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老死不相往來

 简化字:老死不相往来
  注音: ㄌㄠˇ ㄙˇ ㄅㄨˋ ㄒㄧㄤ ㄨㄤˇ ㄌㄞˊ
  拼音: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直到老,互相不來往。比喻人雖然相距很近,彼此間卻互不來往,互不干擾。語出《老子》第八〇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不相往來。」如:「在現代的都市公寓中,左右鄰居老不相往來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不相往來。」《陳書.卷三〇.列傳.傅縡》:「當于此時,民至老不相往來,而各得其所,復有何諍乎?」


  士為知己者死

 简化字:士为知己者死
  注音: ㄕˋ ㄨㄟˋ ㄓ ㄐㄧˇ ㄓㄜˇ ㄙˇ
  拼音: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為了知心朋友不惜犧牲生命。漢.劉向《說苑.復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而況為之哀乎!」《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嗟乎!士為知己者,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死馬當活馬醫

 简化字:死马当活马医
  注音: ㄙˇ ㄇㄚˇ ㄉㄤˋ ㄏㄨㄛˊ ㄇㄚˇ ㄧ
  拼音: sǐ mǎ dàng huó mǎ yī

(諺語)比喻在絕望的情況下,仍盡力挽救。如:「就照你的方法做吧!到了這種地步,也只能馬當活馬醫了。」


  死無葬身之地

 简化字:死无葬身之地
  注音: ㄙˇ ㄨˊ ㄗㄤˋ ㄕㄣ ㄓ ㄉㄧˋ
  拼音: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而無埋葬的地方。比喻下場淒涼。《水滸傳》第三二回:「宋公明只因要來投逩花知寨,險些兒無葬身之地。」《三國演義》第一〇回:「某雖不才,願施小策,教曹操無葬身之地!」也作「無葬身之所」。


  不到黃河心不死

 简化字:不到黄河心不死
  注音: ㄅㄨˋ ㄉㄠˋ ㄏㄨㄤˊ ㄏㄜˊ ㄒㄧㄣ ㄅㄨˋ ㄙˇ
  拼音: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諺語)比喻不到完全絕望的地步,絕不輕言放棄。參見「不到烏江心不」條。《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現在橫豎我們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活地獄》第四回:「這些東西不到黃河心不。刁先生,我這話可是不是?」


  不到烏江心不死

 简化字:不到乌江心不死
  注音: ㄅㄨˋ ㄉㄠˋ ㄨ ㄐㄧㄤ ㄒㄧㄣ ㄅㄨˋ ㄙˇ
  拼音: bù dào wū jiāng xīn bù sǐ

(諺語)項羽戰至烏江自刎而之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比喻不到完全絕望,決不肯認輸放棄。《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你不到烏江心不,今已到了烏江,這心原也該了!」也作「不到黃河心不」、「不到烏江不肯休」、「不到烏江不盡頭」。


  吊死鬼的裹腳布

 简化字:吊死鬼的裹脚布
  注音: ㄉㄧㄠˋ ㄙˇ ㄍㄨㄟˇ ˙ㄉㄜ ㄍㄨㄛˇ ㄐㄧㄠˇ ㄅㄨˋ
  拼音: diào sǐ guǐ de guǒ jiǎo bù

(歇後語)臭。罵人的話。如:「別老是擺著一張臭臉,像吊鬼的裹腳布一樣──臭。」


  防鎖死煞車系統

 简化字:防锁死煞车系统
  注音: ㄈㄤˊ ㄙㄨㄛˇ ㄙˇ ㄕㄚ ㄔㄜ ㄒㄧˋ ㄊㄨㄥˇ
  拼音: fáng suǒ sǐ shā chē xì tǒng

一種用在汽車煞車系統上,防止煞車鎖的裝置。為英語Anti-brake System的意譯,簡稱為ABS。它的原理是利用電子或機械裝置,在煞車來令片與煞車盤將鎖的剎那間,轉換成連續且快速的夾、放動作,這樣能避免車輪被鎖不動,並且讓車輛在急煞車的同時也能循著方向盤的操控方向前進,增進汽車的安全性。


