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àn
  

  部首:卜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地名。春秋時魯邑,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泗水縣東五十里。《春秋.僖公十七年》:「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卞和,明代有卞玉京。




性情急躁。如:「卞急」。《新唐書.卷一六一.張薦傳》:「性躁卞,儻蕩無檢。」


  

  部首:水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河川名。為黃河支流,水道屢經變遷,今所稱汴水約在大陸地區河南省滎陽縣境。也稱為「汴河」。

2.大陸地區河南省省會開封的別稱。

3.姓。如宋代有汴壽。


  

  部首:心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喜樂。《廣韻.去聲.線韻》:「忭,喜貌。」如:「欣忭」、「晤談甚忭」。唐.薛逢〈元日樓前觀仗〉詩二首之二:「欲識普恩無遠近,萬方歡忭一聲雷。」



愉悅、快樂。晉.華嶠〈賀武帝疾瘳表〉:「上下同慶,不覺忭舞。」唐.白居易〈為宰相賀殺賊表〉:「止戈之期,翹足可待。無任喜慶忭躍之至。」



歡樂。宋.蘇軾〈喜雨亭記〉:「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


  

  部首:手
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拍手、鼓掌。《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有倕作為鼙鐘磬……帝嚳乃令人抃。」漢.高誘.注:「兩手相擊曰『抃』。」《宋書.卷六四.何承天傳》:「曉示安危,居以樂土,宜其歌抃就路,視遷如歸。」

2.搏擊、擊鬥。漢.揚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邪?」


  

  部首: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參見「苄基」條。


  

  部首: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3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門柱上的方形木頭。《說文解字.門部》:「閞,門欂櫨也。」清.段玉裁.注:「欂櫨,柱上枅也。枅,屋欂櫨也。閞則門柱上枅之名。」


  

  部首:鳥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6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幼鷹的羽毛色澤。《玉篇.鳥部》:「鴘,鷹鷂二年色。」《集韻.上聲.獼韻》:「鴘,鷹隼二歲,色赤。」

2.動物名。即鷂鷹。一種似鷹而小的猛禽。背青灰色,腹白而赤,嘴、爪銳利。性凶狠,能疾飛,以逐捕小鳥為食。《字彙.鳥部》:「鴘,鷹鷂。」


  

  部首:釆
 总笔画:7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分別、辨別。《說文解字.釆部》:「釆,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今字作「辨」,古因形似而訛誤為「平」。



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舟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5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船。《宋書.卷八三.吳喜傳》:「從西還,大艑小艒,爰及草舫,錢米布絹,無船不滿。」《新唐書.卷九〇.劉政會傳》:「賈入倡家,踐其血乃覺,乘艑亡。」


  

  部首:辛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罪犯相互爭辯、辯論。《說文解字.辡部》:「辡,罪人相與訟也。」


  

  部首:辛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6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分別、判別。如:「辨別」、「分辨」、「明辨是非」、「雌雄莫辨」。《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唐.杜甫〈秋雨歎〉三首之二:「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

2.爭論是非曲直。通「辯」。《戰國策.趙策三》:「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五:「此還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體名。如唐代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辨〉。也作「辯」。


  

 简化字:辫
  部首:糸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0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分股編成長條狀的頭髮。如:「髮辮」、「垂辮」、「結辮」。《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夜郎、滇池,解辮請辭。」《紅樓夢》第三回:「頭上週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髮,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

2.編成像辮子般的條狀物。通「緶」。如:「草辮」、「繩辮」、「絲辮」。




編織、編結。《文選.張衡.思玄賦》:「襲溫恭之黻衣兮,被禮義之繡裳;辮貞亮以為鞶兮,雜伎藝以為珩。」唐.李白〈對雪醉後贈王歷陽〉詩:「有身莫犯飛龍鱗,有手莫辮猛虎鬚。」


  

 简化字:辩
  部首:辛
部外笔画:14
 总笔画:21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爭論是非曲直。如:「辯護」、「辯駁」、「狡辯」、「強辯」。《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與之論辯,言和而色怡。」

2.判別、分別。通「辨」。《易經.履卦.象曰》:「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苟目能辯色,耳能辯聲,口能辯味,體能辯寒溫者,將皆以脩絜為諱惡。」

3.變化。通「變」。《莊子.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唐.成玄英.疏:「辯者,變也。」




