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áo
  

  部首:曰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1
  注音: ㄘㄠˊ
  拼音: cáo




1.古代訴訟時,稱原告和被告兩方為「兩曹」。

2.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門或官職。《續漢書志.第二六.百官志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文明小史》第七回:「現在的人,都把知府看得是個閑曹。」

3.群眾、同伴。《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三首之一:「白石素沙亦相蕩,哀鴻獨叫求其曹。」

4.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西部。

5.姓。如三國時魏有曹植。




等輩、儕類。如:「爾曹」、「吾曹」、「女曹」。《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



共同、一齊。《國語.周語下》:「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


  

  部首:水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1.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響而定時漲落的現象。如:「潮汐」、「潮起潮落」。

2.像潮水般洶湧起伏的形勢。如:「思潮」、「學潮」。




1.微溼。《紅樓夢》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這個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該回去歇息歇息了。」

2.技藝不高或物質的成色低劣。如:「他的手藝潮。」《紅樓夢》第一〇五回:「潮銀五千二百兩。赤金五十兩。」


  

 简化字:鼌
  部首:黽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8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姓。同「晁」。《廣韻.平聲.宵韻》:「鼂,姓,《風俗通》云衛大夫史鼂之後,漢有鼂錯。」


  

  部首:口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ㄠˇ
  拼音: chǎo




1.攪擾。如:「別把孩子吵醒了!」

2.爭鬧。如:「爭吵」、「吵架」。《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三公子只給他兩個錢一個,就同那饅頭店裡吵起來。」




聲音雜亂。如:「聲音吵雜」、「車聲太吵」。


  

  部首:火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ㄔㄠˇ
  拼音: chǎo




1.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置鍋內,以少量的油略為翻攪至熟者。如:「炒三鮮」。

2.爭鬧。通「吵」。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鬧炒炒嫩綠草聒鳴蛙,輕絲絲淡黃柳帶栖鴉。」


  

  部首:麥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ㄠˇ
  拼音: chǎo




一種將米、麥炒熟後磨粉製成的乾糧。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九:「先將數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宋.范成大〈刈麥行〉:「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


  

  部首:耒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ㄠˋ
  拼音: chào




重新鬆土耕作。《廣韻.去聲.效韻》:「耖,重耕田也。」



一種翻鬆泥土的農具。元.王禎《農書.耒耜門》:「耖,疏通田泥器也。高可三尺許,廣可四尺,上有橫柄,……。人以兩手按之,前用畜力輓行。」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1.攻擊、掠取。如:「包抄」。《後漢書.卷三一.郭伋傳》:「時匈奴數抄郡界,邊境苦之。」

2.以匙或手拿取東西。唐.杜甫〈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詩:「飯抄雲子白,瓜嚼水精寒。」《西遊記》第七四回:「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

3.從側面或便捷的路過去。如:「抄捷徑」、「抄近路走」。

4.謄寫。如:「抄寫」。《水滸傳》第八五回:「教把眾頭領的姓名,都抄將來,盡數封他官爵。」

5.襲用、沿用。如:「這件事的情況特殊,處理方法應當不同,豈能照抄!」

6.扣押、沒收。《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時做押司的,但犯罪責,輕則刺配遠惡軍州,重則抄扎家產結果了殘生性命。」《文明小史》第四回:「難道大公祖不問皂白,就拿他凌遲碎剮,全門抄斬嗎?」

7.一種烹飪方法。把食物迅速在沸水中白煮一下,隨即撈起。此法北方人稱為「抄」,廣東人稱為「烚」。




1.古代的容積單位。十撮為一抄。後泛指少量、少許。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與你一抄碎金子,與你做酒錢。」

2.姓。如明代有抄思。


  

  部首:言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1.敏捷、矯健。《廣韻.平聲.肴韻》:「訬,健也。」《後漢書.卷六〇上.馬融傳》:「或輕訬趬悍,廋疏嶁領,犯歷嵩巒。」唐.章懷太子.注:「訬,輕捷也。」

2.輕佻、狡猾。《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傳》:「荂淺薄鄙陋,馥、虞闇很強戾,詡愚嚚輕訬,而各乖異,互相憎毀。」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惆悵失意。《莊子.天地》:「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



悲傷。《楚辭.屈原.九章.哀郢》:「發郢都而去閭兮,荒忽其焉極。」


  

  部首:弓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弓鬆弛的樣子。《詩經.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漢.毛亨.傳:「弨,弛貌。」



弓。唐.韓愈〈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詩:「腦脂遮眼臥壯士,大弨挂壁無由彎。」


  

  部首:走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1.跳上。《說文解字.走部》:「超,跳也。」《左傳.昭公元年》:「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

2.越過。如:「超越巔峰」。《孟子.梁惠王上》:「挾太山以超北海。」

3.高出、多出。《韓非子.五蠹》:「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後漢書.卷二八上.馮衍傳》:「顯忠貞之節,立超世之功。」

