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乩壇

 简化字:乩坛
  注音: ㄐㄧ ㄊㄢˊ
  拼音: jī tán

乩童在求神扶乩時所設的神壇。《紅樓夢》第四回:「老爺只說善能扶鸞請仙,堂上設了乩壇,令軍民人等只管來看。」


  祭壇

 简化字:祭坛
  注音: ㄐㄧˋ ㄊㄢˊ
  拼音: jì tán

舉行祭禮的壇臺。


  假榻

  注音: ㄐㄧㄚˇ ㄊㄚˋ
  拼音: jiǎ tà

暫住、借住。如:「張伯伯到歐洲出差時,假榻友人住所。」


  家堂

  注音: ㄐㄧㄚ ㄊㄤˊ
  拼音: jiā táng

家中奉祀祖先的廳堂。《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員外道:『我兒,家堂并祖宗面前,可去拜一拜。』」《西遊記》第一三回:「這長老淨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


  踐踏

 简化字:践踏
  注音: ㄐㄧㄢˋ ㄊㄚˋ
  拼音: jiàn tà
 相似词:踹踏、踩踏

1.踩踏。《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紅樓夢》第二三回:「寶玉要抖將下來,恐怕腳步踐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來至池邊,抖在池內。」

2.比喻欺凌摧殘。如:「秦始皇專斷自為,踐踏百姓,人民不堪其苦,遂起兵反抗。」


  健談

 简化字:健谈
  注音: ㄐㄧㄢˋ ㄊㄢˊ
  拼音: jiàn tán

善於談論,歷久不疲。《醒世恆言.卷一八.施潤澤灘闕遇友》:「那老兒因多了幾盃酒,一路上問長問短,十分健談。」


  劍潭

 简化字:剑潭
  注音: ㄐㄧㄢˋ ㄊㄢˊ
  拼音: jiàn tán

1.湖泊名。位於臺北市圓山。相傳潭底有荷蘭人古劍,故稱為「劍潭」。今因水源汙染,已失去往日清澈見底的風貌。

2.地名。位於臺北市。因境內有劍潭而得名。


  煎湯

 简化字:煎汤
  注音: ㄐㄧㄢ ㄊㄤ
  拼音: jiān tāng

把藥劑放在一定比例的水中熬煮成汁。《紅樓夢》第七回:「若發了病時,拿出來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


  檢討

 简化字:检讨
  注音: ㄐㄧㄢˇ ㄊㄠˇ
  拼音: jiǎn tǎo
 相似词:反省

1.檢驗探討。如:「檢討得失」、「檢討成敗」。

2.職官名。宋有史館檢討,掌修國史。明、清時隸屬翰林院,位次於編修,與修撰編修同稱為「史官」。


  講臺

 简化字:讲台
  注音: ㄐㄧㄤˇ ㄊㄞˊ
  拼音: jiǎng tái

於教室或會場的正前端建造的一座臺子。通常較地面高,教師或演講者可站在上面授課或演講。


  講壇

 简化字:讲坛
  注音: ㄐㄧㄤˇ ㄊㄢˊ
  拼音: jiǎng tán

教師授課、演講者演講或神職人員講道時所站立的臺子。


  薑湯

 简化字:姜汤
  注音: ㄐㄧㄤ ㄊㄤ
  拼音: jiāng tāng

把薑搗碎加水熬成的湯,可去寒治病。


  講堂

 简化字:讲堂
  注音: ㄐㄧㄤˇ ㄊㄤˊ
  拼音: jiǎng táng

1.舊時講習經術的地方。《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還,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親御講堂,命皇太子、諸王講經。」

2.佛家講經說法的地方。

3.學校的教室。


  腳踏

 简化字:脚踏
  注音: ㄐㄧㄠˇ ㄊㄚˋ
  拼音: jiǎo tà

1.坐時用來踏腳的矮凳。《紅樓夢》第一六回:「又有一小腳踏,趙嬤嬤在腳踏上坐了。」

2.實實在在。《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你多拜上奶奶,這腳踏的營生,將來哄不住人,我豈肯將一個閨女許與買的小廝?」


  交泰

  注音: ㄐㄧㄠ ㄊㄞˋ
  拼音: jiāo tài

語本《易經.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指天地之氣融和貫通,萬物生生不息。漢.王符《潛夫論.班祿》:「是以天地交泰,陰陽和平。」《文選.左思.魏都賦》:「乾坤交泰而絪縕,嘉祥徽顯而豫作。」


  交態

 简化字:交态
  注音: ㄐㄧㄠ ㄊㄞˋ
  拼音: jiāo tài

人與人相交往所表現的態度。唐.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交態知浮俗,儒流不異門。」唐.高適〈邯鄲少年行〉:「君不見今人交態薄,黃金用盡還疏索。」


  嬌態

 简化字:娇态
  注音: ㄐㄧㄠ ㄊㄞˋ
  拼音: jiāo tài

柔媚的姿態。南朝梁.簡文帝〈詠舞〉詩二首之一:「逐節工新舞,嬌態似凌虛。」宋.柳永〈迎春樂.近來憔悴人驚怪〉詞:「怎得依前燈下,恣意憐嬌態。」


  交談

 简化字:交谈
  注音: ㄐㄧㄠ ㄊㄢˊ
  拼音: jiāo tán
 相似词:攀談

互相談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那就男女之間,永遠沒有交談的時候了。」


  郊壇

 简化字:郊坛
  注音: ㄐㄧㄠ ㄊㄢˊ
  拼音: jiāo tán

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唐.高適〈過盧明府有贈〉詩:「明日復行春,逶迤出郊壇。」


