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寡不敵眾

 简化字:寡不敌众
  注音: 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ㄓㄨㄥˋ
  拼音: guǎ bù dí zhòng
 相反词:勢均力敵、旗鼓相當

人少的抵擋不過人多勢眾的。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夫孤直者,眾邪之所憎;至公者,群惡之所疾。寡不眾,孤不勝群。」《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鰍兒雙鏡重圓》:「徐信雖然有三分本事,那潰兵如山而至,寡不眾,捨命奔走。」


  化敵為友

 简化字:化敌为友
  注音: ㄏㄨㄚˋ ㄉㄧˊ ㄨㄟˊ ㄧㄡˇ
  拼音: huà dí wéi yǒu

人變為朋友。如:「在眾人的勸和之下,他們終於化為友,不再彼此仇視。」


  階級敵人

 简化字:阶级敌人
  注音: ㄐㄧㄝ ㄐㄧˊ ㄉㄧˊ ㄖㄣˊ
  拼音: jiē jí dí rén

無產階級的人,共產黨常用以指一切異己分子。


  舉世無敵

 简化字:举世无敌
  注音: ㄐㄩˇ ㄕˋ ㄨˊ ㄉㄧˊ
  拼音: jǔ shì wú dí

全世界都找不到旗鼓相當的手。形容人實力超強,高人一等。如:「用盡淚水、汗水和血水,才成就了舉世無的拳王。」


  克敵制勝

 简化字:克敌制胜
  注音: ㄎㄜˋ ㄉㄧˊ ㄓˋ ㄕㄥˋ
  拼音: kè dí zhì shèng

戰敗人,贏得勝利。《水滸傳》第二〇回:「林冲道:『今番克制勝,誰人及得先生良好。』」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二折:「論攻圍呵,有克制勝堅牢。」


  力敵勢均

 简化字:力敌势均
  注音: ㄌㄧˋ ㄉㄧˊ ㄕˋ ㄐㄩㄣ
  拼音: lì dí shì jūn

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周書.卷六.武帝紀下》:「自東西否隔,二國爭彊,戎馬生郊,干戈日用,兵連禍結,力勢均,疆埸之事,一彼一此。」《宋書.卷四二.劉穆之傳》:「力勢均,終相吞咀。」也作「力均勢」、「勢均力」。


  力敵萬夫

 简化字:力敌万夫
  注音: ㄌㄧˋ ㄉㄧˊ ㄨㄢˋ ㄈㄨ
  拼音: lì dí wàn fū

形容力量足以過萬人,無人可與之匹。唐.楊烱〈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長男仁睿,中男仁楷,少男仁護、仁昉等,或體窮三變,潘陸不足以升堂;或力萬夫,關張不足以扶轂。」也作「力萬人」。


  力敵萬人

 简化字:力敌万人
  注音: ㄌㄧˋ ㄉㄧˊ ㄨㄢˋ ㄖㄣˊ
  拼音: lì dí wàn rén

形容力量足以過萬人,無人可與之匹。也作「力萬夫」。


  力均勢敵

 简化字:力均势敌
  注音: ㄌㄧˋ ㄐㄩㄣ ㄕˋ ㄉㄧˊ
  拼音: lì jūn shì dí

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周書.卷四五.儒林傳.樂遜傳》:「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強也。夫力均勢,則進德者勝。」也作「力勢均」、「勢均力」。


  料敵若神

 简化字:料敌若神
  注音: ㄌㄧㄠˋ ㄉㄧˊ ㄖㄨㄛˋ ㄕㄣˊ
  拼音: liào dí ruò shén

估量情非常精準。《舊唐書.卷一二〇.列傳.郭子儀》:「天降人傑,生知王佐,訓師如子,料若神。」《東周列國志》第七七回:「御眾如一,料若神;大伸於楚,小挫於秦。」


  料敵制勝

 简化字:料敌制胜
  注音: ㄌㄧㄠˋ ㄉㄧˊ ㄓˋ ㄕㄥˋ
  拼音: liào dí zhì shèng

準確地估量情而贏得勝利。漢.揚雄〈趙充國頌〉:「料制勝,威謀靡亢;遂克西戎,還師於京。」《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亦且長於談兵,料制勝,謀無遺策。」


  臨敵賣陣

 简化字:临敌卖阵
  注音: ㄌㄧㄣˊ ㄉㄧˊ ㄇㄞˋ ㄓㄣˋ
  拼音: lín dí mài zhèn

在兩軍對峙之際臨陣逃脫。《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鄲.第四折》:「因為你兩軍對壘,臨賣陣,敕旨教斬了你哩。」


  牛餼退敵

 简化字:牛饩退敌
  注音: ㄋㄧㄡˊ ㄒㄧˋ ㄊㄨㄟˋ ㄉㄧˊ
  拼音: niú xì tuì dí

餼,活的牲口。春秋時鄭國商人弦高到周王城買賣,途中碰到正前往攻打鄭國的秦兵。他機智地以牛犒勞秦軍,稱說鄭君已知秦兵將路過鄭國,所以遣人來此。同時迅速差人傳報回國,加強防備。秦軍以為鄭國早有防範,只能滅了鄰近的滑國,領軍回去。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弦高以牛餼退,墨翟以縈帶全城。」


