部首:辵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輪流、更替。如:「更迭」。《詩經.邶風.柏風》:「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2.止。《水滸傳》第一回:「奔到廊下,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3.及、達到。宋.吳文英〈瑞鶴仙.淚荷拋碎璧〉詞:「對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董西廂》卷二:「一個走不迭和尚,被小校活拿。」




1.交替、輪流。《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剛柔迭用,喜慍分情。」

2.屢次、接連。如:「迭遭挫敗」。《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族居遞奏,金鼓迭起。」《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國政迭移於亂人,禁兵外散於四方。」


  

  部首:瓜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小瓜。《詩經.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宋.辛棄疾〈念奴嬌.看公風骨〉詞:「世上兒曹都蓄縮,凍芋旁堆秋瓞。」


  

  部首: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失足傾倒。如:「跌了一跤」、「天雨路滑,小心跌倒。」

2.落下、降低。如:「股市下跌」、「最近市場上的物價跌了不少。」

3.差失。《荀子.王霸》:「楊朱哭衢涂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

4.頓足、跺腳。《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語。」《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喜得個神宗跌腳歡忭。」




形容文字、言語頓挫波折。如:「跌宕」。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鬼神非人世,節奏頗跌踼。」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螞蟻穴口的小土堆。《詩經.豳風.東山》:「鸛鳴于垤,婦歎于室。」漢.毛亨.傳:「垤,螘塚也。」《韓非子.姦劫弒臣》:「夫世愚學之人,比有術之士也,猶螘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遠矣。」

2.小土堆。《孟子.公孫丑上》:「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呂氏春秋.似順論.慎小》:「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部首:山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峌嵲:高峻的樣子。《文選.木華.海賦》:「則有崇島巨鼇,峌嵲孤亭。」


  

  部首:老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高齡、高壽。《說文解字.老部》:「耋,年八十曰耋。」

2.泛指老年人。唐.劉禹錫〈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序〉:「三至郎署,坐成遺耋。」


  

 简化字:绖
  部首: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古代喪服上用麻葛布做成的帶子。戴在頭上稱為「首絰」,束在腰間稱為「腰絰」。《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漢.鄭玄.注:「麻在首、在要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項,要絰象大帶。」



穿著喪服。《禮記.檀弓上》:「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絰而出。」


  

  部首:虫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參見「螲蟷」條。


  

  部首:心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懼怕、恐懼的樣子。《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紀》:「自是宮房惵息,后愛日隆。」唐.章懷太子.注:「惵,懼也。」《文選.班固.東都賦》:「惵然意下,捧手欲辭。」


  

  部首: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城牆上的齒狀矮牆。《左傳.襄公六年》:「甲寅,堙之環城,傅於堞。」晉.杜預.注:「堞,女牆也。」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是以板築雉堞之殷,井幹烽櫓之勤,格高五獄,袤廣三墳,崒若斷岸,矗似長雲。」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底部平而淺,用來盛食物等的小盤子。《太平廣記.卷二二〇.劉錄事》:「乃寘(珠)於茶甌中,以楪覆之。食未半,怪覆甌楪傾側。」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則几設色小楪,縱橫狼藉,畫筆亦濡染幾遍,圖已成矣。」也作「碟」。

2.量詞。計算碟裝物的單位。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詩五首之三:「三杯藍尾酒,一楪膠牙餳。」《太平廣記.卷二二〇.劉錄事》:「劉初食鱠數楪,忽似小哽,因咯,出一骨珠子大如豆。」


  

  部首:片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古代用來書寫的小而薄的竹簡或木片。《墨子.公輸》:「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漢書.卷五一.路溫舒傳》:「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2.官方文書或證件。如:「最後通牒」。《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金.麻九疇〈許方村即事〉詩:「撲慘官始威,牒煩民更玩。」

3.各種紀錄文件。《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維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

4.訟狀。《魏書.卷四一.源子恭傳》:「比加採訪,略無證明,尋其表狀,又復莫落,案牒推理,實有所疑。」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灤陽消夏錄四》:「今乃知曾投此牒,豈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5.綿織品。《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且其徒御僕妾,皆服文組綵牒,錦繡綺紈。」


  

  部首: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底部平而淺,用以盛裝食物的小盤。如:「瓷碟」。《水滸傳》第三七回:「取三分飯食羹湯菜蔬,教他三個喫了,莊客收了碗碟,自入裡面去。」也稱為「碟子」。

2.像碟狀的物體。如:「飛碟」、「光碟」。

3.量詞。計算碟裝物的單位。如:「兩碟瓜子」、「三碟糖果」。


  

