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抗憂鬱藥

 简化字:抗忧郁药
  注音: ㄎㄤˋ ㄧㄡ ㄩˋ ㄧㄠˋ
  拼音: kàng yōu yù yào

治療鬱症的精神興奮藥物。如三環抗鬱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


  樂而忘憂

 简化字:乐而忘忧
  注音: ㄌㄜˋ ㄦˊ ㄨㄤˋ ㄧㄡ
  拼音: lè ér wàng yōu

歡樂無比而忘了煩惱。如:「每當悠揚的琴聲響起,總是令我陶醉,樂而忘。」


  樂以忘憂

 简化字:乐以忘忧
  注音: ㄌㄜˋ ㄧˇ ㄨㄤˋ ㄧㄡ
  拼音: lè yǐ wàng yōu

非常快樂而忘了愁。《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元.錢霖〈哨遍.試把賢愚窮究套〉:「一味的驕而且吝,甚的是樂以忘。」


  嫠緯之憂

 简化字:嫠纬之忧
  注音: ㄌㄧˊ ㄨㄟˇ ㄓ ㄧㄡ
  拼音: lí wěi zhī yōu

比喻人國忘身。參見「嫠宗周」條。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書〉:「臣何敢追尤往事,上瀆聖聰,獨為方來計,則嫠緯之,不能忘情焉。」


  嫠憂宗周

 简化字:嫠忧宗周
  注音: ㄌㄧˊ ㄧㄡ ㄗㄨㄥ ㄓㄡ
  拼音: lí yōu zōng zhōu

寡婦不愁自己紡織的緯紗,而擔心周王朝的宗廟社稷,怕國亡禍己。典出《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宗周之損,為將及焉。』」後比喻人國而忘身。也作「嫠不恤緯」、「嫠緯之」。


  魯女憂葵

 简化字:鲁女忧葵
  注音: ㄌㄨˇ ㄋㄩˇ ㄧㄡ ㄎㄨㄟˊ
  拼音: lǔ nǚ yōu kuí

魯國有一逾齡未婚的女子,不擔心自己的終身大事,卻心國君太老,而太子年幼,鄰人知道了都譏笑她,她說:「葵菜無法收成,頂多是挨餓;一旦國家動亂,禍延百姓,可是連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後來魯國果真發生內亂。典出漢.劉向《列女傳.卷二.仁智.魯漆室女》。比喻女子關心國事。如:「鬚眉效力,魯女葵,國家必將強盛。」


  滿腹憂愁

 简化字:满腹忧愁
  注音: ㄇㄢˇ ㄈㄨˋ ㄧㄡ ㄔㄡˊ
  拼音: mǎn fù yōu chóu
 相似词:愁腸百結

心中充滿慮愁苦。如:「看他滿腹愁,想必有什麼難以解決的事吧!」《鏡花緣》第二七回:「他們自從略知人事,就是滿腹愁,從無一日開心,也不知喜笑歡樂為何物。」


  面帶憂容

 简化字:面带忧容
  注音: ㄇㄧㄢˋ ㄉㄞˋ ㄧㄡ ㄖㄨㄥˊ
  拼音: miàn dài yōu róng

臉帶有愁。《通俗常言疏證.性情》:「面帶容,號咷痛苦。」


  面有憂色

 简化字:面有忧色
  注音: ㄇㄧㄢˋ ㄧㄡˇ ㄧㄡ ㄙㄜˋ
  拼音: miàn yǒu yōu sè

愁眉苦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一日,袁尚寶來拜,見他面有色。」


  內顧之憂

 简化字:内顾之忧
  注音: ㄋㄟˋ ㄍㄨˋ ㄓ ㄧㄡ
  拼音: nèi gù zhī yōu

來自家庭或國家內部的患。《周書.卷一.文帝紀上》:「使其進有內顧之,退有被躡之勢。」《三國演義》第九一回:「今南方已平,可無內顧之,不就此時討賊,恢復中原,更待何日?」


