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心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憂心忡忡。《廣韻.平聲.豪韻》:「忉,憂心貌。」


  

  部首:舟
部外笔画:2
 总笔画:8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1.刀形的小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夸飾》:「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宋.陸游〈齋中夜坐有感〉詩:「浣花江色綠如黛,春波灩灩浮輕舠。」

2.一種大酒杯。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無聊燃密炬,誰復勸金舠。」自注:「酒器中大者呼為舠。賓僚顧形跡,未曾以此相勸。」


  

  部首:气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氫的一種同位素。其原子核中含有一中子及一質子,比氫原子核多一個中子,其質量較氫原子核約重一倍。也稱為「重氫」。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ㄠˊ
  拼音: dáo




1.方言。指兩手交替將繩線拉回或繞好。如:「捯線」。

2.方言。指尋究線索。如:「這案子已捯出點頭緒來了。」


  

 简化字:岛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海中或湖中被水圍繞的小陸地。《史記.卷九四.田儋傳》:「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


  

 简化字:捣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撞擊。如:「搗米」、「搗藥」、「叩頭如搗蒜」。

2.捶打。如:「搗衣」。

3.攻擊、攻打。如:「直搗敵人的巢穴」。

4.擾亂、攪亂。如:「搗亂」、「搗鬼」、「搗麻煩」。

5.損毀、破壞。《西遊記》第二五回:「我把你這猢猴!怎麼弄手段搗了我的灶。」


  

 简化字:捣
  部首:手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舂、撞擊。如:「擣米」、「擣藥」。

2.搥擊。唐.韓愈〈春雪〉詩:「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擣綃。」

3.攻破。《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简化字:祷
  部首:示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祭神而有所求。如:「禱告」、「祈禱」。《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故歲水旱則禱之,寒暑乖候則禱之,厲疾祟降則禱之。」

2.請求。《董西廂》卷三:「昨日亂軍至寺,夫人禱我退賊之策。」

3.書信中的敬詞。表盼望和請求。如:「盼禱」、「為禱」。《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明幸駕少留片刻,以便趨教。至禱!至禱!」


  

  部首:禾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植物名。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兩種。穎果橢圓,有硬殼,去殼後就是大米。以其黏性而言,可分蓬萊稻、在來稻兩種。若以成熟的先後順序言,又可分早稻、晚稻兩種。為亞洲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

2.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稻黃。


  

  部首: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踩踏、踐踏。如:「赴湯蹈火」、「重蹈覆轍」。《書經.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頓腳、跳動。如:「手舞足蹈」。唐.李商隱〈韓碑〉詩:「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3.投身、投入。《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4.遵循、實踐、履行。如:「循規蹈矩」。《穀梁傳.隱公元年》:「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唐.韓愈〈爭臣論〉:「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部首:口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ㄚ
  拼音: ā




1.表驚訝、痛苦、贊嘆的語氣。如:「啊!失火了!」、「啊!這片風景好美!」

2.表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如:「啊!你說什麼?」


  

  部首:大
 总笔画:3
  注音: ㄉㄚˋ
  拼音: dà




1.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表程度深。如:「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部首:疒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ㄚ
  拼音: da

參見「疙瘩」條。


  

  部首:糸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ㄚ
  拼音: da

參見「紇繨」條。


  

  部首:竹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ㄚˊ
  拼音: dá




1.應對、回覆別人的問題。如:「回答」、「答覆」、「笑而不答」。

2.接受他人的恩惠而加以回報。如:「報答」、「答謝」。


  

 简化字:达
  部首:辵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ㄚˊ
  拼音: dá




1.通。如:「直達車」、「四通八達」。《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理塞則氣不達,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

2.到。《書經.禹貢》:「浮于淮泗、達于河。」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實現、完成。如:「目的已達」。

4.表現。如:「詞不達意」。

5.通曉事理。《論語.雍也》:「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

6.告訴。如:「傳達」、「轉達」。




1.顯達、顯貴。如:「達官貴人」。《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2.常行不變。如:「達德」、「達道」。《禮記.三年問》:「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

3.豁達、宏達。如:「達人」、「達見」。




遍。《書經.召誥》:「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則達觀于新邑營。」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達子,明代有達云。


  

