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內景

 简化字:内景
  注音: ㄋㄟˋ ㄐㄧㄥˇ
  拼音: nèi jǐng

1.在攝影棚內,供電視、電影拍攝所使用的室內布景。

2.道家指內神。


  內疚

 简化字:内疚
  注音: ㄋㄟˋ ㄐㄧㄡˋ
  拼音: nèi jiù
 相似词:抱愧、抱歉

內心自覺慚愧不安。如:「由於個人的疏忽,造成公司重大損失,讓他感到很內疚。」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懲難思復,心焉內疚。」晉.陶淵明〈榮木〉詩:「我之懷矣,怛焉內疚。」


  內舉

 简化字:内举
  注音: ㄋㄟˋ ㄐㄩˇ
  拼音: nèi jǔ

推薦自己的親屬。《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存乎至公,豈慚於內舉。」


  內眷

 简化字:内眷
  注音: ㄋㄟˋ ㄐㄩㄢˋ
  拼音: nèi juàn

家中的女眷。《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家內眷在裡面,官人們沒事不進去罷!」《紅樓夢》第一三回:「邢夫人、王夫人,鳳姐並合族中的內眷陪坐。」


  內科

 简化字:内科
  注音: ㄋㄟˋ ㄎㄜ
  拼音: nèi kē
 相反词:外科

臨床醫學的一大分支。醫療範圍是指身體內部的各種疾病。醫治方式乃依照病人對症狀的敘述,以及物理檢查而施以用藥、打針,不以外科手術來治療疾病。


  內庫

 简化字:内库
  注音: ㄋㄟˋ ㄎㄨˋ
  拼音: nèi kù

1.皇宮中的府庫。《新唐書.卷五七.藝文志一》:「繕寫藏于內庫,以官人掌之。」《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皇后見弟如此說,遂召掌內庫的太監,內庫中借他鎮庫之寶,乃是一株大珊瑚樹,長三尺八寸。」

2.舊時官宦人家積藏財物的地方。《紅樓夢》第五六回:「李紈收過一邊,吩咐內庫上人說:『等太太回來看了再收。』」


  內壼

 简化字:内壸
  注音: ㄋㄟˋ ㄎㄨㄣˇ
  拼音: nèi kǔn

1.壼,宮中的路。「內壼」借指內宮或內室。宋.李正民《大隱集.卷七.挽齊安郡夫人》詩:「懿範閨房秀,齊姜素望優。廣川名益盛,壼德彌修。」《紅樓夢》第五六回:「只見院中寂靜,只有丫鬟婆子諸內壼近人在窗外聽候。」

2.指妻子。明.陳汝元《金蓮記.湖賞》:「退到私衙,謀諸內壼。夫人有請。」


  內澇

 简化字:内涝
  注音: ㄋㄟˋ ㄌㄠˋ
  拼音: nèi lào

由於雨量過多、或河水侵入,使得地勢低窪地區的積水不能及時排除,而造成的水災。


  內裡

 简化字:内里
  注音: ㄋㄟˋ ㄌㄧˇ
  拼音: nèi lǐ
 相似词:裡面

1.宮中。《舊唐書.卷一八四.宦官傳.李輔國傳》:「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水滸傳》第七八回:「既然如此,計議定了。來日內裡相見,面奏天子。」

2.內室。唐.元稹〈雜憶五首〉詩之一:「憶得雙文通內裡,玉櫳深處暗聞香。」

3.裡面、內部。《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頃刻,內裡備了飯出來。」也作「內中」。

4.衣服的內襯。如:「她衣服的內裡縮水了,使得整件衣服看起來縐縐的。」

5.事情的內情或其中的緣故。如:「他明白這件事的經過和內裡。」


  內力

 简化字:内力
  注音: ㄋㄟˋ ㄌㄧˋ
  拼音: nèi lì
 相反词:外力

物理學上指一個系統內,組成分子彼此間的相互作用力。


  內斂

 简化字:内敛
  注音: ㄋㄟˋ ㄌㄧㄢˋ
  拼音: nèi liàn

指人的性情沉穩自律。如:「他的性格內斂,處事謹慎。」


  內陸

 简化字:内陆
  注音: ㄋㄟˋ ㄌㄨˋ
  拼音: nèi lù
 相似词:內地

遠離海洋的陸地。如:「距海越遠的內陸地區,海洋水氣越難到達,故氣候乾燥。」


  內亂

 简化字:内乱
  注音: ㄋㄟˋ ㄌㄨㄢˋ
  拼音: nèi luàn
 相似词:內閧、內爭
 相反词:外亂

國家內部發生動亂不安的局面。如:「那個國家因常年內亂,以致民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禮記.雜記》:「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楚昭王見吳有內亂,乃復入郢。」《三國演義》第二回:「況封諝等結連黃巾,欲為內亂。」


