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ńg
  

 简化字:赪
  部首:赤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淺紅色。《爾雅.釋器》:「再染謂之赬。」晉.郭璞.注:「赬,淺赤。」



淺紅的。《詩經.周南.汝墳》:「魴魚赬尾,王室如燬。」唐.李白〈明唐賦〉:「赬欄各落,偃蹇霄漢。」


  

  部首:目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瞪著眼睛直看。如:「瞠目結舌」。宋.陸游〈醉歌〉:「醉倒村路兒扶歸,瞠目不識問是誰?」



驚視。《管子.小問》:「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視,援弓將射,引而未敢發也。」唐.尹知章.注:「瞠,驚視貌。」


  

 简化字:柽
  部首: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參見「檉柳」條。


  

 简化字:蛏
  部首:虫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9
  注音: ㄔㄥ
  拼音: chēng




動物名。雙殼綱竹蟶科。一種海產貝類。殼窄長,剃刀狀。斧足大而活躍,能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動,多見於潮間帶的泥沙中。肉似蠣,色白而味美,可食。也稱為「蟶子」。


  

  部首:戈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做好事情。《說文解字.戊部》:「成,就也。」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變為。如:「點石成金」、「磨杵成針」。

3.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4.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可以。如:「他想要耍賴是不成的。」




1.量詞。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2.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

3.現有的一切。如:「創業容易守成難。」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一.論君道》:「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

4.姓。如漢代有成瑨。




1.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陸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現有的、舊有的。如:「成例」、「成規」、「成語」。

3.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部首: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容納。《說文解字.宀部》:「宬,屋所容受也。」



藏書室。如明朝宮內有皇史宬,貯有各帝御筆、實錄之類。清.徐珂《清稗類鈔.宮苑類.皇史宬》:「皇史宬,建自明。四周石室,中藏金匱。國朝因其舊制,尊藏實錄、聖訓、玉牒諸鉅編,寶笈琅函,依次排列。」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古時環繞京師或圍繞某一區域以供防守的大圍牆。《廣韻.平聲.清韻》:「城,城郭。」《墨子.七患》:「城者,所以自守也。」唐.李白〈送友人〉詩:「青山橫北郭,白水遶東城。」

2.都市。如:「京城」、「城市」。

3.姓。如戰國時有城渾。




築城。《詩經.小雅.出車》:「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明史.卷三.太祖本紀三》:「是月,城西寧。」


  

  部首: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國名。姬姓,周武王封其母弟叔武於此,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寧陽縣北方一帶。


  

 简化字:诚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真心真意。《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中.張巡傳》:「士感其誠,皆一當百。」



真實無妄、忠實不欺。如:「誠摯」、「誠樸」。《管子.乘馬》:「故非誠賈,不得食于賈;非誠工,不得食于工。」



的確、確實。《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於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


  

 简化字:铖
  部首:金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人名用字。如明代有阮大鋮。


  

  部首: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6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如:「丞相」、「縣丞」、「府丞」。



輔佐、輔助。《漢書.卷九三.佞幸傳.淳于長傳》:「會大將軍王鳳病,長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奉。《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

2.蒙受、接受。如:「承蒙」、「承贈」。《左傳.僖公十五年》:「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3.擔當、負責。如:「承擔」、「這件事情由你來承辦。」

4.繼續、繼承。《詩經.小雅.天保》:「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




姓。如漢代有承宮。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顯露。如:「呈現」、「面呈紅潤」。

2.奉上。如:「謹呈」、「呈獻」、「呈上」。




舊時凡下級對上級的呈請或報告均用呈。現行公文則是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


  

  部首: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小口的盛酒器具。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折:「隔壁三家醉,開埕十里香。」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八齣:「便是這酒埕子漏了,則怕酒少,煩老官兒遮蓋些。」

2.臺灣、大陸地區福建沿海一帶養殖海蟶、海蛤的場地。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動物可種》:「閩人濱海種蟶,有蟶田,亦曰蟶埕。」