 简化字:哒
  部首:口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ㄚˊ
  拼音: dá




嚈噠:中國古代的西方國家。《集韻.入聲.曷韻》:「噠,嚈噠,西夷國名。」《北史.卷四.魏本紀.肅宗孝明帝》:「是歲(神龜二年),吐谷渾、宕昌、嚈噠等國並遣使朝貢。」


  

  部首:手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ㄉㄚˇ
  拼音: dǎ




1.擊、敲擊。如:「打鐵趁熱」。唐.杜甫〈十二月一日〉詩三首之二:「打鼓發船何郡郎,新亭舉目風景切。」

2.攻擊、戰鬥。如:「打鬥」、「打架」、「打仗」。

3.消除、除去。如:「打蟲」、「打胎」。

4.發出、放出。如:「打雷」、「打電報」、「打信號」、「打電話」。

5.注入、刺入。如:「打針」、「給車胎打氣」。

6.做、訂製。如:「打造」、「打手飾」、「打毛衣」。《紅樓夢》第三五回:「共有三四十樣,打的十分精巧。」

7.舉、持。如:「打傘」、「打燈籠」。《三國演義》第一回:「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

8.取、收。如:「打柴」、「打水」、「打魚」、「打野食」。

9.購買。如:「打油」、「打酒」、「打年貨」。

10. 轉動、撥動。如:「打舵」、「打算盤」、「打方向盤」。

11. 鑿開、揭開。如:「打井」、「打洞」、「打開鍋蓋」。

12. 破開、摔開。如:「打蛋」、「不小心把碗打了!」

13. 印上、畫上。如:「打字」、「打樣」、「打郵戳」、「打粉底」。《水滸傳》第八回:「林冲當下看人寫了,借過筆來,去年月下押個花字,打個手模。」

14. 塗抹。如:「打蠟」、「打亮光漆」。

15. 立、定出、計算。如:「打主意」、「打草稿」、「打基礎」、「精打細算」。

16. 使用、採用。如:「打比喻」、「打誑語」、「打官腔」。

17. 擔任、從事。如:「打工」、「打雜」、「打游擊戰」。

18. 表人體所產生的動作,意義常因動作而異。如:「打滾」、「打寒噤」、「打呵欠」、「打瞌睡」、「打手勢」。

19. 與人交往、寒暄。如:「打交道」、「打招呼」、「打照面」。




1.武術、武功。如:「武打」、「教打」、「練打」。

2.姓。如宋代的丹流國有打擊。




自、從。如:「您打那裡來?」、「打現在起,我要發奮用功。」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ㄉㄞ
  拼音: dāi




1.痴愚、笨傻。如:「呆子」、「呆頭呆腦」。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二折:「我待學踰垣的段干木,非為𢠳。垂釣的嚴子陵,不是呆。」

2.反應不靈敏。如:「呆滯」、「呆板」。




發愣。《水滸傳》第五回:「魯智深……一壺酒、一盤肉,都吃了,太公對席看見,呆了半晌。」程乙本《紅樓夢》第三二回:「寶玉正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並未看出是誰,只管呆著臉。」



表情死板、神志恍惚。如:「呆笑」、「呆望」、「他目睹那場車禍,簡直嚇呆了!」


  

 简化字:呆
  部首: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ㄉㄞ
  拼音: dāi




痴愚。《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獃兄弟,這又沒主意了。」今作「呆」。


  

  部首:歹
 总笔画:4
  注音: ㄉㄞˇ
  拼音: dǎi




1.壞事、惡事。如:「為非作歹」。

2.二一四部首之一。




惡、不好。如:「他並無歹意,請大家放心。」《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你不用同我好一陣歹一陣的,要惱,就撂開手。」


  

 简化字:贷
  部首:貝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ㄞˋ
  拼音: dài




1.借。如:「借貸」、「貸款」、「昨天我向他告貸一百萬元。」

2.施與。《左傳.文公十六年》:「宋饑,竭其粟而貸之。」《後漢書.卷四.和帝紀》:「甲子,詔賑貸并州四郡貧民。」

3.推卸。如:「責無旁貸」。

4.寬恕。如:「寬貸」、「你們明知故犯,定要嚴懲不貸。」


  

