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悲從中來

 简化字:悲从中来
  注音: ㄅㄟ ㄘㄨㄥˊ ㄓㄨㄥ ㄌㄞˊ
  拼音: bēi cóng zhōng lái
 相反词:喜出望外

哀從心底發出。如:「離家千里,看著母親的照片,不禁從中來。」《花月痕》第二四回:「秋痕忍著哭,把一杯喝了,來勸子善、子秀;其實從中來,終是強為歡笑。」


  悲憤填膺

 简化字:悲愤填膺
  注音: ㄅㄟ ㄈㄣˋ ㄊㄧㄢˊ ㄧㄥ
  拼音: bēi fèn tián yīng

傷憤怒之情充塞心中。如:「當大家得知敵軍的暴行後,人人憤填膺,同仇敵愾。」


  悲歌慷慨

  注音: ㄅㄟ ㄍㄜ ㄎㄤ ㄎㄞˇ
  拼音: bēi gē kāng kǎi

壯的高歌,意氣風發。形容氣概壯烈。《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丈夫相聚游戲,歌慷慨。」也作「慷慨歌」。


  悲觀主義

 简化字:悲观主义
  注音: ㄅㄟ ㄍㄨㄢ ㄓㄨˇ ㄧˋ
  拼音: bēi guān zhǔ yì

一種以為世間有苦無樂,有惡無善,苦惡大於喜樂的主義。主張一切事物的本質是惡,死亡才能獲得解脫,否定了人生的價值。與樂觀主義相對而言。叔本華(Schopenhauer)是此一主義的典型代表人物。


  悲歡合散

 简化字:悲欢合散
  注音: ㄅㄟ ㄏㄨㄢ ㄏㄜˊ ㄙㄢˋ
  拼音: bēi huān hé sàn

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歡合散,至於疾恙窮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也作「歡離合」、「歡聚散」。


  悲歡聚散

 简化字:悲欢聚散
  注音: ㄅㄟ ㄏㄨㄢ ㄐㄩˋ ㄙㄢˋ
  拼音: bēi huān jù sàn

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群音類選.卷八.四德記.友餞馮商》:「且痛飲瓊漿百盞,何苦惜分離,這歡聚散,原無定期。」也作「歡離合」、「歡合散」。


  悲歡離合

 简化字:悲欢离合
  注音: ㄅㄟ ㄏㄨㄢ ㄌㄧˊ ㄏㄜˊ
  拼音: bēi huān lí hé

1.比喻人世間的聚散無常。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人有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明.袁于令《西樓記》第一齣:「試看歡離合處,從教打動人腸。」也作「歡合散」、「歡聚散」。

2.泛指人生所經歷的一切遭遇。如:「人生的歡離合就如走馬燈一樣,轉個不停!」


  悲歡歲月

 简化字:悲欢岁月
  注音: ㄅㄟ ㄏㄨㄢ ㄙㄨㄟˋ ㄩㄝˋ
  拼音: bēi huān suì yuè

含括喜悅、傷、相聚、別離等各種情感的人生。常用來比喻在人世間所經歷的一段遭遇。如:「對過去一段的歡歲月,我不想回顧,也無需回顧。」


  悲劇反諷

 简化字:悲剧反讽
  注音: ㄅㄟ ㄐㄩˋ ㄈㄢˇ ㄈㄥˋ
  拼音: bēi jù fǎn fèng

劇情節中,人物的動作、信念與後來的發展扞格顛倒,形成嘲弄警惕的諷刺,這種劇中情境逆轉的藝術效果,稱為「劇反諷」。


  悲秋傷春

 简化字:悲秋伤春
  注音: ㄅㄟ ㄑㄧㄡ ㄕㄤ ㄔㄨㄣ
  拼音: bēi qiū shāng chūn

秋來又傷春去。比喻多愁善感,容易觸景生情。如:「凡容易秋傷春者,大多是多情之人。」


  悲犬咸陽

 简化字:悲犬咸阳
  注音: ㄅㄟ ㄑㄩㄢˇ ㄒㄧㄢˊ ㄧㄤˊ
  拼音: bēi quǎn xián yáng

李斯本為秦國宰相,後為趙高所害,將腰斬於咸陽時,對他的兒子說:「我再想和你牽著黃獵犬,出上蔡東門去打獵,還有這種可能嗎?」於是父子相對而泣。見《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後以此語感慨人世變幻,生死無常。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二四折:「你道英也麼雄,下場頭一場春夢!犬咸陽總是空。」


  悲泗淋漓

  注音: ㄅㄟ ㄙˋ ㄌㄧㄣˊ ㄌㄧˊ
  拼音: bēi sì lín lí

淚流滿面,鼻涕縱橫。形容極度傷心的樣子。唐.李朝威《柳毅傳》:「泗淋漓,誠怛人心。」


  悲天憫人

 简化字:悲天悯人
  注音: ㄅㄟ ㄊㄧㄢ ㄇㄧㄣˇ ㄖㄣˊ
  拼音: bēi tiān mǐn rén
 相反词:幸災樂禍

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老殘遊記》第一一回:「坎水陽德,從天憫人上起的,所以成了個既濟之象;兌水陰德,從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個革象。」清.顏元《存學編.卷三.性理評》:「司國柄者不可廢崇儒重道之典,而天憫人,儒者宜存返己自罪之心。」


