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牙將

 简化字:牙将
  注音: ㄧㄚˊ ㄐㄧㄤˋ
  拼音: yá jiàng

副將。《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傳.康懷英傳》:「事朱瑾為將,梁兵攻瑾,瑾出,略食豐、沛間。」宋.司馬光《郭子儀單騎退敵》:「回紇在城西,子儀使將李光瓚往說之,欲與之共擊吐蕃。」


  牙科

  注音: ㄧㄚˊ ㄎㄜ
  拼音: yá kē

在醫學的分科上,專門醫治病的稱為「科」。


  牙口

  注音: ㄧㄚˊ ㄎㄡˇ
  拼音: yá kǒu

1.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因道:『老哥哥的口竟還好。』他道:『不中用了,左半邊兒的槽,已活動了一個。』」

2.牲口的年齡。因牲口可依其齒多寡來斷定其年齡。《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此牛口尚小,且又精壯,為何把他買去做了殺才?」


  牙儈

 简化字:牙侩
  注音: ㄧㄚˊ ㄎㄨㄞˋ
  拼音: yá kuài

居間買賣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我家出入銀兩,置買田產,大半是大勝寺高公做儈。」也稱為「經紀」。


  牙郎

  注音: ㄧㄚˊ ㄌㄤˊ
  拼音: yá láng
 相似词:經紀、掮客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資治通鑑.卷二一四.唐紀三十.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及長,相親愛,皆為互市郎。」也稱為「經紀」。


  牙輪

 简化字:牙轮
  注音: ㄧㄚˊ ㄌㄨㄣˊ
  拼音: yá lún

也稱為「齒輪」。參見「齒輪」條。


  牙門

 简化字:牙门
  注音: ㄧㄚˊ ㄇㄣˊ
  拼音: yá mén

1.古時行軍紮營,立旗以為軍門,稱為「門」。《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麴義追至界橋,瓚斂兵還戰,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門。」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警郡守以恤隱,勒門以御衛。」

2.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北史.卷二六.宋隱傳》:「每日門虛寂,無復訴訟者,謂之神門。」宋.錢易《南部新書.庚》:「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門為門,字稱訛變轉為衙。」也作「衙門」。


  牙櫱

 简化字:牙蘖
  注音: ㄧㄚˊ ㄋㄧㄝˋ
  拼音: yá niè

新芽。引申指事物的端始。《淮南子.俶真》:「所謂有始者,繁憤未發,萌兆櫱,未有形埒垠堮。」宋.蘇軾〈巫山〉詩:「當時伐殘木,櫱已如臂。」


  牙牌

  注音: ㄧㄚˊ ㄆㄞˊ
  拼音: yá pái

1.一種用象或骨、角等製成的玩具。共三十二張,作長方形,面雕二到十二個圓點,錯綜或疊排列。後世用為賭具,或用以占卜。也稱為「骨牌」。

2.官吏出入官門時佩戴的象製識別牌。宋.歐陽修〈早朝感事〉詩:「玉勒爭門隨仗入,牌當殿報班齊。」《明史.卷二六六.金鉉傳》:「知帝已崩,解牌拜授家人,即投金水河。」


  牙婆

  注音: ㄧㄚˊ ㄆㄛˊ
  拼音: yá pó

以介紹人口買賣為業的婦人。《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回去喚個婆,將兩個丫頭都賣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這光棍婆見了銀子,如蒼蠅見血,怎還肯人心天理分這一半與他。」


  牙旗

  注音: ㄧㄚˊ ㄑㄧˊ
  拼音: yá qí

天子或將軍所立於軍營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為飾,故稱為「旗」。《文選.張衡.東京賦》:「戈矛若林,旗繽紛。」宋.陸游〈將至金陵先寄獻劉留守〉詩:「別都王氣半空紫,大將旗三丈黃。」


  牙籤

 简化字:牙签
  注音: ㄧㄚˊ ㄑㄧㄢ
  拼音: yá qiān

1.藏書者於書函上所綴的製籤牌。上標書名,以備檢取。如古人有用紅籤、綠籤、碧籤、白籤來分別經、史、子、集四庫書。唐.韓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詩:「一一懸籤,新若手未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齣:「堂名二酉,萬卷籤求售。」

2.一種剔的用具。兩端尖銳,大多以竹、木製成,亦有用塑膠製成的。


  牙橋

 简化字:牙桥
  注音: ㄧㄚˊ ㄑㄧㄠˊ
  拼音: yá qiáo

一種科補綴體。可代替缺失的一顆或一顆以上的齒,藉旁邊的齒固定支持。


  牙人

  注音: ㄧㄚˊ ㄖㄣˊ
  拼音: yá rén
 相似词:經紀

居間買賣,代銷貨物的人。《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與人算清了帳目,收拾起程。」也稱為「經紀」。