善於辯說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1.巧言。《戰國策.秦策一》:「迷於言,惑於語,沉於辯,溺於辭。」《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而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

2.文體名。如唐代韓愈的〈諱辯〉。也作「辨」。


  

 简化字:变
  部首:言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3
  注音: ㄅㄧㄢˋ
  拼音: biàn




1.更改。如:「千變萬化」、「一成不變」。《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

2.移動。《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文選.陸機.文賦》:「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1.突發的動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傳》:「庭芝聞變,赴蓮池,水淺不得死。」

2.災異。《禮記.曾子問》:「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漢書.卷八一.張禹傳》:「上懼變異數見。」

3.權術。隋.王通《文中子.卷七.述史》:「非君子不可與語變。」




奇特的、怪誕的。如:「變象」。《楚辭.屈原.九章.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


  

 简化字:残
  部首:歹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注音: ㄘㄢˊ
  拼音: cán




傷害、毀壞。如:「摧殘」、「骨肉相殘」。《墨子.天志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



1.凶惡、凶暴。如:「殘忍」、「殘暴」。《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2.不完整的。如:「殘缺不全」。《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

3.剩餘的、將盡的。如:「殘冬」、「風燭殘年」。唐.杜甫〈重題鄭氏東亭〉詩:「向晚尋征路,殘雲傍馬飛。」唐.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詩:「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暴戾。《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


  

 简化字:惭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ㄘㄢˊ
  拼音: cán




羞愧。如:「大言不慚」。《書經.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聊齋志異.卷三.連瑣》:「與楊略話,見女慚懼可憐,乃出,分手去。」


  

 简化字:蚕
  部首:虫
部外笔画:18
 总笔画:24
  注音: ㄘㄢˊ
  拼音: cán




鱗翅目蠶蛾科和天蠶科昆蟲的通稱。能吐絲,以環節蠕動,胸腹及尾有六對腳,食桑葉。自幼蟲成長,必蛻皮數次,每次三、四日,經三、四次後,作繭變蛹,化為蛾。



養蠶。《晉書.卷一一〇.慕容皝載記》:「其耕而食,蠶而衣,亦天之道也。」《新唐書.卷一一二.韓思彥傳》:「一夫耕,一婦蠶,衣食百人,欲儲蓄有餘,安可得乎?」



參見「蠶食」條。


  

 简化字:惨
  部首:心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ㄘㄢˇ
  拼音: cǎn




1.凶惡、狠毒。《後漢書.卷七七.酷吏傳.周紡傳》:「然苛慘失中,數為有司所奏。」《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性苛慘,用法深刻。」

2.悲哀、淒涼。如:「悽慘」、「悲慘」。

3.暗淡、昏暗。通「黲」。《文選.王粲.登樓賦》:「風蕭瑟而並興兮,天慘慘而無色。」唐.蔣凝〈望思臺賦〉:「煙昏日慘,全非望月之中。」




程度厲害、嚴重。如:「慘白」、「慘敗」、「損失慘重」。


  

 简化字:黪
  部首: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3
  注音: ㄘㄢˇ
  拼音: cǎn




淺青黑色的。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近歲京師士人朝服乘馬,以黲衣蒙之,謂之『涼衫』。」


  

  部首:心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ㄘㄢˇ
  拼音: cǎn




憂傷、慘痛。《漢書.卷四九.鼂錯傳》:「法令煩憯,刑罰暴酷。」



竟。《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部首:米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注音: ㄘㄢˋ
  拼音: càn




1.精米。《說文解字.米部》「粲」字.清.段玉裁.注:「稻米九斗而舂為八斗,……則曰粲。……稻米至於粲,皆精之至矣。」

2.笑。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官金二十字之別解》:「今之弄筆,意在一粲。」




1.鮮明華美的樣子。《詩經.唐風.葛生》:「角枕粲兮,錦衾爛兮。」《文選.曹植.贈徐幹詩》:「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

2.明白、清楚。《漢書.卷八.宣帝紀》:「骨肉之親粲而不殊。」唐.顏師古.注:「粲,明也。殊,絕也。」


  

 简化字:灿
  部首:火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ㄘㄢˋ
  拼音: càn




光彩鮮明、耀眼。如:「燦爛」。


  

  部首:玉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注音: ㄘㄢˋ
  拼音: càn




美玉。《廣韻.去聲.翰韻》:「璨,美玉。」



參見「璨璨」條。


  

