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ài
  

  部首:土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ㄉㄞˋ
  拼音: dài




1.防水的土壩。《晉書.卷七九.謝玄傳》:「堰呂梁水,樹柵,立七埭為派,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2.地名用字。如大陸地區安徽省的石埭,浙江省的鐘埭。

3.吳語。量詞。計算來回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趟」。《海上花列傳》第二回:「我教娘姨到棧房裡看仔耐幾埭,說是勿曾來。」


  

  部首:一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ㄍㄞˋ
  拼音: gài




1.乞求。《字彙.一部》:「丐,乞也。」《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丐沐沐我,請食飯我。」

2.給予。唐.韓愈〈江南西道觀察史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墓誌銘〉:「又出庫錢二千萬,以丐貧民遭旱不能供稅者。」




乞食的人。如:「乞丐」。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皁隸傭丐,皆得上父母邱墓。」


  

 简化字:钙
  部首:金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2
  注音: ㄍㄞˋ
  拼音: gài




(calcium,Ca)化學元素。原子序20。鹼土金屬元素之一,銀白色,有光澤,稍硬於鉛,有延展性,潮溼空氣中氧化甚速。化學性質活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存在。人體內存在於血漿和骨骼中。在煉鋼時可作為脫氧劑。


  

  部首:水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2
  注音: ㄍㄞˋ
  拼音: gài




1.灌注。《說文解字.水部》:「溉,灌注也。」如:「灌溉」。《史記.卷二十九.河渠書》:「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田矣。」

2.洗滌。漢.王充《論衡.幸偶》:「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


  

  部首: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ㄞˋ
  拼音: gài




1.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梁崇義傳》:「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

2.度量、品格。如:「氣概」。《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3.大略的情況。如:「梗概」。




1.刮平。《北史.卷二一.燕鳳等傳.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

2.總括。如:「以此一端,可概其餘。」




約略。如:「概況」、「概念」。



1.大略。如:「整件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了。」

2.一律。如:「貨物出門,概不退換。」


  

  部首:戈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ㄞˋ
  拼音: gài




1.典押物品借貸錢財。《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不若將前面房子再去戤典他幾兩銀子來殯葬大郎。」

2.冒牌圖利。參見「影戤」條。

3.倚靠。《二刻拍案驚奇》卷一:「相傳此經值價不少。徒然守著他,救不得飢餓,真是戤米囤餓殺了。把他去當米,誠是算計。」《負曝閑談》第四回:「趕忙把手裡的雨傘往紅木炕床旁邊牆角上一戤。」


  

  部首:土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ㄍㄞ
  拼音: gāi




1.荒遠之地。《說文解字.土部》:「垓,兼晐八極地也。」清.段玉裁.注:「兼備八極之地謂之垓。」宋.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詩三首之一:「書成不得斷國論,但此空語傳八垓。」

2.界限、邊際。漢.揚雄〈衛尉箴〉:「重垠累垓,以難不律。」

3.數目字。古代以十兆為經,十經為垓。見《太平御覽.卷七五〇.工藝部.數》。


  

  部首:阜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ㄍㄞ
  拼音: gāi




1.石階的次序。《說文解字.阜部》:「陔,階次也。」

2.重、層。如:「九陔」。《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祠壇放亳忌泰一壇,三陔。」

3.田中高地。《文選.束晳.補亡詩六首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蘭。」唐.劉禹錫〈和州送錢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於華州覲省〉詩:「蘭陔行可採,蓮府猶回瞪。」


  

  部首:艸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ㄍㄞ
  拼音: gāi




草根。《說文解字.艸部》:「荄,草根也。」宋.蘇軾〈冬至日獨遊吉祥寺〉詩:「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简化字:该
  部首:言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ㄞ
  拼音: gāi




應當。如:「應該」。《老殘遊記》第一六回:「我們這時該睡了。」



指上述提到過的人或事物。如:「該處」、「該項」。



1.具備、兼備。漢.蔡邕〈司空袁逢碑〉:「信可謂兼三才而該剛柔。」

2.囊括、網羅。《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

3.欠。如:「該帳」。《儒林外史》第五三回:「他該我幾兩銀子,我要向他取討。」

4.注定。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合是姻緣簿上該。」


  

