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神魂搖蕩

 简化字:神魂摇荡
  注音: ㄕㄣˊ ㄏㄨㄣˊ ㄧㄠˊ ㄉㄤˋ
  拼音: shén hún yáo dàng

心神恍惚,難以自持。《二刻拍案驚奇》卷八:「沈將仕看見李三情狀,一發神魂蕩。」也作「神魂飄蕩」、「神魂飛蕩」、「神魂飛越」、「神魂蕩颺」、「神魂蕩漾」、「神魂馳蕩」、「神魂蕩」。


  神搖魂蕩

 简化字:神摇魂荡
  注音: ㄕㄣˊ ㄧㄠˊ ㄏㄨㄣˊ ㄉㄤˋ
  拼音: shén yáo hún dàng

心神恍惚,難以把持。《東周列國志》第九九回:「喜得公孫乾和異人目亂心迷,神魂蕩,口中贊嘆不已。」也作「神魂蕩」。


  神搖目眩

 简化字:神摇目眩
  注音: ㄕㄣˊ ㄧㄠˊ ㄇㄨˋ ㄒㄩㄢˋ
  拼音: shén yáo mù xuàn

心神不定,眼花撩亂。形容所見景象令人驚異。如:「這部科幻電影的聲光效果令人神目眩。」也作「目眩神」。


  神搖意奪

 简化字:神摇意夺
  注音: ㄕㄣˊ ㄧㄠˊ ㄧˋ ㄉㄨㄛˊ
  拼音: shén yáo yì duó

心神迷亂,意志分散。《聊齋志異.卷一.畫壁》:「朱注目久,不覺神意奪,恍然凝思。」


  隨風搖曳

 简化字:随风摇曳
  注音: ㄙㄨㄟˊ ㄈㄥ ㄧㄠˊ ㄧˋ
  拼音: suí fēng yáo yì

順著風勢而動。如:「池塘中的荷花隨風曳,真是好看。」


  天搖地動

 简化字:天摇地动
  注音: ㄊㄧㄢ ㄧㄠˊ ㄉㄧˋ ㄉㄨㄥˋ
  拼音: tiān yáo dì dòng

形容震動的非常厲害。如:「前幾天發生大地震,天地動,使得好幾棟房屋倒塌了。」


  心蕩神搖

 简化字:心荡神摇
  注音: ㄒㄧㄣ ㄉㄤˋ ㄕㄣˊ ㄧㄠˊ
  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áo

形容心神迷亂,而不能自持。《金瓶梅》第一八回:「陳經濟扭頸回頭,猛然一見,不覺心蕩神,精魂已失。」也作「心蕩神迷」、「心蕩神馳」、「心蕩神怡」。


  心旌搖惑

 简化字:心旌摇惑
  注音: ㄒㄧㄣ ㄐㄧㄥ ㄧㄠˊ ㄏㄨㄛˋ
  拼音: xīn jīng yáo huò
 相反词:漠然不動

心緒如晃動不定的旗幟。比喻思緒不定,非常困惑。如:「他被這些問題搞得心旌惑,寢食難安。」


  心旌搖曳

 简化字:心旌摇曳
  注音: ㄒㄧㄣ ㄐㄧㄥ ㄧㄠˊ ㄧˋ
  拼音: xīn jīng yáo yì
 相反词:心如止水

思緒如隨風飄動的旗幟。比喻心思起伏,不能自持。《孽海花》第五回:「一張小嘴,恰似新破的榴實,不覺看得心旌曳起來。」


  搖擺不定

 简化字:摇摆不定
  注音: ㄧㄠˊ ㄅㄞˇ ㄅㄨˋ ㄉㄧㄥˋ
  拼音: yáo bǎi bù dìng

1.來回盪、擺動不停。如:「小妹妹被擺不定的不倒翁逗得直咯咯大笑。」

2.意念或立場等游移、變動不確定。如:「政府的政策若擺不定,百姓將無所適從。」


  搖筆即來

 简化字:摇笔即来
  注音: ㄧㄠˊ ㄅㄧˇ ㄐㄧˊ ㄌㄞˊ
  拼音: yáo bǐ jí lái

比喻文思敏捷。如:「他以筆即來,下筆成文,響譽文壇。」


  搖脣鼓舌

 简化字:摇唇鼓舌
  注音: ㄧㄠˊ ㄔㄨㄣˊ ㄍㄨˇ ㄕㄜˊ
  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

