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怵目驚心

 简化字:怵目惊心
  注音: ㄔㄨˋ ㄇㄨˋ ㄐㄧㄥ ㄒㄧㄣ
  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

眼見可怕的情景,使內心驚恐不已。引申為感到事態、問題極其嚴重。如:「晚報登了這樁車禍的彩色照片,血肉橫飛,讓人看得怵目驚心。」「近來國內校園意外和危機事件頻傳,諸如學生霸凌、營養午餐中毒、師生衝突、外力入侵等等,令人怵目驚心。」


  觸目驚心

 简化字:触目惊心
  注音: ㄔㄨˋ ㄇㄨˋ ㄐㄧㄥ ㄒㄧㄣ
  拼音: chù mù jīng xīn
 相反词:見而色喜

目光所及,令人驚恐。形容事情極為慘重。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九齣:「李大人,聞言興慨,觸目驚心。」《花月痕》第五回:「那時正痴珠西入蜀川,天寒歲暮,遊子鄉關之感,……觸目驚心,無復曩時興致。」也作「觸目崩心」、「觸目駭心」。


  打草驚蛇

 简化字:打草惊蛇
  注音: ㄉㄚˇ ㄘㄠˇ ㄐㄧㄥ ㄕㄜˊ
  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語本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塗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打草驚蛇比喻某甲受到懲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後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對方有所察覺,預先防備。《水滸傳》第二九回:「空自打草驚蛇,倒乞他做了手腳,卻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


  大吃一驚

 简化字:大吃一惊
  注音: ㄉㄚˋ ㄔ ㄧ ㄐㄧㄥ
  拼音: dà chī yī jīng

形容非常驚訝意外。《糊塗世界》卷一一:「伯旦心裡大吃一驚,急的直跳起來。」也作「大喫一驚」。


  大喫一驚

 简化字:大吃一惊
  注音: ㄉㄚˋ ㄔ ㄧ ㄐㄧㄥ
  拼音: dà chī yī jīng

形容非常吃驚。《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鋒塔》:「不張萬事皆休,這一張那員外大喫一驚,回身便走,來到後邊,望後倒了。」也作「大吃一驚」。


  大驚大險

 简化字:大惊大险
  注音: ㄉㄚˋ ㄐㄧㄥ ㄉㄚˋ ㄒㄧㄢˇ
  拼音: dà jīng dà xiǎn

非常驚險。《紅樓夢》第四七回:「連頭帶尾五十四年,憑著大驚大險,千奇百怪的事,也經了些,從沒經過這些事。」


  大驚失色

 简化字:大惊失色
  注音: ㄉㄚˋ ㄐㄧㄥ ㄕ ㄙㄜˋ
  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形容十分驚嚇,以致變了臉色。《三國演義》第二四回:「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容,帝大驚失色。」《官場現形記》第二〇回:「今聽他如此一番言語,不覺大驚失色。」


  大驚小怪

 简化字:大惊小怪
  注音: ㄉㄚˋ ㄐㄧㄥ ㄒㄧㄠˇ ㄍㄨㄞˋ
  拼音: dà jīng xiǎo guài
 相反词:見怪不怪

形容為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而過分聲張、驚怪。《水滸傳》第六一回:「山上宋公明大王,雖然不害來往客人,官人須是悄悄過去,休的大驚小怪。」《儒林外史》第一九回:「這是甚麼要緊的事,也這般大驚小怪。」


  打張驚兒

 简化字:打张惊儿
  注音: ㄉㄚˇ ㄓㄤ ㄐㄧㄥㄦ
  拼音: dǎ zhāng jīngr

假裝糊塗。《金瓶梅》第三五回:「伯爵反打張驚兒,說道:『我沒曾在你面上盡得心,何故行此事?』」也作「打張雞兒」。


  耽驚動氣

 简化字:耽惊动气
  注音: ㄉㄢ ㄐㄧㄥ ㄉㄨㄥˋ ㄑㄧˋ
  拼音: dān jīng dòng qì

擔心驚嚇動了火氣。《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母親定是聽見丫鬟說的,他鬧不清楚知道我們說的什麼,傳話不實,倒叫母親耽驚動氣。」


