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荒湎

  注音: ㄏㄨㄤ ㄇㄧㄢˇ
  拼音: huāng miǎn

沉迷、耽溺。《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傳》:「荒湎於酒,俾晝作夜。」


  黃明

 简化字:黄明
  注音: ㄏㄨㄤˊ ㄇㄧㄥˊ
  拼音: huáng míng

1.清明的次日。

2.一種墨。宋.晁貫之《墨經.松》:「可揭而起視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明不及而黃者,曰黃明松品,惟中下。」


  荒謬

 简化字:荒谬
  注音: ㄏㄨㄤ ㄇㄧㄡˋ
  拼音: huāng miù
 相似词:謬妄、乖謬、荒誕
 相反词:真實、合理

荒唐、錯誤。《儒林外史》第三回:「總因童生文字荒謬,所以各位大老爺不曾賞取。」


  會面

 简化字:会面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ㄢˋ
  拼音: huì miàn
 相似词:會晤、見面
 相反词:分離

見面。《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冉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輕行相候,以展訣別。」《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能查出這個毒藥來歷,就有意思了。只是我到何處同你會面呢?」也作「會見」。


  灰滅

 简化字:灰灭
  注音: ㄏㄨㄟ ㄇㄧㄝˋ
  拼音: huī miè

消滅、泯滅。《魏書.卷三八.刁雍傳》:「逮乎秦皇,翦棄道術,灰滅典籍,坑燼儒士。」《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


  毀滅

 简化字:毁灭
  注音: ㄏㄨㄟˇ ㄇㄧㄝˋ
  拼音: huǐ miè
 相似词:殲滅、消滅、銷毀

毀損消滅。《後漢書.卷三九.周磐傳》:「後思母,棄官還鄉里。及母歿,哀至幾於毀滅。」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序〉:「喪過乎哀,幾將毀滅。」


  回民

  注音: ㄏㄨㄟˊ ㄇㄧㄣˊ
  拼音: huí mín

信奉回教的人。


  晦明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黑夜與白晝,昏暗與晴朗。《國語.楚語上》:「地有高下,天有晦明,民有君臣,國有都鄙,古之制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晦冥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光線昏暗。《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大宗宣和遺事.元集》:「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也作「晦蒙」、「晦暝」。


  晦暝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光線昏暗。《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震者雷也,晦暝,雷擊其廟,明當絕去僭差之類也。」也作「晦蒙」、「晦冥」。


  諱名

 简化字:讳名
  注音: ㄏㄨㄟˋ ㄇㄧㄥˊ
  拼音: huì míng

古代對尊長的名字避而不稱,以示尊敬。《孟子.盡心下》:「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昏迷

  注音: ㄏㄨㄣ ㄇㄧˊ
  拼音: hūn mí
 相似词:昏倒、昏厥、暈厥
 相反词:驚醒、清醒、蘇醒

1.思緒昏亂迷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讔》:「謎也者,迴互其辭,使昏迷也。」《三國演義》第七七回:「起坐內室,秉燭看書,覺神思昏迷,伏几而臥。」

2.愚昧不明事理。《文選.張協.雜詩》:「流俗多昏迷,此理誰能察?」《東周列國志》第一〇六回:「趙王一向昏迷,惟郭開之言是聽。」

3.沉迷。《英烈傳》第一回:「順帝那裡曉得,只在深宮昏迷酒色,並不知外邊災異若何。」

4.失去知覺、意識。《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心腹攪痛,時復昏迷。」《紅樓夢》第六九回:「於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過去。」


  昏明

  注音: ㄏㄨㄣ ㄇㄧㄥˊ
  拼音: hūn míng

1.黑暗與光明。《列子.湯問》:「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南齊書.卷一.高帝本紀上》:「夫昏明相襲,晷景之恆度;春秋遞運,時歲之常序。」

2.昏亂與清明。《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齊王芳紀》:「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聖賢諄諄以為至慮。」