3.沿海的鹽田。如:「鹽埕」。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漳州府志.鹽法考》:「土人以力畫鹽地為埕,漉海水注之,經烈日曝即成鹽。」

4.臺灣、閩南地區稱庭院或場地為「埕」。如:「稻埕」。


  

  部首: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美玉。《玉篇.玉部》:「珵,美玉也。」《楚辭.屈原.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漢.王逸.注:「珵,美玉也。」

2.佩玉。《集韻.平聲.清韻》:「珵,佩玉也。」


  

  部首: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精美、肥美的肉。《集韻.平聲.清韻》:「脭,肉之精者。」《文選.枚乘.七發》:「飲食則溫淳甘膬,脭膿肥厚。」唐.李善.注:「脭,肥肉也。」


  

  部首:禾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度量衡的總稱。《荀子.致仕》:「程者,物之準也。」唐.楊倞.注:「程者,度量之總名也。」

2.事情進行的步驟。如:「過程」、「議程」。

3.法式、規範。如:「章程」、「規程」。

4.距離或道路的一段。如:「路程」、「歸程」、「送你一程」。

5.一定的進度。如:「課程」、「日程」。

6.姓。如宋代有程顥、程頤。




衡量、估計。《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


  

  部首:衣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光著身子不穿衣服。《集韻.平聲.清韻》:「裎,裸也。」《孟子.公孫丑上》:「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



佩帶。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佩紟謂之裎。」疏證:「古者佩玉有綬,以上系於衡,衡上復有綬,以系於革帶。」


  

  部首:酉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飲酒後身體不舒服,或酒後神智不清的樣子。《說文解字.酉部》:「酲,病酒也。」《文選.張衡.南都賦》:「其甘不爽,醉而不酲。」



大醉,失去知覺。《玉篇.酉部》:「酲,醉未覺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景公飲酒,酲,三日而後發。」


  

  部首:馬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0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割去生殖器的馬。《說文解字.馬部》:「騬,犗馬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觸及、碰撞。《玉篇.手部》:「掁,觕也。」唐.韓愈、孟郊〈城南聯句〉:「裂腦擒摚掁,猛斃牛馬樂。」


  

 简化字:枨
  部首:木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豎立在門兩旁的長木柱。《爾雅.釋宮》:「棖謂之楔。」晉.郭璞.注:「門兩旁木。」



碰觸。通「樘」。《文選.謝惠連.祭古冢文.序》:「以物棖撥之,應手灰滅。」唐.李善.注:「南人以物觸物為棖也。」


  

  部首:足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支撐。通「撐」。《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維角䟫之,欲宛而無負弦。」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稻田間的路界。漢.班固〈西都賦〉:「疆埸綺分,溝塍刻鏤。」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二上.浙遊日記》:「人從塍上曲折而入,約廿丈,忽聞水聲潺潺。」


  

 简化字:澄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澄清。同「澄」。《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贊曰》:「千載不作,淵源誰澂?」


  

 简化字:惩
  部首:心
部外笔画:15
 总笔画:19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責罰。如:「獎懲」、「重懲」、「懲治」、「懲戒」。

2.警戒、教訓。《韓非子.難二》:「不誅過,則民不懲而易為非。」宋.陸游《入蜀記.第一》:「九日,晴而風。舟人懲昨夕狼狽,不敢解舟,日高方行。」

3.戒止。《詩經.小雅.沔水》:「民之訛言,寧莫之懲。」

4.悔恨。《楚辭.屈原.九歌.國殤》:「身首離兮心不懲。」


  

  部首:木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ㄔㄥˊ
  拼音: chéng




1.植物名。芸香科柑桔屬,「香橙」之簡稱,參見「香橙」條。

2.一種黃中帶著微紅的顏色。如:「彩虹共有紅、橙、黃、綠等七種顏色。」


  