  擔驚受恐

 简化字:担惊受恐
  注音: ㄉㄢ ㄐㄧㄥ ㄕㄡˋ ㄎㄨㄥˇ
  拼音: dān jīng shòu kǒng

處於驚恐害怕的狀態。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一折:「我便似阮嗣宗慟哭在窮途,早知道這般的擔驚受恐,我可也圖甚麼衣紫拖朱。」也作「耽驚受怕」、「擔驚受怕」。


  耽驚受怕

 简化字:耽惊受怕
  注音: ㄉㄢ ㄐㄧㄥ ㄕㄡˋ ㄆㄚˋ
  拼音: dān jīng shòu pà

擔心害怕。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六斤也,我為你耽驚受怕,你休負了我心也。」也作「擔驚受怕」、「擔驚受恐」。


  擔驚受怕

 简化字:担惊受怕
  注音: ㄉㄢ ㄐㄧㄥ ㄕㄡˋ ㄆㄚˋ
  拼音: dān jīng shòu pà

處於驚恐害怕的狀態。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俺出門紅日乍平西,歸時猶未夕陽低,怎教俺擔驚受怕著昏迷。」明.崔時佩、李景雲《南西廂記》第二三齣:「紅娘姐,你擔驚受怕,圖甚麼浪酒閒茶。」也作「耽驚受怕」、「擔驚受恐」。


  膽驚心顫

 简化字:胆惊心颤
  注音: ㄉㄢˇ ㄐㄧㄥ ㄒㄧㄣ ㄓㄢˋ
  拼音: dǎn jīng xīn zhàn

形容十分驚懼而顫慄。如:「走在年久失修的吊橋上,步步皆膽驚心顫,深怕發生意外。」也作「膽戰心驚」。


  膽喪心驚

 简化字:胆丧心惊
  注音: ㄉㄢˇ ㄙㄤˋ ㄒㄧㄣ ㄐㄧㄥ
  拼音: dǎn sàng xīn jīng

形容非常害怕。《三國演義》第三一回:「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令三軍造飯。」


  膽戰心驚

 简化字:胆战心惊
  注音: ㄉㄢˇ ㄓㄢˋ ㄒㄧㄣ ㄐㄧㄥ
  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相似词:不寒而慄、毛骨悚然、心驚肉跳

形容十分害怕。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一折:「諕的我膽戰心驚魂魄消。」《通俗常言疏證.心意.膽戰心驚》引《元人神奴兒劇》:「好著我膽戰心驚。」也作「膽驚心顫」、「膽顫心驚」、「心驚膽戰」、「心驚膽顫」。


  膽顫心驚

 简化字:胆颤心惊
  注音: ㄉㄢˇ ㄓㄢˋ ㄒㄧㄣ ㄐㄧㄥ
  拼音: dǎn zhàn xīn jīng

形容十分害怕。《通俗常言疏證.心意.膽顫心驚》引《拜月亭記劇》:「膽顫心驚,如何可免。」也作「膽戰心驚」。


  動地驚天

 简化字:动地惊天
  注音: ㄉㄨㄥˋ ㄉㄧˋ ㄐㄧㄥ ㄊㄧㄢ
  拼音: dòng dì jīng tiān

形容聲勢極大。《孤本元明雜劇.陰山破虜.第三折》:「奪魁喊聲競起,動地驚天怒似雷,無賽比,霎時間霧騰殺氣,不辨個南北東西。」也作「驚天動地」。


  動魄驚心

 简化字:动魄惊心
  注音: ㄉㄨㄥˋ ㄆㄛˋ ㄐㄧㄥ ㄒㄧㄣ
  拼音: dòng pò jīng xīn

形容所受震撼很大,感受極深。如:「那場山崩飛沙走石,令人動魄驚心。」也作「驚魂動魄」、「驚心動魄」。


  風鶴魂驚

 简化字:风鹤魂惊
  注音: ㄈㄥ ㄏㄜˋ ㄏㄨㄣˊ ㄐㄧㄥ
  拼音: fēng hè hún jīng

凡有風聲、鶴唳,魂即感到驚嚇。比喻聽到一點風聲就害怕起來。《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想風鶴魂驚,皆鼠潛龜伏矣。」