  部首: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單衣。《楚辭.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唐.皮日休〈九諷系述.捨慕〉:「以兗衣為褋兮,以黎邱為墟。」


  

  部首:虫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動物名。昆蟲綱鱗翅目。體形小,四翅大,多彩色。頭上有對複眼,兩個單眼,複眼間的觸角專司感覺。頭下的口器,可吸食花蜜。胸前長三對步行腳。喜在花間飛舞,傳播花粉。種類很多,有粉蝶、黃蝶、鳳蝶等。


  

  部首: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小船。《宋書.卷七四.沈攸之傳》:「輕艓一萬,截其津要。」唐.杜甫〈最能行〉:「富豪有錢駕大舸,貧窮取給行艓子。」


  

 简化字:谍
  部首:言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刺探敵人消息與內情的人。如:「間諜」。《左傳.宣公八年》:「晉人獲秦諜,殺諸絳市,六日而蘇。」《資治通鑑.卷二六三.唐紀七十九.昭宗天復二年》:「募有能入城為諜者,騎士馬景請行。」

2.官府的記錄文件。即譜諜。通「牒」。《漢書.卷二二.禮樂志》:「齊房產草,九莖連葉,宮童效異,披圖案諜。」




祕密打探軍政等情報。《左傳.桓公十二年》:「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新唐書.卷一三三.王忠嗣傳》:「乃營木剌、蘭山,諜虛實。」



多言。通「喋」。參見「諜諜」條。


  

  部首:足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蹈、踏。如:「蹀血」。《淮南子.俶真》:「足蹀陽阿之舞,而手會綠水之趨。」


  

 简化字:鲽
  部首:魚
部外笔画:9
 总笔画:20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鰈形目。體側扁,長橢圓形,有細鱗。兩眼位於體右側,常以左側橫臥海底,為底棲性魚類。主產於溫帶及寒帶,以北方較多。也稱為「比目魚」。


  

  部首:土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停滯、積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而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宋.羅泌《路史.卷一.中三皇紀.地皇氏》:「是故能天運地墆,而輪轉無廢。」


  

  部首:山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參見「嵽嵲」條。


  

 简化字:叠
  部首:田
部外笔画:17
 总笔画:22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1.堆聚、累積。如:「堆疊」、「疊羅漢」、「疊石為山」。宋.文天祥〈正氣歌.序〉:「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

2.用手折疊。如:「疊被」。《紅樓夢》第七一回:「鳳姐在樓上看著人收送來的新圍屏,只有平兒在房裡與鳳姐疊衣服。」

3.振、振動。《文選.左思.吳都賦》:「鉦鼓疊山,火烈熛林。」《鏡花緣》第一九回:「只好疊著精神,穩著步兒,探著腰兒,挺著胸兒,直著頸兒,一步一趨,望前而行。」

4.擊、輕敲。《文選.謝朓.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唐.李善.注:「小擊鼓謂之疊。」




1.量詞:(1)計算重疊堆積物的單位。如:「一疊紙」、「兩疊文件」。(2)計算層層山巒的單位。唐.許渾〈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詩四首之二:「水曲巖千疊,雲重樹百層。」(3)計算歷史劃分時期的單位。《文選.左思.吳都賦》:「雖累葉百疊,而富彊相繼。」(4)計算樂曲章節的重複吟唱或演奏的單位。如:「陽關三疊」。唐.白居易〈聽歌.何滿子〉:「一曲四調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清.洪昇《長生殿》第一六齣:「霓裳散序昨已奏過,羽衣第二疊,可曾演熟?」

2.日本人稱室內鋪地的蓆子為「疊」,並以二疊合為一坪,用來計算室內的大小。




一層一層的。如:「疊峰」、「疊浪」、「重巖疊嶂」。



重複。宋.岳飛〈奉詔移偽齊檄〉:「驛騎交馳,羽檄疊至。」《清史稿.卷二二.穆宗本紀二》:「丙辰,以水旱疊見,詔修省。」


  

  部首:毛
部外笔画:22
 总笔画:26
  注音: ㄉㄧㄝˊ
  拼音: dié




精細毛織布。《廣韻.入聲.怗韻》:「㲲,細毛布。」唐.王維〈與蘇盧二員外期遊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詩:「手巾花㲲淨,香帔稻畦成。」


  

  部首:人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 ㄉㄧㄥ
  拼音: dīng

參見「伶仃」條。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ㄉㄧㄥ
  拼音: dīng




1.蚊、蟻或蜜蜂等昆蟲螫咬人畜。如:「被蚊子叮了。」

2.再三吩咐。如:「叮嚀」、「叮囑」。




參見「叮噹」、「叮叮噹噹」、「叮叮咚咚」等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642 页数: 3/16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