  告人死罪得死罪

  注音: ㄍㄠˋ ㄖㄣˊ ㄙˇ ㄗㄨㄟˋ ㄉㄜˊ ㄙˇ ㄗㄨㄟˋ
  拼音: gào rén sǐ zuì dé sǐ zuì

(諺語)誣告他人反而自己受罰。勸誡不可誣陷他人。《西遊記》第八三回:「常言道:『告人罪得罪』須是理順,方可為之。」


  活不活,死不死

  注音: ㄏㄨㄛˊ ㄅㄨˋ ㄏㄨㄛˊ , ㄙˇ ㄅㄨˋ ㄙˇ
  拼音: huó bù huó , sǐ bù sǐ

求生不得,求亦不能。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打的你活不活,,則要你一則一,二則二。」也作「,活不活」。


  狡兔死,良狗烹

  注音: ㄐㄧㄠˇ ㄊㄨˋ ㄙˇ , ㄌㄧㄤˊ ㄍㄡˇ ㄆㄥ
  拼音: jiǎo tù sǐ , liáng gǒu pēng

狡兔一,獵犬即無所用,將被烹食。比喻事成後殺害有功之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狡兔,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也作「狡兔良犬烹」。


  老而不死是為賊

 简化字:老而不死是为贼
  注音: ㄌㄠˇ ㄦˊ ㄅㄨˋ ㄙˇ ㄕˋ ㄨㄟˊ ㄗㄟˊ
  拼音: 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語出《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是為賊。』」責罵老而無德行者的話。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常言道:『老而不是為賊。』正是你這樣人!」


  起死人,肉白骨

  注音: ㄑㄧˇ ㄙˇ ㄖㄣˊ , ㄖㄡˋ ㄅㄞˊ ㄍㄨˇ
  拼音: qǐ sǐ rén , ròu bái gǔ

使人復生、白骨長肉。比喻給人深厚的恩德。語本《國語.吳語》:「君王之于越也,繫起人而肉白骨也。」


  人比人,氣死人

 简化字:人比人,气死人
  注音: ㄖㄣˊ ㄅㄧˇ ㄖㄣˊ , ㄑㄧˋ ㄙˇ ㄖㄣˊ
  拼音: rén bǐ rén , qì sǐ rén

(諺語)人生在世各有境遇,各見得失,若事事與人比較長短,則徒然自尋煩惱,落得生氣頹喪。如:「張先生家境富裕,為人又聰明幹練,你偏喜歡和他比長較短,這不是『人比人,氣人』嗎?」


  人生自古誰無死

 简化字:人生自古谁无死
  注音: ㄖㄣˊ ㄕㄥ ㄗˋ ㄍㄨˇ ㄕㄟˊ ㄨˊ ㄙˇ
  拼音: rén shēng zì gǔ shéi wú sǐ

(諺語)人生到頭終須一,但應得有價值。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留取丹心照汗青。」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四一齣:「人生自古誰無,嗟君此恨憑誰語。」


  生同衾,死同穴

  注音: ㄕㄥ ㄊㄨㄥˊ ㄑㄧㄣ , ㄙˇ ㄊㄨㄥˊ ㄒㄩㄝˋ
  拼音: shēng tóng qīn , sǐ tóng xuè

活著時同蓋一被,後合葬一墓。形容夫妻極為親密恩愛。《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同穴。」


  生有地,死有處

 简化字:生有地,死有处
  注音: ㄕㄥ ㄧㄡˇ ㄉㄧˋ , ㄙˇ ㄧㄡˇ ㄔㄨˋ
  拼音: shēng yǒu dì , sǐ yǒu chù

各有一定的地方。比喻人的命運早已注定,無法改變。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要行處便行去,由得你,愛的做,似這般,倚官府,生有地,有處,奪了俺妻兒,送了俺子父。」


