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马
  部首:馬
 总笔画:10
  注音: ㄇㄚˇ
  拼音: mǎ




1.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奇蹄目。四肢強健,每肢僅有一蹄,善跑,能載重行遠草食性,性溫和。

2.計數的工具。通「碼」。如:「籌馬」、「法馬」。

3.姓。如漢代有馬融,元代有馬致遠。

4.二一四部首之一。


  阿馬

 简化字:阿马
  注音: ㄚ ㄇㄚˇ
  拼音: ā mǎ

父親。譯自女真語。元.關漢卿《五侯宴.楔子》:「今奉阿馬將令,差俺五百義兒家將,統領雄兵,收捕草寇。」也譯作「阿媽」。


  鞍馬

 简化字:鞍马
  注音: ㄢ ㄇㄚˇ
  拼音: ān mǎ

1.鞍和馬,借指騎馬或戰鬥的生活。《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赫然發憤,遂躬戎服,親御鞍馬,從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

2.一種體操器械,形似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選手以手臂支撐身體,在鞍馬上做腿的擺動、迴旋、交叉等體操動作。


  白馬

 简化字:白马
  注音: ㄅㄞˊ ㄇㄚˇ
  拼音: bái mǎ

1.白色的馬。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君騎白馬傍垂陽,牆頭馬上遙相顧。」

2.古代祭祀時所用的歌曲。唐.白行簡《李娃傳》:「於是奮髯揚眉,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


  班馬

 简化字:班马
  注音: ㄅㄢ ㄇㄚˇ
  拼音: bān mǎ

1.離群的馬。《左傳.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唐.李白〈送友人〉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漢班固和司馬遷的合稱。《晉書.卷八二.陳壽傳.史臣曰》:「丘明既沒,班馬迭興,奮鴻筆於西京;騁直詞於東觀。」也作「馬班」。


  斑馬

 简化字:斑马
  注音: ㄅㄢ ㄇㄚˇ
  拼音: bān mǎ

動物名。哺乳綱奇蹄目。毛淡黃或銀白色,身有二色相間的斑紋,好群棲。可分為布氏斑馬、葛氏斑馬和山斑馬三種,產於美非二洲。也稱為「福祿」。


  寶馬

 简化字:宝马
  注音: ㄅㄠˇ ㄇㄚˇ
  拼音: bǎo mǎ
 相反词:劣馬

名貴的馬。《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御府之衣,臣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


  報馬

 简化字:报马
  注音: ㄅㄠˋ ㄇㄚˇ
  拼音: bào mǎ

騎馬傳遞消息的人,後也用以謔稱密告者、通風報信者。《水滸傳》第五五回:「卻說梁山泊遠探報馬,徑到大寨,報知此事。」《蕩寇志》第二九回:「只見一騎報馬飛到,乃是清真山馬元的差人,呈上雞毛文書一角。」《老殘遊記》第一三回:「到了十三四裡,只見那埝上的報馬,來來往往,一會一匹,一會一匹。」


  背馬

 简化字:背马
  注音: ㄅㄟˋ ㄇㄚˇ
  拼音: bèi mǎ

把馬鞍套在馬背上。指騎馬。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孩兒休背馬,輛起兜轎,著四個孩兒抬著老身,我親見大人去來。」也作「鞴馬」。


  備馬

 简化字:备马
  注音: ㄅㄟˋ ㄇㄚˇ
  拼音: bèi mǎ

替馬套上馬鞍,準備乘騎。《宋史.卷四〇八.列傳.吳昌裔》:「至於治兵足食之方,脩車備馬之事,乃缺略不講。」《紅樓夢》第六八回:「說了,忙命備馬,躲往別處去了。」


  鞴馬

 简化字:鞴马
  注音: ㄅㄟˋ ㄇㄚˇ
  拼音: bèi mǎ

把馬鞍套在馬背上。指騎馬。唐.杜甫〈狂歌行贈四兄〉詩:「長安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馬聽晨雞。」也作「背馬」。


  奔馬

 简化字:奔马
  注音: ㄅㄣ ㄇㄚˇ
  拼音: bēn mǎ

奔走中的馬。漢.枚乘〈七發〉:「沌沌渾渾,狀如奔馬。」


  兵馬

 简化字:兵马
  注音: ㄅㄧㄥ ㄇㄚˇ
  拼音: bīng mǎ
 相似词:戎馬

1.士兵和武力裝備,泛指軍隊。如:「兵馬生活二十年」《水滸傳》第一〇七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南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鼓樓坡來了大眾的兵馬,不計其數。」

2.借指戰爭。如:「兵馬倥傯」。宋.陳與義〈送人歸京師〉詩:「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並馬

