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
  

  部首:卩
部外笔画:5
 总笔画:7
  注音: ㄐㄧˊ
  拼音: jí




1.近、靠近、投向。如:「若若離」、「可望不可」。《論語.子張》:「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到、登上。如:「位」。

3.是、便是。《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儋老子。」




當下。《後漢書.卷五一.陳禪傳》:「夷賊素聞其聲,時降服。」



1.便、就。如:「憑票付」、「招之來,揮之去。」《史記.卷一〇九.李將軍傳》:「度不中不發,發應弦而倒。」

2.立刻。如:「立出發」。《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圖之。」

3.就是。《左傳.襄公八年》:「非其父兄,其子弟。」




若、假使。如:「使」。《呂氏春秋.慎行覽.疑似論》:「置鼓其上,遠近相聞,戎寇至傳鼓相告。」


  當即

 简化字:当即
  注音: ㄉㄤ ㄐㄧˊ
  拼音: dāng jí
 相似词:立即

、馬上。《文明小史》第三一回:「趙翰林也不推辭,當叫了幾樣菜,兩人吃畢,套車前去。」


  登即

  注音: ㄉㄥ ㄐㄧˊ
  拼音: dēng jí

、立。《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登相許如,便可作婚姻。」


  趕即

 简化字:赶即
  注音: ㄍㄢˇ ㄐㄧˊ
  拼音: gǎn jí

馬上、立刻。《文明小史》第三七回:「陸制軍呆了一呆,只得送他出去,趕寫一封信,叫人飛奔的送與歷城縣。」


  即便

  注音: ㄐㄧˊ ㄅㄧㄢˋ
  拼音: jí biàn

1.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左思傳》:「造齊都賦,一年乃成。復欲賦三都,……遂構思十年,門庭藩溷,皆著筆紙,遇得一句,便疏之。」《儒林外史》第三回:「出了場,便回家。」

2.縱然。如:「便有九分天才,仍須後天努力,否則仍易失敗。」也作「使」。


  即或

  注音: ㄐㄧˊ ㄏㄨㄛˋ
  拼音: jí huò

儘管、縱然。如:「或有錢,我也不會買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也作「使」。


  即吉

  注音: ㄐㄧˊ ㄐㄧˊ
  拼音: jí jí

居喪期滿,除去喪服。《宋書.卷五八.謝弘微傳》:「檀越素既多疾,頃者肌色微損,吉之後,猶未復膳。」《南史.卷七四.孝義傳下.荀匠傳》:「匠雖吉,而毀悴逾甚。」


  即即

  注音: ㄐㄧˊ ㄐㄧˊ
  拼音: jí jí

1.充實。《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磑磑,師象山則。烏呼孝哉,案撫戎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充實也。」

2.擬聲詞。形容鳳鳥的鳴聲。漢.王充《論衡.講瑞》:「雄曰鳳,雌曰凰。雄鳴曰,雌鳴曰足足。」


  即漸

 简化字:即渐
  注音: ㄐㄧˊ ㄐㄧㄢˋ
  拼音: jí jiàn

逐漸。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火燎也似身軀熱,錐剜也似額角疼,漸裡瘦了身形。」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繡閣內銀缸光燦,漸裡剪輕煤和麝蘭。」


  即將

 简化字:即将
  注音: ㄐㄧˊ ㄐㄧㄤ
  拼音: jí jiāng

將要、就要。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欲東入海,將西去秦。」


  即今

  注音: ㄐㄧˊ ㄐㄧㄣ
  拼音: jí jīn

現今、此刻。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聖代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今就去。平時穿戴衣飾之類,毫釐休想。」


  即景

  注音: ㄐㄧˊ ㄐㄧㄥˇ
  拼音: jí jǐng

1.眼前的景色。唐.錢起〈初黃綬赴藍田縣作〉詩:「居人散山水,景真桃源。」

2.因眼前的景物而產生的情感反應。如:「景詩」。《紅樓夢》第七六回:「你不說『玉桂』,我難道強對『金萱』麼!再也要鋪陳些富麗,方是景之實事。」


  即刻

  注音: ㄐㄧˊ ㄎㄜˋ
  拼音: jí kè
 相似词:頓時、立即、立時

立刻、馬上。《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你若是這樣胡鬧,我刻送到縣裡處你!」《紅樓夢》第四四回:「有一個再提此事,刻來回我,不管是誰,拿拐棍子給他一頓。」也作「時」。


