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zhù
  汗珠

  注音: ㄏㄢˋ ㄓㄨ
  拼音: hàn zhū

水滴狀的汗液。如:「為了如期完工,每個人無不揮灑汗珠,加緊趕工。」


  寒浞

  注音: ㄏㄢˊ ㄓㄨㄛˊ
  拼音: hán zhuó

人名。夏朝人。初輔佐寒國君伯明氏,有窮氏后羿篡帝相之位,命寒浞為相。後浞殺后羿自立,終被帝相之子少康所滅,夏朝至此復國。見《左傳.襄公四年》。


  豪豬

 简化字:豪猪
  注音: ㄏㄠˊ ㄓㄨ
  拼音: háo zhū

動物名。哺乳綱齧齒目豪豬科。全身黑而生棘毛,尖銳如針,遇敵時常蜷曲其身而豎立硬毛,作為抵禦。食動物腐肉及植物,產於廣西及印度、非洲等處。也稱為「箭豬」。


  好轉

 简化字:好转
  注音: ㄏㄠˇ ㄓㄨㄢˇ
  拼音: hǎo zhuǎn
 相反词:惡化

情況變好。如:「經過這一陣子的調養,他的病情已逐漸好轉。」


  豪壯

 简化字:豪壮
  注音: ㄏㄠˊ ㄓㄨㄤˋ
  拼音: háo zhuàng

豪放雄壯。宋.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詩:「前年膾鯨東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壯。」


  合注

  注音: ㄏㄜˊ ㄓㄨˋ
  拼音: hé zhù

1.水流匯注。唐.呂溫〈聯句詩序〉:「亦猶眾壑合注,浸為大川。」

2.二人同注某書。

3.應該、注定。元.陳克明〈粉蝶兒.畫閣蕭疏套.上小樓〉曲:「也是我今生分福,多管是前生合注。」


  喝住

  注音: ㄏㄜˋ ㄓㄨˋ
  拼音: hè zhù

大聲制止。《三國演義》第二回:「武士擁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諫去。』」


  賀鑄

 简化字:贺铸
  注音: ㄏㄜˋ ㄓㄨˋ
  拼音: hè zhù

人名。(西元1063~1120)字方回,自號慶湖老人,北宋河南人。其詞內容豐富,風格開朗而多變。詩作的數量頗多,且體裁豐富,是婉約派的重要詞人之一。傳世者有《慶湖遺老集》。


  合傳

 简化字:合传
  注音: ㄏㄜˊ ㄓㄨㄢˋ
  拼音: hé zhuàn

數人的事蹟,列於一傳,稱為「合傳」。如《史記》的〈管晏列傳〉、〈刺客列傳〉等。


  合準

 简化字:合准
  注音: ㄏㄜˊ ㄓㄨㄣˇ
  拼音: hé zhǔn

計算準確。《紅樓夢》第二五回:「既是這樣說,你便一日五斤,合準了,每月來打躉關了去。」


  核准

  注音: ㄏㄜˊ ㄓㄨㄣˇ
  拼音: hé zhǔn
 相似词:批准

審定後批准。多用於公文。如:「他的房屋貸款案已核准了。」


  何焯

  注音: ㄏㄜˊ ㄓㄨㄛˊ
  拼音: hé zhuó

人名。(西元1661~1722)清江蘇長洲(今吳縣)人,字屺瞻,號茶仙,世稱義門先生。藏書極豐富,著有《義門讀書記》。


  紅磚

 简化字:红砖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ㄢ
  拼音: hóng zhuān

紅色的磚頭。如:「我老家的房子,是用一塊塊的紅磚砌成的。」《西遊記》第五九回:「只見那路旁有座莊院,乃是紅瓦蓋的房舍,紅磚砌的垣牆,紅油門扇,紅漆板榻,一片都是紅的。」


  宏壯

 简化字:宏壮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ㄤˋ
  拼音: hóng zhuàng
 相似词:宏大、雄偉、偉大

規模偉大、雄壯。《文選.潘岳.西征賦》:「蹈秦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壯。」《紅樓夢》第八〇回:「這天齊廟本係前代所修,極其宏壯。」


