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改錯題

 简化字:改错题
  注音: ㄍㄞˇ ㄘㄨㄛˋ ㄊㄧˊ
  拼音: gǎi cuò tí

一種將錯誤混雜在題目中,讓受試者自行找出錯誤並加以正的試題。


  改腔兒

 简化字:改腔儿
  注音: ㄍㄞˇ ㄑㄧㄤㄦ
  拼音: gǎi qiāngr

變主意或態度。如:「昨日不是才約好了一道進城,怎麼今天卻腔兒?」


  勞改場

 简化字:劳改场
  注音: ㄌㄠˊ ㄍㄞˇ ㄔㄤˊ
  拼音: láo gǎi cháng

極權政府進行強制勞動造的場所。也稱為「勞營」、「勞農場」、「勞動農場」。


  勞改營

 简化字:劳改营
  注音: ㄌㄠˊ ㄍㄞˇ ㄧㄥˊ
  拼音: láo gǎi yíng

一般指共產政權實施強制勞動造的場所。將所謂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集中,強迫勞動生產,進行政治思想造等活動。中共勞動造制度出現於1960年代,現已廢除。也稱為「勞場」、「勞農場」、「勞動農場」。


  變風改俗

 简化字:变风改俗
  注音: ㄅㄧㄢˋ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
  拼音: biàn fēng gǎi sú
 相似词:變風易俗

變舊風俗。漢.王符《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也作「變風易俗」。


  翻然改圖

 简化字:翻然改图
  注音: ㄈㄢ ㄖㄢˊ ㄍㄞˇ ㄊㄨˊ
  拼音: fān rán gǎi tú

一下子變主意。漢.審配〈獻袁譚書〉:「何圖凶險讒慝之人,造飾無端,誘導姦利,至令將軍翻然圖。」宋.范仲淹〈讓觀察史第一表〉:「當未危之時,勉以從事,及既危之後,翻然圖。」


  風移俗改

 简化字:风移俗改
  注音: ㄈㄥ ㄧˊ ㄙㄨˊ ㄍㄞˇ
  拼音: fēng yí sú gǎi

轉移風氣,變習俗。《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杜襲》:「杜襲字子緒,潁川定陵人也。曾祖父安,祖父根,著名前世。」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


  風雨不改

 简化字:风雨不改
  注音: ㄈㄥ ㄩˇ ㄅㄨˋ ㄍㄞˇ
  拼音: fēng yǔ bù gǎi

語本《詩經.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加子不其度焉。」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也不變其操守。唐.元稹〈授韓皋尚書左僕射制〉:「豈所謂徐公之行已有常,而詩人之風雨不耶?」


  改編劇本

 简化字:改编剧本
  注音: ㄍㄞˇ ㄅㄧㄢ ㄐㄩˋ ㄅㄣˇ
  拼音: gǎi biān jù běn

將小說等文學著作編寫成劇本,以便搬上舞臺表演。


  改步改玉

  注音: ㄍㄞˇ ㄅㄨˋ ㄍㄞˇ ㄩˋ
  拼音: gǎi bù gǎi yù

玉,玉佩,所以節行步。古時君臣或貴族,因身分不同,步履佩玉也就有差別。玉,謂死者身分已變,葬禮也應有所變。《左傳.定公五年》:「六月,……丙申,卒于房。陽虎將以璵璠斂,仲梁懷弗與,曰:『玉。』」也作「行」。


  改朝換代

 简化字:改朝换代
  注音: ㄍㄞˇ ㄔㄠˊ ㄏㄨㄢˋ ㄉㄞˋ
  拼音: gǎi cháo huàn dài

推翻舊有的朝代,代之以新建立的政權。如:「歷史上每當朝換代,就會犧牲許多性命。」


  改惡從善

 简化字:改恶从善
  注音: ㄍㄞˇ ㄜˋ ㄘㄨㄥˊ ㄕㄢˋ
  拼音: gǎi è cóng shàn

掉不好的行為,走上正途。如:「既然他已惡從善,你就別再時常追究他以前的過錯。」也作「惡向善」。


  改惡向善

 简化字:改恶向善
  注音: ㄍㄞˇ ㄜˋ ㄒㄧㄤˋ ㄕㄢˋ
  拼音: gǎi è xiàng shàn

正惡行,走上善途。明.無名氏《齊天大聖》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後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也作「惡從善」。


  改惡行善

 简化字:改恶行善
  注音: ㄍㄞˇ ㄜˋ ㄒㄧㄥˊ ㄕㄢˋ
  拼音: gǎi è xíng shàn

掉邪惡、錯誤的行為而做良善、正確的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九一.七報》:「夫欲修學,熟尋此文,惡行善,速登神仙。」


  改過不吝

 简化字:改过不吝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ㄅㄨˋ ㄌㄧㄣˋ
  拼音: gǎi guò bù lìn

