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诏
  部首:言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2
  注音: ㄓㄠˋ
  拼音: zhào




告訴、告誡、教導。《莊子.盜跖》:「夫為人父者,必能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合,西皇使涉予。」



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然而天子有,俾定封邑。」


  哀詔

 简化字:哀诏
  注音: ㄞ ㄓㄠˋ
  拼音: āi zhào

君主時代,天子駕崩後,嗣君布告國內此一消息的書,稱為「哀」。


  頒詔

 简化字:颁诏
  注音: ㄅㄢ ㄓㄠˋ
  拼音: bān zhào

發布皇帝的書、命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高宗聽得甚是慘然,頒特加號福國長公主,下降高世綮,做了駙馬都尉。」


  草詔

 简化字:草诏
  注音: ㄘㄠˇ ㄓㄠˋ
  拼音: cǎo zhào

草擬書。宋.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一〇首之七:「文章韓杜無遺恨,草陸贄傾諸公。」《三國演義》第一〇回:「李傕大喜,星夜草,差人齎往東郡。」


  待詔

 简化字:待诏
  注音: ㄉㄞˋ ㄓㄠˋ
  拼音: dài zhào

1.唐朝時,凡文詞經學之士及醫卜技術等專家,養於翰林院中,以待皇帝命應對。有畫待、醫待、棋待等名稱。

2.職官名。宋置。明、清屬翰林院。

3.宋元時對各種工匠的尊稱。《水滸傳》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有好鋼鐵麼?』」《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絛》:「女童覺被他看見,臉都紅了,道:『蒯待,有甚說話?』」


  丹詔

 简化字:丹诏
  注音: ㄉㄢ ㄓㄠˋ
  拼音: dān zhào

天子的敕命。唐.張蠙〈贈信安太守〉詩:「昨日中官說天意,即飛丹立新碑。」


  得詔

 简化字:得诏
  注音: ㄉㄜˊ ㄓㄠˋ
  拼音: dé zhào

接到書。《三國演義》第三回:「是時得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


  恩詔

 简化字:恩诏
  注音: ㄣ ㄓㄠˋ
  拼音: ēn zhào

帝王因特恩所下的書。晉.羊祜〈讓開府表〉:「伏聞恩,拔臣使同臺司。」


  奉詔

 简化字:奉诏
  注音: ㄈㄥˋ ㄓㄠˋ
  拼音: fèng zhào

奉承命令。《三國演義》第三回:「今雖奉,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鳳詔

 简化字:凤诏
  注音: ㄈㄥˋ ㄓㄠˋ
  拼音: fèng zhào

天子的書。唐.李商隱〈夢令狐學士〉詩:「右銀臺路雪三尺,鳳裁成當直歸。」元.陳樵〈送李仲積北上〉詩:「峨峨黃金臺,鳳求賢才。」


  降詔

 简化字:降诏
  注音: ㄐㄧㄤˋ ㄓㄠˋ
  拼音: jiàng zhào

帝王下書。《三國演義》第二回:「到縣未及四月,朝廷降,凡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


  矯詔

 简化字:矫诏
  注音: ㄐㄧㄠˇ ㄓㄠˋ
  拼音: jiǎo zhào

詐稱皇帝書。《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傳》:「後果有上書告顯顓命矯開宮人,天子聞之,笑以其書示顯。」


  口詔

 简化字:口诏
  注音: ㄎㄡˇ ㄓㄠˋ
  拼音: kǒu zhào

皇帝的口傳旨。《資治通鑑.卷二三五.唐紀五十一.德宗貞元十年》:「守進召延貴,宣口令視事。」


  蠟詔

 简化字:蜡诏
  注音: ㄌㄚˋ ㄓㄠˋ
  拼音: là zhào

。密封於蠟丸中的書。《資治通鑑.卷二七二.後唐紀一.莊宗同光元年》:「梁主登建國樓,面擇親信厚賜之,使衣野服、齎蠟,促段凝軍,既辭,皆亡匿。」《宋史.卷三六九.張俊傳》:「中書舍人張澂,自汴京齎蠟,命高宗以兵付副帥還京。」


  六詔

 简化字:六诏
  注音: ㄌㄧㄡˋ ㄓㄠˋ
  拼音: liù zhào

,蠻夷的王或首領。六指唐代西南夷六個部落的總稱。在今四川及雲南二省交界地,即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蒙舍處最南,也稱為「南」)。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蠻子朝〉:「西南六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宋.陸游〈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六,俚歌相答帶三巴。」


  密詔

 简化字:密诏
  注音: ㄇㄧˋ ㄓㄠˋ
  拼音: mì zhào

祕密的令。《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越騎校尉种輯受密誅曹操,事洩。」


  明詔

 简化字:明诏
  注音: ㄇㄧㄥˊ ㄓㄠˋ
  拼音: míng zhào

聖明的書。《史記.卷六九.蘇秦傳》:「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文選.曹植.應詩》:「肅承明,應會皇都。」


  墨詔

 简化字:墨诏
  注音: ㄇㄛˋ ㄓㄠˋ
  拼音: mò zhào

墨筆寫的書。《宋書.卷八五.謝莊傳》:「于時世祖出行,夜還,敕開門,莊居守,以棨信或虛,執不奉旨,須墨乃開。」


  南詔

 简化字:南诏
  注音: ㄋㄢˊ ㄓㄠˋ
  拼音: nán zhào

國名。唐時有六,其中蒙舍在最南,稱為「南」。唐玄宗時,南王皮邏閣統一六,據有雲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後晉時為段氏所據,稱大理國。後為蒙古所滅。