  悲痛欲絕

 简化字:悲痛欲绝
  注音: ㄅㄟ ㄊㄨㄥˋ ㄩˋ ㄐㄩㄝˊ
  拼音: bēi tòng yù jué

形容傷心哀痛到了極點。如:「那位失去愛女的母親,痛欲絕,幾乎失去了生存的意志。」


  悲喜兼集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ㄢ ㄐㄧˊ
  拼音: bēi xǐ jiān jí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唐.唐晅《唐晅手記》:「千里一遇,喜兼集。」也作「喜交集」。


  悲喜交并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ㄠ ㄅㄧㄥˋ
  拼音: bēi xǐ jiāo bìng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晉書.卷八六.張軌傳》:「奉詔之日,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輝渥。」也作「喜交集」。


  悲喜交集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ㄠ ㄐㄧˊ
  拼音: bēi xǐ jiāo jí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唐.元稹《鶯鶯傳》:「捧覽來問,撫愛過深。兒女之情,喜交集。」《紅樓夢》第一六回:「見面時彼此喜交集,未免又大哭一陣,後又致喜慶之詞。」也作「喜交并」、「喜交切」、「喜交至」、「喜兼集」。


  悲喜交加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ㄠ ㄐㄧㄚ
  拼音: bēi xǐ jiāo jiā

傷歡喜相繼而來。如:「看見兒子歷劫歸來,卻身負重傷,父親不禁喜交加。」


  悲喜交切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ㄠ ㄑㄧㄝˋ
  拼音: bēi xǐ jiāo qiè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晉.賈善翔《天上玉女記》:「遂披帷相見,喜交切。」也作「喜交集」。


  悲喜交至

  注音: ㄅㄟ ㄒㄧˇ ㄐㄧㄠ ㄓˋ
  拼音: bēi xǐ jiāo zhì

傷與歡喜的感覺交織在一起。《聊齋志異.卷二.蓮香》:「共話前生,喜交至。」也作「喜交集」。


  慈悲殺人

 简化字:慈悲杀人
  注音: ㄘˊ ㄅㄟ ㄕㄚ ㄖㄣˊ
  拼音: cí bēi shā rén

大陸地區指安樂死。如:「醫界反對慈殺人。」


  慈悲為本

 简化字:慈悲为本
  注音: ㄘˊ ㄅㄟ ㄨㄟˊ ㄅㄣˇ
  拼音: cí bēi wéi běn

指以慈愛、憐憫為本心。《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史臣曰:「今則慈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西遊記》第三八回:「徒弟啊!出家人慈為本,方便為門。你怎的這等心硬?」


  慈悲為懷

 简化字:慈悲为怀
  注音: ㄘˊ ㄅㄟ ㄨㄟˊ ㄏㄨㄞˊ
  拼音: cí bēi wéi huái

以憐憫、寬容的心對待他人。如:「她慈為懷,決定不向肇事者提出民事賠償。」


  大慈大悲

  注音: ㄉㄚˋ ㄘˊ ㄉㄚˋ ㄅㄟ
  拼音: dà cí dà bēi

大慈,佛家用語,指愛一切眾生;大,指拯救一切受苦難的人。「大慈大」形容救度眾生的廣大慈。《五燈會元.卷一.釋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開我迷雲,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腸好,非常慈。《水滸傳》第四回:「萬望長老收錄,大慈大!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


  大發慈悲

 简化字:大发慈悲
  注音: ㄉㄚˋ ㄈㄚ ㄘˊ ㄅㄟ
  拼音: dà fā cí bēi

大大地發出慈愛憐憫。《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優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為百姓請命的意思,還望老同年大發慈,就是兄弟也感之不盡了。」


  大放悲聲

 简化字:大放悲声
  注音: ㄉㄚˋ ㄈㄤˋ ㄅㄟ ㄕㄥ
  拼音: dà fàng bēi shēng

放聲痛哭、嚎啕大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少奶奶掩面大哭道:『只是我的天唷!』說著便大放聲。」《紅樓夢》第六八回:「鳳姐兒滾到尤氏懷裡,嚎天動地,大放聲。」


  睹物興悲

 简化字:睹物兴悲
  注音: ㄉㄨˇ ㄨˋ ㄒㄧㄥ ㄅㄟ
  拼音: dǔ wù xīng bēi

看到某些事物而興起傷之情。明.朱鼎《玉鏡臺記》第一二齣:「猛然間睹物興,早不覺潸然流涕。」


  風木含悲

 简化字:风木含悲
  注音: ㄈㄥ ㄇㄨˋ ㄏㄢˊ ㄅㄟ
  拼音: fēng mù hán bēi

語本《韓詩外傳》卷九:「皋魚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比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傷。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二齣:「先父公弼,作宦黃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風木含,年來獨與妻房柳氏,諧其伉儷。」也作「風木之」、「風木之思」、「風樹之」、「風樹之感」。