  部首:辵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ㄞˋ
  拼音: dài




1.及、趕上、達到。如:「力有未逮」。《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2.追捕、捉拿。《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禹坐要斬,請逮捕廣漢。」《明史.卷一六五.丁瑄傳》:「田主訴於縣,縣逮(鄧)茂七。不赴。」




及、到。表時間。《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


  

  部首:彳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ㄉㄞˋ
  拼音: dài




1.等候。《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2.防備、抵禦。《易經.繫辭下》:「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史記.卷七三.白起王翦傳》:「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

3.依恃、憑靠。《商君書.農戰》:「國待農戰而安,主待農戰而尊。」

4.對待、照顧。如:「優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將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卻下起大雨來了。」宋.辛棄疾〈最高樓.相思苦〉詞:「待不飲,奈何君有恨;待痛飲,奈何吾有病。」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你道我為甚麼私離繡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置於句末或句中的語氣詞。相當於「啊」。宋.何夢桂〈沁園春.孔蓋蜺旌〉詞:「問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部首:酉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嗜酒、喜好喝酒。《說文解字.酉部》:「酖,樂酒也。」


  

 简化字:单
  部首:口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1.單獨、一個。與「複」相對。如:「單身貴族」、「單槍匹馬」。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2.奇數的。與「雙」相對。如:「單數」、「單日」、「單號」。

3.薄弱、孤零。《後漢書.卷一九.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南朝梁.鍾嶸〈詩品序〉:「寒客衣單,孀閨淚盡。」

4.不複雜、少變化。如:「簡單」、「單純」、「單調」。

5.零的代稱。宋.史達祖〈西江月.三十六宮月冷〉詞:「三十六宮月冷,百單八顆香懸。」《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至今那一串一百單八顆數珠,不知下落。」

6.衣物是孤層的。如:「單衣」、「單褲」。




1.記載事物的紙張。如:「名單」、「帳單」、「稅單」、「傳單」。

2.單層的布或衣物。如:「被單」、「床單」、「褥單」。




1.僅、只。如:「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單說不做,是不會成功的。」《紅樓夢》第五二回:「他是忍不住的,一時氣了,或打或罵,依舊嚷來不好。所以單告訴你。」

2.孤獨的、獨自一人的。如:「單打獨鬥」。《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李郃傳》:「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


  

 简化字:担
  部首:手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1.用肩膀挑東西。如:「擔水」。《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

2.參見「扁擔」條。

3.負責、承當。如:「擔風險」、「這責任我恐怕擔不起。」《紅樓夢》第六七回:「人家陪著你走了二三千里的路程,受了四五個月的辛苦,而且在路上又替你擔了多少的驚怕沉重。」


  

  部首:瓦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8
  注音: ㄉㄢ
  拼音: dān




可容一石的瓦器。《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漿千甔、屠牛羊彘千皮。」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擊。《說文解字.手部》:「抌,深擊也。」清.段玉裁.注:「刺客列傳:『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揕即抌字。徐廣曰:『一作抗。』按:抗乃抌之訛耳。」《列子.黃帝》:「攩㧙挨抌,亡所不為。」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用撢子或其他東西輕拍,拂去塵土。如:「撢一撢灰塵。」


  

 简化字:掸
  部首:手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ˇ
  拼音: dǎn




1.提持。《說文解字.手部》:「撣,提持也。」清.段玉裁.注:「提持,猶縣持也。」

2.拂去塵土。《老殘遊記》第一二回:「翠花掌燭,翠環捧硯,我來撣灰。」


  

  部首: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一種捲肉的薄餅,可切而進獻與人。明.張自烈《正字通.食部》:「餤,餅屬。唐賜進士有紅綾餤,南唐有玲瓏餤,皆餅也。」



1.吃。同「啖」、「啗」。唐.杜牧〈罪言〉:「至於有圍急,食盡,餤屍以戰。」《聊齋志異.卷八.畫馬》:「夜不甚餤芻豆,意甚病。」

2.以利相誘。《史記.卷四三.趙世家》:「秦非愛趙而憎齊也,欲亡韓而吞二周,故以齊餤天下。」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沙灘。《爾雅.釋水》:「潬,沙出。」晉.郭璞.注:「今江東呼水中沙堆為潬。」《北齊書.卷四二.陽斐傳》:「又移津於白馬,中河起石潬,兩岸造關城,累年乃就。」



