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腳稍

 简化字:脚稍
  注音: ㄐㄧㄠˇ ㄕㄠ
  拼音: jiǎo shāo

的末端。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我這冷,我且起來盤著坐一坐,等溫的我這稍暖和呵,再睡。」


  腳手

 简化字:脚手
  注音: ㄐㄧㄠˇ ㄕㄡˇ
  拼音: jiǎo shǒu

1.桌椅器物。《金瓶梅》第一三回:「見這邊無人,方纔上牆叫他,西門慶便用梯櫈扒過牆來,這邊早安下手接他。」《水滸後傳》第一一回:「艄公水手共有百餘人,都亂鬨鬨收拾手、家伙。」

2.聽候差遣的助手。《水滸傳》第六六回:「因此累累寄書與梁中書,教道且留盧俊義、石秀性命,好做手。」《醒世恆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到墳邊把刀撥開雪地,俱是日間安排下手,下刀挑開石板下去。」

3.根底。《朱子語類輯略.卷八.論本朝人物》:「今人容易為異說引去者,只是見識低,只要鶻突包藏,不敢說破。纔說破,便露手。」

4.詭計,暗中所採取的行動。《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〇出》:「前日不是我走得疾,險些個遭小孫屠手。」也作「手」。


  腳踏

 简化字:脚踏
  注音: ㄐㄧㄠˇ ㄊㄚˋ
  拼音: jiǎo tà

1.坐時用來踏的矮凳。《紅樓夢》第一六回:「又有一小踏,趙嬤嬤在踏上坐了。」

2.實實在在。《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你多拜上奶奶,這踏的營生,將來哄不住人,我豈肯將一個閨女許與買的小廝?」


  腳頭

 简化字:脚头
  注音: ㄐㄧㄠˇ ㄊㄡˊ
  拼音: jiǎo tóu

步。《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〇出》:「你道婆婆,怎地了頭緊。」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一折:「離鄉井,過了些芳草長亭,再不曾半霎兒得這頭定。」


  腳席

 简化字:脚席
  注音: ㄐㄧㄠˇ ㄒㄧˊ
  拼音: jiǎo xí

動物名。腕足類。貝殼分背腹各一瓣,通常腹方的比背方大,差不多只有一兩公分長。席從古生代到現代很少變化,故又有活化石之稱。


  腳下

 简化字:脚下
  注音: ㄐㄧㄠˇ ㄒㄧㄚˋ
  拼音: jiǎo xià
 相反词:頭頂

1.的下面。

2.

3.眼前。如:「下是農忙時節,大夥都在田裡工作。」

4.鞋。《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溼了,教青青回家,取傘和下。」

5.帝王的駐在地。如古代稱天子下即指京城。


  腳癬

 简化字:脚癣
  注音: ㄐㄧㄠˇ ㄒㄧㄢˇ
  拼音: jiǎo xiǎn

病名。一種由皮癬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膚病。症狀是起水泡、奇癢、抓破後流黃水,嚴重時會導致潰瀾。趾之間為好發部位,也稱為「足癬」、「香港」。


  腳線

 简化字:脚线
  注音: ㄐㄧㄠˇ ㄒㄧㄢˋ
  拼音: jiǎo xiàn

消息。《醒世姻緣傳》第四三回:「囚婦因與囚子遞了線,不曾閂上外門。」


  腳心

 简化字:脚心
  注音: ㄐㄧㄠˇ ㄒㄧㄣ
  拼音: jiǎo xīn

底的中心部位。如:「心發癢」。


  腳印

 简化字:脚印
  注音: ㄐㄧㄠˇ ㄧㄣˋ
  拼音: jiǎo yìn

所踏過的痕跡。也稱為「足跡」。


  腳硬

 简化字:脚硬
  注音: ㄐㄧㄠˇ ㄧㄥˋ
  拼音: jiǎo yìng

命好。《金瓶梅》第三〇回:「李大姐的這孩兒,甚是硬,到三日洗了三,就起名叫做官哥兒罷。」


  腳魚

 简化字:脚鱼
  注音: ㄐㄧㄠˇ ㄩˊ
  拼音: jiǎo yú

鱉、甲魚。《儒林外史》第四七回:「看見他們大肥肉塊、鴨子、魚,夾著往嘴裡送,氣得火在頂門裡直冒。」


  腳趾

 简化字:脚趾
  注音: ㄐㄧㄠˇ ㄓˇ
  拼音: jiǎo zhǐ

上的趾頭,稱為「趾」。


  腳注

 简化字:脚注
  注音: ㄐㄧㄠˇ ㄓㄨˋ
  拼音: jiǎo zhù

文章結束後的註解,通常用來說明原文,或列舉材料來源,或交代取材根據。也作「註」。


  腳註

 简化字:脚注
  注音: ㄐㄧㄠˇ ㄓㄨˋ
  拼音: jiǎo zhù

文章結束後的註解。通常用來說明原文,或列舉材料來源,或交代取材根據。也作「注」。


  腳子

 简化字:脚子
  注音: ㄐㄧㄠˇ ˙ㄗ
  拼音: jiǎo zi

搬運工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次早,僱了八個子,抬往祖墳安葬。」也稱為「夫」、「戶」。


