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逼債

 简化字:逼债
  注音: ㄅㄧ ㄓㄞˋ
  拼音: bī zhài

逼迫他人還債。如:「自從父親生意失敗後,家裡就天天有人上門逼債!」《清史稿.卷四七九.循吏列傳四.孫葆田列傳》:「調合肥,大學士李鴻章弟子之傔人橫於鄉,以逼債毆人死。葆田檢驗屍傷,觀者數萬人,恐縣令為豪強迫脅驗不實。」


  筆戰

 简化字:笔战
  注音: ㄅㄧˇ ㄓㄢˋ
  拼音: bǐ zhàn
 相反词:舌戰

1.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進行辯論。

2.以筆代槍,進行攻心戰略。如:「我們要對敵人發動筆戰。」

3.執筆手顫抖。宋.張舜民〈自題畫扇〉詩:「眼昏筆戰誰能畫,無奈霜紈似月圓。」


  筆仗

 简化字:笔仗
  注音: ㄅㄧˇ ㄓㄤˋ
  拼音: bǐ zhàng

1.筆跡、筆墨。明.高明《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細端詳,這是誰筆仗?覷著他教我心兒好感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只要記得那『八股』的範圍格局,那文章的魄力之厚薄,氣機之暢塞,詞藻之枯腴,筆仗之靈鈍,古文時文,總是一樣的。」

2.筆戰。如:「他倆常因意見不同而在報章雜誌上打筆仗,私下卻是極要好旳朋友。」


  臂章

  注音: ㄅㄧˋ ㄓㄤ
  拼音: bì zhāng

佩帶在袖子上臂部分,以表示身分、職務的標誌,常見於軍、警、機關、學校等單位的人員。


  璧趙

 简化字:璧赵
  注音: ㄅㄧˋ ㄓㄠˋ
  拼音: bì zhào

物歸原主的意思。參見「完璧歸趙」條。


  辟召

  注音: ㄅㄧˋ ㄓㄠˋ
  拼音: bì zhào

因才高名重受人薦舉,而被徵召授以職位。《後漢書.卷二七.鄭均傳》:「常稱病家廷,不應州郡辟召。」《文獻通考.卷三九.選舉考一二》:「以鄉舉里選循序而進者,選舉也;以高才重名躐等而升者,辟召也。」


  比照

  注音: ㄅㄧˇ ㄓㄠˋ
  拼音: bǐ zhào

1.按照已有的格式或事例辦理。如:「比照辦理」。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五六七.兵部.保舉》:「應比照捐班註銷之例,准其將保案註銷。」

2.比較對照。《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命州郡守倅結罪保明,比照字跡無偽,方許簾引注籍。」


  筆者

 简化字:笔者
  注音: ㄅㄧˇ ㄓㄜˇ
  拼音: bǐ zhě

文章的作者。多用於自稱。如:「筆者想陳述的觀點,只是些不成熟的概念罷了。」


  襞褶

  注音: ㄅㄧˋ ㄓㄜˊ
  拼音: bì zhé

衣裳或布帛上摺疊的痕跡。如:「小心點!不要將衣服弄出襞摺來。」


  蔽遮

  注音: ㄅㄧˋ ㄓㄜ
  拼音: bì zhē

遮蔽、掩護。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唐.姚合〈買太湖石〉詩:「碧光入四鄰,牆壁難蔽遮。」


  筆陣

 简化字:笔阵
  注音: ㄅㄧˇ ㄓㄣˋ
  拼音: bǐ zhèn

詩文寫作時,於謀篇布局擘畫等有如軍陣。比喻寫文章。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談叢發流水之源,筆陣引崩雲之勢。」唐.杜甫〈醉歌行〉:「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逼真

  注音: ㄅㄧ ㄓㄣ
  拼音: bī zhēn
 相似词:傳神

1.極像真的。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注》:「山石似馬,望之逼真。」唐.韓愈〈春雪間早梅〉詩:「那是俱疑似,須知兩逼真。」