對於錯,態度堅定,絕不吝惜。《書經.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用人惟己,過不吝。」


  改過從善

 简化字:改过从善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ㄘㄨㄥˊ ㄕㄢˋ
  拼音: gǎi guò cóng shàn

正過失,誠心向善。參見「過遷善」條。如:「他能過從善,又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佳績,將來必有成就。」


  改過從新

 简化字:改过从新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拼音: gǎi guò cóng xīn

正過錯,重新作人。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四齣:「天幸遭逢頒大赦,過從新,作個清平無事人。」也作「過自新」。


  改過遷善

 简化字:改过迁善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ㄑㄧㄢ ㄕㄢˋ
  拼音: gǎi guò qiān shàn

語本《易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指正過失,誠心向善。《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三舅受了艱難苦楚,這下子過遷善,料想要用心讀書。」也作「過向善」、「過從善」、「行遷善」。


  改過向善

 简化字:改过向善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ㄒㄧㄤˋ ㄕㄢˋ
  拼音: gǎi guò xiàng shàn

正過錯,真心向善。參見「過遷善」條。如:「苦勸了這麼久,他終於脫離壞朋友,過向善。」


  改過自新

 简化字:改过自新
  注音: ㄍㄞˇ ㄍㄨㄛˋ ㄗˋ ㄒㄧㄣ
  拼音: gǎi guò zì xīn
 相似词:放下屠刀、痛改前非、改邪歸正、棄暗投明
 相反词:執迷不悟、怙惡不悛

正過失,重新作人。《漢書.卷三三.刑法志》:「刑者不可復蜀,雖後欲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唐.白居易〈議肉刑可廢不可用〉:「其欲廢之者,則曰:『刻膚革,斷肢體,人主忍而用之。則愷悌惻隱之心乖矣。』此緹縈所謂雖欲過自新,其道亡繇者也。」也作「過從新」。


  改換家門

 简化字:改换家门
  注音: ㄍㄞˇ ㄏㄨㄢˋ ㄐㄧㄚ ㄇㄣˊ
  拼音: gǎi huàn jiā mén

變、更換出身的門第,以便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若到陣上一戰成功,但得個一官半職,換家門,可也母親訓子有功也。」


  改換門閭

 简化字:改换门闾
  注音: ㄍㄞˇ ㄏㄨㄢˋ ㄇㄣˊ ㄌㄩˊ
  拼音: gǎi huàn mén lǘ

變出身門第,以提高身分地位。明.高明《汲古本琵琶記》第一一齣:「你教他做官,要換門閭,只怕他做得官時你做鬼。」也作「換門庭」。


  改換門庭

 简化字:改换门庭
  注音: ㄍㄞˇ ㄏㄨㄢˋ ㄇㄣˊ ㄊㄧㄥˊ
  拼音: gǎi huàn mén tíng

變門第出身,以提高身分地位。《三俠五義》第二回:「倘上天憐念,得個一官半職,一來換門庭,二來省受那贓官汙吏的悶氣。」也作「換門閭」。


  改面革心

  注音: ㄍㄞˇ ㄇㄧㄢˋ ㄍㄜˊ ㄒㄧㄣ
  拼音: gǎi miàn gé xīn

正過失,全心向善。如:「他自從出獄之後已經面革心,你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吧!」


  改名換姓

 简化字:改名换姓
  注音: ㄍㄞˇ ㄇㄧㄥˊ ㄏㄨㄢˋ ㄒㄧㄥˋ
  拼音: gǎi míng huàn xìng

變更姓名。如:「這名通緝犯名換姓,企圖通過警察的臨檢,但仍被警察識破。」也作「變名易姓」。


  改名易姓

  注音: ㄍㄞˇ ㄇㄧㄥˊ ㄧˋ ㄒㄧㄥˋ
  拼音: gǎi míng yì xìng

姓名。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八四.尸解次第事跡法度》:「乃乘馬躡虛,任意所適,或可名易姓,還反故鄉,無所忌難矣。」也作「變名易姓」。


  改容加飾

 简化字:改容加饰
  注音: ㄍㄞˇ ㄖㄨㄥˊ ㄐㄧㄚ ㄕˋ
  拼音: gǎi róng jiā shì

修飾外表、容貌。比喻良原有的,而令人耳目一新。《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聽,容加飾。」