  棋逢敵手

 简化字:棋逢敌手
  注音: ㄑㄧˊ ㄈㄥˊ ㄉㄧˊ ㄕㄡˇ
  拼音: qí féng dí shǒu
 相似词:將遇良才
 相反词:不堪一擊

比喻雙方實力相當,難分高下。《三國演義》第一〇〇回:「棋逢手難相勝,將遇良才不敢驕。」也作「棋逢對手」。


  強敵環伺

 简化字:强敌环伺
  注音: ㄑㄧㄤˊ ㄉㄧˊ ㄏㄨㄢˊ ㄙˋ
  拼音: qiáng dí huán sì

強勁的人在周圍偵視、窺察。如:「這次比賽競爭激烈,強環伺,不可不小心謹慎。」


  如臨大敵

 简化字:如临大敌
  注音: ㄖㄨˊ ㄌㄧㄣˊ ㄉㄚˋ ㄉㄧˊ
  拼音: rú lín dà dí

好像面對強大的人一樣。比喻戒備森嚴或將事情看得很嚴重。《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畋還鎮,蒐乘補卒,繕修戎仗,濬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裡劄了許多兵,如臨大。」


  殺敵致果

 简化字:杀敌致果
  注音: ㄕㄚ ㄉㄧˊ ㄓˋ ㄍㄨㄛˇ
  拼音: shā dí zhì guǒ

勇敢殺,建立戰功。語本《左傳.宣公二年》:「殺為果,致果為毅。」唐.孔穎達.正義:「能殺人,是名為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為毅,言能強毅以立功。」


  勢均力敵

 简化字:势均力敌
  注音: ㄕ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拼音: shì jūn lì dí
 相似词:半斤八兩、旗鼓相當
 相反词:強弱懸殊

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如:「由於兩隊勢均力,勢必演出一場龍爭虎鬥。」也作「力勢均」、「力均勢」。


  首尾受敵

 简化字:首尾受敌
  注音: ㄕㄡˇ ㄨㄟˇ ㄕㄡˋ ㄉㄧˊ
  拼音: 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後都受到人攻擊。《周書.卷一.文帝紀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關,悅躡其後,歡邀其前,首尾受,其勢危矣。」《東周列國志》第七五回:「彼水陸路絕,首尾受,吳君臣之命,皆喪於吾手矣。」


  四面受敵

 简化字:四面受敌
  注音: ㄙˋ ㄇㄧㄢˋ ㄕㄡˋ ㄉㄧˊ
  拼音: sì miàn shòu dí
 相反词:左右逢源

各方面都受到威脅或攻擊。《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此非用武之國也。」《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操必力攻,我當先思退步。」


  所向無敵

 简化字:所向无敌
  注音: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ㄨˊ ㄉㄧˊ
  拼音: suǒ xiàng wú dí
 相似词:百戰百勝、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相反词:屢戰屢敗、不堪一擊、三戰三北

所到之處,無人可相與抗衡。形容力量強大,銳不可擋。《晉書.卷一〇〇.蘇峻傳》:「峻狡黠有智力,其徒黨驍勇,所向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咱有天賜桑門劍一口,所向無,何況更有五百人相從,何事不濟?」


  天下無敵

 简化字:天下无敌
  注音: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ㄨˊ ㄉㄧˊ
  拼音: tiān xià wú dí

形容本事高強,沒有對手。《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三國演義》第七七回:「公平昔自以為天下無,今日何由被吾所擒?」


  同仇敵愾

 简化字:同仇敌忾
  注音: ㄊㄨㄥˊ ㄔㄡˊ ㄉㄧˊ ㄎㄞˋ
  拼音: tóng chóu dí kài
 相似词:戮力同心、合力攻敵
 相反词:自相殘殺、同室操戈

同仇,一致對付仇。參見「同仇」條。愾,抵禦所惱恨的人。參見「愾」條。同仇愾指共同抱著憤恨心情,齊心同力抵抗人。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訥親》:「金川雖云小醜,而老師糜餉,克捷無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愾之念。」


  萬夫莫敵

 简化字:万夫莫敌
  注音: ㄨㄢˋ ㄈㄨ ㄇㄛˋ ㄉㄧˊ
  拼音: wàn fū mò dí

一萬個人也無法與之對抗。比喻十分勇猛。如:「十五號球員縱橫籃下禁區,展現出一副萬夫莫之姿。」


  萬人之敵

 简化字:万人之敌
  注音: ㄨㄢˋ ㄖㄣˊ ㄓ ㄉㄧˊ
  拼音: wàn rén zhī dí

善於領兵,武藝高強,能抵擋萬人。《三國志.卷三六.蜀書.關羽等傳》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為世虎臣。」明.沈采《千金記》第四齣:「智勇多能,學劍學書俱未成,待學萬人之。」