  內碼

 简化字:内码
  注音: ㄋㄟˋ ㄇㄚˇ
  拼音: nèi mǎ

資訊系統內部,指定給每一符號、文數字的對照碼。以ASCII碼為例,每個符號由八個位元編成,即是以一個位元組儲存。以Unicode為例,每個符號由三十二個位元編成,即是以四個位元組儲存。


  內美

 简化字:内美
  注音: ㄋㄟˋ ㄇㄟˇ
  拼音: nèi měi

內在的美好德性。如:「我們除了外在行為的修持,也要注重內美的涵養。」《楚辭.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能。」


  內妹

 简化字:内妹
  注音: ㄋㄟˋ ㄇㄟˋ
  拼音: nèi mèi

稱謂。稱妻子的妹妹。《三國志.卷九.魏書.夏侯淵傳》:「淵妻,太祖內妹。」也作「內娣」。


  內面

 简化字:内面
  注音: ㄋㄟˋ ㄇㄧㄢˋ
  拼音: nèi miàn
 相反词:外面

1.裡面。如:「外套內面常有襯裡。」

2.面向內地。比喻臣服中央。唐.令狐楚〈賀赦表〉:「百蠻梯航以內面,萬國歌舞而宅心。」


  內命

 简化字:内命
  注音: ㄋㄟˋ ㄇㄧㄥˋ
  拼音: nèi mìng

由皇帝直接發布而不經外朝論議的命令。《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開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命。」唐.元稹〈制誥自序〉:「召入禁,專掌內命,上好文。」


  內膜

 简化字:内膜
  注音: ㄋㄟˋ ㄇㄛˋ
  拼音: nèi mò

位在中空臟器構造內壁的內皮細胞和內皮細胞下層組織的統稱,例如動脈、靜脈等構造的內層。


  內幕

 简化字:内幕
  注音: ㄋㄟˋ ㄇㄨˋ
  拼音: nèi mù
 相似词:祕聞、底蘊、內情、黑幕

外界所不知道的內部實情。通常指不可對外公開的祕聞。如:「不是核心決策人物,不會知道公司營運的內幕。」


  內難

 简化字:内难
  注音: ㄋㄟˋ ㄋㄢˋ
  拼音: nèi nàn

內部的騷亂動蕩。《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天子方疑主公,若一旦輕出,內難必作矣。」


  內囊

 简化字:内囊
  注音: ㄋㄟˋ ㄋㄤˊ
  拼音: nèi náng

1.內幕。

2.家產、資財。《紅樓夢》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

3.貼身服用及收藏備用的衣物錢財。《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姐姐現有的妝奩,別的我不知道,內囊兒舅母都給張羅齊了。」


  內女

 简化字:内女
  注音: ㄋㄟˋ ㄋㄩˇ
  拼音: nèi nǚ

1.古代稱與君王同姓的女子。《周禮.春官.世婦》唐.賈公彥.疏:「凡內女之有爵者,是同姓之女。」

2.國君之女。《公羊傳.隱公二年》:「伯姬歸于紀,伯姬者何?內女也。」


  內皮

 简化字:内皮
  注音: ㄋㄟˋ ㄆㄧˊ
  拼音: nèi pí
 相反词:外皮

1.動物皮膚的一層。在真皮下,下與肌內相接。也稱為「內表皮」。

2.植物根及莖部內,皮層組織的最內層,即鄰接中柱的一層。其細胞排列齊整、緊密,無細胞間隙。也稱為「內皮層」。

3.樹木樹皮於木栓層以內的部分,此部分之細胞仍保有活力,故也稱為「活皮」。


  內戚

 简化字:内戚
  注音: ㄋㄟˋ ㄑㄧ
  拼音: nèi qī

1.宮內的婦女親屬。多指皇帝的姬妾。《後漢書.卷二六.趙憙傳》:「二十六年,帝延集內戚讌會,歡甚。」

2.父系親屬。相對於外戚而言。《聊齋志異.卷二.嬰寧》:「雖內戚有婚姻之嫌,實告之,無不諧者。」


  內遷

 简化字:内迁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ㄢ
  拼音: nèi qiān

1.在外為官而調至京師任職。《南齊書.卷二五.張敬兒傳》:「敬兒武將,不習朝儀,聞當內遷,乃於密室中屏人學揖讓答對。」

2.遷入內地。《魏書.卷一〇一.高昌傳》:「卿地隔關山,境接荒漠,頻請朝援,徙囤內遷。」


  內縴

 简化字:内纤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ㄢˋ
  拼音: nèi qiàn

內線。指布置在對方內部,探聽消息、進行其他活動或代為傳達消息的人。相當於眼線、內奸一類的人。《紅樓夢》第六一回:「單你們有內縴,難道我們就沒有內縴不成?」


  內親

 简化字:内亲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ㄣ
  拼音: 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親屬。《禮記.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內朝,內親也。」《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只說這晚人客來往不絕,幸得幾個內親照應。」

2.母親。《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昔有樊寮至孝,內親早亡,繼事後母。」

3.妻子的親戚統稱,如內兄弟、連襟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卻說姚家有個極密的內親,叫做周少溪。」