鼓動嘴脣與舌頭。比喻搬弄是非。《莊子.盜跖》:「脣鼓舌,擅生是非。」《孤本元明雜劇.東籬賞菊.第二折》:「聽不上脣鼓舌絮叨叨。正良臣佞士難同爵。」也作「鼓舌脣」、「鼓脣舌」、「吻鼓舌」。


  搖鵝毛扇

 简化字:摇鹅毛扇
  注音: ㄧㄠˊ ㄜˊ ㄇㄠˊ ㄕㄢˋ
  拼音: yáo é máo shàn

相傳三國蜀漢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戲劇上的軍師也如是妝扮。故比喻出謀用策,運籌帷幄。如:「他的部屬個個都是鵝毛扇的,我們怎麼贏得了?」


  搖囝仔歌

 简化字:摇囝仔歌
  注音: ㄧㄠˊ ㄐㄧㄢˇ ㄗˇ ㄍㄜ
  拼音: yáo jiǎn zǐ gē

籃曲。或讀為ㄧㄠˊ ㄋㄢ ㄗˇ ㄍㄜ yáo nān zǐ gē。


  搖籃時代

 简化字:摇篮时代
  注音: ㄧㄠˊ ㄌㄢˊ ㄕˊ ㄉㄞˋ
  拼音: yáo lán shí dài

幼童時期,含有幼稚之意。如:「他還以為處在籃時代,凡事由父母親承擔。」


  搖鈴打鼓

 简化字:摇铃打鼓
  注音: ㄧㄠˊ ㄌㄧㄥˊ ㄉㄚˇ ㄍㄨˇ
  拼音: yáo líng dǎ gǔ

比喻隨地聲張,四處宣揚,使人盡皆知。《金瓶梅》第六二回:「既是你喬家親爹主張,兌三百二十兩抬了來罷!休要只顧鈴打鼓的了。」也作「旗打鼓」。


  搖鈴兒的

 简化字:摇铃儿的
  注音: ㄧㄠˊ ㄌㄧㄥˊㄦ ˙ㄉㄜ
  拼音: yáo língr de

北平有售賣脂粉針線的小販,只動一種特製的鈴,而不叫賣,人們常稱之為「鈴兒的」。


  搖旗打鼓

 简化字:摇旗打鼓
  注音: ㄧㄠˊ ㄑㄧˊ ㄉㄚˇ ㄍㄨˇ
  拼音: yáo qí dǎ gǔ

比喻四處張揚,搞得眾人皆知。《醒世姻緣傳》第七二回:「想他這娘兒兩個,也羞不著他甚麼,旗打鼓的,魏大哥,你的體面也沒有甚麼好。」也作「鈴打鼓」。


  搖旗鼓譟

 简化字:摇旗鼓噪
  注音: ㄧㄠˊ ㄑㄧˊ ㄍㄨˇ ㄗㄠˋ
  拼音: yáo qí gǔ zào

作戰時舞動旗幟,擊鼓吶喊以助聲威。《三國演義》第七四回:「比及平明,關公及眾將皆旗鼓譟,乘大船而來。」


  搖旗擂鼓

 简化字:摇旗擂鼓
  注音: ㄧㄠˊ ㄑㄧˊ ㄌㄟˊ ㄍㄨˇ
  拼音: yáo qí léi gǔ

1.作戰時舞旗擊鼓。《三國演義》第二回:「張寶旗擂鼓,引軍搦戰,玄德出迎。」

2.比喻附和他人,助長聲威,含有貶意。如:「你身邊那些人只會旗擂鼓,是幫不了忙的。」


  搖旗吶喊

 简化字:摇旗呐喊
  注音: ㄧㄠˊ ㄑㄧˊ ㄋㄚˋ ㄏㄢˇ
  拼音: yáo qí nà hǎn
 相反词:鴉雀無聲

1.打仗時,揮舞旗幟,嘶喊以助聲威。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你這般旗吶喊,簸土揚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又見山後那二百人,旗吶喊飛殺上來。」