2.確實。《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宗師見是個披髮童生,眉清目秀,知是逼真晁梁無疑。」


  畢真

 简化字:毕真
  注音: ㄅㄧˋ ㄓㄣ
  拼音: bì zhēn
 相似词:逼真

十分真切、完全相像。如:「他模仿鳥叫,聲音畢真。」


  弼針

 简化字:弼针
  注音: ㄅㄧˋ ㄓㄣ
  拼音: bì zhēn

裁縫將衣料繃於圖案上所用的無孔之針,猶今之大頭針。


  秕政

  注音: ㄅㄧˇ ㄓㄥˋ
  拼音: bǐ zhèng

不良的政治。《國語.晉語七》:「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軍無秕政。」《晉書.卷二.文帝紀》:「朝無秕政,人無謗言。」


  弊政

  注音: ㄅㄧˋ ㄓㄥˋ
  拼音: bì zhèng

腐敗不清明的政治。《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異也。」《中國歷代戲曲選.鬧銅臺.第一折》:「忽聽的監倉官弊政,弓兵排列勢猙獰。」


  貏豸

  注音: ㄅㄧˇ ㄓˋ
  拼音: bǐ zhì

逐漸平坦的山勢。《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陂池貏豸,沇溶淫鬻。」


  比至

  注音: ㄅㄧˋ ㄓˋ
  拼音: bì zhì

等到。《國語.齊語》:「比至,三釁、三浴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比至新人出轎,行起禮來,徐達沒眼看得,一心只在新娘子身上。」


  幣值

 简化字:币值
  注音: ㄅㄧˋ ㄓˊ
  拼音: bì zhí

錢幣購買貨物的能力。如:「戰時幣值大量貶低,通貨膨脹嚴重。」


  幣制

 简化字:币制
  注音: ㄅㄧˋ ㄓˋ
  拼音: bì zhì

國家規定的貨幣制度。包括由何單位發行,用什麼做貨幣、貨幣的單位、及紙幣的發行、硬幣的鑄造及流通等制度。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大內藏萬年圖寶》:「《萬年圖寶》冊頁一大本,繪歷代錢幣,以金碧色摹畫逼肖。原器自伏羲、帝昊以至乾隆制錢,其間經過之幣制,悉載無遺,圖下皆註明沿革也。」《孽海花》第一〇回:「無人種思想,無家族思想,無宗教思想;廢幣制,禁遺產,衝決種種網羅,打破種種桎梏。」


  比值

  注音: ㄅㄧˇ ㄓˊ
  拼音: bǐ zhí

甲、乙兩數相比所得的值。也稱為「比率」。


  筆直

 简化字:笔直
  注音: ㄅㄧˇ ㄓˊ
  拼音: bǐ zhí
 相似词:筆挺
 相反词:鬈曲、彎曲、曲折、蜿蜒

像筆桿一樣直,形容很直的意思。如:「筆直的馬路」、「身子挺得筆直」。唐.顧況〈露青竹杖歌〉:「亭亭筆直無皴節,磨捋形相一條鐵。」


  筆致

 简化字:笔致
  注音: ㄅㄧˇ ㄓˋ
  拼音: bǐ zhì

文章、書畫等用筆的風格。如:「這篇文章筆致細膩,深刻而動人。」也作「筆緻」。


  閉蟄

 简化字:闭蛰
  注音: ㄅㄧˋ ㄓˊ
  拼音: bì zhí

蟲類冬眠。《左傳.桓公五年》:「凡祀,啟蟄而郊,龍見而雩,始殺而嘗,閉蟄而烝。」


  辟芷

  注音: ㄅㄧˋ ㄓˇ
  拼音: bì zhǐ

1.一種香草。《楚辭.屈原.離騷》:「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2.辟,幽也;芷,香草名。「辟芷」,生長在幽僻處的芷草。


