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生灵涂炭
  

  部首:生
 总笔画:5
  注音: ㄕㄥ
  拼音: shēng




1.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2.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3.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4.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5.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1.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2.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3.生命。如:「輕生」、「餘生」。

4.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5.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6.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7.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8.戲劇裡的角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9.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2.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3.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4.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1.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2.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简化字:灵
  部首:雨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7
 异体字:異體字

「靈」的異體字。


  

 简化字:灵
  部首:雨
部外笔画:16
 总笔画:24
  注音: ㄌㄧㄥˊ
  拼音: líng




1.事神的女巫。《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漢.王逸.注:「靈,謂巫也。」

2.鬼神。《詩經.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唐.孔穎達.正義:「其見尊敬如神靈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二》:「此山靈招我,不可失也。」

3.魂魄。如:「靈魂」。南朝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願歸靈於上國,雖坎軻而不惜身。」清.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4.人的精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

5.最精明能幹者。《書經.泰誓上》:「惟人,萬物之靈。」

6.靈柩的簡稱。如:「停靈」、「守靈」。《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那口靈就拱在堂屋正中,姑娘跪在靈右,候著還禮。」

7.姓。如戰國時晉國有靈輒。




1.明曉事理。《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2.保佑。《國語.吳語》:「孤豈敢自多,先王之鍾鼓,寔式靈之。」




1.神妙、奇異。《文選.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2.應驗。《老殘遊記》第四回:「你老不信,試試我的話,看靈不靈?」

3.機敏、不呆滯。如:「機靈」、「心靈手巧」。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〇上.滇遊日記十三》:「無霓裳而骨節皆靈,掩鮫綃而丰神獨迥。」

4.美好、善。《文選.潘岳.閑居賦》:「竹木蓊藹,靈果參差。」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靈跡勝概,靡不周覽。」


  

  部首:水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0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道路。通「塗」、「途」。《戰國策.趙策三》:「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涂於鄒。」《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大朱涂廣,夷石為堂。」

2.姓。如宋代有涂天明、涂正勝。


  

 简化字:涂
  部首:土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注音: ㄊㄨˊ
  拼音: tú




1.泥。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下.釋詁》:「塗,泥也。」如:「泥塗」。《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

2.道路。通「途」。《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孟子.梁惠王上》:「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3.姓。如漢代有塗禪。




1.粉刷、敷抹。如:「塗飾」。《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塗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宋.陸游〈阿姥〉詩:「猶有塵埃嫁時鏡,東塗西抹不成妝。」

2.擦去、抹去。如:「塗改」、「這幾個字一塗掉,整篇文章便顯得乾淨俐落。」

3.隨意畫、寫。如:「塗鴉」。

4.沾汙、汙染。《莊子.讓王》:「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


  

  部首:火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注音: ㄊㄢˋ
  拼音: tàn




1.含碳物質在不完全燃燒或加熱時所得到的殘留物。《說文解字.火部》:「炭,燒木餘也。」如:「焦炭」、「木炭」。

2.方言。指煤。《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少君)至宜陽,為其主入山作炭,(寒)暮臥岸下百餘人,岸崩,盡壓殺臥者,少君獨得脫,不死。」《正字通.火部》:「炭,石炭。今西北所燒之煤,即石炭。」

3.姓。如漢代有炭虬。


  生靈塗炭

 简化字:生灵涂炭
  注音: ㄕㄥ ㄌㄧㄥˊ ㄊㄨˊ ㄊㄢˋ
  拼音: shēng líng tú tàn

形容人民生活於極端艱苦的困境。《隋書.卷四.煬帝記.史臣曰》:「自肇有書契以迄于茲,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倘朝廷柄用賢臣,寬繇薄賦,則仙芝斂兵不戰,免使生靈塗炭。」也作「民生塗炭」、「生民塗炭」、「生靈塗地」。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7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