 简化字:赅
  部首:貝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3
  注音: ㄍㄞ
  拼音: gāi




兼備、齊全。《莊子.齊物論》:「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充足、完備的。如:「言簡意賅」。


  

  部首:攴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注音: ㄍㄞˇ
  拼音: gǎi




修改、修正錯誤。如:「批改」、「改衣服」、「朝令夕改」、「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姓。如秦代有改產。


  

  部首:丿
部外笔画:7
 总笔画:8
  注音: ㄍㄨㄞ
  拼音: guāi




1.彆扭、性情怪異。如:「乖僻」、「乖戾」。

2.形容懂事、聽話。如:「乖巧」、「這孩子真乖!」




1.違背、不合。如:「名實相乖」。唐.韓愈〈五箴.行箴〉:「行與義乖,言與法違。」

2.分離。《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傳》:「漢使兩使者,一弔單于,一弔右賢王,欲以乖國。」《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鸞鳳久乖,圓在今夕。」




聰明、機伶。如:「賣乖」、「上一次當,學一次乖。」《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原來如此!這樣辦法,俺也學著個乖了。」


  𠦬

  部首:十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1
  注音: ㄍㄨㄞ
  拼音: guāi




背脊。《說文解字.垂部》:「𠦬,背呂也。」清.段玉裁.注:「猶俗云背脊也。」


  𠁥

  部首: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5
  注音: ㄍㄨㄞˇ
  拼音: guǎi




羊角。《說文解字.𠁥部》:「𠁥,羊角也。」


  

  部首:手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ㄍㄨㄞˇ
  拼音: guǎi




1.用詐術騙走人或財物。如:「誘拐」。《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沈瓊枝便把鹽商騙他做妾,他拐了東西逃走的話,說了一遍。」

2.轉彎。如:「拐彎抹角」。《老殘遊記》第三回:「進了大門,望西一拐便是三間客廳。」




瘸腿走路。如:「他形容憔悴,一拐一拐的走在路上。」《西遊記》第一回:「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



手杖。通「枴」。《紅樓夢》第一三回:「賈珍此時也有些病症在身,二則過於悲痛了,因拄個拐,踱了進來。」


  

 简化字:拐
  部首:木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ㄍㄨㄞˇ
  拼音: guǎi




用來支撐身體,幫助行走的手杖。如:「鐵枴」、「枴杖」。


  

  部首:大
部外笔画:1
 总笔画:4
  注音: ㄍㄨㄞˋ
  拼音: guài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兌(☱)上。象決斷之義。


  

  部首:心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ㄍㄨㄞˋ
  拼音: guài




奇異的。如:「怪模怪樣」、「奇形怪狀」。唐.賈島〈暮過山村〉詩:「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1.奇異、不尋常的事物。《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2.神話傳說中的妖魔之類。如:「鬼怪」、「妖怪」。《文選.班彪.王命論》:「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3.姓。如黃帝時有怪義。




1.驚訝、疑忌。《墨子.貴義》:「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文選.東方朔.答客難》:「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責備、埋怨。如:「責怪」、「怪罪」。《荀子.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論這事,只該怪我們金老爺。」




很、甚。如:「這娃兒怪討人喜歡的!」《紅樓夢》第四二回:「眾人愛你伶俐,今兒我也怪疼你的了。」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ㄞˋ
  拼音: hài




張大口。《集韻.去聲.泰韻》:「嗐,大開口。」



表示贊嘆、傷感或惋惜的語氣。通「嗨」。如:「嗐!老塞車,鐵定又要遲到了。」《紅樓夢》第六回:「嗐!我的姥姥,告訴不得你呢!」


  

  部首:酉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7
  注音: ㄏㄞˇ
  拼音: hǎi




肉醬。《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昔伯牙絕絃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



剁成肉醬。《戰國策.趙策四》:「魯仲連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


  

  部首:亠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ㄏㄞˋ
  拼音: hài




1.地支的第十二位。

2.時辰名。約當晚上九點至十一點。

3.排列次序用字,表示第十二。

4.姓。如戰國時晉國有亥唐。


  