 简化字:并马
  注音: ㄅㄧㄥˋ ㄇㄚˇ
  拼音: bìng mǎ
 相似词:並轡

兩匹馬並排前進。《三國演義》第二〇回:「操與天子並馬而行,只爭一馬頭。」


  撥馬

 简化字:拨马
  注音: ㄅㄛ ㄇㄚˇ
  拼音: bō mǎ

掉轉馬頭。《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撥馬便走,張寶驅兵趕來。」《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蕭昊軒因弓弦斷了,使不得力量,撥馬往原路上跑。」


  菜馬

 简化字:菜马
  注音: ㄘㄞˋ ㄇㄚˇ
  拼音: cài mǎ

供食用的馬。《水滸傳》第五七回:「三千連環甲馬,有停半被鉤鎌鎗撥倒,蹄子動旦,剝去皮甲,把來做菜馬食。」


  策馬

 简化字:策马
  注音: ㄘㄜˋ ㄇㄚˇ
  拼音: cè mǎ

鞭馬使前進。《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策馬渡河,而朱溫殄滅;偏師入蜀,而王衍就擒。」《三國演義》第六回:「曹操慌忙策馬,奪路奔逃,正遇徐榮,轉身便走。」


  剗馬

 简化字:刬马
  注音: ㄔㄢˇ ㄇㄚˇ
  拼音: chǎn mǎ

沒有配馬鞍的馬。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俺元帥今年時運顯,施逞會剗馬單鞭,則一陣殺的那敗殘軍急離披走十數里遠。」《西遊記》第一五回:「那師父也似信不信,只得又跨著剗馬,隨著行者,逕投大路,奔西而去。」


  長馬

 简化字:长马
  注音: ㄔㄤˊ ㄇㄚˇ
  拼音: cháng mǎ

可以長途跋涉的馬。《醒世姻緣傳》第一六回:「看了日子,撥了長馬,差定了裡外送的人。」


  車馬

 简化字:车马
  注音: ㄔㄜ ㄇㄚˇ
  拼音: chē mǎ

車輛與馬匹。《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文選.陶淵明.雜詩二首之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馳馬

 简化字:驰马
  注音: ㄔˊ ㄇㄚˇ
  拼音: chí mǎ

騎馬疾奔。《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三國演義》第一〇回:「陳宮辭出,歎曰:『吾亦無面目見陶謙也!』遂馳馬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籌馬

 简化字:筹马
  注音: ㄔㄡˊ ㄇㄚˇ
  拼音: chóu mǎ

古時投壺計算勝負的器具。今多用於稱賭博記數之物。《禮記.少儀》:「不擢馬。」唐.孔穎達.正義:「投壺立籌為馬,馬有威武,射者所尚也。凡投壺每一勝,輒立一馬,至三馬而成勝。」明.袁宏道〈步小修韻懷景升〉詩:「歌樓夜雨蠟燈紅,袖壓金卮點籌馬。」也作「籌碼」。


  出馬

 简化字:出马
  注音: ㄔㄨ ㄇㄚˇ
  拼音: chū mǎ

1.古稱將士上陣作戰。《薛仁貴征遼事略》:「一將出馬交戰數合,莫離支刀劈敬德,敬德閃過。」《三國演義》第二回:「張寶遣副將高升出馬搦戰。玄德使張飛擊之。」

2.出面擔當處理,與人對抗較量。《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張生曉得此言是搦他師父出馬,不敢應答。」

3.俗稱醫生出診。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九.霍筠》:「郎不如重理舊業,時向大郎三郎討論,不過數月,亦可出馬矣。何必日夜佔畢,徒自苦為?」


  驄馬

 简化字:骢马
  注音: ㄘㄨㄥ ㄇㄚˇ
  拼音: cōng mǎ

青白色的馬。泛指健壯的駿馬。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鱠鯉魚。」


  打馬

 简化字:打马
  注音: ㄉㄚˇ ㄇㄚˇ
  拼音: dǎ mǎ

1.一種遊戲。即打雙陸,屬於彈棋之類,因雙陸的棋子作馬頭形,故稱為「打馬」。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閒人》:「又有講古論今、吟詩和曲、圍棋撫琴、投壺打馬、撇竹寫蘭,名曰『食客』。」《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內白鷂招妖》:「散髮披襟,彈棋打馬,古鼎焚龍涎,照壁名人畫。」

2.動身。《儒林外史》第四〇回:「便打馬到祠內會那先生。進去同那先生作揖坐下。」


  代馬

 简化字:代马
  注音: ㄉㄞˋ ㄇㄚˇ
  拼音: dài mǎ

代,泛指北方邊塞地區。「代馬」指北地所產的良馬。《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三國魏.曹植〈朔風詩〉:「願騁代馬,倏忽北徂。」