  內憂外患

 简化字:内忧外患
  注音: ㄋㄟˋ ㄧㄡ ㄨㄞˋ ㄏㄨㄢˋ
  拼音: nèi yōu wài huàn

語本《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饋,非有內,必有外患。」指國家內部的動亂和外敵的侵擾。《孽海花》第二五回:「當此內外患,接踵而來,老夫子繫天下人望。」亦比喻個人所遭遇的內在糾紛與外在壓力的困境。清.方苞〈兄子道希墓誌銘〉:「時弟妹皆幼,內外患,獨身當亡,遂得危疾,連年景歲。」


  排難解憂

 简化字:排难解忧
  注音: ㄆㄞˊ ㄋㄢˋ ㄐㄧㄝˇ ㄧㄡ
  拼音: pái nàn jiě yōu

排除困難、解決愁。如:「他為人熱心,常幫人排難解。」


  破鏡之憂

 简化字:破镜之忧
  注音: ㄆㄛˋ ㄐㄧㄥˋ ㄓ ㄧㄡ
  拼音: pò jìng zhī yōu

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


  杞國憂天

 简化字:杞国忧天
  注音: ㄑㄧˇ ㄍㄨㄛˊ ㄧㄡ ㄊㄧㄢ
  拼音: qǐ guó yōu tiān

比喻無謂的慮。參見「杞人天」條。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六.本朝雜記下》:「嘗作昭陵挽詞云:『堯民喪考無生意,杞國天有壞時。』」


  杞人憂天

 简化字:杞人忧天
  注音: ㄑㄧˇ ㄖㄣˊ ㄧㄡ ㄊㄧㄢ
  拼音: qǐ rén yōu tiān
 相似词:杞天之憂、鰓鰓過慮
 相反词:樂天安命

古時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因而寢食難安。典出《列子.天瑞》。後比喻無謂的慮。《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心多過慮,何異杞人天。」《孽海花》第六回:「正盼他們互建奇勛,為書生吐氣,一面又免不了杞人天,代為著急。」也作「杞國天」、「杞人之」。


  杞人之憂

 简化字:杞人之忧
  注音: ㄑㄧˇ ㄖㄣˊ ㄓ ㄧㄡ
  拼音: qǐ rén zhī yōu

比喻無謂的慮。參見「杞人天」條。《孽海花》第二七回:「這是賢弟關心太切,所以有些杞人之。」


  受怕擔憂

 简化字:受怕担忧
  注音: ㄕㄡˋ ㄆㄚˋ ㄉㄢ ㄧㄡ
  拼音: shòu pà dān yōu

感到害怕、擔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因他身子怯弱,動不動三病四痛,老身恨不得把身子替了他,為這一件上,常是受怕擔。」


  思深憂遠

 简化字:思深忧远
  注音: ㄙ ㄕㄣ ㄧㄡ ㄩㄢˇ
  拼音: sī shēn yōu yuǎn

思慮深刻,謀計久遠。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之遠也。」後亦用以稱有心的人。


  死無遺憂

 简化字:死无遗忧
  注音: ㄙˇ ㄨˊ ㄧˊ ㄧㄡ
  拼音: sǐ wú yí yōu

安心死去,無後顧之。《淮南子.泰族》:「使其君生無廢事,死無遺,此異行而歸於善者。」


  同憂相救

 简化字:同忧相救
  注音: ㄊㄨㄥˊ ㄧㄡ ㄒㄧㄤ ㄐㄧㄡˋ
  拼音: tóng yōu xiāng jiù

戚相同的人互相救助。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同病相憐,同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俱流。」


  無慮無憂

 简化字:无虑无忧
  注音: ㄨˊ ㄌㄩˋ ㄨˊ ㄧㄡ
  拼音: wú lǜ wú yōu

毫無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西遊記》第九〇回:「正是:無慮無來佛界,誠心誠意上雷音。」也作「無無慮」。