  部首:气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ㄞˋ
  拼音: hài




(helium,He)化學元素。原子序2。鈍氣元素之一。無色、無臭,是氫以外密度最小的氣體,可用來填充氣球、飛船等,使浮於空中。不易與其他元素化合,可用於充填燈泡、霓虹燈管。液態的氦可用作冷卻劑。


  

 简化字:骇
  部首:馬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6
  注音: ㄏㄞˋ
  拼音: hài




1.吃驚、害怕。如:「驚駭」、「駭異」。《左傳.哀公二十三年》:「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2.驚動、騷動。《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晉.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之三:「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

3.興起。《文選.宋玉.風賦》:「動沙堁,吹死灰,駭溷濁,揚腐餘。」《文選.陸機.辯亡論上》:「於是群雄蜂駭,義兵四合。」




可驚、可怕的。如:「驚濤駭浪」。


  

  部首:口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注音: ㄏㄞ
  拼音: hāi




譏笑。《楚辭.屈原.九章.惜誦》:「行不群以巔越兮,又眾兆之所咍。」漢.王逸.注:「咍,笑也。楚人謂相啁笑曰咍。」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休為貧士歎,任受眾人咍。」



喜悅、歡樂。唐.韓愈〈感春〉詩五首之四:「前隨杜尹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歡咍!」《西遊記》第五九回:「兩道壽眉遮碧眼,一張咍口露金牙。」



表示慨嘆的語氣。通「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聊齋志異.卷九.佟客》:「咍!返矣!一頂綠頭巾,或不能壓人死耳!」


  

  部首: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ㄞ
  拼音: hāi




表示傷感、惋惜、驚訝的語氣。通「咳」。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嗨!可惜!可惜!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



表示親切的招呼語。為英語hi的音譯。如:「嗨!你怎麼也來了。」



形容呼喝聲。如:「嗨唷」。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嗨!嗨!嗨!一壁廂老夫主在地停尸。」


  

  部首:子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注音: ㄏㄞˊ
  拼音: hái




1.小兒笑。通「咳」。《說文解字.口部》:「咳,小兒笑也。孩,古文咳從子。」《老子》第二〇章:「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2.視同嬰兒。《老子》第四九章:「歙歙為天下渾其心,聖人皆孩之。」




1.小兒、幼童。如:「小孩」、「孩童」。《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2.姓。如遼代有孩里。




幼小。《禮記.月令》:「毋覆巢,毋殺孩蟲。」


  

  部首:骨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6
  注音: ㄏㄞˊ
  拼音: hái




1.脛骨、小腿骨。《說文解字.骨部》:「骸,脛骨也。」清.段玉裁.注:「膝解為骸關,俠膝之骨為連胲。然則正謂脛骨為骸矣。」

2.骨的通稱。《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漢.何休.解詁:「骸,人骨也。」唐.李白〈南奔書懷〉詩:「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

3.身體、軀體。如:「形骸」、「屍骸」、「遺骸」。《呂氏春秋.孟春紀.重己》:「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列子.黃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異,戴髮含齒,倚而趣者,謂之人。」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ㄏㄞˇ
  拼音: hǎi




1.地球上鄰接大陸而小於洋的水域。如:「南海」、「黃海」、「地中海」。

2.海水。《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

3.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中南海」。

4.積聚眾廣的人或物。如:「棉海」、「人海」、「火海」、「花海」。

5.領域、淵藪。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宋.陸游〈休日感興〉詩:「宦海風波實飽經,久將人世寄郵亭。」

6.荒遠之地。《周禮.夏官.校人》:「凡將事于四海山川,則飾黃駒。」漢.鄭玄.注:「四海,猶四方也。」

7.較寬大的器皿。如:「茶海」、「酒海」。

8.姓。如金代有海里。




巨大的。如:「海派」、「海量」、「海口」。



1.任意的、漫無目標的。《紅樓夢》第七回:「他比不得咱們家的孩子們,胡打海摔的慣了。」《海上花列傳》第九回:「阿珠、阿金大都跟著海罵。蓮生氣得怔怔的,半晌說不出話。」