  壁紙

 简化字:壁纸
  注音: ㄅㄧˋ ㄓˇ
  拼音: bì zhǐ

貼在室內牆壁上,供裝飾用的紙。


  壁誌

 简化字:壁志
  注音: ㄅㄧˋ ㄓˋ
  拼音: bì zhì

用石灰等物將事情記在牆壁上。


  逼直

  注音: ㄅㄧ ㄓˊ
  拼音: bī zhí

挺直,僵直。《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賊禿驢!……今日反大膽把俺家主母調戲,送到官司,打得他逼直。」《封神演義》第四五回:「把遁龍樁望空中一撒,將秦天君遁住了。此樁按三才,上下有三圈,將秦完縛得逼直。」


  比重

  注音: ㄅㄧˇ ㄓㄨㄥˋ
  拼音: bǐ zhòng

物體的重量與同體積攝氏四度的純水之重量比值,稱為「比重」。


  筆冢

 简化字:笔冢
  注音: ㄅㄧˇ ㄓㄨㄥˇ
  拼音: bǐ zhǒng

埋葬廢筆的墳墓。唐.裴說〈懷素臺歌〉:「杜甫李白與懷素,文星酒星草書星。永州東郭有奇怪,筆冢墨池遺跡在。」


  比周

  注音: ㄅㄧˋ ㄓㄡ
  拼音: bì zhōu

和小人親近,結黨營私。《荀子.臣道》:「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賄,與己比周也。」


  匕箸

  注音: ㄅㄧˇ ㄓㄨˋ
  拼音: bǐ zhù

進食用的羹匙和筷子。《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先主方食,失匕箸。」《北齊書.卷二三.列傳.崔㥄》:「裴自攜匕箸,姿情飲啖。」


  臂助

  注音: ㄅㄧˋ ㄓㄨˋ
  拼音: bì zhù

1.幫助,助以一臂之力。如:「這些錢雖不成敬意,對你畢竟有些臂助吧!」

2.助手。如:「缺了這個臂助,這任務你就別想如期完成了。」


  碧竹

  注音: ㄅㄧˋ ㄓㄨˊ
  拼音: bì zhú

色澤光鮮、翠綠的竹子。如:「水湄碧竹,迎風搖曳,使人有忘塵之想。」


  鼻準

 简化字:鼻准
  注音: ㄅㄧˊ ㄓㄨㄣˇ
  拼音: bí zhǔn

鼻梁下端高起處,靠鼻孔的尖端。也稱為「鼻端」、「鼻頭」、「鼻尖」。


  篦子

  注音: ㄅㄧˋ ˙ㄗ
  拼音: bì zi

用竹子製成的梳頭、潔髮用具。中間有一梁,兩側有密齒。也稱為「篦櫛」。


  箅子

  注音: ㄅㄧˋ ˙ㄗ
  拼音: bì zi

原指平面而有空隙的竹器,今泛稱一般有空隙及用以隔物間隔作用的器物。如蒸食物用的「竹箅子」、下水道的「鐵箅子」。


  婢子

  注音: ㄅㄧˋ ㄗˇ
  拼音: bì zǐ

1.古代稱妾為「婢子」。《禮記.檀弓下》:「使吾二婢子夾我。」漢.鄭玄.注:「婢子,妾也。」《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嬰豈婢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

2.古時婦女對自己的謙稱。《禮記.曲禮下》:「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中櫛,以固子也。」

3.女僕、使女。《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一應粗重事兒,又有張太太料理,更有許多婢子婆兒服侍圍隨。」


  秕滓

  注音: ㄅㄧˇ ㄗˇ
  拼音: bǐ zǐ

比喻廢棄的東西。《新唐書.卷一七四.列傳.楊嗣復》:「才者自異,汰去秕滓者,菁華乃出。」


  筆資

 简化字:笔资
  注音: ㄅㄧˇ ㄗ
  拼音: bǐ zī

1.書畫、寫字、作文的報酬。《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只將『帶領兵馬』四個字,寫作『多帶兵馬』,我這元寶送為筆資。」

2.寫作的天資。《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門生三世報恩》:「算計已定,如法閱卷,取了幾個不整不齊,略略有些筆資的,大圈大點,呈上主司。」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6185 页数: 21/155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