  無憂無慮

 简化字:无忧无虑
  注音: ㄨˊ ㄧㄡ ㄨˊ ㄌㄩˋ
  拼音: wú yōu wú lǜ
 相似词:無牽無掛
 相反词:憂心如焚、牽腸掛肚

毫無慮。形容心情怡然自得。《孤本元明雜劇.群仙朝聖.第三折》:「俺出家兒無無慮樂醄醄,到處隨緣任逍遙。」也作「無慮無」。


  先憂後樂

 简化字:先忧后乐
  注音: ㄒㄧㄢ ㄧㄡ ㄏㄡˋ ㄌㄜˋ
  拼音: xiān yōu hòu lè

1.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事。」如:「我寧可先後樂,先把工作做完再休息。」

2.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形容關心國計民生,先公後私。語本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後天下之樂而樂。」關心國計民生,有患則居先,享樂則居後。《宋史.卷三一四.列傳.范仲淹》:「致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明.王世貞《鳴鳳記.鄒林游學》:「你先後樂師忠彥,由義居仁效昔賢。」


  宵旰憂勞

 简化字:宵旰忧劳
  注音: ㄒㄧㄠ ㄍㄢˋ ㄧㄡ ㄌㄠˊ
  拼音: xiāo gàn yōu láo

宵衣旰食,極為辛苦。比喻為國事勞。《明史.卷二一〇.吳時來傳》:「若不去嵩父子,陛下雖宵旰勞,邊事終不可為也。」也作「宵旰焦勞」。


  心腹之憂

 简化字:心腹之忧
  注音: ㄒㄧㄣ ㄈㄨˋ ㄓ ㄧㄡ
  拼音: xīn fù zhī yōu

致命的禍害或隱藏在內部的危害。《英烈傳》第六九回:「深恐北平難保,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後除手足之患。」也作「腹心之疾」。


  性命之憂

 简化字:性命之忧
  注音: ㄒㄧㄥˋ ㄇㄧㄥˋ ㄓ ㄧㄡ
  拼音: xìng mìng zhī yōu

形容事態險惡,而有生命存續的顧慮。《老殘遊記》第九回:「路極險峻,很不好走,又有這場大雪,路影看不清楚,跌下去有性命之。」


  殷憂啟聖

 简化字:殷忧启圣
  注音: ㄧㄣ ㄧㄡ ㄑㄧˇ ㄕㄥˋ
  拼音: yīn yōu qǐ shèng

深切的慮能啟發聖明。《新唐書.卷一一八.張廷珪傳》:「古有多難興國,殷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


  寅憂夕惕

 简化字:寅忧夕惕
  注音: ㄧㄣˊ ㄧㄡ ㄒㄧˋ ㄊㄧˋ
  拼音: yín yōu xì tì

早晚慮,戒慎警惕。《南齊書.卷六.明帝本紀》:「仰繫鴻丕,顧臨兆民,永懷先構,若履春冰,寅夕惕,罔識攸濟。」


  憂愁夫人

 简化字:忧愁夫人
  注音: ㄧㄡ ㄔㄡˊ ㄈㄨ ㄖㄣˊ
  拼音: yōu chóu fū rén

書名。德國蘇德曼所作的小說。敘述一女子苦心積慮,欲維持家庭,但終歸失敗,後忽然覺悟,乃與其愛人結合。描寫深刻入微,耐人尋味。


  憂公如家

 简化字:忧公如家
  注音: ㄧㄡ ㄍㄨㄥ ㄖㄨˊ ㄐㄧㄚ
  拼音: yōu gōng rú jiā

慮公事,就如懸念家事一般。《三國志.卷四一.蜀書.楊洪傳》:「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公如家,事繼母至孝。」