  浮雲驚龍

 简化字:浮云惊龙
  注音: ㄈㄨˊ ㄩㄣˊ ㄐㄧㄥ ㄌㄨㄥˊ
  拼音: fú yún jīng lóng

飄浮的雲彩,驚動的神龍。多用以形容書法的遒勁、奔放。語本《晉書.卷八〇.王羲之傳》:「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狗吠之驚

 简化字:狗吠之惊
  注音: ㄍㄡˇ ㄈㄟˋ ㄓ ㄐㄧㄥ
  拼音: gǒu fèi zhī jīng

比喻類似盜賊之類的小驚擾。《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今中國無狗吠之驚,而外累於遠方之備,靡敝國家,非所以子民也。」也作「狗吠之警」、「犬吠之警」。


  骨顫肉驚

 简化字:骨颤肉惊
  注音: ㄍㄨˇ ㄓㄢˋ ㄖㄡˋ ㄐㄧㄥ
  拼音: gǔ zhàn ròu jīng

比喻驚恐害怕。《三國演義》第七七回:「卻說王甫在麥城中,骨顫肉驚。」


  海波不驚

 简化字:海波不惊
  注音: ㄏㄞˇ ㄅㄛ ㄅㄨˋ ㄐㄧㄥ
  拼音: hǎi bō bù jīng

1.風平浪靜。如:「天氣晴朗,海波不驚,正是出海遨遊的好日子。」

2.比喻太平盛世,平安無事。唐.李庾〈東都賦〉:「開元太平,海波不驚,乃駕神都,東人誇榮。」


  駭浪驚濤

 简化字:骇浪惊涛
  注音: ㄏㄞˋ ㄌㄤˋ ㄐㄧㄥ ㄊㄠ
  拼音: hài làng jīng tāo

猛烈的風浪。《鏡花緣》第六回:「年未及笄,遍歷海外,走蠻煙瘴雨之鄉,受駭浪驚濤之險。」亦比喻險惡的環境或遭遇。如:「他這些年歷盡駭浪驚濤,終於熬出頭了。」也作「驚風駭浪」、「驚濤駭浪」。


  雞犬不驚

 简化字:鸡犬不惊
  注音: ㄐㄧ ㄑㄩㄢˇ ㄅㄨˋ ㄐㄧㄥ
  拼音: jī quǎn bù jīng

雞狗都未受到驚擾。比喻軍隊紀律嚴明,毫無騷攪。《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及策軍到,並不許一人擄掠,雞犬不驚,人民皆悅。」《封神演義》第二八回:「一路上父老相迎,雞犬不驚。」


  見慣不驚

 简化字:见惯不惊
  注音: ㄐㄧㄢˋ ㄍㄨㄢˋ ㄅㄨˋ ㄐㄧㄥ
  拼音: jiàn guàn bù jīng

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宋.邵雍〈首尾吟〉一三五首之六二:「見慣不驚新物盛,話長難說故人稀。」


  矯若驚龍

 简化字:矫若惊龙
  注音: ㄐㄧㄠˇ ㄖㄨㄛˋ ㄐㄧㄥ ㄌㄨㄥˊ
  拼音: jiǎo ruò jīng lóng

形容筆勢、舞姿等的伸縮、騰轉,恰如乍現之龍般耀眼奪神。《晉書.卷八〇.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驚才絕豔

 简化字:惊才绝艳
  注音: ㄐㄧㄥ ㄘㄞˊ ㄐㄩㄝˊ ㄧㄢˋ
  拼音: jīng cái jué yàn

人的文采華麗,令人驚異。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二:「李長吉驚才絕豔,鏘宮戛羽,下視東野,真乃蚯蚓竅中蒼蠅鳴耳。」也作「驚采絕豔」。