 简化字:骖
  部首:馬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21
  注音: ㄘㄢ
  拼音: cān




1.古代在車旁駕車的兩匹馬。《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2.泛指馬匹。《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唐.賈島〈別徐明府〉詩:「明日疲驂去,蕭條過古城。」




乘、駕。《楚辭.屈原.九章.涉江》:「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部首:食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ㄘㄢ
  拼音: cān




1.吃、食。如:「聚餐」、「野餐」。《詩經.鄭風.狡童》:「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2.捱、受。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呼保義哥哥見責,我李山兒情願餐柴。」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

3.採取、聽取。《文選.王儉.褚淵碑文》:「餐輿誦於丘里,瞻雅詠於京國。」




1.食物、飯食。如:「早餐」、「西餐」。

2.量詞。計算飲食次數的單位。如:「一天三餐飯」。


  

 简化字:仓
  部首:人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注音: ㄘㄤ
  拼音: cāng




1.收藏穀物的地方。如:「米倉」。唐.聶夷中〈田家〉詩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泛指屯聚物品的建築物。如:「貨倉」、「鹽倉」。

3.船的內部。通「艙」。宋.楊萬里〈五月初二日苦熱〉詩:「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

4.姓。如春秋時周有倉葛。




青色的。通「蒼」。《禮記.月令》:「駕倉龍,載青旂。」



匆促的樣子。參見「倉皇」、「倉卒」等條。


  

 简化字:沧
  部首:水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ㄘㄤ
  拼音: cāng




1.寒。《說文解字.水部》:「滄,寒也。」《文選.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2.青綠色的。通「蒼」。《文選.揚雄.甘泉賦》:「東爥滄海,西耀流沙。」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五:「一臥滄江驚歲晚,幾迴青瑣照朝班。」


  

 简化字:苍
  部首:艸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ㄘㄤ
  拼音: cāng




1.草色、深青色。《黃帝內經素問.卷二.陰陽應象大論》:「在色為蒼,在音為角。」

2.姓。如漢代有蒼英。




1.頭髮斑白的。如:「白髮蒼蒼」。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青色的。如:「蒼天」、「蒼苔」。


  

 简化字:舱
  部首: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ㄘㄤ
  拼音: cāng




船或飛機裡可以容納客人及貨物的空間。如:「客艙」、「貨艙」、「機艙」、「船艙」。


  

 简化字:鸧
  部首:鳥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21
  注音: ㄘㄤ
  拼音: cāng

參見「鶬鶊」、「鶬鴰」等條。


  

 简化字:铲
  部首:刀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3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1.割除。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剷刈穢草,伐去惡木。」

2.削平。通「剗」。唐.杜牧〈原十六衛〉:「於是府兵內剷,邊兵外作。」


  

 简化字:浐
  部首:水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4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參見「滻滻」條。


  

 简化字:铲
  部首:金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19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一種帶把的金屬器具,可削平或撮取東西。如:「鍋鏟」、「煤鏟」、「土鏟」。



1.削平、挖除。《文選.木華.海賦》:「於是乎禹也乃鏟臨崖之盂饇,決陂潢而相浚。」

2.除去、消滅。唐.李紓〈故中書舍人吳郡朱府君神道碑〉:「國朝鏟邇代之弊,振中古之業。」明.劉基〈祀方丘頌〉:「鋤秦鏟燕,掃貊滌戎。」


  

 简化字:谄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奉承、巴結。如:「逢迎諂媚」。《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部首:巾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5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參見「幝幝」條。


  

  部首:火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6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炊、燃燒。《左傳.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晉.杜預.注:「燀,炊也。」


  

  部首:糸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8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寬鬆的帶子。《玉篇.糸部》:「繟,寬綬也。」


  

 简化字:阐
  部首:門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1.開闢、打開。《文選.左思.吳都賦》:「闡闔閭之所營,采夫差之遺法。」唐.白居易〈嚴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東南樓因名清輝未立標牓徵歸郎署〉詩:「看山倚前戶,待月闡東扉。」

2.顯露、弘揚。如:「闡揚」。《易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漢.孔安國〈書經序〉:「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


  

 简化字:冁
  部首:口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2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參見「囅然」條。


  

  部首:水
部外笔画:20
 总笔画:23
  注音: ㄔㄢˇ
  拼音: chǎn




河川名。汶水的支流。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的東北部。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7463 页数: 3/1687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