  風樹之悲

 简化字:风树之悲
  注音: ㄈㄥ ㄕㄨˋ ㄓ ㄅㄟ
  拼音: fēng shù zhī bēi

比喻父母親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傷。參見「風木含」條。


  含悲忍淚

 简化字:含悲忍泪
  注音: ㄏㄢˊ ㄅㄟ ㄖㄣˇ ㄌㄟˋ
  拼音: hán bēi rěn lèi

形容強忍著痛。如:「雖然地震使得許多人失去親人與住所,但是我們仍要含忍淚,重振家園。」


  狐死兔悲

  注音: ㄏㄨˊ ㄙˇ ㄊㄨˋ ㄅㄟ
  拼音: hú sǐ tù bēi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傷。《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七.鷰子賦》:「切聞狐死兔,物傷其類;四海盡為兄弟,何況更同臭味。」也作「兔死狐」。


  狐兔之悲

  注音: ㄏㄨˊ ㄊㄨˋ ㄓ ㄅㄟ
  拼音: hú tù zhī bēi

比喻因同類遭遇不幸而感到傷。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一六.黃叔度二誣辨》:「回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汙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之不與,下之不能與狐兔之,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也作「兔死狐」。


  慷慨悲歌

  注音: ㄎㄤ ㄎㄞˇ ㄅㄟ ㄍㄜ
  拼音: kāng kǎi bēi gē

意志激昂的放聲高歌,以抒發壯的胸懷。元.秦竹村〈行香子.壯歲鄉閭套.錦上花〉曲:「慷慨歌,空敲唾壺。」清.余懷《王翠翹傳》:「因慷慨歌,居數日別去。」也作「歌慷慨」。


  樂極悲來

 简化字:乐极悲来
  注音: ㄌㄜˋ ㄐㄧˊ ㄅㄟ ㄌㄞˊ
  拼音: lè jí bēi lái

快樂到極點,往往轉為哀。唐.陳子昂〈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華繁豔歇,樂極來。」也作「樂極生」。


  樂極悲生

 简化字:乐极悲生
  注音: ㄌㄜˋ ㄐㄧˊ ㄅㄟ ㄕㄥ
  拼音: lè jí bēi shēng

快樂到極點,往往轉為傷。元.宮大用《范張黍雞》第四折:「人都道我暮景桑榆,合有些崢嶸氣象。可正是樂極生,今日是泰來否往。」《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不料樂極生,為好成歉,一陽失去,片時氣斷丹田,七魄分飛,頃刻魂歸陰府。」也作「樂極生」。


  樂極生悲

 简化字:乐极生悲
  注音: ㄌㄜˋ ㄐㄧˊ ㄕㄥ ㄅㄟ
  拼音: lè jí shēng bēi
 相似词:興盡悲來
 相反词:苦盡甘來、否極泰來

歡樂至極,往往轉生愁。《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貴,萬代奢華。誰知樂極生,一朝觸犯了朝廷,闔門待勘,未知生死。」也作「樂極來」、「樂極生」、「樂極則」。


  樂極則悲

 简化字:乐极则悲
  注音: ㄌㄜˋ ㄐㄧˊ ㄗㄜˊ ㄅㄟ
  拼音: lè jí zé bēi

歡樂至極,往往轉為傷。言凡事到了極點,均會有反向發展。《淮南子.道應》:「夫物盛則衰,樂極則。」《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故日酒極則亂,樂極則;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也作「樂極生」。


  離合悲歡

 简化字:离合悲欢
  注音: ㄌㄧˊ ㄏㄜˊ ㄅㄟ ㄏㄨㄢ
  拼音: lí hé bēi huān
 相似词:悲歡離合

人生中分離、聚合、哀、歡樂等種種不同的心情和境遇。《紅樓夢》第一回:「歷盡離合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


  茹泣吞悲

  注音: ㄖㄨˊ ㄑㄧˋ ㄊㄨㄣ ㄅㄟ
  拼音: rú qì tūn bēi

茹泣,飲泣。茹泣吞形容非常的哀傷、痛。南朝齊.王融〈畫漢武北伐圖上疏〉:「北地殘氓,東部遺老,莫不茹泣吞,傾耳戴目,翹心仁政,延首王風。」


  兔死狐悲

  注音: ㄊㄨˋ ㄙˇ ㄏㄨˊ ㄅㄟ
  拼音: tù sǐ hú bēi
 相似词:物傷其類
 相反词:幸災樂禍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傷。元.汪元亨〈折桂令.厭紅塵拂袖而歸〉曲:「鄙高位羊質虎皮,見非辜兔死狐。」《紅樓夢》第八二回:「早要如此,晴雯何至弄到沒有結果。兔死狐,不覺滴下淚來。」也作「狐兔之」、「狐死兔」、「狐死兔泣」。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30 页数: 3/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