  昏暝

  注音: ㄏㄨㄣ ㄇㄧㄥˊ
  拼音: hūn míng

1.昏暗不明。如:「黃昏時候,日色昏暝。」《太平廣記.卷四四七.長孫無忌》:「崔又書飛一符,天地忽爾昏暝,帝及無忌懼而入室,俄聞虛空有兵馬聲。」

2.傍晚、黃昏。宋.周邦彥〈丹鳳吟.迤邐春光無賴〉詞:「那堪昏暝,簌簌半簷花落。」


  混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相似词:綽號

綽號、外號。《水滸傳》第四九回:「雖然別人叫小人們這等混名,實不曾陷害良善。」《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陽宮鐵樹鎮妖》:「那廣潤門有個占卦先生,混名『鬼推』。」也作「混號」、「渾名」、「渾號」、「諢名」。


  混冥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1.沒有終始、跡象。《莊子.天地》:「致命盡情,天地樂而萬事銷亡,萬物復情,此之謂混冥。」

2.蒙昧未開化的狀態。《淮南子.俶真》:「古之人有處混冥之中,神氣不蕩於外,萬物恬漠以愉静。」唐.柳宗元〈南嶽彌陀和尚碑〉:「虛無混冥道乃融,聖神無跡示教功。」

3.人的心中。《淮南子.繆稱》:「在混冥之中,不可諭於人。」


  渾名

 简化字:浑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外號、綽號。《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官人難道不知王安石即當今之丞相?拗相公是他的渾名。」《水滸傳》第二九回:「小弟自幼從江湖上師父學得些小槍棒在身,孟州一境,起小弟一個渾名,叫做金眼彪。」也作「混名」。


  諢名

 简化字:诨名
  注音: ㄏㄨㄣˋ ㄇㄧㄥˊ
  拼音: hùn míng
 相似词:綽號

外號、綽號。《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我是大唐招討副使朱全忠,諢名喚做潑朱三。」《水滸傳》第二四回:「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也作「混名」。


  和麵

 简化字:和面
  注音: ㄏㄨㄛˋ ㄇㄧㄢˋ
  拼音: huò miàn

加水在麵粉中,調成塊狀。


  豁免

  注音: ㄏㄨㄛˋ ㄇㄧㄢˇ
  拼音: huò miǎn

免除。《花月痕》第一四回:「你們所有客套,我也一起豁免罷。」


  火苗

  注音: ㄏㄨㄛˇ ㄇㄧㄠˊ
  拼音: huǒ miáo

火焰。如:「火苗從屋子裡竄出來。」也稱為「火苗子」、「火苗兒」。


  豁命

  注音: ㄏㄨㄛ ㄇㄧㄥˋ
  拼音: huō mìng

拚命。如:「為了保國,人人豁命」。


  活命

  注音: ㄏㄨㄛˊ ㄇㄧㄥˋ
  拼音: huó mìng
 相反词:死亡

1.生命。《小八義》第二回:「從此日後,我周順亦不能出頭露面了,求大人留我一條活命罷。」

2.救活生命。《西遊記》第二九回:「女菩薩,多謝你活命之恩。」


  機米

 简化字:机米
  注音: ㄐㄧ ㄇㄧˇ
  拼音: jī mǐ

用機器磨白的米。


  機密

 简化字:机密
  注音: ㄐㄧ ㄇㄧˋ
  拼音: jī mì
 相似词:祕密

1.掌理機要大事的部門、職務。《後漢書.卷三六.鄭興傳》:「宜侍帷幄,典職機密。」漢.蔡邕〈巴郡太守謝表〉:「超自群吏,入登機密。」

2.重要而祕密的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內有機密,請陛下自開,勿使他人知之。」

3.謹慎隱密。《紅樓夢》第四四回:「賈璉也因吃多了酒,進來高了興,未曾作的機密。」

4.舊時管理縣衙機密房的人。《水滸傳》第二三回:「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


  羈縻

 简化字:羁縻
  注音: ㄐㄧ ㄇㄧˊ
  拼音: jī mí
 相似词:籠絡
 相反词:放縱、斥逐

縻,繫牛的繩索。羈縻引申為牽制、維繫。《史記.卷二五.律書》:「故偃武一休息,羈縻不備。」《漢書.卷六一.張騫傳》:「大宛以西皆自恃遠,尚驕恣,未可詘以禮羈縻而使也。」