4.救度。如:「超度亡魂」。




遙遠。《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部首: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6
  注音: ㄔㄠ
  拼音: chāo




捕魚的小網。唐.陸龜蒙〈漁具詩.序〉:「網罟之流曰罛、曰罾、曰罺。」



用小網捕魚。《文選.左思.吳都賦》:「罩兩魪,罺鰝蝦。」


  

  部首:日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1.朝的古字。《文選.揚雄.羽獵賦》:「於是天子乃以陽晁始出乎玄宮。」唐.李善.注:「陽朝,陽明之朝。晁,古字同也。」

2.姓。如宋代有晁補之。


  

  部首:巛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1.鳥類、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窩。《說文解字.巢部》:「巢,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如:「鳥巢」、「蜂巢」。《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上》:「長安城南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冢柏及榆樹上為巢。」

2.住處。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新唐書.卷一六六.列傳.杜佑》:「不數月必覆賊巢。」

3.樂器名,吹管樂器。屬於笙類的一種。《新唐書.卷二一.禮樂志十一》:「七曰匏,為笙,為竽,為巢。巢,大笙也。」

4.姓。如東漢時有巢堪。




築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鴝鵒來巢。」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湖泊名。即巢湖。位大陸地區安徽省巢縣西南,東南注入長江。


  

  部首:木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ㄠˊ
  拼音: cháo




水澤中守望的草樓。《說文解字.木部》:「樔,澤中守艸樓。」


  

  部首:辵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條。

7.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條。

8.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古代行政區域名稱:(1)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2)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量詞:(1)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2)計算有出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3)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4)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5)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引導、指引。通「導」。《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部首:禾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5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植物名。禾本科稻屬,一年生草本。莖高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兩種。穎果橢圓,有硬殼,去殼後就是大米。以其黏性而言,可分蓬萊稻、在來稻兩種。若以成熟的先後順序言,又可分早稻、晚稻兩種。為亞洲國家重要的糧食作物。

2.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稻黃。


  

  部首: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踩踏、踐踏。如:「赴湯蹈火」、「重蹈覆轍」。《書經.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2.頓腳、跳動。如:「手舞足蹈」。唐.李商隱〈韓碑〉詩:「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3.投身、投入。《史記.卷八三.魯仲連鄒陽傳》:「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4.遵循、實踐、履行。如:「循規蹈矩」。《穀梁傳.隱公元年》:「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唐.韓愈〈爭臣論〉:「夫不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


  

  部首:刀
 总笔画:2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1.武器名。一種用來砍殺,頗具殺傷力的兵器。如:「大刀」、「寶刀」、「軍刀」、「武士刀」。

2.切、削、剪、刻、割、斬的工具。多以鋼鐵製成。如:「菜刀」、「鍘刀」、「剪刀」、「鐮刀」、「雕刻刀」。

3.古代的錢幣。外形如刀。《史記.卷三〇.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4.量詞:(1)計算切割次數的單位。如:「老屠戶在那塊豬肉上劃了幾刀。」(2)計算紙張的單位。一百張為一刀。如:「一刀稿紙」。

5.姓。如明代有刀幹孟。

6.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心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憂心忡忡。《廣韻.平聲.豪韻》:「忉,憂心貌。」


  

  部首:舟
部外笔画:2
 总笔画:8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1.刀形的小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夸飾》:「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宋.陸游〈齋中夜坐有感〉詩:「浣花江色綠如黛,春波灩灩浮輕舠。」

2.一種大酒杯。唐.李德裕〈述夢詩四十韻〉:「無聊燃密炬,誰復勸金舠。」自注:「酒器中大者呼為舠。賓僚顧形跡,未曾以此相勸。」


  

  部首:气
部外笔画:2
 总笔画:6
  注音: ㄉㄠ
  拼音: dāo




氫的一種同位素。其原子核中含有一中子及一質子,比氫原子核多一個中子,其質量較氫原子核約重一倍。也稱為「重氫」。


  

  部首:手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ㄠˊ
  拼音: dáo




1.方言。指兩手交替將繩線拉回或繞好。如:「捯線」。

2.方言。指尋究線索。如:「這案子已捯出點頭緒來了。」


  

 简化字:岛
  部首:山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海中或湖中被水圍繞的小陸地。《史記.卷九四.田儋傳》:「田橫懼誅,而與其徒屬五百餘人入海,居島中。」


  

 简化字:捣
  部首:手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撞擊。如:「搗米」、「搗藥」、「叩頭如搗蒜」。

2.捶打。如:「搗衣」。

3.攻擊、攻打。如:「直搗敵人的巢穴」。

4.擾亂、攪亂。如:「搗亂」、「搗鬼」、「搗麻煩」。

5.損毀、破壞。《西遊記》第二五回:「我把你這猢猴!怎麼弄手段搗了我的灶。」


  