  牙色

  注音: ㄧㄚˊ ㄙㄜˋ
  拼音: yá sè

淡黃如象的顏色。


  牙刷

  注音: ㄧㄚˊ ㄕㄨㄚ
  拼音: yá shuā

的用具。可除去齒間的汙垢。元.郭鈺〈郭恆惠刷得雪字〉詩:「南州刷寄來日,去膩滌煩一金直。」《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放下刷,趕忙披上夾尼袍子,走出櫃臺招呼。」也稱為「刷」。


  牙稅

 简化字:牙税
  注音: ㄧㄚˊ ㄕㄨㄟˋ
  拼音: yá shuì

人課徵的租稅。《福惠全書.卷八.雜課部.稅》:「稅,乃市儈之身帖。」《清史稿.卷一〇.高宗本紀一》:「己亥,免江蘇山陽等十三州縣稅。」


  牙髓

  注音: ㄧㄚˊ ㄙㄨㄟˇ
  拼音: yá suǐ

髓室及根管內的軟組織,可形成象質,並維持齒的活性。包括神經、血管和一些結締組織。也稱為「齒髓」。


  牙疼

  注音: ㄧㄚˊ ㄊㄥˊ
  拼音: yá téng

齒因病變而引起的疼痛。如:「他最近鬧疼,情緒變得很暴躁。」


  牙推

  注音: ㄧㄚˊ ㄊㄨㄟ
  拼音: yá tuī

對占卜算命的術士及江湖醫生的稱呼。《劉知遠諸宮調.第一》:「我女兒曾有推算,不久咱門風也改換。」元.關漢卿《拜月庭》第二折:「誰想他百忙裡臥枕著床,內傷外傷,怕不大傾心吐膽,盡筋竭力把個推請。」也作「槌」。


  牙線

 简化字:牙线
  注音: ㄧㄚˊ ㄒㄧㄢˋ
  拼音: yá xiàn

一種線狀潔齒用具。可用以清除積塞在縫間及齒鄰接面上的食物殘渣,或其他不潔的齒附積物。


  牙牙

  注音: ㄧㄚˊ ㄧㄚˊ
  拼音: yá yá

擬聲詞。形容幼兒學說話的聲音。金.元好問〈德華小女五歲能誦予詩數首以此詩為贈〉詩:「嬌語總堪誇,學念新詩似小茶。」


  押牙

  注音: ㄧㄚ ㄧㄚˊ
  拼音: yā yá

職官名。唐宋時管理儀仗侍衛的小武官。也稱為「押衙」。


  牙醫

 简化字:牙医
  注音: ㄧㄚˊ ㄧ
  拼音: yá yī

專治病的醫生。


  牙音

  注音: ㄧㄚˊ ㄧㄣ
  拼音: yá yīn

舊謂舌後阻之音為「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見、溪、群、疑為音。


  牙齦

 简化字:牙龈
  注音: ㄧㄚˊ ㄧㄣˊ
  拼音: yá yín

齒齦的別名。參見「齒齦」條。


  牙章

  注音: ㄧㄚˊ ㄓㄤ
  拼音: yá zhāng

製成的圖章。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五.三朝典禮之臣紀略》:「馮號雙林,篤好琴書,雅歌投壺,有儒者風。神廟曾賜章,曰:『光明正大』。」


  牙質

 简化字:牙质
  注音: ㄧㄚˊ ㄓˊ
  拼音: yá zhí

1.以象為質料的器物。

2.齒的組成部分之一。在齒髓的外面,釉質的裡面,由許多纖細的小管構成,比骨堅硬而緻密。


  牙箸

  注音: ㄧㄚˊ ㄓㄨˋ
  拼音: yá zhù

製的筷子。《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天子見羹氣太熱,御手取箸調之良久,賜與李學士。」《紅樓夢》第八九回:「只見一個小丫頭,端了一個茶盤兒,一個碗,一雙箸,遞給麝月。」


  牙爪

  注音: ㄧㄚˊ ㄓㄨㄚˇ
  拼音: yá zhuǎ

1.動物的齒和指爪。也指人的齒和指甲。漢.揚雄〈執金吾箴〉:「如虎有,如鷹有爪,國以自固,獸以自保。爪葸葸,動作宜時。」唐.杜牧〈贈李處士長句四韻〉:「老翁四目爪利,擲火萬里精神高。」

