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简化字:钵
  部首:缶
部外笔画:5
 总笔画:11
  注音: ㄅㄛ
  拼音: bō




1.梵語pātra音譯的省稱。出家人盛飯食的器具。《晉書.卷九五.藝術列傳.佛圖澄》:「澄即取盛水,燒香咒之。」

2.泛稱可盛酒、裝東西或洗滌東西的圓形金屬或陶瓷用具。如:「酒」、「飯」。


  缽頭

 简化字:钵头
  注音: ㄅㄛ ㄊㄡˊ
  拼音: bō tóu

1.陶製的器具。

2.唐代一種樂舞。本出西域,曲分八疊,舞者披髮素衣,面作啼狀。唐.張祜.容兒頭詩:「兩邊角子羊門裡,猶學容兒弄頭。」也作「撥頭」。


  缽盂

 简化字:钵盂
  注音: ㄅㄛ ㄩˊ
  拼音: bō yú

出家人的飯器。唐.岑參〈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床下盂藏一龍。」


  缽子

 简化字:钵子
  注音: ㄅㄛ ˙ㄗ
  拼音: bō zi

盛酒或裝東西的圓形金屬或陶瓷容器。如:「子可用來盛飯食、茶水,功用不少。」


  家缽

 简化字:家钵
  注音: ㄐㄧㄚ ㄅㄛ
  拼音: jiā bō

家中世傳的思想、學術、技能。元.方回〈次韻劉元煇初寒夜坐〉詩:「舊日聲名劉夜坐,能傳家似君稀。」


  擂缽

 简化字:擂钵
  注音: ㄌㄟˊ ㄅㄛ
  拼音: léi bō

研碎物品的子。


  乳缽

 简化字:乳钵
  注音: ㄖㄨˇ ㄅㄛ
  拼音: rǔ bō

形器,把固體研成細粉的用具。《西遊記》第六九回:「醫官聽命,即將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及藥碾、藥磨、藥羅、藥乳並乳、乳槌之類都送至館中,一一交付收訖。」《紅樓夢》第二八回:「還要一塊三尺上用大紅紗去。乳乳了,合麵子呢。」


  托缽

 简化字:托钵
  注音: ㄊㄨㄛ ㄅㄛ
  拼音: tuō bō
 相似词:討飯、乞食

僧人的食具稱為「」。佛教僧人乞求布施,皆以手托承盂,故稱為「托」。後引為乞食、討飯之意。《禪宗無門關》:「德山托;南泉斬貓。」


  衣缽

 简化字:衣钵
  注音: ㄧ ㄅㄛ
  拼音: yī bō

1.佛教僧尼的袈裟與飯盂。《三國演義》第二七回:「貧僧此處難容,收拾衣,亦往他處雲遊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亦且衣充實,家道從容。」

2.泛指老師所傳授的思想、學術、技能。宋.楊萬里〈贈王婿時可〉詩:「兩家不是無家法,何須外人問衣。」《通俗編.服飾》引《邵氏聞見錄》:「君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耳。」


  缽盂頭

 简化字:钵盂头
  注音: ㄅㄛ ㄩˊ ㄊㄡˊ
  拼音: bō yú tóu

清代婦女髮飾。因造型與覆蓋著的盂相像而得名。清.李漁《閒情偶寄.卷六.聲容部.修容》:「今之所謂牡丹頭、荷花頭、盂頭,種種新式,非不窮新極異,令人改觀。」


  傳衣缽

 简化字:传衣钵
  注音: ㄔㄨㄢˊ ㄧ ㄅㄛ
  拼音: chuán yī bō

佛教中的禪宗以袈裟及代代相傳,作為佛法傳承的信證。後泛稱學術技能的授受為「傳衣」。《宋史.卷二四九.范質傳》:「舉進士時,和凝以翰林學士典貢部,覽質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


  付衣缽

 简化字:付衣钵
  注音: ㄈㄨˋ ㄧ ㄅㄛ
  拼音: fù yī bō

泛指思想、技術、學術等的傳授。參見「衣相傳」條。《幼學瓊林.卷三.器用類》:「付衣,傳道之稱。」


  托缽人

 简化字:托钵人
  注音: ㄊㄨㄛ ㄅㄛ ㄖㄣˊ
  拼音: tuō bō rén
 相似词:叫花子、乞丐

以手托承具而乞食的人。


  衣缽塔

 简化字:衣钵塔
  注音: ㄧ ㄅㄛ ㄊㄚˇ
  拼音: yī bō tǎ

供奉僧尼袈裟與飯盂的塔。《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中間便是唐玄奘法師的衣塔。」


  優缽羅

 简化字:优钵罗
  注音: ㄧㄡ ㄅㄛ ㄌㄨㄛˊ
  拼音: yōu bō luó

青蓮花。為梵語utpala的音譯。《大寶積經》卷一〇二:「以天花香,所謂優羅花、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及諸花鬘、末香、塗香奉散世尊及餘供養。」


  沿門託缽

 简化字:沿门托钵
  注音: ㄧㄢˊ ㄇㄣˊ ㄊㄨㄛ ㄅㄛ
  拼音: yán mén tuō bō
 相似词:吹簫吳市

原指僧尼挨家向人請求布施。後泛指挨戶乞食。《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託,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也作「沿門托」。


  衣缽相傳

 简化字:衣钵相传
  注音: ㄧ ㄅㄛ ㄒㄧㄤ ㄔㄨㄢˊ
  拼音: yī bō xiāng chuán

佛教禪宗以交付衣給弟子,代表他已開悟得法。衣相傳,指師父傳法給弟子,弟子也得到師父禪法的精華。語本《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列傳.神秀》:「昔後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為記,世相付授。」後泛指思想、技術、學術等的傳授。《鏡花緣》第六〇回:「這是衣相傳,亦非偶然。」也作「衣真傳」。


  衣缽真傳

 简化字:衣钵真传
  注音: ㄧ ㄅㄛ ㄓㄣ ㄔㄨㄢˊ
  拼音: yī bō zhēn chuán

泛指思想、技術、學術等的傳授。參見「衣相傳」條。《幼學瓊林.卷二.師生類》:「稱得祕授,衣真傳。」


  和尚在,缽盂在

 简化字:和尚在,钵盂在
  注音: ㄏㄜˊ ㄕㄤˋ ㄗㄞˋ , ㄅㄛ ㄩˊ ㄗㄞˋ
  拼音: hé shàng zài , bō yú zài

比喻人在物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恁時節和尚在,盂在,今日個福氣衰,看何時冤業解!」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9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