  接腳

 简化字:接脚
  注音: ㄐㄧㄝ ㄐㄧㄠˇ
  拼音: jiē jiǎo

1.緊跟著、緊接著。《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道罷起身,眾人接隨去,議了一百兩財禮。」

2.入贅的後夫。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老漢自到蔡婆婆家來,本望做個接,卻被他媳婦堅執不從。」也作「接夫」。

3.指電子元件末端外露之連接端,用以連接其他元件或電路板。


  褲腳

 简化字:裤脚
  注音: ㄎㄨˋ ㄐㄧㄠˇ
  拼音: kù jiǎo

褲子最下端的部分。


  拉腳

 简化字:拉脚
  注音: ㄌㄚ ㄐㄧㄠˇ
  拼音: lā jiǎo

用車子載人或替人運貨。如:「由於時運不濟,一職難求,他只好暫時替人拉。」「他為了養家,替人拉,一天好幾趟,也是辛苦。」


  老腳

 简化字:老脚
  注音: ㄌㄠˇ ㄐㄧㄠˇ
  拼音: lǎo jiǎo

通行無阻的識途老馬。引申為可自由行動的命令或信物。《金瓶梅》第一三回:「哥剛才已是討了老來,咱去的也放心。」


  落腳

 简化字:落脚
  注音: ㄌㄨㄛˋ ㄐㄧㄠˇ
  拼音: luò jiǎo

停留、休息或暫住。《金瓶梅》第六八回:「但去就他說媒的文嫂兒家落,文嫂兒單管與他做牽兒,只說好風月。」《老殘遊記》第八回:「他落的地方,比我們這樹梢還高七八丈呢。」


  馬腳

 简化字:马脚
  注音: ㄇㄚˇ ㄐㄧㄠˇ
  拼音: mǎ jiǎo

1.馬的。《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超還至于寘,王侯以下皆號泣曰:『依漢使如父母,誠不可去。』互抱超馬,不得行。」

2.比喻內情或破綻。《西遊記》第三〇回:「倘喫酒中間,千千仔細,萬萬個小心,卻莫要現出厚嘴臉來,露出馬,走了風汛,就不斯文了。」


  名腳

 简化字:名脚
  注音: ㄇㄧㄥˊ ㄐㄧㄠˇ
  拼音: míng jiǎo

有名的伶人。如:「她在臺灣可算是個名。」也作「名角」。


  末腳

 简化字:末脚
  注音: ㄇㄛˋ ㄐㄩㄝˊ
  拼音: mò jué

一種戲劇角色。扮演男性。有正末、副末。《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一個穿花衣的末,拿著一本戲目,走上來。」