  改俗遷風

 简化字:改俗迁风
  注音: ㄍㄞˇ ㄙㄨˊ ㄑㄧㄢ ㄈㄥ
  拼音: gǎi sú qiān fēng

變風俗習慣。《梁書.卷五一.處士傳.何點傳》:「兼以世道澆暮,爭詐繁起,俗遷風,良有未易。」


  改天換地

 简化字:改天换地
  注音: ㄍㄞˇ ㄊㄧㄢ ㄏㄨㄢˋ ㄉㄧˋ
  拼音: gǎi tiān huàn dì

天地。比喻徹頭徹尾變原來面貌。如:「經過了這次天換地的重整,公司上下煥然一新。」也比喻巨大的變革。如:「這座純樸的山城近年天換地,原有景觀完全變了個樣。」


  改頭換面

 简化字:改头换面
  注音: ㄍㄞˇ ㄊㄡˊ ㄏㄨㄢˋ ㄇㄧㄢˋ
  拼音: gǎi tóu huàn miàn
 相似词:洗面革心、洗心革面、新瓶舊酒

本指一代新人換舊人,面孔不斷變換。語本《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後比喻表面上雖變,而實質未變。《朱子語類.卷一〇九.論取士》:「今人作經義,正是醉人說話。只是許多說話頭換面,說了又說,不成文字。」《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拿出做八股時套襲成文的法子,頭換面,做成若干種,也想去賣錢。」亦比喻澈底變。如:「他出獄後決定頭換面,重新做人。」


  改土歸流

 简化字:改土归流
  注音: ㄍㄞˇ ㄊㄨˇ ㄍㄨㄟ ㄌㄧㄡˊ
  拼音: gǎi tǔ guī liú

明、清時土官為流官的政策。元代封滇、桂一帶的土著酋長為土官,以治理土著,並採世襲制。明代原本沿用,但時有土官虐殺百姓,為患邊境,故廢除土官制,以臨時任命的流官。清代,雲南巡撫鄂爾泰厲行明代的方式,使雲、貴一帶更加安定。


  改弦更張

 简化字:改弦更张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ㄍㄥ ㄓㄤ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相似词:改變方式、改弦易轍
 相反词:舊調重彈

更,變換。張,給樂器上弦。弦更張原指若琴瑟聲音不諧調,便得換掉舊弦,重裝新弦。語本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後比喻革變更,重新做起。如:「公司決定將舊有制度澈底弦更張,以求達到好的業績。」也作「弦易調」、「弦易張」、「張易調」。


  改弦易轍

 简化字:改弦易辙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ㄔㄜˋ
  拼音: gǎi xián yì chè
 相似词:革故鼎新、改弦更張
 相反词:舊調重彈、習故守常

換樂弦,更車行道路。比喻變制度、做法或態度。《封神演義》第八回:「待老臣同進朝歌,直諫天子,弦易轍,以救禍亂。」


  改弦易調

 简化字:改弦易调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ㄉㄧㄠˋ
  拼音: gǎi xián yì diào

比喻變做法、方針。參見「弦更張」條。《隋書.卷七三.循吏傳.梁彥光傳》:「請復為相州,弦易調,庶有次變其風俗,上答隆恩。」


  改弦易張

 简化字:改弦易张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ㄢˊ ㄧˋ ㄓㄤ
  拼音: gǎi xián yì zhāng

比喻從根本革,重新開始。參見「弦更張」條。《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孫皓傳》:「休以舊愛宿恩,全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


  改邪歸正

 简化字:改邪归正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拼音: gǎi xié guī zhèng
 相似词:放下屠刀、改過自新、棄暗投明
 相反词:怙惡不悛

正錯誤,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封神演義》第五六回:「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周,邪歸正,擇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天下無不折悅。」


  改姓更名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ㄥˋ ㄍㄥ ㄇㄧㄥˊ
  拼音: gǎi xìng gēng míng

姓名。《孤本元明雜劇.鬧銅臺.楔子》:「則今日辭別尊兄疾去忙,姓更名離水鄉。」也作「變名易姓」。


  改行遷善

 简化字:改行迁善
  注音: ㄍㄞˇ ㄒㄧㄥˋ ㄑㄧㄢ ㄕㄢˋ
  拼音: gǎi xìng qiān shàn

過錯,導正行為。參見「過遷善」條。《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中.張巡傳》:「巡下車,以法誅之,赦餘黨,莫不行遷善。」


  改玉改行

  注音: ㄍㄞˇ ㄩˋ ㄍㄞˇ ㄒㄧㄥˊ
  拼音: gǎi yù gǎi xíng

古時的君臣或貴族因身分地位不同,不但行走的步伐數與速度不同,所佩帶的玉飾也有差別。《國語.周語中》:「先民有言曰:『行。』」三國吳.韋昭.注:「君臣尊卑,遲速有節,言服其服,則行其禮。」也作「玉」。


  改轅易轍

 简化字:改辕易辙
  注音: ㄍㄞˇ ㄩㄢˊ ㄧˋ ㄔㄜˋ
  拼音: gǎi yuán yì chè

變行車的方向與路徑。比喻變方法或態度。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一八.張秦》:「東坡先生以為一代之詩當推魯直,二公遂捨舊而圖新,其初轅易轍,如枯絃敝軫。」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69 页数: 3/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