2.比喻為他人聲威助援,含有貶意。如:「他用的都是只會旗吶喊的助選員,怎可能會當選呢?」


  搖山振岳

 简化字:摇山振岳
  注音: ㄧㄠˊ ㄕㄢ ㄓㄣˋ ㄩㄝˋ
  拼音: yáo shān zhèn yuè

撼、振動山嶺。形容聲勢或力氣盛大。《紅樓夢》第一三回:「只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亂烘烘人來人往,裡面哭聲山振岳。」


  搖身一變

 简化字:摇身一变
  注音: ㄧㄠˊ ㄕㄣ ㄧ ㄅㄧㄢˋ
  拼音: yáo shēn yī biàn

1.神怪傳說中形容神仙鬼怪變形迅速,一晃身就變成別種形體。《西遊記》第三七回:「自從害了朕,他當時在花園內身一變,就變做朕的模樣。」《紅樓夢》第一九回:「我只身一變,也變成個香玉。」

2.今多形容改換面目出現,含有貶意。如:「他竟身一變,成為風度翩翩,斯斯文文的紳士,不知又再打什麼壞心眼。」


  搖手觸禁

 简化字:摇手触禁
  注音: ㄧㄠˊ ㄕㄡˇ ㄔㄨˋ ㄐㄧㄣˋ
  拼音: yáo shǒu chù jìn

手動一下就觸犯法令。比喻法令繁瑣嚴苛,人民動輒得咎。《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民手觸禁,不得耕桑,徭役煩劇,而枯旱蝗蟲相因。」


  搖頭擺腦

 简化字:摇头摆脑
  注音: ㄧㄠˊ ㄊㄡˊ ㄅㄞˇ ㄋㄠˇ
  拼音: yáo tóu bǎi nǎo
 相反词:正襟危坐

去。形容自以為是或自得其樂。如:「他頭擺腦說:『我覺得這首詩做得很有味道。』」也作「頭晃腦」。


  搖頭擺尾

 简化字:摇头摆尾
  注音: ㄧㄠˊ ㄊㄡˊ ㄅㄞˇ ㄨㄟˇ
  拼音: yáo tóu bǎi wěi

本指動物擺動頭尾,借以形容人高興、得意或悠然自得的神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他出來一見了,便頭擺尾的說道:『此所謂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也作「擺尾頭」。


  搖頭晃腦

 简化字:摇头晃脑
  注音: ㄧㄠˊ ㄊㄡˊ ㄏㄨㄤˋ ㄋㄠˇ
  拼音: yáo tóu huàng nǎo

去。形容自以為是或自得其樂。《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出神細看,看完了一遍,不住頭晃腦的道『好』。」也作「頭擺腦」。


  搖頭嘆息

 简化字:摇头叹息
  注音: ㄧㄠˊ ㄊㄡˊ ㄊㄢˋ ㄒㄧˊ
  拼音: yáo tóu tàn xí

表示遺憾、難過或惋惜。如:「他頭嘆息道:『自作孽,不可活。我們怎能怪別人呢?』」


  搖尾乞憐

 简化字:摇尾乞怜
  注音: ㄧㄠˊ ㄨㄟˇ ㄑㄧˇ ㄌㄧㄢˊ
  拼音: yáo wěi qǐ lián
 相似词:乞哀告憐
 相反词:昂頭挺立、昂首挺立

本指狗著尾巴,以討主人歡心。後形容人有所請求,卑躬屈膝向人討好。唐.韓愈〈應科目與時人書〉:「若俯首貼耳、尾而乞憐,非我之志也!」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一齣:「這丫頭怎麼罵我尾乞憐,終不成我是狗?」也作「乞憐尾」。


  搖尾求食

 简化字:摇尾求食
  注音: ㄧㄠˊ ㄨㄟˇ ㄑㄧㄡˊ ㄕˊ
  拼音: yáo wěi qiú shí

1.動物著尾巴,向人乞討食物。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2.比喻人阿諛諂媚,巴結人以謀利。如:「看他整天跟在老闆的後面拍馬屁,尾求食的醜態,真令人噁心!」


