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词典网 Chinese.my
國語辭典 网典 康熙字典 关于

國語辭典 | 网典 | 康熙字典

國語辭典
字词:中文人民纷乱光辉
  

  部首: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 ㄓㄨㄥ
  拼音: zhōng




1.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中國的簡稱。如:「古今中外」。

5.姓。如漢代有中京。




1.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半。如:「中夜」、「中途」。




1.正好。如:「適中」。

2.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部首:丨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注音:(2) ㄓㄨㄥˋ
  拼音:(2) zhòng




1.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〇.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部首:文
 总笔画:4
  注音: ㄨㄣˊ
  拼音: wén




1.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2.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3.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4.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5.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條。

6.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7.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8.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9.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10.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11. 二一四部首之一。




1.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2.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部首:文
 总笔画:4
  注音:(2) ㄨㄣˋ
  拼音:(2) wèn




1.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2.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部首:人
 总笔画:2
  注音: ㄖㄣˊ
  拼音: rén




1.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姓。如明代有人杰。

7.二一四部首之一。


  

  部首:氏
部外笔画:1
 总笔画:5
  注音: ㄇㄧㄣˊ
  拼音: mín




人、人類、百姓。如:「人民」、「平民」、「庶民」。《書經.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简化字:纷
  部首:糸
部外笔画:4
 总笔画:10
  注音: ㄈㄣ
  拼音: fēn




1.爭執。如:「糾紛」、「排難解紛」。《晉書.卷九二.文苑傳.袁宏傳》:「謀解時紛,功濟宇內。」

2.姓。如戰國時魏有紛疆。




擾亂、打擾。《墨子.尚同》中:「當此之時,本無有敢紛天子之教者。」《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家君恐交遊紛意念,故謝客耳。」



眾多。如:「大雪紛飛」。


  

  部首:乙
部外笔画:6
 总笔画:7
 异体字:異體字

「亂」的異體字。


  

 简化字:乱
  部首:乙
部外笔画:12
 总笔画:13
  注音: ㄌㄨㄢˋ
  拼音: luàn




1.無條理秩序的。如:「亂兵」、「混亂」、「快刀斬亂麻」。

2.煩雜、不安寧。如:「心緒煩亂」。南朝宋.鮑照〈採菱歌〉七首之三:「愁心不可盪,春思亂如麻。」

3.動盪、不安定。如:「亂邦」。《詩經.周南.關雎.序》:「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4.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1.叛變、造反的行為。如:「平亂」。《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

2.古代樂曲的最後一章。《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1.混淆。如:「以假亂真」。《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劉盆子列傳.劉盆子》:「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

2.破壞、改變。如:「搗亂」。《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常。」

3.男女發生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史記.卷一一〇.匈奴列傳》:「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1.任意、隨便。如:「亂來」、「亂跑」、「亂說話」。

2.很、非常。如:「亂沒原則」、「亂有意思的」。


  

  部首:儿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注音: ㄍㄨㄤ
  拼音: guāng




1.能由視覺器官接收,使人察覺物體存在的電磁輻射。如:「日光」、「燈光」。

2.榮耀、名譽。如:「為國爭光」。《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光。」

3.景色。如:「風光」、「觀光」、「春光明媚」。

4.時間。如:「光陰」、「時光」。唐.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一:「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

5.恩惠、好處。常用在客套話。如:「沾光」、「叨光」。《紅樓夢》第二二回:「明兒就這樣行,也叫他們借咱們的光兒。」

6.姓。如晉代有光逸。




1.彰顯、發揚。《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2.裸露。如:「光著腳丫子」、「光著身子」。




1.明亮。如:「光天化日」。《文選.揚雄.羽獵賦》:「若光若滅者,布乎青林之下。」

2.平滑。如:「光滑」。唐.韓愈〈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1.完、盡。如:「吃光」、「用光」、「花光」。

2.僅、只。如:「光說不做」。《紅樓夢》第一〇一回:「也不光為我,就是太太聽見也喜歡。」

3.對人說的客套話。如:「歡迎光臨」。


  

 简化字:辉
  部首:火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
  注音: ㄏㄨㄟ
  拼音: huī




火光、光彩。《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四方遐爾,觀國之煇。」


  

 简化字:辉
  部首:車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5
  注音: ㄏㄨㄟ
  拼音: huī




光彩、光芒。如:「光輝」。晉.陸機〈園葵〉詩二首之一:「零露垂鮮澤,朗月耀其輝。」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莫不配美金鼎,增輝寶坊。」



照耀、照映。如:「輝映」。宋.黃庭堅〈歲寒知松柏〉詩:「春日輝桃李,蒼顏示豫觀。」《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月明輝室,光鑑毫芒。」


完整 | 简易   资料数 : 12 页数: 1/1

欢迎光临!
检索方法
1、支持简繁字词检索。

2、一般字词检索,如输入:
   
   字典
   科技大学……等

3、多字词检索以逗号分开,如输入:
   勤劳,懒惰
   努力,挺进,团结
   整齐,纷乱,健康,虚弱……等

4、检索后点按任何字词,即可查看释义。