  部首:辵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ㄥˇ
  拼音: chěng




1.放縱、任意行事。如:「逞性」、「逞欲」。唐.柳宗元〈三戒.序〉:「吾恆惡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2.顯露、展示。如:「驕逞」、「逞能」。《莊子.山木》:「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简化字:骋
  部首:馬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7
  注音: ㄔㄥˇ
  拼音: chěng




1.直馳、奔跑。如:「馳騁」。《詩經.小雅.節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2.施展、放開。如:「騁志」、「騁辭」。《荀子.天論》:「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部首:山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ㄨㄥˊ
  拼音: chóng




高峻的。如:「崇高」、「崇山峻嶺」。《紅樓夢》第一〇二回:「以致崇樓高閣,瓊館瑤臺,皆為禽獸所棲。」



1.尊敬、尊重。《左傳.僖公七年》:「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禮記.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2.重視、崇尚。如:「崇尚」。漢.桓寬《鹽鐵論.非鞅》:「崇利而簡義,高力而尚功。」




1.德高位尊的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2.姓。如唐代有崇穎。




表示整個、一段時間的終了。參見「崇朝」條。


  

 简化字:宠
  部首:宀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ㄔㄨㄥˇ
  拼音: chǒng




偏愛、溺愛。如:「寵愛」、「小孩兒可不能太寵。」



1.尊敬。如:「譁眾取寵」。

2.恩惠。《易經.師卦.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3.妾。《鏡花緣》第五十回:「拙夫意欲納寵,真是眠思夢想,已非一日。」


  

 简化字:铳
  部首:金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ㄨㄥˋ
  拼音: chòng




1.斧頭上裝柄的部分。《集韻.去聲.送韻》:「銃,斧穿也。」

2.武器名。舊式的一種槍械火器。如:「鳥銃」。《元史.卷一四五.達禮麻識理傳》:「糾集丁壯苗軍,火銃什伍相聯。」


  

  部首:儿
部外笔画:3
 总笔画:5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1.填滿、裝滿。如:「充電」。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2.代理、擔任。如:「權充」、「充當家庭教師」。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向牛頭充炭直。」

3.假冒。如:「冒充」、「打腫臉充胖子」。




姓。如戰國時有充虞。


  

  部首:艸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參見「茺蔚」條。


  

 简化字:冲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1.以水注入或調勻。如:「沖牛奶」、「沖咖啡」。

2.以水刷洗。如:「把茶壺沖洗乾淨。」、「快把杯子拿去沖一沖。」

3.被大水撞擊或捲走。如:「沖破隄防」。

4.向上直飛。如:「一飛沖天」。唐.元稹〈會真詩三十韻〉:「海闊誠難度,天高不易沖。」

5.衝突、相忌。如:「相沖」、「對沖」。

6.破解厄運。如:「沖喜」、「沖運氣」。




猛烈的。如:「一股沖勁兒」、「怒氣沖沖」。



姓。如明代有沖敬。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憂慮的樣子。《說文解字.心部》:「忡,憂貌。」《詩經.邶風.擊鼓》:「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部首:羽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向上直飛。《廣韻.平聲.東韻》:「翀,直上飛也。」三國魏.杜摯〈贈毌丘荊州詩〉:「鵠飛舉萬里,一飛翀昊蒼。」


  

  部首:臼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1.把穀物以杵臼搗去皮殼。《說文解字.臼部》:「舂,擣粟也。」如:「舂藥」。唐.張籍〈羈旅行〉:「主人舂米為夜食,晨雞喔喔茅屋傍。」

2.突擊、刺擊。《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唐.白居易〈潛別離〉詩:「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舂斷連理枝。」




古代的一種刑罰。婦女犯罪時以舂米代替軍役。《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槀。」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痴愚的。《淮南子.氾論》:「愚夫憃婦皆能論之。」漢.高誘.注:「憃亦愚,無知之貌。」


  

  部首:心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ㄨㄥ
  拼音: chōng




1.愚笨。《史記.卷六〇.三王世家》:「臣青翟、臣湯等宜奉義遵職,愚憧而不逮事。」

2.參見「憧憧」條。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1660 页数: 3/154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