  即可

  注音: ㄐㄧˊ ㄎㄜˇ
  拼音: jí kě

就可以。如:「這臺全自動洗衣機,只要按下開關可將衣物全部洗淨並脫水。」


  即令

  注音: ㄐㄧˊ ㄌㄧㄥˋ
  拼音: jí lìng

使、縱使。如:「令銀行裡有存款,仍須努力工作,否則只有坐吃山空。」也作「使」。


  即溜

  注音: ㄐㄧˊ ˙ㄌㄧㄡ
  拼音: jí liu

手腳俐落,機靈敏捷。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曹參,你去軍中精選二十個溜軍士,跟隨何出使九江去者。」《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一夜我眼也不曾合,他怎麼拿得這樣溜?」也作「留」。


  即目

  注音: ㄐㄧˊ ㄇㄨˋ
  拼音: jí mù

目前、現在。《董西廂》卷一:「這些兒古蹟現在河中府,目仍存舊寺宇。」《劉知遠諸宮調.第二》:「今有九州安撫,目招軍。」


  即日

  注音: ㄐㄧˊ ㄖˋ
  拼音: jí rì
 相似词:今天、不日、克日

1.當日。《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哀帝崩,太皇太后詔曰:『大司馬賢年少,不合眾心,其上印綬,罷。』賢日自殺。」《三國演義》第七回:「瓚日班師,又表薦劉玄德為平原相。」

2.近日。宋.陸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知汝日歸,明當遣舟迎。」《水滸傳》第四七回:「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日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因而正好乘勢去拏那廝。」


  即戎

  注音: ㄐㄧˊ ㄖㄨㄥˊ
  拼音: jí róng

用兵、作戰。《易經.夬卦.彖曰》:「告自邑,不利戎,所尚乃窮也。」《論語.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戎矣。」


  即是

  注音: ㄐㄧˊ ㄕˋ
  拼音: jí shì
 相似词:等於

1.如此。《莊子.庚桑楚》:「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僕是鬼,何以云無?」


  即事

  注音: ㄐㄧˊ ㄕˋ
  拼音: jí shì

1.任職、做事。《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事用希。」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五鼓既作,牽牛正中,公乃盛服執笏,以入事。文武賓屬,俯首聽位。」

2.眼前的事物。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之二:「雖未量歲功,事多所欣。」後文人因景有感而作詩詞,常以事作為題目。如司空曙有〈江村事〉詩、杜甫有〈草堂事〉詩等。


  即世

  注音: ㄐㄧˊ ㄕˋ
  拼音: jí shì

1.去世。《左傳.成公十三年》:「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世。」唐.杜甫〈哭王彭州掄〉詩:「夫人先世,令子各清標。」

2.今世、眼前。元.喬吉《兩世姻緣》第四折:「眾文武都驚怪,不由咱心下轉疑猜。這個世婆婆,莫不是前世的妳妳。」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折:「一家兒鬧喧聒,不爭你沉沉不醒,撇下了世的婆婆,卻教俺怎支持。」

3.世故、狡猾。元.鄧玉賓《村裡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套.勝葫蘆曲.么篇》:「你看他行鍼走線,拈花摘葉,世裡帶著虛囂。」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這賤才敢道辭生受,斷不得哄漢子的口,都是些世求食鬼狐猶。」


  即使

  注音: ㄐㄧˊ ㄕˇ
  拼音: jí shǐ

縱使。如:「我使餓死也不願向人乞討。」也作「便」、「令」、「或」。


  即時

 简化字:即时
  注音: ㄐㄧˊ ㄕˊ
  拼音: jí shí

立刻、馬上。《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使我有身後名,不如時一杯酒。」《三國演義》第五〇回:「傳下號令,教老弱中傷軍士在後慢行,強壯者擔土束柴,搬草運蘆,填塞道路,務要時行動,如違令者斬。」也作「刻」。


  即位

  注音: ㄐㄧˊ ㄨㄟˋ
  拼音: jí wèi
 相似词:登基、登位
 相反词:讓位、退位

1.帝王、諸侯登位。《左傳.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位。」《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後來肅宗位靈武,玄宗自疑不能歸長安。」