  搖吻鼓舌

 简化字:摇吻鼓舌
  注音: ㄧㄠˊ ㄨㄣˇ ㄍㄨˇ ㄕㄜˊ
  拼音: yáo wěn gǔ shé

比喻人逞口舌之能,搬弄是非。宋.陳亮〈辯士傳序〉:「一時鮮廉寡恥之徒,往來乎其間,吻鼓舌,勸之以勢,誘之以利。」也作「脣鼓舌」。


  搖席破坐

 简化字:摇席破坐
  注音: ㄧㄠˊ ㄒㄧˊ ㄆㄛˋ ㄗㄨㄛˋ
  拼音: yáo xí pò zuò

1.宴會未結束就中途離席。《西遊記》第六九回:「哥哥,你不達理!這般御酒不喫,旗破坐的,且去看甚麼哩?」

2.比喻掃興。《金瓶梅》第三二回:「且教他孝順眾親席尊兩套詞兒著,你這狗才,就這等席破坐的!」


  搖搖擺擺

 简化字:摇摇摆摆
  注音: ㄧㄠˊ ㄧㄠˊ ㄅㄞˇ ㄅㄞˇ
  拼音: yáo yáo bǎi bǎi

1.左右曳,晃動不定的樣子。《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一個婦女擺擺從府堂裡出來,自言自語,與崔寧打個胸廝撞。」《老殘遊記》第三回:「河裡的水草都有一丈多長,被那河水流得擺擺,煞是好看!」也作「擺擺」。

2.行路緩慢自得的樣子。《西遊記》第一回:「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擺擺,穿州過府。」《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那小娘子豔喬妝了,帶著兩個丫頭,一個喚名春雲,一個喚名秋月,擺擺,走到園亭上來。」


  搖搖晃晃

 简化字:摇摇晃晃
  注音: ㄧㄠˊ ㄧㄠˊ ㄏㄨㄤˋ ㄏㄨㄤˋ
  拼音: yáo yáo huàng huàng

左右曳,晃動不定的樣子。如:「看他晃晃,滿嘴胡言亂語,八成又喝醉酒了。」


  搖搖落落

 简化字:摇摇落落
  注音: ㄧㄠˊ ㄧㄠˊ ㄌㄨㄛˋ ㄌㄨㄛˋ
  拼音: yáo yáo luò luò

零零散散的樣子。《紅樓夢》第七九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鬥色之可比。」


  搖搖欲墜

 简化字:摇摇欲坠
  注音: ㄧㄠˊ ㄧㄠˊ ㄩˋ ㄓㄨㄟˋ
  拼音: yáo yáo yù zhuì
 相似词: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搖搖欲倒、危如累卵
 相反词:堅不可摧、穩如泰山

晃晃得快要倒下來。形容岌岌可危,甚不穩固。《三國演義》第一〇四回:「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觀北斗,指一星曰:『此吾之將星也。』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欲墜。」或比喻地位不穩,就要垮臺。如:「因內戰迭起,致使政局欲墜。」


  搖曳生姿

 简化字:摇曳生姿
  注音: ㄧㄠˊ ㄧˋ ㄕㄥ ㄗ
  拼音: yáo yì shēng zī

姿態閑雅,婀娜多姿的樣子。如:「夕陽斜照,晚風襲來,吹得滿園的桂花,曳生姿,清香撲鼻。」


  屹立不搖

 简化字:屹立不摇
  注音: ㄧˋ ㄌㄧˋ ㄅㄨˋ ㄧㄠˊ
  拼音: yì lì bù yáo

聳立不動。如:「雖然已歷數千年,但是《詩經》的文學地位依然屹立不。」


  一搖三擺

 简化字:一摇三摆
  注音: ㄧ ㄧㄠˊ ㄙㄢ ㄅㄞˇ
  拼音: yī yáo sān bǎi

形容走路擺,耍威風或顯神氣的氁樣。如:「他一三擺的晃出門,好不威風!」《九命奇冤》第七回:「只見凌貴興在茶亭裡面,一三擺的迎了出來。」


  一搖三晃

 简化字:一摇三晃
  注音: ㄧ ㄧㄠˊ ㄙㄢ ㄏㄨㄤˋ
  拼音: yī yáo sān huàng

擺不定的樣子。如:「那老婦提著兩個菜檐,一三晃地沿街叫賣。」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3 页数: 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