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法拉

  注音: ㄈㄚˇ ㄌㄚ
  拼音: fǎ lā

量詞。計算電容的單位。為英語farad的音譯。就是在某導體上加以一庫侖的電,使它的電位升高一伏特,則這導體的電容稱為「一拉」。也譯作「拉第」。


  法郎

  注音: ㄈㄚˇ ㄌㄤˊ
  拼音: fǎ láng

1.國的貨幣名稱。由英語Franc翻譯得名。一郎分為一百生丁。也譯作「佛郎」。舊音ㄈㄚˋ ㄌㄤˊ fà láng。

2.琺瑯。《金瓶梅》第二一回:「滿斟窩兒酒,傾在銀郎桃兒鍾內;那李銘跪在地下,滿飲三杯。」


  法老

  注音: ㄈㄚˇ ㄌㄠˇ
  拼音: fǎ lǎo

古代埃及王的稱號。為埃及語pharaoh的音譯。原指埃及王宮,到新王國時期成為國王的同義語,後來遂成為埃及所有國王的通稱。埃及人相信老是神,具有至高無上的意志。


  法理

  注音: ㄈㄚˇ ㄌㄧˇ
  拼音: fǎ lǐ

1.律與情理。《書經.呂刑》「惟察惟,其審克之」句下漢.孔安國.傳:「惟當清察罪人之辭,附以理,其當詳審能之。」《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王渙傳》:「其冤嫌久訟,歷政所不斷,理所難平。」

2.律的原理。如立立義、律秩序所包含之各種原理或原則等。《東觀漢記.卷一一.張禹傳》:「明帝以其明達理,有張釋之風,超遷非次,拜廷尉。」

3.條理,事物的道理。《王充.論衡.骨相》:「非徒富貴貧賤有骨體也,而操行清濁亦有理。」

4.佛教所闡述的道理。《晉書.卷六五.王導傳》:「時有外國沙門名提婆,妙解理,為珣兄弟講毗曇經。」


  法力

  注音: ㄈㄚˇ ㄌㄧˋ
  拼音: fǎ lì

1.或道的能力。《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力超群生,常以財施一切。」《西遊記》第二九回:「長老若有手段,放力,捉了妖魔。」

2.泛指神奇的力量。如:「這魔術師的力還真不可忽視。」


  法吏

  注音: ㄈㄚˇ ㄌㄧˋ
  拼音: fǎ lì

獄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吏為伍。深出囹圄中,誰可告愬者!」


  法例

  注音: ㄈㄚˇ ㄌㄧˋ
  拼音: fǎ lì
 相似词:法規、法則、律例

律全部適用的通則。《民》第1條至第5條之規定,即屬例。


  法礪

 简化字:法砺
  注音: ㄈㄚˇ ㄌㄧˋ
  拼音: fǎ lì

唐代一位高僧的號。俗姓李,趙州(今河北趙縣)人。為律宗相部宗創始人。初為靈裕師弟子。後從靜洪、洪淵研究律學。在鄴(今河北臨漳境內)講律四十餘遍。著有《四分律疏》十卷、《羯磨疏》三卷等。弟子有明導、曇光、道成等。


  法鈴

 简化字:法铃
  注音: ㄈㄚˇ ㄌㄧㄥˊ
  拼音: fǎ líng

藏族搖擊樂器。傳自印度佛教密宗。銅製鈴身,通高約二十五釐米。平口,身似鐘,頂部及鈴身以花紋為飾。體內懸金屬鈴舌。鈴柄銅或銀製,多雕以佛像,持柄搖鈴發音,用於喇嘛事誦經及佛樂。道教亦用以作為器。


  法令

  注音: ㄈㄚˇ ㄌㄧㄥˋ
  拼音: fǎ lìng
 相似词:法律

律命令,總稱令。《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曹操令既行,士卒精練。」《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縣令嚴明,地方清肅。


  法籙

 简化字:法箓
  注音: ㄈㄚˇ ㄌㄨˋ
  拼音: fǎ lù

道教指經典符籙。


  法侶

 简化字:法侣
  注音: ㄈㄚˇ ㄌㄩˇ
  拼音: fǎ lǚ

僧侶。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懺文〉:「恆沙眾生,皆為侶。」


  法律

  注音: ㄈㄚˇ ㄌㄩˋ
  拼音: fǎ lǜ
 相似词:法令、國法、公法、司法

泛指適用於所有人的規範。《爾雅.釋詁》:「,常也」,指規範整齊及治罪處罰之作用;《說文解字.彳部》:「律,均布也」,有一體適用之意義。現指國家機關依一定的程序制定,使人民遵循的規範。《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律。」《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民皆怨;戰具不修,軍無律。」今泛指令與規。


  法輪

 简化字:法轮
  注音: ㄈㄚˇ ㄌㄨㄣˊ
  拼音: fǎ lún

1.佛教用語。指佛。佛陀說能摧破眾生的煩惱,猶如輪王的輪寶能輾摧山嶽巖石,而又不停滯於一人、一處,輾轉傳人,有如車輪,故稱為「輪」。《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得轉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