  憂公忘私

 简化字:忧公忘私
  注音: ㄧㄡ ㄍㄨㄥ ㄨㄤˋ ㄙ
  拼音: yōu gōng wàng sī

一心勞國事,不顧及私利。《魏書.卷七五.尒朱兆等傳.史臣曰》:「若使布德行義,公忘私,脣齒相依,同心協力,則磐石之固,未可圖也。」宋.司馬光〈遠謀〉:「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懷苟且之計。」也作「公無私」。


  憂公無私

 简化字:忧公无私
  注音: ㄧㄡ ㄍㄨㄥ ㄨˊ ㄙ
  拼音: yōu gōng wú sī

一心勞國事,毫不顧及私利。三國魏.桓範《世要論.臣不易》:「陳之於主,行之於身,志於忠上濟事,公無私。」也作「公忘私」。


  憂國哀民

 简化字:忧国哀民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ㄞ ㄇㄧㄣˊ
  拼音: yōu guó āi mín

慮國事,哀憐百姓。漢.王符《潛夫論.救邊》:「會坐朝堂,則無國哀民懇惻之誠,苟轉相顧望,莫肯違止。」也作「國恤民」。


  憂國愛民

 简化字:忧国爱民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ㄞˋ ㄇㄧㄣˊ
  拼音: yōu guó ài mín

慮國事,關愛人民。《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元史.卷四.世祖紀》:「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憂國如家

 简化字:忧国如家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ㄖㄨˊ ㄐㄧㄚ
  拼音: yōu guó rú jiā

慮國事,就如惦念家事一般。漢.成帝〈賜翟方進冊〉:「君其孰念詳計,塞絕姦原,國如家,務便百姓以輔朕。」唐.韓愈〈論今年權停舉選狀〉:「以臣之愚,以為宜求純信之士,骨鯁之臣,國如家,忘身奉上者,超其爵位,置在左右。」


  憂國忘家

 简化字:忧国忘家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ㄨㄤˋ ㄐㄧㄚ
  拼音: yōu guó wàng jiā

一心慮國事,把家庭私事置諸度外。《後漢書.卷一五.來歙傳》:「中郎將來歙,攻戰連年,平定羌、隴,國忘家,忠孝彰著。」《南齊書.卷四七.王融傳》:「臣每覽史傳,見國忘家,捐生報德者,未曾不撫卷歎息,以為今古共情也。」


  憂國忘身

 简化字:忧国忘身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ㄨㄤˋ ㄕㄣ
  拼音: yōu guó wàng shēn

勞國事,不顧自身安危得失。《晉書.卷六四.武十三王傳.淮南忠壯王允傳》:「故淮南王允忠孝篤誠,國忘身,討亂奮發,幾於克捷。」《明史.卷一七〇.于謙傳》:「至性過人,國忘身。」


  憂國忘私

 简化字:忧国忘私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ㄨㄤˋ ㄙ
  拼音: yōu guó wàng sī

慮國事,將個人私務棄置一旁。《三國志.卷二七.魏書.徐邈傳》:「忠清在公,國忘私,不營產業,身沒之後,家無餘財。」《古文苑.卷一九.碑.楚相孫叔敖碑》:「其國忘私,乘馬三年,不別牝牡。」


  憂國恤民

 简化字:忧国恤民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ㄒㄩˋ ㄇㄧㄣˊ
  拼音: yōu guó xù mín

慮國事,憐恤百姓。漢.徐幹《中論.卷下.譴交》:「文書委於官曹,繫囚積於囹圄,而不遑省也。詳察其為也,非欲國恤民,謀道講德也。」也作「國哀民」。


  憂國憂民

 简化字:忧国忧民
  注音: ㄧㄡ ㄍㄨㄛˊ ㄧㄡ ㄇㄧㄣˊ
  拼音: yōu guó yōu mín
 相似词:傷時感事

慮國家大計和人民疾苦。宋.范仲淹〈謝轉禮部侍郎表〉:「進則盡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也作「國」。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52 页数: 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