  死不死,活不活

  注音: ㄙˇ ㄅㄨˋ ㄙˇ , ㄏㄨㄛˊ ㄅㄨˋ ㄏㄨㄛˊ
  拼音: sǐ bù sǐ , huó bù huó

求生不得,求不能。《紅樓夢》第六八回:「若差些兒的人,聽見了這話,吵嚷起來,把你丟在外,,活不活,你又敢怎樣呢?」也作「活不活,」。


  死諸葛走生仲達

 简化字:死诸葛走生仲达
  注音: ㄙˇ ㄓㄨ ㄍㄜˊ ㄗㄡˇ ㄕㄥ ㄓㄨㄥˋ ㄉㄚˊ
  拼音: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三國蜀國軍師諸葛亮善謀略,晚年與司馬懿對陣於渭南,病軍中,蜀軍密不發喪,悄然退兵。司馬懿忌憚諸葛亮而按兵不動。後知曉亮已身亡,欲領兵追趕時已經來不及了。百姓於是傳言曰:「諸葛走生仲達。」見《晉書.卷一.宣帝紀》。後用以比喻聰明的人,略施小計即能鎮懾住他人。


  瞎貓碰到死老鼠

 简化字:瞎猫碰到死老鼠
  注音: ㄒㄧㄚ ㄇㄠ ㄆㄥˋ ㄉㄠˋ ㄙˇ ㄌㄠˇ ㄕㄨˇ
  拼音: xiā māo pèng dào sǐ lǎo shǔ

(歇後語)一時僥倖。失明的貓很難抓到靈敏的老鼠,讓牠碰到老鼠完全只是僥倖。比喻碰巧、湊巧。如:「這次比賽能贏得冠軍,我以為是『瞎貓碰到老鼠』──一時僥倖!」


  陷之死地而後生

 简化字:陷之死地而后生
  注音: ㄒㄧㄢ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拼音: xiàn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地然後生。」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向前,求得生存。《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兵法不曰:『陷之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也作「置之地而後生」。


  嬰兒猝死症候群

 简化字:婴儿猝死症候群
  注音: ㄧㄥ ㄦˊ ㄘㄨˋ ㄙˇ ㄓㄥˋ ㄏㄡˋ ㄑㄩㄣˊ
  拼音: yīng ér cù sǐ zhèng hòu qún

造成嬰兒早夭的一些病症。病理原因尚未明瞭,可能是牛奶過敏、免疫障礙、病毒感染、甲狀腺失調等。


  置之死地而後快

 简化字:置之死地而后快
  注音: 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ㄎㄨㄞˋ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

把人逼到亡的地步才覺得痛快。


  置之死地而後生

 简化字:置之死地而后生
  注音: 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形容置身於無退路的境地,勢必能拚向前,求得生存。參見「陷之地而後生」條。《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孫子云:『置之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戰?以一可當百也。」


  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简化字: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注音: ㄅㄧㄝˊ ㄖㄣˊ ˙ㄉㄜ ㄏㄞˊ ˙ㄗ ㄙˇ ㄅㄨˋ ㄨㄢˊ
  拼音: bié rén de hái zi sǐ bù wán

形容人很自私,把責任、過錯或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都推給別人。如:「你這是什麼意思?明明是你的責任,卻叫旁人去承擔,是不是別人的孩子不完?」


  河裡淹死是會水的

 简化字:河里淹死是会水的
  注音: ㄏㄜˊ ㄌㄧˇ ㄧㄢ ㄙˇ ㄕˋ ㄏㄨㄟˋ ㄕㄨㄟˇ ˙ㄉㄜ
  拼音: hé lǐ yān sǐ shì huì shuǐ de