2.比喻勇士或武將。唐.李德裕〈唐故扶風馬公神道碑銘〉:「備爪則數逾十萬,竭心膂則酬必九遷。」唐.李商隱〈韓碑〉詩:「愬武古通作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3.、羽翼。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先去了此人爪,然後翦除了此人,纔使的我永無身後之患。」《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玄德非不欲圖操,恨操爪多,恐力不及耳。」

4.差役、衙役。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你見這惡哏哏公吏排,不是我官不威爪威。」


  牙子

  注音: ㄧㄚˊ ˙ㄗ
  拼音: yá zi

1.居間買賣的人。《水滸傳》第三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子。」也稱為「經紀」。

2.精通某事的人。如:「他簡直是古玩玉器的子,無所不懂。」

3.剛出生的動物。《西遊記》第八六回:「這廝從小兒也不知偷吃了人家多少豬子、羊羔兒了。」

4.精製的家具邊緣所雕刻的花邊。《紅樓夢》第四〇回:「別慌慌張張鬼趕來似的,仔細碰了子。」


  牙鑽

 简化字:牙钻
  注音: ㄧㄚˊ ㄗㄨㄢˋ
  拼音: yá zuàn

一種裝在科手機上的鑽子。用以穿透或除去齒構造或骨質。


  簷牙

 简化字:檐牙
  注音: ㄧㄢˊ ㄧㄚˊ
  拼音: yán yá

簷際翹出如的部分。唐.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十步一閤;廊腰縵迴,簷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咬牙

  注音: ㄧㄠˇ ㄧㄚˊ
  拼音: yǎo yá

1.形容極為憤怒。《紅樓夢》第四八回:「平兒咬罵道:『都是那賈雨村,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

2.形容忍受極大的痛苦,堅持到底或下定決心。如:「為了讓病痊癒,他咬忍痛接受治療。」「只要你肯咬,這事兒沒有不成的。」《紅樓夢》第五二回:「只覺頭重身輕,滿眼金星亂迸,實實撐不住。若不做,又怕寶玉著急,少不得恨命咬捱著。」

3.計較分明、過於精明。如:「他為人向來很咬。」《紅樓夢》第七四回:「以後凡年紀大些的,或有些咬難纏的,拿個錯兒,攆出去配了人。」

4.嚴格不放鬆。如:「他要一咬,我們可就沒法辦了。」

5.一種睡眠中齒相磨的情形。多為消化不良的病象。《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一個人要吃多了,咬、放屁、說夢話,這三樁事可保不齊沒有,還帶著自己真會連影兒不知道。」


  易牙

  注音: ㄧˋ ㄧㄚˊ
  拼音: yì yá

人名。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齊桓公的內侍,擅烹調,善逢迎,甚得桓公的寵愛。桓公死後,易與豎刁等謀亂,立公子無虧即位,導致齊國大亂。也稱為「狄」。


  月牙

  注音: ㄩㄝˋ ㄧㄚˊ
  拼音: yuè yá

1.形狀似鉤的新月。宋.張澄〈和林秋日感懷寄張丈御史〉詩二首之二:「別家六見月新,萬里風霜老病身。」也作「月芽兒」。

2.新月形的物體。元.楊維楨〈題芭蕉美人圖〉詩:「髻雲淺露月彎,獨立西風意自閑。」也作「月芽兒」。


  沾牙

  注音: ㄓㄢ ㄧㄚˊ
  拼音: zhān yá

飲食。《紅樓夢》第七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懨懨弱息,如今現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攙架起來去了。」


  爪牙

  注音: ㄓㄠˇ ㄧㄚˊ
  拼音: zhǎo yá
 相似词:黨羽、走狗

1.動物的尖爪和利。《荀子.勸學》:「螾無爪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呂氏春秋.恃君覽.恃君》:「凡人之性,爪不足以自守衛。」

2.比喻勇士。《詩經.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李都督雖然驍勇,奈英雄無用武之地,手下爪看看將盡!」

3.比喻仗勢欺人的走狗。《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張湯傳》:「是以湯雖文深意忌不專平,然得此聲譽,而刻深吏多為爪用者,依於文學之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鑽刺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爪威。」


  植牙

  注音: ㄓˊ ㄧㄚˊ
  拼音: zhí yá

一種齒治療法。以天然或人工製的齒移植到完全拔除舊的齒槽骨上。


  蛀牙

  注音: ㄓㄨˋ ㄧㄚˊ
  拼音: zhù yá

病名。因口腔感染某些產酸性細菌,使齒周圍殘留食物中的糖類分解成乳酸,酸蝕齒,因而引起齒脫鈣,產生窩洞的一種病。參見「齲齒」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77 页数: 3/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