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评头论足
  

 简化字:评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ㄆㄧㄥˊ
  拼音: píng




議論、判定。如:「評定」、「評論」、「評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



1.議論、判定的文字或言語。如:「文評」、「詩評」、「影評」、「書評」。《南史.卷七二.文學傳.鍾嶸傳》:「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

2.文體名。指史家褒貶之詞,即「史評」。名稱本不統一,如《史記》的「太史公曰」、班固《漢書》的「贊」、范曄《後漢書》的「論」,至陳壽的《三國志》始見用「評」。


  

  部首:大
部外笔画:2
 总笔画:5
 异体字:異體字

「頭」的異體字。


  

 简化字:头
  部首:頁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 ㄊㄡˊ
  拼音: tóu




1.人或動物脖子以上的部分。如:「人頭」、「牛頭」。

2.頭髮或髮式。如:「剪頭」、「剃頭」、「平頭」、「三分頭」。

3.首領。如:「他喜歡做頭。」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或被分割隊伍,隸屬諸頭。」

4.頂端或末稍。如:「山頭」、「將那竹子頭削尖。」

5.事情的端始或結束點。如:「你先提個頭吧!」、「衝過頭了!」、「從頭開始」、「善惡到頭終有報」。

6.物體殘餘的部分。如:「請把那塊布頭兒拿來看看!」

7.賭博或交易中所抽取的錢財。如:「抽頭」。《水滸傳》第三八回:「小張乙道:『討頭的,拾錢的,和那把門的,都被他打倒在裡面。』」

8.人的代稱。如:「蒼頭」、「老實頭」、「冤大頭」。

9.量詞:(1)計算牛、驢、騾、羊、豬等牲畜或似頭之物的單位。如:「一頭牛」、「三頭羊」、「兩頭蒜」。(2)計算事情的單位。如:「一頭好親事」。《水滸傳》第四五回:「只要證盟懺疏,也是了當一頭事。」

10.方位:(1)表示上、中等方位。如:「街頭行人多」、「夜頭風起覺神來。」(2)表示邊、前等方位。如:「潯陽江頭」。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宋.歐陽修〈田家〉詩:「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1.最前的。如:「頭獎」、「頭功」、「頭幾排」。

2.在先的。如:「頭兩天」、「頭幾年」。


  

 简化字:头
  部首:頁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6
  注音:(2) ˙ㄊㄡ
  拼音:(2) tou




詞尾:(1)接名詞。如:「罐頭」、「拳頭」、「舌頭」。(2)接動詞。如:「念頭」、「說頭」。(3)接形容詞。如:「甜頭」、「準頭」。(4)接方位詞。如:「後頭」、「上頭」、「外頭」。


  

 简化字:论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ㄌㄨㄣˋ
  拼音: lùn




1.分析、研議。如:「談論」、「議論」、「討論」。《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2.評定、推斷。如:「論罪」、「以小論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3.敘述、陳述。如:「一概而論」、「相提並論」。《淮南子.脩務》:「書傳之微者,唯聖人能論之。」

4.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5.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告訴乃論」。

6.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唐.李賀〈公莫舞歌〉:「漢王今日頒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1.主張、學說。如:「進化論」、「相對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

2.文體名。主要以對人或事的議論為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


  

 简化字:论
  部首:言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2) ㄌㄨㄣˊ
  拼音:(2) lún




1.《論語》的簡稱。如:「論孟導讀」。

2.姓。如唐代有論惟明。


  

  部首:足
 总笔画:7
  注音: ㄗㄨˊ
  拼音: zú




1.人體下肢的總稱。亦專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稱為「腳」。《說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如:「舉足」、「失足跌跤」。唐.韓愈〈山石〉詩:「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2.動物的下肢,用來奔走或爬行。如:「節足動物」、「百足之蟲」。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願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3.器物下面支撐的部分。《易經.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4.姓。如戰國時韓國有足強。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踏。《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足野羊。」

2.滿足、使滿足。《漢書.卷五.景帝紀》:「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

3.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史記.卷一〇二.張釋之傳》:「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




1.夠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滿意足」、「豐衣足食」。

2.富裕。如:「富足」。




1.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樂了一天」、「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二分鐘的氣。」

2.堪、可以。如:「足供參考」、「足慰吾懷」、「足以自豪」。

3.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部首:足
 总笔画:7
  注音:(2) ㄐㄩˋ
  拼音:(2) jù




過分。參見「足恭」條。


  評頭論足

 简化字:评头论足
  注音: ㄆㄧㄥˊ ㄊㄡˊ ㄌㄨㄣˋ ㄗㄨˊ
  拼音: píng tóu lùn zú

本為評論婦女姿態儀容。後引申為對人事說長道短,多方挑剔。也作「品頭題足」。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9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