(諺語)不會游泳的人根本不敢下水,所以不會淹;會淹在河裡的反而是善於游泳的人。比喻越是有本領的人,反而容易因疏忽大意而遭到失敗。《三俠五義》第八八回:「俗語說的好:『慣騎馬的慣跌跤,河裡淹是會水的。』焉知他不是藝高人膽大,陽溝裡會翻船,也是有的。」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简化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注音: ㄕㄡˋ ㄙˇ ˙ㄉㄜ ㄌㄨㄛˋ ㄊㄨㄛˊ ㄅㄧˇ ㄇㄚˇ ㄉㄚˋ
  拼音: shòu sǐ de luò tuó bǐ mǎ dà

(諺語)比喻有錢人家縱使變窮了,還是比本來就窮的人家有錢。《紅樓夢》第六回:「噯!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麼,你老拔根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简化字: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注音: ㄧ ㄨㄣˊ ㄑㄧㄢˊ ㄅㄧ ㄙˇ ㄧㄥ ㄒㄩㄥˊ ㄏㄢˋ
  拼音: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

英雄好漢也會因缺錢用而被逼上絕路。形容錢的重要性。《歧路燈》第二三回:「有時,看這東西不難;沒有時,便一文錢逼英雄漢。」也作「一錢逼英雄漢」、「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朝聞道,夕死可矣

 简化字: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音: ㄓㄠ ㄨㄣˊ ㄉㄠˋ , ㄒㄧˋ ㄙˇ ㄎㄜˇ ㄧˇ
  拼音: zhāo wén dào , xì sǐ kě yǐ

早上得知真理,當晚去也未嘗不可。語出《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可矣。』」比喻對真理或目標的追求,非常熱切。《南齊書.卷三一.荀伯玉傳》:「初,善相墓者見伯玉家墓,謂其父曰:『當出暴貴而不久也。』伯玉後聞之,曰:『朝聞道,夕可矣。』」明.朱權《沖莫子》第三折:「你既覺悟了朝聞道,夕可矣,卻怎麼剗地怕風濤。」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简化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注音: ㄅㄞˇ ㄗㄨˊ ㄓ ㄔㄨㄥˊ , ㄙˇ ㄦˊ ㄅㄨˋ ㄐㄧㄤ
  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 , sǐ ér bù jiāng

(諺語)比喻人、事雖然衰亡敗落,但尚能維持興旺繁榮的假象。參見「百足之蟲,至不僵」條。《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蟲,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简化字: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注音: ㄅㄞˇ ㄗㄨˊ ㄓ ㄔㄨㄥˊ , ㄓˋ ㄙˇ ㄅㄨˋ ㄐㄧㄤ
  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 , zhì sǐ bù jiāng

(諺語)像蜈蚣或馬陸這種多足的蟲類,即使截斷其身軀,亦能支持身體而不倒。後用來比喻人、事雖然衰亡敗落,但在一段時間內,尚能維持興旺繁榮的假象。《文選.曹冏.六代論》:「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枝繁者蔭根,條落者本孤。故語曰:『百足之蟲,至不僵。』扶之者眾也。」也作「百足之蟲,而不僵」。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注音: ㄅㄠˋ ㄙˇ ㄌㄧㄡˊ ㄆㄧˊ , ㄖㄣˊ ㄙˇ ㄌㄧㄡˊ ㄇㄧㄥˊ
  拼音: bào sǐ liú pí , rén sǐ liú míng

比喻人後留美名於後世。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注音: ㄅㄨˋ ㄕˋ ㄋㄧˇ ㄙˇ , ㄐㄧㄡˋ ㄕˋ ㄨㄛˇ ㄏㄨㄛˊ
  拼音: bù shì nǐ sǐ , jiù shì wǒ huó