2.道家指普渡眾生的清靜道


  法螺

  注音: ㄈㄚˇ ㄌㄨㄛˊ
  拼音: fǎ luó

1.動物名。嵌線螺科螺屬。生活於海洋中的軟體動物。殼壁很厚,表面有瘤狀突起。分布於加勒比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殼高可達四十公分。

2.用海螺殼做成的號角或樂器。古代軍隊用以指示進退,僧道齋醮做事亦多用之。

3.比喻佛。因螺聲勇猛,可以遠聞,引喻佛雄猛,廣被大眾。《妙蓮華經》卷一:「吹大螺,擊大鼓。」

4.比喻說大話。如:「每次大夥聚在一起,他就開始大吹螺,吹噓他去過多少地方。」


  法馬

 简化字:法马
  注音: ㄈㄚˇ ㄇㄚˇ
  拼音: fǎ mǎ

以天平稱物時用來計算重量的標準器。《通俗編.器用》:「是以計數之物為馬也,今俗猜枚之物,謂之拳馬,賭博者以物衡錢,謂之馬子,交易以銅為,衡銀輕重,謂之馬,皆屬計數之意。」也作「碼」、「砝碼」。


  法碼

 简化字:法码
  注音: ㄈㄚˇ ㄇㄚˇ
  拼音: fǎ mǎ

以天平稱物時,作為質量的標準物。一般以銅鉛等金屬製成,有輕重大小的差別。也稱為「砝碼」。


  法盲

  注音: ㄈㄚˇ ㄇㄤˊ
  拼音: fǎ máng

大陸地區指缺乏律知識的成年人。如:「他是缺乏律知識的盲。」


  法門

 简化字:法门
  注音: ㄈㄚˇ ㄇㄣˊ
  拼音: fǎ mén
 相似词:祕訣

1.古稱南門為「門」。《穀梁傳.僖公二十年》:「南門者,門也。」

2.佛教指修行者所從入的門徑。《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此一派也,兩宗未有,六祖無傳,可謂獨闢門者矣。」

3.道教指眾生入道的門徑。如:「天尊慈悲,大開門。」

4.引申指一切方、途徑。如:「努力是成功的不二門。」


  法名

  注音: ㄈㄚˇ ㄇㄧㄥˊ
  拼音: fǎ míng

出家為僧、道時另取的名字。《西遊記》第一回:「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今年纔十八歲,名妙玉。」也稱為「號」、「戒名」。


  法器

  注音: ㄈㄚˇ ㄑㄧˋ
  拼音: fǎ qì

1.具有修證佛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齋醮所需用具與樂器。如劍、盆、鈴、鼓與鐃、鈸、魚、罄等。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開啟,眾僧動器者,請夫人小拈香。」


  法橋

 简化字:法桥
  注音: ㄈㄚˇ ㄑㄧㄠˊ
  拼音: fǎ qiáo

道教以為橋,超度眾生,誕登道岸。如:「永度人天眾,咸令上橋。」


  法曲

  注音: ㄈㄚˇ ㄑㄩˇ
  拼音: fǎ qǔ

1.佛教或道教會時所奏的樂曲。最早見於東晉的《顯傳》。原為西域各族民樂,傳入中國與清商樂結合,形成隋代的曲。《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十二》:「初,隋有曲,其音清而近雅。」

2.唐玄宗設梨園部,所奏樂曲,稱為「曲」。清.汪兆鏞〈憶舊游.隱林梢半角〉詞:「留連,感古今,問曲南薰,遺響誰傳?」


  法權

 简化字:法权
  注音: ㄈㄚˇ ㄑㄩㄢˊ
  拼音: fǎ quán

國家行使律的權力,稱為「權」。


  法人

  注音: ㄈㄚˇ ㄖㄣˊ
  拼音: fǎ rén

一社會組織體,在律上得為權利義務的主體。與自然人同為律上所謂的人。人的種類,依設立規可分為公人與私人;依成立要件可分為社團人與財團人;依設立的目的,可分為公益人與營利人。


  法融

  注音: ㄈㄚˇ ㄖㄨㄥˊ
  拼音: fǎ róng

唐代一位高僧的號。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丹陽縣延陵鎮)人。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十九歲從三論宗僧炅師剃度,後從大明師等鑽研三論和華嚴、般若、華、大集等經論,因未能在修行上突破,遂入山習定二十年。唐武德七年房玄齡奏請淘汰寺廟僧徒,融即挺身入京上表陳理。貞觀十年,入牛頭山參究佛,數年間,同住的侶有百餘人。貞觀二十一年後先後講說《華經》、《大品》、《大集經》等。顯廣二年圓寂。牛頭宗系的成立,是中唐以後的事。自劉禹錫的〈融大師新塔記〉、〈李華故徑山大師碑銘〉、〈故左溪大師碑〉有融得道信印可的傳說。雖然融思想和禪啟南宗頓悟說的先河,但融和道信的禪實大不相同。


  法身

  注音: ㄈㄚˇ ㄕㄣ
  拼音: fǎ shēn

1.佛陀的真如理體。《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世間淨眼品第一之一》:「身示現無真實,出生自在如是見。」