潬潬:輾轉互動的樣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封禪》:「圖曰:『潬潬噅噅,棼棼雉雉,萬物盡化。』言至德所被也。」


  

 简化字:弹
  部首:弓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彈弓藉彈力發射出的小鐵丸。如:「彈丸」、「泥彈」。南朝陳.徐陵〈紫騮馬〉詩:「角弓連兩兔,珠彈落雙鴻。」

2.內裝火藥,具殺傷力和毀滅性的爆炸物。如:「子彈」、「炸彈」、「原子彈」、「手榴彈」。

3.彈弓。《戰國策.楚策四》:「左挾彈,右攝丸。」漢.劉向《說苑.卷一一.善說》:「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

4.鳥類、爬蟲類等帶有硬殼的卵。同「蛋」。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麻雀抱鵝彈,木伴哥生娃娃。」


  

 简化字:瘅
  部首:疒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因勞累而生的疾病。《詩經.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癉。」



憎恨。《書經.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部首:水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ㄢˋ
  拼音: dàn




1.恬靜而寡欲。《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泊乎無為,澹乎自持。」

2.安靜。《老子》第二〇章:「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3.清淡、不濃烈。漢.王充《論衡.自紀》:「狄牙和膳,肴無澹味。」

4.水波蕩漾。唐.白居易〈酬夢得早秋夜對月見寄〉詩:「庭蕪淒白露,池色澹金波。」




姓。如明代有澹文昇。


  

 简化字:当
  部首:田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ㄤ
  拼音: dāng




1.擔任。如:「當記者」、「當教員」。

2.主管、管理。如:「當家」、「當位」、「當權」、「當政」。

3.承受。如:「不敢當」、「敢做敢當」、「當之無愧」。

4.適合、相稱。如:「門當戶對」、「旗鼓相當」。

5.面對、對著。如:「當面談話」、「當機立斷」、「當仁不讓」、「首當其衝」、「當著大家道個歉,把事情了了。」

6.值、正值。如:「當班」。《孟子.滕文公上》:「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禮記.曲禮上》:「當食不歎。」

7.當作、作為。如:「安步當車」、「寒夜客來茶當酒」。

8.判決、判處。《史記.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傳》:「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




1.彼、那。指在事情發生的時間內。如:「當年」、「當時」、「當天」。

2.應該。如:「出門在外,當用則用,不必太節省。」《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




形容撞擊金屬器物的聲音。通「噹」。如:「當!當!當!這是寺廟傳來的鐘聲。」



頂端。如瓜蒂稱為「瓜當」,屋簷頂端的蓋瓦頭稱為「瓦當」。


  

 简化字:铛
  部首:金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21
  注音: ㄉㄤ
  拼音: dāng

參見「鋃鐺」、「鐺鐺」等條。


  

 简化字:档
  部首: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ㄤˇ
  拼音: dǎng




1.存放公文、卷宗的櫥架。如:「歸檔」、「清檔」、「存檔」。

2.檔案的簡稱。如:「建檔」、「查檔」。

3.電影或戲劇節目放映演出的時段。如:「接檔」、「上檔」、「下檔」、「黃金檔」、「八點檔」。

4.排檔汽車等變速器的簡稱。如:「換檔」、「低速檔」。

5.指時間或空間的空隙。如:「空檔」、「填檔」。

6.貨品的等級。如:「低檔貨」、「高檔產品」。

7.組合的夥伴。如:「搭檔」、「拍檔」、「父子檔」、「兄弟檔」。

8.攤位。如:「魚檔」、「大排檔」。

9.量詞:(1)計算娛樂節目演出期間的單位。如:「下一檔戲」、「作了三檔秀」。(2)計算事物、事件的單位。相當於「碼」、「件」。如:「為了這檔事,我四處奔波,可真累壞了!」


  

  部首:瓦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ㄤˋ
  拼音: dàng




1.大盆。《說文解字.瓦部》:「瓽,大盆也。」《廣韻.去聲.宕韻》:「瓽,大甕。」

2.以磚砌成的井壁。《漢書.卷九二.游俠傳.陳遵傳》:「一旦叀礙,為瓽所轠,身提黃泉,骨肉為泥。」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762 页数: 3/24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