  驚風駭浪

 简化字:惊风骇浪
  注音: ㄐㄧㄥ ㄈㄥ ㄏㄞˋ ㄌㄤˋ
  拼音: jīng fēng hài làng

猛烈的風浪。如:「小船在驚風駭浪中漂搖,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亦用以喻驚人的事。《兒女英雄傳》第一一回:「把一樁驚風駭浪的大案,辦得來雲過天空。」也作「駭浪驚濤」、「驚濤駭浪」。


  驚弓之鳥

 简化字:惊弓之鸟
  注音: ㄐㄧㄥ ㄍㄨㄥ ㄓ ㄋㄧㄠˇ
  拼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相似词:心有餘悸
 相反词:初生之犢

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的故事。典出《戰國策.楚策四》。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晉書.卷七一.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歧路燈》第八一回:「紹是驚弓之鳥,嚇了一跳。」也作「傷弓之鳥」。


  驚顧不遑

 简化字:惊顾不遑
  注音: ㄐㄧㄥ ㄍㄨˋ ㄅㄨˋ ㄏㄨㄤˊ
  拼音: jīng gù bù huáng

驚慌而不知所措的樣子。《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甯曰:『此小倩也。』母驚顧不遑。」


  驚鴻一瞥

 简化字:惊鸿一瞥
  注音: ㄐㄧㄥ ㄏㄨㄥˊ ㄧ ㄆㄧㄝ
  拼音: jīng hóng yī piē

驚鴻,受驚而輕捷飛起的鴻雁,借指美女。瞥,暫見。驚鴻一瞥比喻美人或美好的事物短暫出現。如:「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她那美好的倩影,卻已深烙在我心頭。」


  驚慌失措

 简化字:惊慌失措
  注音: ㄐㄧㄥ ㄏㄨㄤ ㄕ ㄘㄨㄛˋ
  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cuò
 相似词:戰戰兢兢
 相反词:不慌不忙、從容不迫、悠然自得、處之泰然、泰然自若

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野叟曝言》第七四回:「故太祖驚慌失措,而禪詔出諸袖中。」也作「驚惶失措」、「驚惶無措」。


  驚惶失措

 简化字:惊惶失措
  注音: ㄐㄧㄥ ㄏㄨㄤˊ ㄕ ㄘㄨㄛˋ
  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cuò
 相似词:坐臥不安
 相反词:泰然自若

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北齊書.卷二八.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少卿虛心病,元有些怕見他的,亦且出于不意,不覺驚惶失措。」也作「驚慌失措」、「驚惶無措」。


  驚慌失色

 简化字:惊慌失色
  注音: ㄐㄧㄥ ㄏㄨㄤ ㄕ ㄙㄜˋ
  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sè

驚恐慌張失去常態。《三俠五義》第七三回:「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驚恐萬分

 简化字:惊恐万分
  注音: ㄐㄧㄥ ㄎㄨㄥˇ ㄨㄢˋ ㄈㄣ
  拼音: jīng kǒng wàn fēn
 相反词:泰然自若、不動聲色、處之泰然

非常驚懼害怕。如:「當飛機引擎故障的消息一傳出,乘客都驚恐萬分。」


  驚奇駭異

 简化字:惊奇骇异
  注音: ㄐㄧㄥ ㄑㄧˊ ㄏㄞˋ ㄧˋ
  拼音: jīng qí hài yì

非常怪異,令人吃驚。如:「過於驚奇駭異的言行舉止,往往讓人難以苟同。」


  驚蛇入草

 简化字:惊蛇入草
  注音: ㄐㄧㄥ ㄕㄜˊ ㄖㄨˋ ㄘㄠˇ
  拼音: jīng shé rù cǎo

驚恐的蛇矯捷的竄入草叢中。多用以比喻草書筆勢矯健,豪放不羈。唐.韋續〈書訣墨藪〉:「作一點,如高峰墜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驚神未定

 简化字:惊神未定
  注音: ㄐㄧㄥ ㄕㄣˊ ㄨㄟˋ ㄉㄧㄥˋ
  拼音: jīng shén wèi dìng

驚恐慌亂的心神還沒有平定下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喘吁吁吐氣不齊,戰兢兢驚神未定。」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71 页数: 3/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