  無敵艦隊

 简化字:无敌舰队
  注音: ㄨˊ ㄉㄧˊ ㄐㄧㄢˋ ㄉㄨㄟˋ
  拼音: wú dí jiàn duì

西元一五八八年,西班牙腓力第一為保護舊教徒,發兵艦百三十艘,士卒約二萬攻英,號無艦隊。於英吉利海峽為英軍所敗,殘艦又遇風暴,幾乎全毀,從此以後,西班牙海上霸權,遂為英國所取代。


  無可匹敵

 简化字:无可匹敌
  注音: ㄨˊ ㄎㄜˇ ㄆㄧˇ ㄉㄧˊ
  拼音: wú kě pǐ dí
 相似词:無與倫比

沒有可相對抗的。如:「他的技藝超群,勇奪金牌,無可匹。」


  豔美無敵

 简化字:艳美无敌
  注音: ㄧㄢˋ ㄇㄟˇ ㄨˊ ㄉㄧˊ
  拼音: yàn měi wú dí

容貌豔麗嬌美,無可匹。如:「三號佳麗儀態萬千,豔美無。在選美比賽中奪得后冠。」


  以寡敵眾

 简化字:以寡敌众
  注音: ㄧˇ ㄍㄨㄚˇ ㄉㄧˊ ㄓㄨㄥˋ
  拼音: yǐ guǎ dí zhòng

以少數的兵力抵禦眾多的人馬。如:「只要我們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必然能夠以寡眾。」


  抑威餌敵

 简化字:抑威饵敌
  注音: ㄧˋ ㄨㄟ ㄦˇ ㄉㄧˊ
  拼音: yì wēi ěr dí

作戰時,偽裝軍容不盛,以引誘人。


  因敵取資

 简化字:因敌取资
  注音: ㄧㄣ ㄉㄧˊ ㄑㄩˇ ㄗ
  拼音: yīn dí qǔ zī

軍或地取得所需要的物資。《魏書.卷二四.燕鳳傳》:「軍無輜重樵爨之苦,輕行速捷,因取資,此南方所以疲敝,北方所以常勝也。」


  隱若敵國

 简化字:隐若敌国
  注音: ㄧㄣˇ ㄖㄨㄛˋ ㄉㄧˊ ㄍㄨㄛˊ
  拼音: yǐn ruò dí guó

沉著威重如對之國。語本《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國矣。」


  英勇無敵

 简化字:英勇无敌
  注音: ㄧㄥ ㄩㄥˇ ㄨˊ ㄉㄧˊ
  拼音: yīng yǒng wú dí

勇敢出眾而無對手。《三國演義》第五回:「呂布英勇無,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


  誘敵深入

 简化字:诱敌深入
  注音: ㄧㄡˋ ㄉㄧˊ ㄕㄣ ㄖㄨˋ
  拼音: yòu dí shēn rù

引誘人深入對己有利的地區。如:「我軍偽裝撤退,目的是在誘深入,以便一舉殲滅軍。」《宋史.卷三七九.列傳.胡松年》:「向在淮南誘深入,步騎四集,悉陷於淖,無得解者,金人至今膽落。」


  枕戈待敵

 简化字:枕戈待敌
  注音: ㄓㄣˋ ㄍㄜ ㄉㄞˋ ㄉㄧˊ
  拼音: zhèn gē dài dí

頭枕兵器,以待人來襲。形容絲毫不敢鬆懈,隨時準備作戰。《南齊書.卷二十三.褚淵傳》:「常時懼惑,當慮先定,結壘新亭,枕戈待,斷決之策,寔有由然。」


  制敵機先

 简化字:制敌机先
  注音: ㄓˋ ㄉㄧˊ ㄐㄧ ㄒㄧㄢ
  拼音: zhì dí jī xiān

在事情尚未發生之前,制伏人。如:「在這次戰役中,我軍制機先,打了一次漂亮的勝仗。」


  智均力敵

 简化字:智均力敌
  注音: ㄓˋ ㄐㄩㄣ ㄌㄧˋ ㄉㄧˊ
  拼音: zhì jūn lì dí

雙方智謀和勢力旗鼓相當。《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博戰曠日,智均力,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


  眾寡不敵

 简化字:众寡不敌
  注音: 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拼音: zhòng guǎ bù dí
 相似词:眾寡懸殊

人少不過人多。形容彼此力量懸殊,無法匹。《三國志.卷二六.魏書.郭淮傳》:「諸將議眾寡不,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傳》:「今眾寡不,戰無全勝。」也作「眾寡莫」、「眾寡難」、「眾少不」。


  眾寡莫敵

 简化字:众寡莫敌
  注音: 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ㄇㄛˋ ㄉㄧˊ
  拼音: zhòng guǎ mò dí

人少不過人多。形容彼此力量懸殊,無法匹。《周書.卷二五.李賢傳》:「彼既同惡相濟,理必總萃於我,其勢不分,眾寡莫。」也作「眾寡不」。


  眾寡難敵

 简化字:众寡难敌
  注音: 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ㄋㄢˊ ㄉㄧˊ
  拼音: zhòng guǎ nán dí

人少不過人多。形容彼此力量懸殊,無法匹。明.沈采《千金記》第七齣:「已曾選下精兵八千,遠渡江東,誠恐眾寡難,為此又行出榜。」也作「眾寡不」。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1 页数: 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