  批詔

 简化字:批诏
  注音: ㄆㄧ ㄓㄠˋ
  拼音: pī zhào

舊時皇帝所頒載有評斷的書。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卷二:「座主登庸歸鳳閣,門生批立鰲頭。」


  下詔

 简化字:下诏
  注音: ㄒㄧㄚˋ ㄓㄠˋ
  拼音: xià zhào

古代帝王發布令。唐.李邕〈謝勅書及綵綾表〉:「天門下,橫筆陣於長山。」《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天雄節度使范延光、盧龍節度使趙德鈞、耀州節度使潘環,共帥所部兵救晉安,下親征。」


  宣詔

 简化字:宣诏
  注音: ㄒㄩㄢ ㄓㄠˋ
  拼音: xuān zhào

1.傳達書。《後漢書.卷五六.种暠傳》:「大將軍何進將誅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意更狐疑,遣劭宣止之。」《西遊記》第三回:「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

2.書、命令。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若是不應心,今夜便辭了宣。」


  遺詔

 简化字:遗诏
  注音: ㄧˊ ㄓㄠˋ
  拼音: yí zhào

皇帝臨死前所頒布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傳旨召諸臣入殿,取紙筆寫了遺,遞與孔明而歎曰:『朕不讀書,粗知大略。』」


  應詔

 简化字:应诏
  注音: ㄧㄥˋ ㄓㄠˋ
  拼音: yìng zhào

1.應天子的命。《後漢書.卷二七.杜林傳》:「時諸王傅數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固非論經于白虎之殿,應于金馬之門。」

2.魏晉以來稱奉君王之命所寫的詩文。如三國魏曹植的應詩、唐杜審言的望春亭侍游應詩等。也作「應制」。


  優詔

 简化字:优诏
  注音: ㄧㄡ ㄓㄠˋ
  拼音: yōu zhào

嘉獎的書。《南齊書.卷五一.張欣泰傳》:「上書陳便宜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毀廢塔寺。帝並優報答。」唐.皇甫枚《王知古》:「左僕射張直方抗表,請修入覲之禮。優允焉。」


  詔板

 简化字:诏板
  注音: ㄓㄠˋ ㄅㄢˇ
  拼音: zhào bǎn

古代天子的書。《後漢書.卷六九.竇武傳》:「召尚書官屬,脅以白刃,使作板。」也稱為「鶴板」。


  詔策

 简化字:诏策
  注音: ㄓㄠˋ ㄘㄜˋ
  拼音: zhào cè

皇帝的命令。《漢書.卷八〇.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傳》:「王幸受策,通經術。」


  詔令

 简化字:诏令
  注音: ㄓㄠˋ ㄌㄧㄥˋ
  拼音: zhào lìng

1.皇帝的命令。《韓非子.初見秦》:「土地廣而兵強,戰剋攻取,令天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又令太醫院有名醫人數個,到寓診視。」也作「敕」。

2.文體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發命令、文告的通稱。包括冊文、制、敕、、誥等。


  詔書

 简化字:诏书
  注音: ㄓㄠˋ ㄕㄨ
  拼音: zhào shū
 相似词:聖旨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文選.李密.陳情表》:「書特下,拜臣郎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書,四曰戒敕。」


  詔獄

 简化字:诏狱
  注音: ㄓㄠˋ ㄩˋ
  拼音: zhào yù

囚禁犯人的地方。《漢書.卷四.文帝紀》:「絳侯周勃有罪,逮詣廷尉獄。」《警世通言.卷二六.唐解元一笑姻緣》:「聖旨不許程詹事閱卷,與唐寅俱下獄問革。」


  衣帶詔

 简化字:衣带诏
  注音: ㄧ ㄉㄞˋ ㄓㄠˋ
  拼音: yī dài zhào

藏於衣帶中的密。漢末獻帝時曹操等竊權,獻帝想私下除掉他們,下密藏於董承衣帶中,事洩,承被殺。見《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


  詔安縣

 简化字:诏安县
  注音: ㄓㄠˋ ㄢ ㄒㄧㄢˋ
  拼音: zhào ān xiàn

縣名。在福建省南端沿海,是該省最南的一縣,鄰接廣東省,瀕徐阮溪西南岸。農產有稻、甘薯、花生、甘蔗、荔枝、柑橘、柿及菠蘿等。


  罪己詔

 简化字:罪己诏
  注音: ㄗㄨㄟˋ ㄐㄧˇ ㄓㄠˋ
  拼音: zuì jǐ zhào

帝王下自責。唐.白居易〈賀雨〉詩:「遂下罪己,殷勤制萬邦。」


  被詔輒成

 简化字:被诏辄成
  注音: ㄅㄟˋ ㄓㄠˋ ㄓㄜˊ ㄔㄥˊ
  拼音: bèi zhào zhé chéng

形容人才思敏捷,下筆即能成文。《新唐書.卷一二六.列傳.張九齡》:「始,說知集賢院,嘗薦九齡可備顧問。說卒,天子思其言,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會賜渤海,而書命無足為者,乃召九齡為之,被輒成。」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34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