2.狠狠的、嚴重的。如:「他嚴重怠工,所以被老闆海刮了一頓。」


  

  部首:水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參見「淮河」條。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植物名。豆科槐樹屬,「豆槐」、「槐樹」之簡稱,參見「豆槐」條。


  

  部首: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懷著,內心存著某種意念。同「懷」。《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傳》:「將相大臣褢誠秉忠,唯義是從。」唐.顏師古.注:「褢,古懷字。」


  

  部首:衣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6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1.懷孕。同「懷」。《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元延二年褱子,其十一月乳。」

2.包圍。同「懷」。《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序》:「堯遭洪水,褱山襄陵。」


  

 简化字:怀
  部首:心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19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1.胸前、胸部。如:「躺在媽媽的懷裡。」

2.內心、心中。如:「耿耿於懷」。

3.胸襟、抱負。如:「胸懷」、「襟懷」、「壯懷激烈」。

4.心意、心緒。如:「正中下懷」、「少女情懷總是詩」。晉.陶淵明〈飲酒詩〉二〇首之九:「問子為誰歟?田父有好懷。」《聊齋志異.卷一〇.賈奉雉》:「賈取文稿自閱之,大非本懷,怏怏不自得。」

5.姓。如三國時吳國有懷敘。




1.存有、抱著。如:「身懷絕技」。《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

2.思念、想念。如:「緬懷」、「追懷」。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詩:「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3.腹中有孕。如:「懷孕」、「懷胎」。漢.王充《論衡.奇怪》:「母之懷子,猶土之育物也。」《金瓶梅》第三〇回:「我和你恁筭他,從去年八月來,又不是黃花女兒,當年懷入門養。」

4.心中存有某種意念。如:「不懷好意」、「少懷大志」。《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惟陛下留思豎儒之言,無使功臣懷恨黃泉。」

5.感傷、哀憐。如:「感懷」、「傷懷」。《後漢書.卷四〇.班彪傳下》:「故下民號而上愬,上帝懷而降鑒。」

6.安撫。如:「懷遠以德」。《禮記.中庸》:「懷諸侯,則天下畏之。」《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外禦彊對,內懷百蠻。」

7.包圍。《書經.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部首:木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0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葉大色黑的槐樹。《爾雅.釋木》:「櫰,槐大葉而黑。」晉.郭璞.注:「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櫰。」


  

  部首:艸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3
  注音: ㄏㄨㄞˊ
  拼音: huái

參見「蘹香」條。


  

  部首:艸
部外笔画:19
 总笔画:23
  注音: ㄏㄨㄞˋ
  拼音: huài




一種水草。《爾雅.釋草》:「蘾,烏蕵。」清.郝懿行.疏:「《爾雅》圖作莖歧出,葉如穗,華藥生葉間,在水石側。」


  

 简化字:锎
  部首:金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20
  注音: ㄎㄞ
  拼音: kāi




化學元素。銫的舊譯。


  

 简化字:剀
  部首:刀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大鐮刀。《說文解字.刀部》:「剴,大鎌也。」清.段玉裁.注:「謂可切地芟刈也。」



磨。《說文解字.刀部》:「剴,一曰摩也。」清.段玉裁.注:「刀不利於瓦石上刉之。」



參見「剴切」條。


  

 简化字:凯
  部首:几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2
  注音: ㄎㄞˇ
  拼音: kǎi




軍隊戰勝歸來所奏的樂曲。如:「奏凱而歸」。《陳書.卷二八.高宗二十九王傳.晉熙王叔文傳》:「隨晉王、秦王等獻凱而入,列于廟廷。」《警世通言.卷一二.范鰍兒雙鏡重圓》:「韓元帥平了建州,安民已定,同呂提轄回臨安面君奏凱。」



1.和善、溫和。通「愷」。《集韻.上聲.海韻》:「愷,《說文》:『樂也。』或作凱。」《詩經.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禮記.表記》:「凱弟君子,民之父母。」

2.俗指出手大方闊綽。如:「你最近很凱喔!是不是發財了?」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4018 页数: 3/351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