2.道教謂天仙真聖的真身。


  法繩

 简化字:法绳
  注音: ㄈㄚˇ ㄕㄥˊ
  拼音: fǎ shéng

一種器。道教師在作時用來調請五營兵馬或驅煞除祟時使用。也稱為「索」。


  法施

  注音: ㄈㄚˇ ㄕ
  拼音: fǎ shī

解說佛,使聽聞者獲益。《大寶積經.卷十三.密跡金剛力士會第三之六》:「加用施,救濟危厄。」


  法師

 简化字:法师
  注音: ㄈㄚˇ ㄕ
  拼音: fǎ shī

1.精通佛、善說教理並致力於修行傳的出家人。一般也作為對出家人的敬稱。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又七月十六日,吾於孝感寺侍上真子,聽契玄師講觀音經。」

2.遵守師承。《佛開解梵志阿颰經》:「沙門所說,言必師,其所不聞,不得意造。」

3.精通道,可為人師或進行事的道士。《唐六典.卷四.尚書禮部.祠部郎中》:「道士修行有三號:其一曰師,其二曰威儀師,其三曰戒律師。」《水滸傳》第四十七回:「說這廝也好大膽,獨自一個來做細作,打扮做個解魘師,閃入村裡來。」也作「官」。


  法式

  注音: ㄈㄚˇ ㄕˋ
  拼音: fǎ shì
 相似词:法度、軌範、標準、圭表、圭臬、程式

1.度、模式。《荀子.禮論》:「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終始莫不稱宜而好善,是禮義之式也,儒者是矣。」《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式。」

2.楷模。如:「其人格足為千秋之式。」《續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

3.標準的格式。如:「建築式」。《宋史.卷一六三.職官三》:「凡造度、量、權、衡,則頒其式。」

4.國樣式。如:「她做了許多式甜點。」


  法事

  注音: ㄈㄚˇ ㄕˋ
  拼音: fǎ shì

1.之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傳》:「高受詔教習胡亥,使學以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

2.僧道設壇祈福、禳災等事。


  法守

  注音: ㄈㄚˇ ㄕㄡˇ
  拼音: fǎ shǒu

度自守其職。《孟子.離婁上》:「上無道揆也,下無守也。」


  法書

 简化字:法书
  注音: ㄈㄚˇ ㄕㄨ
  拼音: fǎ shū

1.敬稱他人所寫的字,言其可為則。

2.有關律制度的書籍。漢.焦延壽《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書,藏在蘭臺,雖遭亂潰,獨不遇災。」


  法術

 简化字:法术
  注音: ㄈㄚˇ ㄕㄨˋ
  拼音: fǎ shù
 相似词:神通、術數

1.家的學術。《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列傳.韓非》:「喜刑名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晉書.卷四七.列傳.傅玄》:「近者魏武好術,而天下貴刑名。」

2.泛指術士的奇門遁甲、方士的禁咒行蹻、道士的符籙咒祕等術。《晉書.卷九五.藝術列傳.序》:「然而詭託近於妖妄,迂誕難可根源,術紛以多端,變態諒非一緒,真雖存矣,偽亦憑焉。」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九.農祭》:「如私自設壇,借求雨之名,妄作術,即以妖言惑眾治罪。」

3.;技術。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深思術。」


  法水

  注音: ㄈㄚˇ ㄕㄨㄟˇ
  拼音: fǎ shuǐ

1.僧道稱洗滌眾生心中塵垢的淨水。

2.術士用來治病的符水。


  法順

 简化字:法顺
  注音: ㄈㄚˇ ㄕㄨㄣˋ
  拼音: fǎ shùn

唐代一位高僧的號。俗姓杜,雍州萬年縣人。為華嚴宗初祖。十八歲出家,從因聖寺僧珍禪師(又稱魏禪師)修習禪。並在慶州、清河、驪山、三原、武功等地傳,勸人唸阿彌陀佛,讀誦《華嚴經》。唐貞觀十四年圓寂。關於順與華嚴宗的關係,除了倡導《華嚴經》外,相傳華嚴宗的要籍《華嚴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為其所作,但這說頗多問題。真正確立順為華嚴宗初祖地位的,恐怕是因為其弟子智儼對華嚴思想的創見,而被後人推尊。


  法司

  注音: ㄈㄚˇ ㄙ
  拼音: fǎ sī

古代掌理司刑獄的官署。《魏書.卷六十八.甄琛傳》:「復仍踵前來之失者,付司科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發下旨意:『著司嚴刑究問!』」


  法算

  注音: ㄈㄚˇ ㄙㄨㄢˋ
  拼音: fǎ suàn

詢問僧人年齡時的尊稱。元.楊訥《西游記》第三齣:「師父,你算多少了?唐僧云:『小僧年一十八歲也。』」


  法臺

 简化字:法台
  注音: ㄈㄚˇ ㄊㄞˊ
  拼音: fǎ tái

僧道齋醮用的祭臺。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34 页数: 3/2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