  閎壯

 简化字:闳壮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ㄤˋ
  拼音: hóng zhuàng

閎偉壯麗。如:「這棟耗資上億的建築物,外觀極為閎壯富麗。」


  紅妝

 简化字:红妆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ㄤ
  拼音: hóng zhuāng

1.婦女的妝飾多紅色,故稱為「紅妝」。《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也作「紅裝」。

2.泛指婦女。唐.李中〈採蓮女〉詩:「晚涼含笑上蘭舟,波底紅妝影欲浮。」也作「紅裝」。


  紅裝

 简化字:红装
  注音: ㄏㄨㄥˊ ㄓㄨㄤ
  拼音: hóng zhuāng

1.婦女的裝飾多為紅色,故稱為「紅裝」。也作「紅妝」。

2.泛指婦女。《聊齋志異.卷五.西湖主》:「無何,紅裝數輩,擁一女郎至亭上坐。」也作「紅妝」。


  後主

 简化字:后主
  注音: ㄏㄡˋ ㄓㄨˇ
  拼音: hòu zhǔ

1.繼承王位的君主,嗣君。《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杜周傳》:「前主所是著為律,後主所是疏為令,當時為是,何古之法乎!」

2.歷史上慣稱朝代的末代君主為「後主」。如蜀漢劉後主、南唐李後主。


  後綴

 简化字:后缀
  注音: ㄏㄡˋ ㄓㄨㄟˋ
  拼音: hòu zhuì

語言學上指單獨不成詞,而附在詞幹後的詞素稱為「後綴」。有構詞作用,如綠化的化、可能性的性;或用來表達語法意義,如他們的們、斷然的然。


  互助

  注音: ㄏㄨˋ ㄓㄨˋ
  拼音: hù zhù
 相似词:協作

互相幫助。如:「互助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


  戶主

 简化字:户主
  注音: ㄏㄨˋ ㄓㄨˇ
  拼音: hù zhǔ

一戶之主。《宋書.卷九一.孝義傳.蔣恭傳》:「協列協是戶主,延制所由,有罪之日,關協而已,求遣弟恭。」


  花燭

 简化字:花烛
  注音: ㄏㄨㄚ ㄓㄨˊ
  拼音: huā zhú

1.精美的蠟燭。

2.新婚。舊時結婚新房內,點有龍鳳雕飾的蠟燭,後遂以花燭代指新婚。《初刻拍案驚奇》卷五:「莫若就在尊舟,結了花燭,成了親事,明日慢慢回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店裡拿了一對長枝的紅蠟燭點在房裡,每枝上插了一朵通草花,央請了鄰居家兩位奶奶把新娘子攙了過來,在房裡拜了花燭。」


  花柱

  注音: ㄏㄨㄚ ㄓㄨˋ
  拼音: huā zhù

植物雌蕊的一部分,連接子房和柱頭的構造,形狀多呈管狀。為花粉管進入子房的通路。也稱為「蕊柱」。


  樺燭

 简化字:桦烛
  注音: ㄏㄨㄚˋ ㄓㄨˊ
  拼音: huà zhú

以樺樹皮捲蠟製成的燭。唐.白居易〈行簡初授拾遺同早朝入閤因示十二韻〉:「宿雨沙堤潤,秋風樺燭香。」


  化妝

 简化字:化妆
  注音: ㄏㄨㄚˋ ㄓㄨㄤ
  拼音: huà zhuāng
 相似词:打扮、修飾、妝扮

1.修飾容貌。如:「她出門前總要先在鏡前化妝。」也作「化裝」。

2.外表的造型、修飾。如:「特種化妝」、「面部化妝」。也作「化裝」。


  化裝

 简化字:化装
  注音: ㄏㄨㄚˋ ㄓㄨㄤ
  拼音: huà zhuāng
 相似词:裝扮
 相反词:下裝

1.修飾容貌、妝扮外表。如:「演員們正在後臺化裝。」也作「化妝」。

2.外表的造型、修飾。如:「他終於除去臉上的化裝,露出本來的面目。」也作「化妝」。

3.假扮、改變裝束。如:「兩名竊賊化裝成水電工,進入公司大樓偷竊。」


  篁竹

  注音: ㄏㄨㄤˊ ㄓㄨˊ
  拼音: huáng zhú

竹林。唐.柳宗元〈至小邱西小石潭記〉:「從小邱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揮麈

 简化字:挥麈
  注音: ㄏㄨㄟ ㄓㄨˇ
  拼音: huī zhǔ

1.揮動麈尾。宋.歐陽修〈和聖俞聚蚊〉詩:「抱琴不暇撫,揮麈無由停。」

2.晉代人們清談時,常揮麈以為談助,後稱談論為「揮麈」。宋.蘇軾〈贈治易僧智周〉詩:「斷絃挂壁知音喪,揮麈空山亂石聽。」


  蕙炷

  注音: ㄏㄨㄟˋ ㄓㄨˋ
  拼音: huì zhù

芬芳的香味。唐.陸龜蒙〈鄴宮詞〉:「魏武平生不好香,楓膠蕙炷潔宮房。」


  回轉

 简化字:回转
  注音: ㄏㄨㄟˊ ㄓㄨㄢˇ
  拼音: huí zhuǎn
 相似词:展轉

1.反覆輪轉。《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明日悉陳其兵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回轉數周。」