  拿腳

 简化字:拿脚
  注音: ㄋㄚˊ ㄐㄧㄠˇ
  拼音: ná jiǎo

、黏鞋。形容提不起來。如:「這條路的柏油未乾,走過去一定拿,我們還是繞道遠行吧!」


  泥腳

 简化字:泥脚
  注音: ㄋㄧˊ ㄐㄧㄠˇ
  拼音: ní jiǎo

1.泥質的地基。比喻根基不穩,容易倒塌。如:「這棟房子的地基如泥,經不起地震。」

2.陷入泥淖的。比喻事情遭遇困難,不易解決。如:「那人負債沉重,如泥般陷入困境。」


  潑腳

 简化字:泼脚
  注音: ㄆㄛ ㄐㄧㄠˇ
  拼音: pō jiǎo

勾住對方的,借力將對方摔倒。《金瓶梅》第五一回:「走向前,一個潑撇翻倒,兩個就磆碌成一塊子。」


  扦腳

 简化字:扦脚
  注音: ㄑㄧㄢ ㄐㄧㄠˇ
  拼音: qiān jiǎo

修剪趾甲,並去除上的老繭皮。如:「她上美容院洗頭,順便請美容師扦。」


  前腳

 简化字:前脚
  注音: ㄑㄧㄢˊ ㄐㄧㄠˇ
  拼音: qián jiǎo

1.跨步時在前面的。如:「他一跨出門,前方才落地,後便被絆到。」

2.剛剛、前不久,指很短的時間。《水滸傳》第四二回:「哥哥前下得山來,晁頭領與吳軍師放心不下,便叫戴院長隨即下來,探聽哥哥下落。」


  牆腳

 简化字:墙脚
  注音: ㄑㄧㄤˊ ㄐㄧㄠˇ
  拼音: qiáng jiǎo

牆的基部。如:「這面圍牆因為牆被破壞而傾倒了。」


  切腳

 简化字:切脚
  注音: ㄑㄧㄝˋ ㄐㄧㄠˇ
  拼音: qiè jiǎo

舊時以兩字之音拼合成一字之音的注音方法。《二家宮詞.宋.徽宗》:「曲裡字難相借問,隨時切注花牋。」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六.切語》:「世人語音,有以切而稱者,亦間見之於書史中,如以蓬為勃籠,槃為勃閩、鐸為突落、叵為不可、團為突欒、鉦為丁寧。」也稱為「切韻」。


  拳腳

 简化字:拳脚
  注音: ㄑㄩㄢˊ ㄐㄧㄠˇ
  拼音: quán jiǎo

1.毆打,拳打踢。《水滸傳》第一〇三回:「拳頭尖,將黃達脊背胸脯,……無處不著拳。」《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吃他發起脾氣來,少不了一頓拳。」

2.泛指武藝。《水滸傳》第二三回:「把那打虎的身分拳,細說了一遍。」


  日腳

 简化字:日脚
  注音: ㄖˋ ㄐㄩㄝˊ
  拼音: rì jué

1.從雲縫射下的日光。唐.岑參〈送李司諫歸京〉詩:「雨過風頭黑,雲開日黃。」宋.范成大〈眼兒媚.酣酣日紫煙浮〉詞:「酣酣日紫煙浮,妍暖試輕裘。」

2.日子、時間。《水滸傳》第七四回:「正是要緊的日,先說得明白最好。」


  入腳

 简化字:入脚
  注音: ㄖㄨˋ ㄐㄧㄠˇ
  拼音: rù jiǎo

著手進行。宋.陳亮〈漢宮春.雪月相投〉詞:「卻引取,春工入,爭教消息停留。」《水滸傳》第二四回:「見了這一面,卻似收了我三魂七魄的一般,只是沒做個道理入處。」


  軟腳

 简化字:软脚
  注音: ㄖㄨㄢˇ ㄐㄧㄠˇ
  拼音: ruǎn jiǎo

唐時設酒宴款待遠歸的人稱為「軟」,今稱為「接風」。《新唐書.卷二〇六.外戚傳.楊國忠傳》:「出有賜,曰『餞路』,返有勞,曰『軟』。」


  撒腳

 简化字:撒脚
  注音: ㄙㄚ ㄐㄧㄠˇ
  拼音: sā jiǎo

拔腿逃跑。如:「他見苗頭不對,撒就跑。」


  山腳

 简化字:山脚
  注音: ㄕㄢ ㄐㄧㄠˇ
  拼音: shān jiǎo
 相反词:山峰

山下靠近平地的部分。唐.崔櫓〈重陽日次荊南路經武寧驛〉詩:「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遶山黃。」《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馬二先生走不多遠,已到了山下。」


  捎腳

 简化字:捎脚
  注音: ㄕㄠ ㄐㄧㄠˇ
  拼音: shāo jiǎo

順道載客或捎帶物品。如:「反正你是空車回臺北,不如捎帶這兩個學生去吧!」


  神腳

 简化字:神脚
  注音: ㄕㄣˊ ㄐㄧㄠˇ
  拼音: shén jiǎo

古怪或傻里傻氣的色。指傻瓜。《董西廂》卷五:「紅娘聞語把牙兒咬,怎得條白練,我敢絞殺這神!」


  失腳

 简化字:失脚
  注音: ㄕ ㄐㄧㄠˇ
  拼音: shī jiǎo

1.走路不小心而跌倒。《水滸傳》第一八回:「朱仝只做失撲地,倒在地下。」《紅樓夢》第一二回:「少不得扯謊,說黑了,失掉在毛廁裡了。」也作「失足」。

2.失意、受挫折。唐.白居易〈東南行〉:「翻身落霄漢,失倒泥塗。」元.張可久〈慶東原.殺三士〉曲:「他得志笑閒人,他失閒人笑。」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48 页数: 3/1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