比喻雙方勢不兩立,不能共存。如:「今日決一戰,不是你,就是我活。」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简化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注音: ㄉㄚˋ ㄋㄢˋ ㄅㄨˋ ㄙˇ , ㄅㄧˋ ㄧㄡˇ ㄏㄡˋ ㄈㄨˊ
  拼音: dà nàn bù sǐ , bì yǒu hòu fú

(諺語)比喻歷經大災難而不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也作「大難不,必有厚祿」。


  大難不死,必有厚祿

 简化字:大难不死,必有厚禄
  注音: ㄉㄚˋ ㄋㄢˋ ㄅㄨˋ ㄙˇ , ㄅㄧˋ ㄧㄡˇ ㄏㄡˋ ㄌㄨˋ
  拼音: dà nàn bù sǐ , bì yǒu hòu lù

(諺語)比喻歷經大災難而不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精忠岳傳》第二回:「他懷中抱著個孩子,漂流不。古人云:『大難不,必有厚祿。』況兼這些鷹鳥護佑著。」也作「大難不,必有厚福」、「大難不,必有後福」、「大難不,必有後祿」。


  大難不死,必有後祿

 简化字: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注音: ㄉㄚˋ ㄋㄢˋ ㄅㄨˋ ㄙˇ , ㄅㄧˋ ㄧㄡˇ ㄏㄡˋ ㄌㄨˋ
  拼音: dà nàn bù sǐ , bì yǒu hòu lù

(諺語)比喻歷經大災難而不的人,日後必能享大福。《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所以說:『貴人無法。』又說:『大難不,必有後祿。』今日說錢公滿意要溺孩兒,又被王婆留住,豈非天命?」也作「大難不,必有厚福」。


  打蛇不死,自遺其害

 简化字:打蛇不死,自遗其害
  注音: ㄉㄚˇ ㄕㄜˊ ㄅㄨˋ ㄙˇ , ㄗˋ ㄧˊ ㄑㄧˊ ㄏㄞˋ
  拼音: dǎ shé bù sǐ , zì yí qí hài

禍害沒消滅,反而遭到其傷害。《醒世恆言.卷二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走了一陣,只得喫口氣回到寺中,跌腳嘆道:『打蛇不,自遺其害。』事已如此,無可奈何!」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简化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注音: ㄜˋ ㄙˇ ㄕˋ ㄒㄧㄠˇ , ㄕ ㄐㄧㄝˊ ㄕˋ ㄉㄚˋ
  拼音: è sǐ shì xiǎo , shī jié shì dà

1.貧困餓是小事,女子失去貞節才是大事。語本《二程全書.遺書二二下》程頤語。其後宋明理學家或本此語,宣揚貞節觀念,反對婦女改嫁。清.方苞〈巖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餓事小,失節事大』之言,則村農市兒皆耳熟焉。」

2.比喻堅持氣節操守,寧也不喪失原則。《明季北略.卷二一下.武氏僕》:「奴聞主憂臣辱,主辱臣,今聖駕崩,主人不奔喪哭臨,又取吉服,想見新君乎?餓事小,失節事大,望三思之。」


  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简化字:皇帝不急,急死太监
  注音: ㄏㄨㄤˊ ㄉㄧˋ ㄅㄨˋ ㄐㄧˊ , ㄐㄧˊ ㄙˇ ㄊㄞˋ ㄐㄧㄢˋ
  拼音: huáng dì bù jí , jí sǐ tài jiàn

(諺語)比喻當事人慢條斯理,而旁觀者卻十分著急。如:「他都不著急了,你擔什麼心?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監!」


  街死街埋,路死路埋

  注音: ㄐㄧㄝ ㄙˇ ㄐㄧㄝ ㄇㄞˊ , ㄌㄨˋ ㄙˇ ㄌㄨˋ ㄇㄞˊ
  拼音: jiē sǐ jiē mái , lù sǐ lù mái

毫不在乎,隨便怎樣都可以。《金瓶梅》第四六回:「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命短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街埋,路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542 页数: 13/14
第一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