 简化字:捣
  部首:手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7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舂、撞擊。如:「擣米」、「擣藥」。

2.搥擊。唐.韓愈〈春雪〉詩:「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擣綃。」

3.攻破。《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简化字:祷
  部首:示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ㄠˇ
  拼音: dǎo




1.祭神而有所求。如:「禱告」、「祈禱」。《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故歲水旱則禱之,寒暑乖候則禱之,厲疾祟降則禱之。」

2.請求。《董西廂》卷三:「昨日亂軍至寺,夫人禱我退賊之策。」

3.書信中的敬詞。表盼望和請求。如:「盼禱」、「為禱」。《儒林外史》第二二回:「明幸駕少留片刻,以便趨教。至禱!至禱!」


  

  部首: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抵達、到達。如:「火車到站」、「支票到期」、「堅持到底」。《文選.江淹.恨賦》:「人生到此,天道寧論。」

2.往、去。如:「到非洲叢林探險。」、「我晚上到你家拜訪。」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處,尚請多多包涵!」《晉書.卷三二.后妃傳下.康獻褚皇后傳》:「所奏懇到,形于翰墨,執省未究,以悲以懼。」《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君親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禮兼到。」



姓。如南朝宋有到彥之。


  

  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1.悲哀、傷感。《詩經.衛風.氓》:「靜言思之,躬自悼矣。」《漢書.卷四八.賈誼.贊曰》:「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2.憐惜、惋惜。如:「惋悼」、「嗟悼」。

3.畏懼、恐懼。《莊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間也,危行側視,振動悼慄。」


  

 简化字:盗
  部首:皿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ㄠˋ
  拼音: dào




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偷取、竊取。亦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如:「掩耳盜鈴」。《荀子.不苟》:「是姦人將以盜名於晻世者也,險莫大焉。」


  

  部首:刀
 总笔画:2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狡猾、狡詐。如:「刁蠻」、「大膽刁民」。《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諸城的百姓也實在刁的很。」



1.嘴裡銜著。同「叼」。《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可巧見他刁著一根小煙袋兒,交叉著手,靠著窗臺兒,在那裡歇腿兒呢!」

2.拐去、搶走。如:「刁風拐月」。




姓。如東晉有刁協,五代有刁光胤。


  

  部首:口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用嘴銜物。如:「那人叼著香菸,一付吊兒郎當的模樣。」


  

  部首:冫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枯萎。《文選.左思.蜀都賦》:「迎隆冬而不凋,常曄曄以猗猗。」唐.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2.衰落、衰頹。《文選.潘岳.懷舊賦》:「不幸短命,父子凋殞。」宋.陸游〈樓上醉書〉詩:「八年梁益凋朱顏,三更撫枕忽大叫。」


  

 简化字:雕
  部首:彡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刻鏤。《莊子.天道》:「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2.枯萎、零落。通「凋」。《論語.子罕》:「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3.疲勞、傷殘。《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于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




經雕飾的。如:「彫牆」、「彫弓」。


  

  部首:玉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磨製玉器。《集韻.平聲.蕭韻》:「琱,說文:『治玉也。』」

2.刻鏤。通「雕」、「彫」。《漢書.卷九〇.酷吏傳.序》:「漢興,破觚而為圜,斲琱而為樸,號為罔漏吞舟之魚。」

3.雕畫彩飾。《漢書.卷七二.貢禹傳》:「牆塗而不琱,木摩而不刻。」




經雕飾的。《鏡花緣》第一〇回:「身穿白布箭衣,頭上束著白布漁婆巾,臂上跨著一張琱弓。」


  

  部首: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3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用石料築成的建築物。《玉篇.石部》:「碉,石室。」如:「明碉暗堡」。宋.李新〈答李丞用其韻〉:「頑雲垂翼山碉暗,喬麥饒花雪嶺開。」《清史稿.卷三一八.阿桂傳》:「(阿桂)進逼僧格宗,突入毀其碉。」


  

  部首: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6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1.鷲的別名。同「鵰」。唐.王維〈觀獵〉詩:「迴看射雕處,千里暮雲平。」

2.指雕刻的技術或成品。如:「竹雕」、「木雕」、「玉雕」、「浮雕」。

3.姓。如漢代有雕延年。




刻鏤。如:「雕塑」、「雕刻」。《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1.經彩畫裝飾的。如:「雕欄玉砌」、「雕梁畫棟」。宋.蘇軾〈超然臺記〉:「去雕牆之美,而庇采椽之居。」

2.狡詐的。通「刁」。《管子.七法》:「一體之治者,去奇說,禁雕俗也。」


  

 简化字:雕
  部首: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9
  注音: ㄉㄧㄠ
  拼音: diāo




動物名。鳥綱鷹科鷹形目猛禽類。嘴呈鉤狀,羽毛褐色,腳被羽毛直達趾間。視力極強,以捕食小動物為生。也稱為「鷲」、「老鵰」。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25569 页数: 3/64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