4.內心親近。《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天子甚尊憚大將軍,然內親安世,心密於光焉。」


  內勤

 简化字:内勤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ㄣˊ
  拼音: nèi qín
 相反词:外勤

機關內部的勤務。如:「內勤記者」、「內勤警察」。


  內寢

 简化字:内寝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ㄣˇ
  拼音: nèi qǐn

1.日常休息的場所。《孔子家語.卷一〇.曲禮子貢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

2.婦人所居的寢室。《聊齋志異.卷八.金和尚》:「又其後為內寢,朱簾繡幕,蘭麝香充溢噴人。」


  內情

 简化字:内情
  注音: ㄋㄟˋ ㄑㄧㄥˊ
  拼音: nèi qíng
 相似词:內幕、虛實
 相反词:外情

1.內心,內在的情慾或情感。《漢書.卷三〇.藝文志》:「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隋書.卷四八.列傳.楊素》:「然特為帝所猜忌,外示殊禮,內情甚薄。」

2.實情,內部真實的情況。如:「這個案子的內情不單純,要仔細調查清楚。」


  內熱

 简化字:内热
  注音: ㄋㄟˋ ㄖㄜˋ
  拼音: nèi rè

1.病名。中醫指人體陰陽不協,虛火上升。

2.內心憂慮而感到煩燥悶熱。《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每聞羽書告急之聲,心灼內熱,四體驚悚。」唐.李賀〈長歌續短歌〉:「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內人

 简化字:内人
  注音: ㄋㄟˋ ㄖㄣˊ
  拼音: nèi rén

1.宮人。多指宮中的女官或宮女。《後漢書.卷一〇.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卻說後唐明宗歸天,閔帝即位,應有內人,盡令出外嫁人。」

2.舊時泛指妻妾。《禮記.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

3.唐稱宮妓。唐.張祜〈春鶯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唐.崔令欽《教坊記》:「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

4.稱親近的人。多指同一家族的人。《荀子.法行》:「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不亦遠乎?」

5.稱謂。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如:「這是我內人。」也作「內子」。


  內荏

 简化字:内荏
  注音: ㄋㄟˋ ㄖㄣˇ
  拼音: nèi rěn

內心柔弱、怯懦。《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唐.元稹〈戒勵風俗德音〉:「末俗偷巧,內荏外剛。」


  內容

 简化字:内容
  注音: ㄋㄟˋ ㄖㄨㄥˊ
  拼音: nèi róng
 相反词:形式

1.事物內部所包含的實質或意義。相對於形式而言。如:「這份合約的內容請務必遵循。」

2.文學或藝術作品中所含的意義或精神。相對於形式、技巧而言。如:「這本書的內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孩子閱讀。」


  內嫂

 简化字:内嫂
  注音: ㄋㄟˋ ㄙㄠˇ
  拼音: nèi sǎo

稱謂。用以稱妻子哥哥的太太。


  內傷

 简化字:内伤
  注音: ㄋㄟˋ ㄕㄤ
  拼音: nèi shāng

1.中醫指因身心過勞、飲食不適及七情六欲所導致的病症,相對於外感而言。《漢書.卷三〇.藝文志》:「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

2.在傷科學上指跌、仆、捶、擊等導致內臟、氣、血、經絡損傷。相對於外傷而言。

3.心中悲痛。《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傳.高宗孝賢純皇后傳》:「致黯然以內傷兮,遂邈爾而長逝。」唐.杜甫〈入衡州〉詩:「恕己獨在此,多憂增內傷。」


  內史

 简化字:内史
  注音: ㄋㄟˋ ㄕˇ
  拼音: nèi shǐ

職官名:(1)周禮春官之屬,掌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之法;隋代改中書內史令。民國初年,總統府亦嘗設內史,掌函牘。(2)秦時設置,治理京師之地。漢官亦承此制。《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漢書.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內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師。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內史。」(3)漢代稱諸侯之官,掌治國人。《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申公傳》:「周霸至膠西內史,夏寬至城陽內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史執策。」


  內使

 简化字:内使
  注音: ㄋㄟˋ ㄕˇ
  拼音: nèi shǐ

傳達皇帝詔令的內監。唐.張籍〈送鄭尚書赴廣州〉詩:「聖朝選將持符節,內使宣時百辟聽。」明.徐渭《雌木蘭》第二齣:「(丑扮內使捧旨上云)奉聖旨。卿討賊功多,特封常山侯,給券世襲。」


  內侍

 简化字:内侍
  注音: ㄋㄟˋ ㄕˋ
  拼音: nèi shì

1.在宮中侍奉,供使喚的人。《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贊曰》:「傳國後嗣,世名忠孝,七世內侍,何其盛也!」

2.職官名。隋唐時設內侍省,掌宮廷內部事務,大多任用宦官。自唐以後,專用於宦官,後世遂以內侍為宦官的專稱。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53 页数: 3/9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