  焦炭

  注音: ㄐㄧㄠ ㄊㄢˋ
  拼音: jiāo tàn

由煙煤碳化而得的灰色燃料。質硬,多孔,含碳量約百分之八十。也稱為「焦煤」。


  醮壇

 简化字:醮坛
  注音: ㄐㄧㄠˋ ㄊㄢˊ
  拼音: jiào tán

道教祭祀天地神明時,所設置的做法場所。唐.陸龜蒙〈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詩:「真仙若降如相間,曾步星罡繞醮壇。」《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那裡還顧什麼醮壇不醮壇,齋戒不齋戒?」


  焦糖

  注音: ㄐㄧㄠ ㄊㄤˊ
  拼音: jiāo táng

蔗糖加熱至攝氏二百度所製成的棕色物質。應用於醬油、糖果、醋、啤酒等的著色。


  教堂

  注音: ㄐㄧㄠˋ ㄊㄤˊ
  拼音: jiào táng

教徒集會傳教與舉行儀式的會堂。


  噭咷

  注音: ㄐㄧㄠˋ ㄊㄠˊ
  拼音: jiào táo

1.小兒哭泣不止。《說文解字.咷字》清.段玉裁.注:「咷,楚謂兒泣不止曰噭咷。」

2.聲音清脆悠揚。《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歌者先居射室,望見延壽車,噭咷楚歌。」也作「噭誂」。


  接談

 简化字:接谈
  注音: ㄐㄧㄝ ㄊㄢˊ
  拼音: jiē tán

與人接洽、交談。如:「接談之下,才知道他識見廣博。」


  嗟嘆

 简化字:嗟叹
  注音: ㄐㄧㄝ ㄊㄢˋ
  拼音: jiē tàn
 相似词:太息

1.讚美。《詩經.大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感嘆、嘆息。《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平之嗟嘆不已,道:『尊兄且自寧耐,毋得過傷!』」


  截癱

 简化字:截瘫
  注音: ㄐㄧㄝˊ ㄊㄢ
  拼音: jié tān

下肢全部或部分癱瘓。多由脊髓疾病或外傷引起。


  戒壇

 简化字:戒坛
  注音: ㄐㄧㄝˋ ㄊㄢˊ
  拼音: jiè tán

佛教用語。僧徒傳戒之所。唐.白居易〈大唐泗州開元寺臨壇律德徐泗濠三州僧正明遠大師塔碑銘序〉:「乃升講座,乃登戒壇。」


  解套

  注音: ㄐㄧㄝˇ ㄊㄠˋ
  拼音: jiě tào

在股價上漲時,投資人將手中套牢的股票順利賣出,稱為「解套」。如:「近日股市盤面轉好,林先生終於有機會解套了。」


  金臺

 简化字:金台
  注音: ㄐㄧㄣ ㄊㄞˊ
  拼音: jīn tái

黃金臺的簡稱。參見「黃金臺」條。宋.楊萬里〈讀罪己詔〉詩:「金臺尚未築,乃至羨強燕?」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今日金臺之上,設宴款待。」


  金湯

 简化字:金汤
  注音: ㄐㄧㄣ ㄊㄤ
  拼音: jīn tāng

比喻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參見「金城湯池」條。《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贊曰》:「金湯失險,車書共道。」宋.陸游〈江上對酒作〉詩:「胡來即送死,詎能犯金湯。」


  井臺

 简化字:井台
  注音: ㄐㄧㄥˇ ㄊㄞˊ
  拼音: jǐng tái

架設於海底的石油開採井,放置器材設備及人員作業,為海上的工作基地。


  景泰

  注音: ㄐㄧㄥˇ ㄊㄞˋ
  拼音: jǐng tài

1.縣名。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東北,長城之南,黃河之西。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產小麥、穀物、瓜類及馬、羊皮毛等。亦產煤、石膏等礦產。

2.明代宗的年號(西元1450~1457)。


  靜態

 简化字:静态
  注音: ㄐㄧㄥˋ ㄊㄞˋ
  拼音: jìng tài
 相反词:動態

靜止狀態。相對於動態而言。如:「靜態分析」。


  鏡臺

 简化字:镜台
  注音: ㄐㄧㄥˋ ㄊㄞˊ
  拼音: jìng tái

1.婦女的梳妝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窗子前,花梨桌上安著鏡臺,牆上懸著一幅陳眉公的畫。」

2.顯微鏡的鏡筒下方所裝置的有孔平臺,其上可放置欲觀察的微小物體。


  經壇

 简化字:经坛
  注音: ㄐㄧㄥ ㄊㄢˊ
  拼音: jīng tán

專供念誦經文的高臺和席位。《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請了大和尚在船上懸掛佛像,鋪設經壇。」


  驚嘆

 简化字:惊叹
  注音: ㄐㄧㄥ ㄊㄢˋ
  拼音: jīng tàn
 相似词:讚嘆

驚奇讚嘆。唐.白居易〈論嚴綬狀〉:「臣恐制書下後,無不驚嘆。」也作「驚歎」。


  驚歎

 简化字:惊叹
  注音: ㄐㄧㄥ ㄊㄢˋ
  拼音: jīng tàn

驚奇讚嘆。《晉書.卷三三.王祥傳》:「鄉里驚歎,以為孝感所致焉。」也作「驚嘆」。


  警探

  注音: ㄐㄧㄥˇ ㄊㄢˋ
  拼音: jǐng tàn

負責偵察、探訪等警務的人員。


  京堂

  注音: ㄐㄧㄥ ㄊㄤˊ
  拼音: jīng táng

清代對某些高級官員的稱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國子監等的長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過了幾時,按察司陞了京堂,把他帶進京去。」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4466 页数: 14/112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