  吉蔑

  注音: ㄐㄧˊ ㄇㄧㄝˋ
  拼音: jí miè

國名。柬埔寨的舊稱。參見「柬埔寨民主國」條。


  寂滅

 简化字:寂灭
  注音: ㄐㄧˊ ㄇㄧㄝˋ
  拼音: jí miè

佛教謂斷除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的境界。《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也作「涅槃」、「圓寂」。


  擊滅

 简化字:击灭
  注音: ㄐㄧˊ ㄇㄧㄝˋ
  拼音: jí miè

擊殺、消滅。《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


  飢民

 简化字:饥民
  注音: ㄐㄧ ㄇㄧㄣˊ
  拼音: jī mín

因饑荒而缺乏食物的人民。如:「北非因長年乾旱造成許多飢民餓死。」


  機敏

 简化字:机敏
  注音: ㄐㄧ ㄇㄧㄣˇ
  拼音: jī mǐn
 相似词:靈敏、機靈、機警
 相反词:遲鈍

機靈聰敏。如:「幸虧他處事機敏,才沒有落入別人的圈套。」也作「機警」。


  雞鳴

 简化字:鸡鸣
  注音: ㄐㄧ ㄇㄧㄥˊ
  拼音: jī míng

1.公雞啼叫。《詩經.鄭風.風雨》:「風雨淒淒,雞鳴喈喈。」《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也引申指清晨破曉時。如:「雞鳴時刻」。

2.武器名。寬約二寸的戈。《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廣二寸」句下漢.鄭玄.注:「戈,今句子戟也,或謂之雞鳴,或謂之擁頸。」

3.《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雞鳴,思賢妃也。」首章二句為:「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記名

 简化字:记名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ˊ
  拼音: jì míng

記載姓名,以明功績或權利的歸屬。如:「這次選舉採記名投票。」


  寄名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ˊ
  拼音: jì míng

1.一種舊時的習慣。父母為求小孩順利成長,而將其託名在菩薩或尼姑、道士處做乾兒子或乾女兒,稱為「寄名」。《紅樓夢》第二五回:「過了一日,就有寶玉寄名的乾娘馬道婆進榮國府來請安。」也稱為「寄籍」。

2.掛名,列其名而不負實責。《明史.卷二〇六.程啟充傳》:「身不出門閭,而名隸行伍,是謂寄名。」


  寄命

  注音: ㄐㄧˋ ㄇㄧㄥˋ
  拼音: jì mìng

1.以重任相委託。《抱朴子.外篇.行品》:「勞謙沖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

2.寄託生命。《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流離大海之南,寄命嶂癘之地。」

3.生命如寄。比喻短暫的生命。《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寄命終盡,窮體反真,故尸藏于地。」


  加冕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ㄢˇ
  拼音: jiā miǎn

歐洲某些國家君主即位時所行的加冠禮。始於東羅馬帝國利奧一世即位,由君士坦丁大主教為其加冕。此後各國每援其例,但儀式繁簡不同。


  嘉勉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ㄢˇ
  拼音: jiā miǎn
 相似词:獎勵

嘉許勉勵。如:「這次演講比賽,他表現突出,老師特地給予嘉勉。」


  家廟

 简化字:家庙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ㄠˋ
  拼音: jiā miào

私家所設立、供奉祖先神主的祠廟。《宋史.卷一〇九.禮志十二》:「群臣家廟,本於周制,適士以上祭於廟,庶士以下祭於寢。」《紅樓夢》第六三回:「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姐姐就請,讓我去寫回帖。」也稱為「家祠」。


  嘉名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ㄥˊ
  拼音: jiā míng
 相反词:惡名

美名。《楚辭.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佳茗

  注音: ㄐㄧㄚ ㄇㄧㄥˊ
  拼音: jiā míng

好茶。清.李慈銘〈越縵堂日記〉三則之二:「紅燭溫爐,手注佳茗。」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591 页数: 15/140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