2.返回。《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一出》:「昨日我萱親去燒香,卑人送到半途回轉。」也作「回旋」。

3.掉轉。《水滸傳》第一〇三回:「張世開聽得後面腳步響,回轉頭來。」

4.心回意轉。《紅樓夢》第六二回:「讓我收起來,過兩日他自然回轉過來了。」也作「迴轉」。


  迴轉

 简化字:回转
  注音: ㄏㄨㄟˊ ㄓㄨㄢˇ
  拼音: huí zhuǎn

回心轉意。《紅樓夢》第四回:「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迴轉來。」也作「回轉」。


  回狀

 简化字:回状
  注音: ㄏㄨㄟˊ ㄓㄨㄤˋ
  拼音: huí zhuàng

回覆的文書、憑證。《水滸傳》第八回:「只就前面僻靜去處,把林冲結果了,就彼處討紙回狀回來便了。」


  頮濯

 简化字:颒濯
  注音: ㄏㄨㄟˋ ㄓㄨㄛˊ
  拼音: huì zhuó

洗滌。西漢.枚乘〈七發〉:「于是澡概胸中,灑練五藏,澹澉手足,頮濯髮齒。」


  昏主

  注音: ㄏㄨㄣ ㄓㄨˇ
  拼音: hūn zhǔ

昏庸無道的君主。《南史.卷二六.袁湛傳》:「今竭力昏主,未足為忠,家門屠滅,非所謂孝。」《文選.陸機.五等論》:「昏主暴君,有時比跡。」也稱為「昏君」、「昏王」。


  昏椓

  注音: ㄏㄨㄣ ㄓㄨㄛˊ
  拼音: hūn zhuó

太監、閹人。《詩經.大雅.召旻》:「蟊賊內訌,昏椓靡共。」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我有聖帝撫令君,遭暴昏椓惸寡紛,民戶流散日月曛。」


  渾濁

 简化字:浑浊
  注音: ㄏㄨㄣˊ ㄓㄨㄛˊ
  拼音: hún zhuó

1.不清潔、不清澈。如:「這條河因受到嚴重汙染而渾濁不堪。」也作「混濁」。

2.比喻塵世、塵途。《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高祖曰:『卿不比在前渾濁之時。』張良答曰:『我王若要回朝,請我王到茅庵獻清茶一盞。』」


  溷濁

 简化字:溷浊
  注音: ㄏㄨㄣˋ ㄓㄨㄛˊ
  拼音: hùn zhuó

汙濁。《楚辭.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宋.蘇軾〈祭歐陽文忠公文〉:「豈厭世溷濁,絜身而逝乎。」


  混濁

 简化字:混浊
  注音: ㄏㄨㄣˋ ㄓㄨㄛˊ 
  拼音: hùn zhuó
 相反词:清新、清澄、清澈、澄清、澄澈、澄瑩

1.不清潔、不清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這種混濁不堪的,要算第六泉,那天下的清泉,屈他居第幾呢?」也作「渾濁」。

2.比喻社會環境昏亂、黑暗。《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三國志.卷五七.吳書.張溫傳》:「豔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


  火燭

 简化字:火烛
  注音: ㄏㄨㄛˇ ㄓㄨˊ
  拼音: huǒ zhú

1.燭火、燭光。《太平廣記.卷三四七.李佐文》引唐.薛用弱《集異記》:「約三更,晦稍息,數里之外,遙見火燭。」宋.文同〈織婦怨〉詩:「不敢輒下機,連宵停火燭。」

2.泛指容易引起火災的東西。《平妖傳》第一八回:「胡員外早早打發解庫掌事的及主管各人,回家賞中秋,吩咐院子俱各牢拴門戶,仔細火燭。」《紅樓夢》第一四回:「這三十個每日輪流各處上夜,照管門戶,監察火燭,打掃地方。」

3.指火災、火警。《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七回:「火燭起來,巡捕不許搬東西,這也未免過甚。」。」


  火主

  注音: ㄏㄨㄛˇ ㄓㄨˇ
  拼音: huǒ zhǔ

引起火災的人。如:「火主因公共危險罪而被判刑。」《晉書.卷二七.五行志上》:「王弘時為吳郡,晝在聽事,見天上有一赤物下,狀如信幡,遙集路南人家屋上,火即大發。弘知天為之災,故不罪火主。」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192 页数: 15/13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