  單馬

 简化字:单马
  注音: ㄉㄢ ㄇㄚˇ
  拼音: dān mǎ

1.單獨一匹馬。《公羊傳.隱公元年》「賵者蓋以馬,以乘馬束帛」句下徐彥疏引《書傳》:「士乘飾車兩馬,庶人單馬木車是也。」

2.單騎,單槍匹馬。《晉書.卷八九.忠義傳.吉挹傳》:「臣亡兄溫昔伐咸陽,軍次灞水,挹攜將二弟,單馬來奔。」《三國演義》第一一回:「某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某故單馬而來。」

3.另外預備的馬。《六部成語註解.兵部》:「單馬,另外預備。」


  倒馬

 简化字:倒马
  注音: ㄉㄠˇ ㄇㄚˇ
  拼音: dǎo mǎ

馬倒下來。比喻失敗、瓦解。《蕩寇志》第二回:「因我又看得高俅那廝的氣燄,也不久了,不過四、五年之間,必然倒馬。」


  盜馬

 简化字:盗马
  注音: ㄉㄠˋ ㄇㄚˇ
  拼音: dào mǎ

偷竊馬匹。《三國演義》第三〇回:「因厚待之,留於軍中。授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


  賭馬

 简化字:赌马
  注音: ㄉㄨˇ ㄇㄚˇ
  拼音: dǔ mǎ

一種以賽馬勝負為輸贏的賭博方式。如:「他因沉迷賭馬而傾家蕩產,大家應引以為戒。」


  墮馬

 简化字:堕马
  注音: ㄉㄨㄛˋ ㄇㄚˇ
  拼音: duò mǎ

從馬上摔下來。《大宋宣和遺事.貞集》:「既合擊,有胡騎數百自場隅而來,直犯帝馬,褐衣者以箭射延禧貫心,而死于馬下,帝顧見之,失氣墮馬」。


  兒馬

 简化字:儿马
  注音: ㄦˊ ㄇㄚˇ
  拼音: ér mǎ

牡馬、雄馬。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二.草馬》:「今人則以牡為兒馬,牝為騍馬。」


  發馬

 简化字:发马
  注音: ㄈㄚ ㄇㄚˇ
  拼音: fā mǎ

出發、出征。《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朱溫向張歸娘道:『咱每行軍發馬,您哭則甚?』」《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一二:「若不忍去取西川,我東吳起軍發馬去取。」


  法馬

 简化字:法马
  注音: ㄈㄚˇ ㄇㄚˇ
  拼音: fǎ mǎ

以天平稱物時用來計算重量的標準器。《通俗編.器用》:「是以計數之物為馬也,今俗猜枚之物,謂之拳馬,賭博者以物衡錢,謂之馬子,交易以銅為法,衡銀輕重,謂之法馬,皆屬計數之意。」也作「法碼」、「砝碼」。


  飛馬

 简化字:飞马
  注音: ㄈㄟ ㄇㄚˇ
  拼音: fēi mǎ

1.騎著疾馳如飛的馬。《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紅樓夢》第六三回:「尤氏也不聽,只命鎖著,等賈珍來發放,且命人去飛馬報信。」

2.希臘神話中的天馬。相傳為柏林斯英雄殺了怪物後,流出的血所變成。


  夫馬

 简化字:夫马
  注音: ㄈㄨ ㄇㄚˇ
  拼音: fū mǎ

1.專備運馱物件的馬。《六部成語註解.兵部》:「夫馬,專備駝運物件之馬,如人中之夫役也。」

2.車夫與馬匹。《元曲選.爭報恩.第二折》:「自從俺相公上任之後,差夫馬到那權家店上迎取俺們到官。」


  服馬

 简化字:服马
  注音: ㄈㄨˊ ㄇㄚˇ
  拼音: fú mǎ

1.古時四匹馬並排拉車時,中間的二匹馬稱為「服馬」。

2.乘馬、騎馬。《詩經.鄭風.叔于田》:「叔適野,巷無服馬。」


  駙馬

 简化字:驸马
  注音: ㄈㄨˋ ㄇㄚˇ
  拼音: fù mǎ

職官名。掌管帝王隨從車輛馬匹。漢朝有「駙馬都尉」,而皇帝的女婿,常做這個官。以後遂專稱公主的丈夫為「駙馬」。《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訟,推墮駙馬河中溺死。」《西遊記》第三〇回:「三駙馬特來見駕,乞為轉奏轉奏。」


  弓馬

 简化字:弓马
  注音: ㄍㄨㄥ ㄇㄚˇ
  拼音: gōng mǎ

弓箭術與馭馬術。《西遊記》第三〇回:「微臣自幼好習弓馬,採獵為生。」


  狗馬

 简化字:狗马
  注音: ㄍㄡˇ ㄇㄚˇ
  拼音: gǒu mǎ

1.1.狗與馬。指供人玩弄之物。《史記.卷三.殷本紀》:「益收狗馬奇物,充仞宮室。」《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列傳.序》:「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

2.臣對君自稱的謙卑辭。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今臣志狗馬之微功,竊自惟度,終無伯樂、韓國之舉。」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73 页数: 1/25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