2.就位。《書經.顧命》:「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位。」《禮記.坊記》:「故君適其臣,升自阼階,位於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即席

  注音: ㄐㄧˊ ㄒㄧˊ
  拼音: jí xí

1.就席、入座。《禮記.曲禮上》:「將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

2.當場。《梁書.卷四一.蕭介傳》:「高祖招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高祖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席之美也。』」


  即興

 简化字:即兴
  注音: ㄐㄧˊ ㄒㄧㄥˋ
  拼音: jí xìng

隨當時的興致所生。如:「這首詩是興之作。」


  即夜

  注音: ㄐㄧˊ ㄧㄝˋ
  拼音: jí yè

當夜。《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項伯許諾,夜復去。」《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孫程傳》:「鎮引劍擊景墯車,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獄,夜死。」


  即真

  注音: ㄐㄧˊ ㄓㄣ
  拼音: jí zhēn

1.由攝政或監國而正式就帝位。《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莽既滅翟義,自謂威德日盛,獲天人助,遂謀真之事矣。」唐.徐堅《初學記.卷九.總敘帝王》:「堯乃命舜代己攝政,……舜年八十一真。」

2.官職由代理而轉為正職。《三國志.卷四一.蜀書.楊洪傳》:「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真。」


  即政

  注音: ㄐㄧˊ ㄓㄥˋ
  拼音: jí zhèng

就職掌握政權。《詩經.周頌.烈文.序》:「『烈文』,成王政,諸侯助祭也。」


  立即

  注音: ㄌㄧˋ ㄐㄧˊ
  拼音: lì jí
 相似词:馬上、立時

立刻、時。《儒林外史》第一回:「時知縣此時心中十分惱怒,本要立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想恐怕危老師說他暴躁。」《老殘遊記》第一八回:「霎時飯罷,白公立過河,回省銷差。」


  目即

  注音: ㄇㄨˋ ㄐㄧˊ
  拼音: mù jí

目前、現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孩兒領爹娘慈旨,目離去。」


  瞬即

  注音: ㄕㄨㄣˋ ㄐㄧˊ
  拼音: shùn jí

、馬上。比喻時間極短暫。如:「煙火在空中綻放絢爛的火花後,瞬消逝無蹤。」


  隨即

 简化字:随即
  注音: ㄙㄨㄟˊ ㄐㄧˊ
  拼音: suí jí
 相似词:立刻、立即

立刻。《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小二回去,當下湊了三百兩銀子,到鄒老人家交付得當,隨催他起程。」《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也聽出這兩人說的話不過如此,隨立起身來,領了徒弟、兒子,一同下樓。」


  遂即

  注音: ㄙㄨㄟˋ ㄐㄧˊ
  拼音: suì jí

竟然。唐.張鷟《遊仙窟》:「亦不辭憚,遂逶迤而起,婀娜徐行。」也作「遂則」。


  旋即

  注音: ㄒㄩㄢˊ ㄐㄧˊ
  拼音: xuán jí

立刻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蕭雲仙見無船隻可渡,忙叫五百人旋砍伐林竹,編成筏子。」


  迅即

  注音: ㄒㄩㄣˋ ㄐㄧˊ
  拼音: xùn jí

立刻、馬上。如:「傷者在被救出火場後,迅送往醫院急救。」


  在即

  注音: ㄗㄞˋ ㄐㄧˊ
  拼音: zài jí
 相似词:期近

就在眼前,將發生,表示時間的迫近。《文明小史》第四六回:「我們分袂在,正要與軼公暢談,領教一切機宜,以免臨時竭蹶。」


  著即

 简化字:着即
  注音: ㄓㄨㄛˊ ㄐㄧˊ
  拼音: zhuó jí

立刻、馬上。如:「你稍等一下,我著就去收拾了。」


  即墨侯

  注音: ㄐㄧˊ ㄇㄛˋ ㄏㄡˊ
  拼音: jí mò hóu

語出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卷三.硯譜》:「文嵩墨侯石虛中傳:『上利其器用,嘉其謹默,詔命常侍御案之右,以備濡染,因累勛績,封之墨侯。』」後以墨侯指硯。宋.王邁〈除夜洗硯〉詩:「多謝吾家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石虛中、墨侯,皆為硯稱。」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84 页数: 1/3
下一页 | 最后页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